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上,俞大猷看着運送到五原城的武器彈藥和糧草補給,看向遠方的板升方向。
如今的五原城,已經今非昔比了。
俞大猷採取的政策,並不是簡單的漢人和蒙古人政策,而是採用統一的編戶齊民,在河道地區採取農耕和放牧相結合的管理方式。
河套地區因爲是黃河拐彎的地方,相比之下河水沖刷下的淤泥比較多,這裡的土壤非常的肥沃。
五原地區原本就是相當富庶的地區,這裡是草原上難得適合農耕的地區。
在佔據了五原城之後,當時在蘇北修建運河的胡宗憲,就親自給俞大猷設立了五原灌溉總渠的灌溉工程規劃。
五原城靠着黃河,河套地區的黃河處於長江中上游地區,黃河水比較清,但是河套地區也同樣容易氾濫,在河邊開墾的土地很容易被上漲的河水沖垮。
這是俞大猷在五原築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在元代時期黃河曾經有一段非常劇烈的泛濫期,歷史上的五原城日益廢棄,也有這樣的原因。
但是胡宗憲指出,五原的水利條件是相當好的,現在的河水氾濫問題,還是因爲草原水利技術落後,無法有效的利用黃河的原因。
對於那些願意種地的分配農田,還要繼續放牧的則劃定草原,給這些牧民放牧。
蘇澤還向整個五原城派出了一套完善的豆類加工的技術專家,這些都是天工書院的畢業生。
除了農業之外,俞大猷對於投奔他的草原遊牧民也是一視同仁。
胡宗憲給五原城設計的是建造一條和黃河平行的灌溉支渠,然後再用一些橫溝將這些支渠連接起來。
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妙了,胡宗憲還派遣了自己的助手進入草原,幫着俞大猷完成了五原灌溉總渠的建設工作。
正好在那個時候,大量草原上的漢人投奔五原城,俞大猷手裡也有了人力,於是趁着這個機會開展了五原灌溉總渠的挖掘工作。
有了五原灌溉總渠,比較湍急的黃河水被分開來,這樣就不容易在降雨多的時候氾濫。
五原本身就非常適合種植豆類,這些技術專家帶來了東南育種培育的優良豆類品種,這些豆類迅速在草原上紮根,得到了廣泛種植。
接着是壓榨豆油的工坊被建立起來。
蘇澤聽說了五原的情況之後,又寫信給俞大猷,建議他在灘塗和部分農田培育優良的牧草,並且在土地中雜種豆類,用來飼養放牧。
而剩餘的灌溉工程,則從五原灌溉總渠引水出去,用來灌溉附近的農田。
這條和黃河平行的支渠,就被命名爲五原灌溉總渠。
等到兩年前完工後,隨着水利工程的擴大,更多的土地被開墾成了農田,去年就迎來了大豐收。
油脂,在草原上一直都是非常必須的資源。
和中原不同,在苦寒的草原上,肉蛋奶油都是必須品,如果無法補充足夠的脂肪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所以奶油和黃油,這種從奶製品中提取油的技術,也不約而同的被全世界的遊牧民族發明。 大豆也能榨油,這是中原先民們早就發明的技術,但是如今植物榨油的技術,也隨着東南農業技術的提高也逐漸開始走進千萬戶,在南直隸很多地方,使用豆油炒菜已經是家庭正常的操作了。
這些大豆被壓榨成豆油,一部分供應給了五原的百姓,一部分賣到草原其他部族,給五原城換取物資。
而更重要的是壓榨完大豆後的豆粕。
豆粕,就是榨油之後的豆渣,這是一種非常優良的精飼料。
除了豆粕之外,經過大都督蘇澤改良的玉米同樣也是相當高產的飼料。
雖然蘇澤已經盡力改良了,但是由於西班牙商人從南美洲帶回來的玉米品種太原始,種植出來的玉米口感很差,在東南各地區進行了大力推廣,但是依然種植熱情不高。
原因自然是在蘇澤佔領的大部分地區,從江南到湖廣再到廣州福建,這裡都是水稻產地,飲食習慣又怎麼可能這麼容易改變,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玉米雖然產量高一點,但是口感實在是太差了。
以如今的技術,要完成品種選育都需要以年爲單位,如今能夠選育出比較高產的玉米品種,都已經是蘇澤運氣爆棚了,很多時候農業技術的發展就是抽卡遊戲,想要抽出想要的卡,需要的是多抽幾次和運氣。
有了高產玉米卻只能在少部分地區推廣,蘇澤有些不甘心,等到五原城建立以後,蘇澤看到了另外一條路。
既然人不吃,那牲口總不能挑食吧!
就在俞大猷剛剛建立五原城後,蘇澤就給俞大猷帶去了玉米種子,叮囑他在五原城附近種植玉米,渡過了初期糧食緊缺的時期。
在畜牧業發展起來後,俞大猷發現玉米這個東西確實相當不錯。
玉米磨碎了可以作爲飼料,和牧草豆粕混合在一起,可以很輕鬆的飼養馬牛羊之類的牲畜。
玉米的杆子和玉米剝下來的玉米棒子,曬乾之後可以作爲引火的燃料。
五原城在滿足了城內糧食供應後,開始利用農業這項漢人自古以來的天賦,給牲畜們種植糧食。
於是一種新的農牧模式出現在五原城,也就是利用農田水利設施種植玉米、大豆和牧草,生產製作飼料供應給附近遊牧的部落,農場種植者再從牧民手裡換取牛奶、肉類、皮毛這些物資,再進行生產加工的循環。
五原周邊的牧民,需要五原的飼料和畜牧技術。
五原的農莊和工坊,也需要周圍牧民提供的肉類毛皮和奶製品。
這種互相依存的關係,極大的削弱了遊牧民和農民的矛盾,五原的漢胡矛盾減少了很多。
這些年五原城的規模擴大,俞大猷又沿着河套建立了另外一些小城,都是按照五原模式複製的新城,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解決了吃飯問題,裝備問題,接下來練兵就是最不是問題的問題了。
俞大猷以五原爲中心,很快就訓練出一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