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江湖事江湖了(5)

我之英雄,彼之敵寇。

敵之英雄,我之敵寇。

無論後世怎麼評價,聖母怎麼多,但是敵之英雄,還是讓他們死了的好。

滿清在愛新覺羅玄燁的帶領下,全然俯首,自然也有些許忠誠之人卻是選擇了死亡,這般人士,站在滿清的立場上,自然可以稱他們爲“英雄”!

知道這些個消息後,楊伊久久無語。

接過奉上來的璽印,楊伊清晰的感覺自己的境界和武道修爲再次提升!

進城,清宮已經騰出來了,以後將會作爲皇帝的行宮,而此時正有工部大匠和錦衣衛以及御林衛、內務府等部門正在仔細檢查,探查其中的隱患,楊伊暫時沒有進殿,而是在這宮裡的御花園踱步,陽光灑在這幽靜的園中。

踱步而行,瀏覽沿途,仰望假山,以及石塊間頑強生長的草木,當轉過了一處庭院,看見了一處新靠的湖泊時,突然之間,不由淚水飛濺。

所有侍從面面相覷,誰都不敢言,小心翼翼,直到楊伊命他們退下,連忙退到十數丈之外,不敢靠近。

水流聲,在遠方隱隱傳來。

在小亭上,楊伊提起此時吩咐放上的酒壺,斟滿了二杯,自己拿起一杯,另一杯放在對面,默祈片刻,然後,一杯飲盡了。

良釀入喉,酒味醇厚,香味濃郁協調。

她一直不願意相信,但是此時此刻,卻是感覺到了,當自己圓滿超脫的那一刻,這個世界也將隨之涅槃……

想起這世界的種種,楊伊卻實在不忍!

可是若是她不如此,等到下一個人超脫,仍舊還是如此!

一個個記憶中的人,雖然後來漸行漸遠,但是仍舊是在記憶中清晰的記起,楊伊早就有所感覺,後來才逐漸不再投入感情,可是臨近這一刻,卻仍舊是心痛難忍!

可是,以她如今的本事,卻仍舊是毫無辦法可想!

滿腔不甘卻無人能與之分擔,這天大的秘密卻也沒人能夠和她一起承擔!

也只有向前了,未來若是可行,再一一復活就是,道,無有止境,只要邁步前行,終有一日能達到這個目標!

想到此,楊伊再無憂慮,毅然起身,邁步前行!

那是空白,那是沉穩,那是手掌一切的安然,一瞬間,再無半點迷惑和遲疑。

一處位於深山的古剎靜室,一人擡頭而看。

這人,灰色僧袍外披上深棕色的袈裟,身型高欣挺拔,額頭高廣平闊,鬚眉黑漆亮澤,臉形修長,雙目閃耀智慧的光芒,看完,合什低讀佛號。

“大師,不知又有何見?”簡單的石室中,除了兩個坐墊外,再無一物。

一人此時正盤膝坐在其中一個軟墊上,眼中異采閃起,凝注着這個和尚。

“白龍已折,金龍已損,黑龍騰飛,天下已定,再無可改變。”和尚如此說着,可是情緒卻無半分波動,良久,才低聲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對面那人此時微微一嘆,臉上的那種出塵之色,卻越發明顯,他此時說着:“一步棋差,步步落後,我今日方知這避世之法確實不如入世之法!”

和尚一聲佛號之後,渾身禪意繚繞,似乎周邊世界都變成了安詳平和的禪境:“此事貧僧已經盡力了,當日燕京之時,貧僧曾命武僧助唐王突圍而出,不想以唐王之力最後還是失敗了,這事雖沒有蛛絲馬跡,但是那位卻未必就真的不知。”

說着他神色轉淡,語氣中再也不含絲毫人世情緒,說着:“當日,非貧僧不願出手,寧不凡、孫恩、李尋歡、王重陽、李存孝、韋青青青、蕭秋水等人都在,貧僧卻是再難出手互助,否則的話,只怕這一世之劫都難以度過,只可惜了唐王,唐王有大智慧大魄力大無畏,但是卻只能如此,玄奘只能爲唐王誦經了……阿彌陀佛!”

這和尚卻是唐玄奘,又名三藏法師,佛號爲旃檀功德佛!

口宣佛號之後,唐玄奘又淡淡說着:“貧僧區區一身又算了什麼,只是以後怎麼辦?佛傳中土至今,才得如此基業,如世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唐玄奘說完,又微微一笑說着:“世事無常,娑羅雙樹花凋謝,這世上,又有誰能安得長久?”

“天命雖如此,黑龍曜日,然其餘龍氣皆未絕,仍可以待後來。”

對面那人此時卻是悠然說着:“你這和尚好無恥!”

唐玄奘遭到辱罵,卻是不動聲色,靜若止水般微笑着道:“令施主果有大慧根。”

兩人對換一眼,同時閉起雙目,進入禪定的境界。

只是閉眼之時,對面那位姓令的人卻是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卻是不知道心中在想着什麼,只是他臉上不絲泛起的一絲憂慮,讓人疑惑!

……

沈京一破,多爾袞死,滿清衆臣擁戴玄燁登位,隨之,玄燁率滿清衆臣出城而降,而這消息傳到遼東各地,滿清的各個郡縣紛紛震動,頓時,雖然還不至於立刻投降,但是士氣大跌,卻也是再無戰心。

實際上,他們投降還是不投降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畢竟,封建社會之中,實際上某一地的官員並不重要,他們治理本地靠的卻是本地的世家。

除非是掌兵的軍頭,不然在這時候,根本已經控制不了本地了!

此時正值夏日,燕京朝堂中。

諸臣正在辦公,杜如晦這時,其實年方過五十,一身宰相衣冠,還是那副溫厚從容的風範,只是多了幾分百官禮讓的氣度,對着朝中諸相,神情倒是相當的從容高興:“陛下這次去,到真是順利,果然真天子無往不利。”

這些話當然有些深意,只是這時也不必多說了。

朝中,稱得上相的實際上並沒有幾人,五省主官實際上都可以稱之爲相,而尚書、門下、中書三省的副官論起地位來,實際上也能稱之爲相!

因爲這三省都是大權在握;中書省,掌管機要、發佈政令長官爲中,職掌爲侍從帝王、贊導衆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也稱之爲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諸多朝中大員;而尚書省則執掌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負責執行詔令,長官爲尚書令!

“滿清既然已得,宋樞密那裡是不是得催一下?”房玄齡此時忽然說了一下,他此時執掌門下省,頓時,在場的人都看了過來。

前些年,五軍都督府裁撤,又建樞密院,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併兼禁軍!

總的來說,分薄了朝中各相的職權,因爲樞密院執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

樞密院又下設十五都司:

行北都司(原本掌北界邊防諸事,後增幷州、燕雲,如今遼東也歸屬此司)

黃河都司(掌西界邊防、涼州、雍州以及黃河水師所部)

支差都司(掌行調發軍,吏卒升遷,遷補殿侍,選親事官等事務)

在京都司(掌禁軍,五京城衛等事務)

教閱都司(掌校習,催督驛遞等事務)

大江都司(掌藏、益、荊、揚各州以及大江水師事務)

兵籍都司(掌將官差發調兵等事務)

民兵都司(掌各縣各府各郡各州折衝軍事務)

軍吏都司(掌校尉以下軍將招軍、賞罰、行差將領等事務)

知雜都司(掌行雜務、軍糧調撥等事務)

支馬都司(掌馬政並監牧吏卒、牧馬等事務)

將軍都司(掌校尉以上高級軍將改轉遷遣封賞等事務)

海軍都司(掌南洲、泉州、登州、津門、夷洲等海軍事務)

南部都司(掌廣州、交州、瓊州、夷洲以及南部邊防等事務)

東部都司(掌青、徐、兗、豫、冀以及東部邊防等事務)

這可把軍事職權幾乎上是全部奪走,怎麼不讓那些世家出身的士大夫焦急!

杜如晦心中明白,眼下因爲唐、清兩國之勝,只剩下元蒙殘國了,朝廷中自然出現了求急求進的意見,並且這種意見還相當有市場,而且言灼有據——只要大軍一至,元蒙自然奔逃。

如果拖了下去,說不定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契丹人、匈奴人、鮮卑人等等,恐怕都要不顧一切的反撲,畢竟誰都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

而這些人的目的卻也不單純,說不定就想着大隋在草原上折戟沉沙,他們好掀起內亂!

此時,這朝堂之中,誰說的話都不是自己一人的意思,而是他們背後的那些人的意見!

杜如晦此時搖頭,說着:“陛下還沒有改變計劃的旨意,塞外草原上的事,還是由宋樞密全權負責,宋樞密乃是兵法大家,自然有所把握;而且陛下無有旨意之下,我們作臣子的,也沒有辦法對此進行改變;各軍各鎮,防備的戰線一點也不能動,各位,現在天下已定,只要小心翼翼,步步爲營,就可得勝,何必冒得大險呢?”

“我們作內閣輔臣的,只要效法蕭相,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就已經是作了本分了。”

杜如晦說着,向着不遠處的蕭何微微拱手,蕭何是聰明人,在漢國投降之後,很順利的就進了隋國的朝堂,因爲能力的原因,如今也是尚書省中高官!

“可是爲何宋樞密仍舊未動?”張居正此時不由問着。

宋缺現在是樞密副使,爵位只是公爵,因爲他並沒有立下爲王的大功,但是資歷和能力都足夠,如果立大下功,自然有封王之賞,這一點楊伊並不吝嗇!

宋缺只是氣運差了點,當年他不甘屈服楊伊,最終背水一戰,卻是失敗,後來雖然還是入成了隋臣,卻比李靖等人差了一些,楊伊處於種種考慮之下,並沒有對他重用!

而後,隋並不缺執掌一方的名將,李靖、戚繼光、岳飛、徐世績後來的降將白起、王翦等人,以及主動投靠的檀道濟、陳慶之等人,還有隋國本來的魚俱羅、楊素、賀若弼、張須陀、韓擒虎、史萬歲、高熲等人,楊伊最初的班底伍雲召、秦叔寶、尉遲恭、裴仁基等人,宋缺在這般陣容中,自然沒有多少施展的機會!

“軍中各帥如今皆有重任,除了宋樞密,還有誰人能以多勝少?至於其它,陛下自有考慮。”杜如晦說着:“兵員,糧草,武器,都要按照計劃,加快運輸到塞外,以備大戰之用。”

此時杜如晦執掌這尚書省,掌管六部,他只要做好,其他人卻是沒有插手的餘地!

而這也是楊伊放心北上的緣由,要不然後方若是有異心,兵馬糧草一旦有了延誤遲緩,恐怕就要如明朝時的那位明英宗一般了!

後方的糧草物資運輸只要安穩,前方大軍自然無憂。

“元蒙旗下各部混亂,元蒙又才被李世民攻下燕雲,軍心大亂,只要穩打,當是易事!”張居正此時笑了笑,緩解了一下氣氛,然後問着:“諸位可知宋樞密如今到哪了?”

“看前番戰報,當是在突厥所部一帶!”

“突厥分東西突厥,西突厥早和我方有了聯絡,西突厥雖然勢衰,但是也能牽制不少東突厥人馬,僅僅是東突厥一部,恐怕也不能堅持太長時間,此時是七月,突厥馬匹馬上就要準備過冬,必須儲備糧草,並且還有吃的肥,此時恐怕突厥人若是要戰,也召集不起多少族人。”

“陛下早早的在涼州、藏州等地建了馬場,如今我軍兵熟馬壯,突厥自然不足爲慮。”

在冷兵器戰爭中,野戰第一的自然是騎兵,而最擅長騎兵的卻是塞外草原的諸多異族,中原要與塞外異族爭鋒,就在於飼養馬匹,其實相對遊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的放養式畜牧,內地王朝以更先進的廄養,可產出更多的戰馬。

比如宋朝時無馬,不但是因爲失了燕雲和涼州等養馬之地,也在於宋國土狹小,人口稠密,再無養馬空間,當然,閹割和馬種退化,以及良馬種難求,也是問題。

話說,那時連遼國,也知道保守國家資源,嚴令禁止馬匹對宋朝的出口。

而只要佔着養馬之地,軍馬不缺,自然有着源源不斷的騎兵,如今中原對外作戰,就算一時落敗,也有再來的餘地,畢竟中原統一,國力人力遠不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所能比,遊牧民族就是舉族全民皆兵,卻是死一個少一個,死一匹少一匹,無論怎麼樣驃悍,再怎麼善戰,最終都無法承擔損失,只能落得舉族全滅的境地。

只要把握這點,草原民族其實不足爲患,它們一旦陷入戰爭泥潭,即使在戰爭上沒有失敗,卻也在持續放血之下被疲於奔命的戰爭給拖跨了,歷史上,東西突厥、後突厥、鐵勒、薛延陀等,或是覆亡或求和稱臣,莫不是如此。

就比如楊廣三徵高麗,看似三戰皆敗,但是高麗國力弱小,哪怕勝了這三戰,卻也是損傷之大,根本是三次勝利彌補不了的!

此時,楊伊在遼京鎮守着,只是分出了小股部隊收服各地方,卻是不在對元蒙關注,也不會再對元蒙大股用兵,元蒙既然退出中原,已經不用考慮了!

因爲,如今她已經圓滿了!

第十章 血衣樓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十一章 送舍利於楊廣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二十四章 秘境(9)第六十八章 一級警戒第十七章 梁山好漢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五)第一百零七章 AI足球第五十一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6)第九十九章 心中驚懼又如何第七十五章 三關第七十七章 寇仲離長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一百六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戰第一百零三章 教育(1)第五十九章 晉升(2)第一百二十九 算計第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九十七章 漢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元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一百五十四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五章 冶兒第九章 酒友第二十九章 神龍道法第四十七章 何氏第三十二章 天人(1)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三章 隋國公主(2)第二十一章 秘境(6)第一百四十章 荊州攻略(2)第二十二章 論壇瑣事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三十六章 勒索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六章 開戰第六十三章 任盈盈(2)第四十一章 再回華山第四十二章 回山(2)第五十一章 攔截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十七章 練兵第三十五章 成漢第三章 隋國公主(2)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十七章 強收徒弟(1)第五十六章 兩單于各施奇謀 和連欲圖長公主第四十七章 突破第七十九章 孔文舉遷徙遼州第三十八章 燕狂徒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四)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七十二章 新品發佈第七十四章 爲州牧董卓籌謀 張牛角血戰呂布第九十四章 漢水血未休(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2)第四十六章 大比之後第一百二十章 至寶第七十一章 荊州(2)第四十五章 同學聚會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二十二章 連城訣第二十九章 請戰第六十一章第二十九章 開啓(1)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五十九章 成功第四十章 收穫第一章 天帝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六十五章 攔截第三十五章 笑傲江湖(3)第八十四章 獨孤閥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三十章 兵器譜(2)第一百一十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六章 劍聖第一百八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百零三章 尋龍點穴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3)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聞噩訊紛紛來(一)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六章 阿九第八十九章 邁步星空(3)第六十章 邵將軍驚聞秘訊 陳子川欲牧遼州第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零九章 新物種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七十六章 新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