第二十六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漢承秦制,比如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這套制度在鼓勵秦軍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漢初期也曾學習。

軍民也曾經依照秦制,以爵位分得福利、田地,但是隻是過了幾十年,這套制度就被放棄了,後來人口繁衍,再加上吞併、扣剋,幾代帝王更是大肆的批發爵位,這套制度就徹底完了。

不過楊伊此時準備在燕國編戶齊民,然後實行這個制度,此時燕國,倒也方便實行這個制度,簡單,對民衆來說,理解的也容易,甚至可能都曾聽說過這種制度。

因此以棱堡爲根基的屯田軍功結合新法,反響比預料的好,大部分軍民都願意屯田,至於些許地方豪強,沒人會注意了,此時燕國南北,數十個棱堡已經打下根基,數萬軍民士氣如虹,隨時等候着迎擊敵人可能的入侵。

先收歸土地,然後再以軍功爵位分配,無功者也無妨,可以租用官府的田地。

沮授組織起來也很是井井有條,有戰鬥力的軍民家,就先進行屯田,因爲黃巾肆虐,流民也多,強壯流民參與勞動而獲得糧食,先規劃好,南面先建二十個棱堡,分佈在各個要塞據點。

就算將屯田分成幾批次來,但是一共十數萬的流民,加上數萬已經確定的軍戶,裡面的關係別提多麻煩了,招賢令新近招募來的人馬,也全部抽調而出,完成此事,直忙的天昏地暗。

整個燕國上下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新近招募的,以前涿郡的那些漢官,大多不適合如今的氛圍,能者上,無能者下,楊伊此時可不會顧忌他們的情緒,如今也不怎麼缺人了。

一名名官員的任命,,都必須楊伊一一見面和批准,這可非常費心的工作,楊伊也因此有些忙了。

好不容易把這事處理完畢,就又聽見一人又說着:“殿下,這是各堡堡長的名單,還請殿下裁決。”

此人就是陳曦,如今任長公主府的郎中令,是潁川陳氏子弟,是中原世家的派系了,沮授是冀州世家的派系,此時也有雍涼世家的派系沒有派人來了。

荊州和江東太遠,此時估計也沒有注意到這北方邊陲的小小燕國。

把竹簡攤開,入眼,裡面是二十個名字,楊伊看了,又看看後面的附錄,大都是以老兵充之,楊伊也就點了點頭,說着:“讓這二十人前來見我一次。”

“是,殿下。”此人應該有些問題,不過楊伊沒有深究,這個世界時間不長,楊伊也不在意些許人的問題,忠誠不忠誠都無所謂,三年時間一過,這個世界就消散了。

再說,好好做事,只要不影響楊伊的戰略目標,都無所謂。

這些日子來,此人調度有方,上應心思,這郎中令雖然是一個空架子,事事都要彙報,但是也乾的不錯,此人極擅長組織和協調。

楊伊笑着:“淄川請坐,你作的不錯。”

“事關無數百姓,曦哪敢懈怠?殿下對我有知遇之恩,曦只有粉身而報。”陳曦此時一板正經的說着。

“你這些時日,對屯田之策有何感想?”

“回殿下,燕國還好,可爲基業,山地和丘陵不算很多,可開發的農田很多,溪水不少,各堡用水和灌溉,問題也不大,正適合屯田。”

“恩,水還要注意一下,尤其是井,各堡建造時,就要打井,以防敵人圍困。”

此時,各個地區的發展是嚴重不平衡的,冀州實際上也不是很適合屯田的地方,若是想要屯田十年,席捲天下,楊伊其實更願意去南方,不過三年時間,屯田也只是隨意之舉,楊伊看似操心,實際上卻是漫不經意之舉。

對於技術方面,簡單指點一下,高爐還是火窯,都是在之前的基礎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善,這已經足夠了,想了想,楊伊又說着:“可以耕田老農爲各堡田官,改善屯田技術。”

“是,殿下。”

“淄川,你覺得一月建一批,來得及不?”

“回殿下,軍民戶一起動手,如果不涉及開墾田地,補種糧食的話,那一個月足夠了,一月一批,先安排軍戶,再安置民戶,不但可安將士之心,也使流民分散穩定在其中,可有條不紊編戶齊民,殿下之法,實是良策。”

“今年一年,完成十數萬人之屯田,完全可以,只是就算有着部分補種,曦以爲來年收穫恐怕也不會很大,當藏糧於民,如此二三年後,可爲基業。”

楊伊聽了,倒也沒什麼意見,陳曦不知道的是,楊伊並不指望燕國的屯田,這只是一條後路,甄氏的繳獲和商貿,此時從荊州益州經關中至幷州再到燕國和幽州的貿易通道已經疏通。

中原和冀州缺糧,是因爲戰亂的緣故,不過江東、荊州、益州可不缺糧,此時燕國有鹽有鐵,這是硬通貨,另外就是燕國派關、張、趙三將輪換進行的草原之擊了,繳獲的牛羊和馬兒也是無數。

不過楊伊就算有糧,也不會向百姓隨意發糧,最多在青黃不接時,施點薄粥讓他們勉強活下去就可,還是得讓他們動起來,屯田或者做工都行。

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既鍛鍊了人員的組織能力,使他們迅速成熟和合格,也更容易獲得百姓的感恩,事實上,按照權謀學,直接施糧並不會帶來多少感恩,組織他們通過艱難的勞動而獲得改善,纔會獲得真正的感恩,所以纔有那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陳曦此時還稍微稚嫩,也不知楊伊的用心,不過他也不在意,又說了幾句話,他卻突地說着:“殿下,曦有一個故友前來,頗有些才幹和抱負,願薦於主上。”

“哦,如此甚好,現在他人在何處?”楊伊聽了,有些驚訝的說着,以他的小心謹慎,推薦的人,應該不會差,只是,他的好友能是何人?

“就在門外等候。”

“傳他進來。”楊伊說着,以楊伊的身份,當然不可能學什麼倒履相迎、三顧茅廬之類的,她的身份在這裡,做出那種作法不但有損威儀,也讓人覺得有異。

當下就有人出來傳令,沒有多少時間,一人就進來,進得大廳,就是一拜:“劉備劉玄德,拜見殿下。”

楊伊聞言望去,這人倒還是出現了,漢昭烈帝劉備,可謂是英雄人物了,三英也終於齊聚了,只是現在,不知是否還能碰撞出火花?

楊伊細看,這時所見不同,只見此人青氣籠罩全身,幾有半尺,面格之局也不可小看,這是自然的,總管劉備一生,但凡是當面一見的,無不被他折服,當下楊伊就細細問着一些問題。

劉備也是有一番抱負的,曾在盧植門下聽學,這可是難得的機會,畢竟此時門閥初成,像是公開講學的大家也很少,劉備能有這機會也算是難得了。

劉備一一回答了楊伊的問題,說話很有條理,這就不錯了,楊伊也就點頭笑着:“甚好,不知玄德籍貫?”

“啓稟殿下,備乃中山靖王之後。”

楊伊自然要多問一下了,籍貫很重要,雖然還沒有以後魏晉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不過此時也相當注重門楣了。

此時的籍貫是騙不了人的,說是哪裡人,就是哪裡人,做官了,還得靠同鄉輔助,比如關羽,此時就有不少同鄉來爲他親兵了,張飛、趙雲同樣也是如此。

武將是同鄉的親兵,文官就是門下了,楊伊想了一下,然後說道:“既然爲我帝族,不可爲小吏,先從郎中做起吧!”

劉備聽了,當即拜下:“謝殿下。”

此時不會敘什麼宗族,什麼劉皇叔之類的,因爲楊伊不需要,這天下姓劉的皇族多了去了,但是有才幹的少,有才幹的皇族,也很容易得到提拔。

比如現在的幽州此時劉虞,生死未卜的冀州刺史劉焉,還有劉表、劉繇等人,只要有些才幹,都會很容易得到機會的,劉備也是如此。

長公主府的郎中爲二百石至六百石,劉備這自然只是二百石,不過雖然官小,但是卻也不是輕得,特別是到了現在,這長公主府的制度已經相對完善的情況下,一個個職位,可都是不少眼睛盯着的。

劉備若是嫌棄官小,楊伊也沒有更好的職位安排他,誰讓他來晚了,要是和關、張一起,此時也是千石的大官了,不過現在見他恭謹應命,倒也是心喜,當下就讓陳曦帶他下去準備他的官舍和用儀了。

他們兩人退下,下面就是徐榮上來了,現在徐榮,仍舊是兩千石,掌兵三千,又兼了訓練新兵的差事。

“選了多少了?”他進來,楊伊就問着,新兵自然是選來的,從流民中選出來的,適合戰兵的,適合輔兵的,這就需要大將去把握了。

“回殿下,精健壯實的漢子,不多了。”徐榮恭謹稟告的說着:“雖說號稱流民十五萬,但是年紀合格的男子不過五萬,而精健壯實,達到入軍標準者只有萬許,上次補充了軍中,這次只招了三千餘,其它的都不算合格。”

“那隻能先安排屯田,又安排到軍營的從役隊中去了!”楊伊想了想,說着:“先安排着幹活,開山伐木,堡建工程,運輸糧草,都可以作。”

軍隊的消耗很大,至於兵甲、鞍馬、器械、衣褥,這種生活小事,涉及到規模數萬的軍隊,事情也變大了,因此實際上,諸軍都有附庸輔兵,等軍政分割之後,這些負擔可由地方官府承擔,但是現在燕國的這種情況,分割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實際上來說,這些人並不是不合格,實際上缺的是營養,年輕小夥,只要食物營養跟了上去,就可以變成精壯之人,想到這裡,她又記起一事,說着:“新軍中,現在輪戰,都已經輪了一次吧?”

徐榮聽了,不知何意,應聲說着:“是!”

“打草谷的行爲,通知一下關、張、趙三位將軍,暫時停止,具體會有新的命令下來。”楊伊說着。

“是,主上。”徐榮還是簡單應着。

十日一次輪戰,這能保證着基本上關、張、趙三將其一能在,此時也該準備防禦黃巾了,另外基本上各自兩次之後,也該休息一下了。

兵法之道,固然是訓練和紀律,以及培養服從,這點是根基,無可厚非,當然新兵也是讓他們見得血,方纔開得鋒芒。

但是,用軍之道,如高手使刀,以無厚入有間,以多勝少,所以所以刀不折損鋒利越盛。

比如說,現在派出去打游擊戰,一次二次見了血也就可以了,以後訓練和指揮都有譜了,卻不能經常下去。

相對而言,新兵到底是脆弱,如果多出兵幾次,賞賜不夠,危險又大,那麼這麼鍛煉出來的,就不是精兵,而是兵油子了。

因爲勇氣也是建立在生存和勝利的基礎上,當士兵發覺勇氣和勇武沒有作用時,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想辦法怎麼樣在戰場上求生,而只要有此心,就變成了兵油子。

莽夫使刀,以硬對硬,雖是寶刃,也會折損,如是失敗了,全軍士氣下降,而兵油子之道,就盛行軍中,久久就不堪使用,在封建時代,要想得到精兵強將,唯一的辦法就是百戰百勝。

楊伊的全盤計劃,就是軍屯解決後顧之憂,然後下死工夫進行訓練,也並不是說,不出擊了,而是務必選擇合適的部隊和時機,每戰必要獲勝,這才能以戰養戰,培養出百戰精銳之師。

至於日常維持,就先給文職人員了,到了現在,楊伊如今提拔的這些人,漸漸形成個相對緊密的小羣體,足以維持日常運轉,而且也必須維持日常運轉,畢竟這些人,若是按照楊伊的心思,實際上也足以操持一國了。

畢竟,楊伊也是曾經維持過龐大帝國運轉的,治理一國需要什麼能力,楊伊很清楚,這些人無非就是缺少一些經驗歷練,等過上幾個月,也就差不多了。

第五十三章 冬至第十九章 論劍(2)第一百七十章 爲何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四十三章 傳鷹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十三章 紛亂第七十章 奧黑第十一章 夜話江湖第三十二章 金盆洗手(8)第一百三十章 算計(2)第三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七十九章 孔文舉遷徙遼州第七十六章 爲什麼第八十七章 危險第二十八章 論劍間隙第一百零二章 神道(2)第一百二十四章 川蜀第三十三章 棋逢敵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馬同槽食曹魏第九十四章 漢水血未休(十)第一百四十二章 進退兩難意徘徊(一)第十四章 士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聯盟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五章 綰綰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二章 華山劍宗第四十章 慘案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六十八章 一級警戒第四十一章 天榜第十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三十章 金盆洗手(6)第八十八章 暗戰第一百零六章 漫展(2)第十二章 粉墨登場第四十九章 閆式第五章 隻言片語第十八章 論劍(1)第二十章 偷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十二章 暫離風雲第四十章 北上南下第十九章 論劍(2)第二十章 你去死吧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二)第二十六章 援手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六十章 加快進度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活大爆炸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二十章 論劍(4)第五十章 新任務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四十六章 見義勇爲者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三章 掌門之爭第二十二章 秘境(7)第九十六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下)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十四章 鄴城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六十三章 武道宗師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五章 李世民第十三章 強奪劍譜(1)第四十五章 華山大比第六十章 結盟(2)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七十四章 長壽第三十三章 盜匪?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十八章 化解恩怨第四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一百三十章 算計(2)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一百五十章第六十七章 朱公偉逃出生天第六十七章 梅莊(3)第三十九章 自白第十三章 魔門第五十四章 猛文丑一漢當五胡第四十六章 孫吳曹魏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五十六章 壽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