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

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

趙文華的《上平倭七事疏》,能夠打動嘉靖皇帝,主要是其中的兩條。

第一條是齋醮海神,沿海祭祀包括媽祖、哪吒三太子、龍王在內的諸多海神,祈求海疆平靖。

第二條就是追徵民間欠繳的稅款,特別是江南大戶積欠金花銀高達一百萬兩,趙文華主張追繳欠稅用來平倭。

這兩條,前一條是應了嘉靖皇帝封建迷信的心意,這些年嘉靖越發的癡迷於修道,齋醮海神正合了他的心意。

而後一條蘇澤也是贊同的,倭寇不平其實主要還是一個經濟問題。

衛所兵丁睏乏,浙江已經開始募兵了,但是募兵就要餉銀,沒錢是辦不變成事情的。

ωwш•T Tκan•C ○

今年年初,北方俺達再次犯邊,大明朝面臨一南一北兩個威脅,加上北方大雪,朝廷到處都要錢。

就連嘉靖都迫不得已暫停了宮觀的修建,緊急調用戶部的備邊銀兩去北方防禦俺達。

在這種情況下,抗倭的錢從哪裡出,纔是朝廷最大的問題。

上一次鄢懋卿從福建搜刮了大筆錢財,雖然大部分落入了他和嚴黨的腰包,但是也一定程度的緩解了抗倭的財政壓力。

但是如今張經在浙江整訓士兵抗倭,每日消耗銀兩都是天文數字,朝廷也有些支撐不下去了。

所以從過完年開始,朝廷對張經的命令越來越嚴厲,朝廷中主張“緩平”的兵部尚書聶豹被踢出了兵部回家養老,對倭政策更加激進的楊博接任聶豹,出任兵部尚書。

蘇澤所寫的靖海策,自然不是談論時局,而是談的南宋靖海的問題。

蘇澤寫下了第一策——齋醮海神,就暫時放下了筆。

如果方知府上了這道策,恐怕一個“倖進”的名聲跑不了了。

雖然徐階的青詞也寫的好,但是人家就是“委曲求全”!

你一個知府勸皇帝齋醮海神,那就是妥妥的奸黨了!

蘇澤想了想還是提起筆,反正自己的靖海策寫在卷子上,你方知府用不用是你的事情。

等寫完了洋洋灑灑的一段後,下一段話蘇澤又放下了筆。

如果按照趙文華的《上平倭七事疏》,請求朝廷追繳江南積欠的稅賦,那方知府就不是“倖進”小臣了,而是妥妥的嚴黨了。

現在的清流黨雖然還不是後世的東林黨,但是基本盤還是南直隸等南方富裕省份的讀書人。

輕徭薄賦是大明朝的“政治正確”,追繳積欠這件事爲什麼執行不下去,就是因爲清流總是拿着“害民”的名號搖旗吶喊,所有戶部堂官對江南欠的稅都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江南是大明朝文化中心,那些有影響力的讀書人都是大家族出身,只要誰在江南追繳積欠,那就是一個酷吏的帽子扣下去。

嚴嵩一黨確實腐敗成風,政治投機嚴重,不得不說嚴嵩也確實是嘉靖朝的“理財能手”,這也是爲什麼嘉靖皇帝始終不肯換嚴嵩的原因。

如果方知府真的上了這一策,那就是朝廷清流的敵人,就算是他不是嚴嵩的門生,也會被當做嚴黨攻擊。

極端化的政治環境中,一旦走入舞臺中央,就沒有兩面派,只有選邊站。

嚴嵩是嘉靖四十一年被勒令致仕的,現在是嘉靖三十四年,一旦方知府被扣上了嚴黨的帽子,也算是四九年進國軍了。

凡是對大地主動手的,基本上在明史上的名聲都臭不可聞。

就算是出身於清流,也是清流領袖的“明攝宗”張居正,也因爲一條鞭法死後被清算。

要知道張居正在任期間,可是上奏皇帝免了江南歷年的積欠,可就算是這樣依然被罵“與民爭利”的酷吏。

也不知道這些抗稅的地主,哪裡能算得上是“小民”,哪家小民敢拖欠朝廷的稅款的。

蘇澤想了想,還是將在江南追繳積欠的這一條劃去,他想了想,換上了另外一條。

厘金。

這項制度總被認爲是滿清的發明,實際上宋代就已經有了。

其實如今大明朝的商品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了,大明朝也是有商稅的。

大明商稅種的鈔關稅和厘金的性質差不多,而且徵收的也不少,明末已經是僅次於田賦和鹽稅的第三大稅種了。

大明財政的問題,不是沒有商稅,而是商稅徵收不足,或者說商稅徵收成本過高導致的腐敗問題。

大明商稅主要分成是過稅和住稅兩個部分。

過稅,就是過路稅,也就是對商品流通環節徵稅,最大頭是鈔關稅。

住稅,則是對商鋪店鋪、買賣田地交易、酒和醋之類專營產品徵稅。

比如蘇澤從蔡家過戶商鋪和茶園,就是向官府徵稅的,而每一間店鋪也要定期交店稅。

商稅的問題就是,在大明腐敗的體系下,商稅收不到朝廷手上。

原因也很簡單,土地是死的,無論怎麼隱瞞土地,一個地區的土地也不可能突然消失無蹤,如果一個地區土地總數急劇變少,也是會影響當地主政官員考成的。

大明朝的土地是在減少的,但也是歷經了很多代緩慢減少的,而不是一下子減少的。

但是商稅就不一樣了。

到底過往了多少船隻商隊,進城交了多少城門稅,這些上級都是沒有辦法覈查的。

遠在京師的戶部,肯定不可能知道南平的城門交了多少城門稅的。

像是江南地區,商賈進城的隊伍都排成長龍,可是交的城門稅和福建也差不多。

蘇澤提出的第二條方法,就是在倭亂地區徵收開鈔關,徵收鈔關稅,將這筆錢用來平倭。

不過原本大明朝的鈔關稅是相當的粗糙,它並不是對貨物徵稅的,而是對運貨的船來徵稅的。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筆貨物流轉稅,不如說是徵收的車船稅。

隨着在稿紙上的書寫,蘇澤的思路更清晰起來。

首先是多設抄關,並且將對運輸船隻大小徵稅改爲對商品貨值徵稅。

一船絲綢所徵的鈔關稅,肯定要比一船沙土要高。

接下來就是朝廷如何掌控這筆稅了。

設卡納捐,這種事情延平衛就做過,如果只是增設鈔關,那結果就是民間增加了負擔,朝廷依然收不到錢。

蘇澤可是對大明朝的官吏的下限是相當的瞭解,那就是沒有下限。

只要能有油水可以賺的地方,他們就絕對不會放過。

蘇澤繼續提筆急書,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抵扣”了。

蘇澤辦法說起來複雜,實際上原理也很簡單,就是讓鈔關稅形成一個可以抵扣的鏈條,從而讓朝廷可以查到各個稅關到底徵了多少鈔關稅。

一艘船經過甲鈔關,交稅之後就可以得到甲鈔關的稅引憑證。

有了這張憑證,這艘船的貨物再經過其餘的鈔關就不用再交稅了。

而等到這筆貨物運輸到城市,入城交城門稅或者是去市場上販賣交市稅的時候,就可以拿着鈔關的憑證去抵稅。

這樣操作,甲鈔關開出來的稅引,就可以通過“抵稅”的方法重新回到官府手中。

因爲鈔關和地方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很難形成利益鏈條。

各地官府也可以“抵稅”,集中將回收的“抵稅”稅引憑證上繳到戶部,那戶部就可以大致知道天下鈔關到底發了多少稅引,徵了多少稅了。

只要有了震懾,鈔關征稅也就不敢胡來,知道不敢和以前那樣貪墨截留大部分的稅款。

蘇澤寫完了鈔關法,又覺得有什麼不對,這不是給大明續命嗎?

不過很快蘇澤就釋然了,無論蘇澤要不要造反,平倭總是對的,若是真的能給浙江局勢出一份力,讓浙江百姓少受點苦也是好的。

法當然是好法,但以大明朝的尿性,再好的法也會有人找到漏洞,最後從善政變成惡政。

天下無萬世不易之善法!

任何政策都要不停的調整,重新劃割利益,打擊政策鏈條上的腐敗集團,才能長久的維持。

這也是爲什麼說變法永遠在路上的原因。

但是大明朝這臺臃腫生鏽的機器,已經失去了自我調節的能力。

任何初衷是好的政策,最後都會被唱歪了。

清代的厘金制度,可以說是給清廷續了命,但是同樣的厘金制度也導致了地方實力派的崛起,纔有了後來東南互保的局面。

再說了,這不過是府試中的一篇策論罷了。

蘇澤繼續提筆寫下去。

剩下的就是老話題了,拉攏倭寇中的貿易派,挑動倭寇鬥倭寇。

徹查沿海衛所中的腐敗走私,招募新軍抗倭。

蘇澤洋洋灑灑的湊齊了七條,又修改了錯別字,這才謄抄到了考卷上。

等他擡起頭,卻看到方知府已經站在他身邊,認真的閱讀他的考卷。

蘇澤一驚,卻沒有出聲,考場是不能喧譁的。

此時的方知府已經癡了。

其實本來方知府也沒有太大的希望,那些科道言官可都是殿試卷出來的進士,還都是進士的靠前名次,他們的辦法都沒辦法讓皇帝滿意,這羣秀才都不是的童生又能有什麼好辦法呢?

方知府讓他們寫策論,也只是想要啓發一下自己寫奏章的思路。

這一路上巡視考場,方知府看了很多考生的卷子。

都是些什麼玩意兒啊!

有提出要全面禁海,將沿海百姓都內遷到內陸省份,“餓”死倭寇的。

這法子好,要不要把南直隸也讓給倭寇?

還有要各地自募鄉勇,懸賞殺倭的,朝廷連正卒都養不起了,這錢誰出?

方知府看了一圈,能說一些車軲轆話的都算是不錯的了,自己也是腦子進水了,相信這些童生能有好辦法。

本來方知府已經不抱希望了,可是看到蘇澤的這篇策論,方知府徹底傻了!

齋醮海神,這算是投皇帝所好,這也不算什麼,早就有聰明的言官這麼上書了。

可是下一條的鈔關法,讓方知府傻了!

方知府做過知縣也做過知府,當然知道商稅難徵的道理。

可是這鈔關法就不一樣了,鈔關和地方官府兩套體系,可以避免鈔關和官府勾結。

鈔關收稅開稅引,地方官府抵扣收稅引,最後稅引都匯聚到戶部,那兩相比堪就能覈算清楚一年的鈔關稅是多少。

那各地鈔關就算是膽子再大,也不敢和以前那樣貪墨截留商稅了!

這個方法還真的能成!

這套方法不僅僅是提出了建議,還提出了一整套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可貴的是這套方法還是可執行可監督的。

方知府又疑惑起來,就算是閣部大員,恐怕也提不出這麼具體有效的辦法。

自古以來,治國之才都是相當稀罕的。

真的有天生有大才之人?

方知府對蘇澤的愛才之心更甚,無論如何都要招他爲婿!

等所有考生都考完,考研燃起燈火,開始了緊張的閱卷工作。

蘇澤這篇策論自然得到了所有閱卷官的肯定,被推舉到了方知府面前。

方知府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蘇澤的卷子爲案首。

陳朝源的運氣也不錯,他的靖海策論雖然也沒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總算是言之有物,竟然也通過了府試。

完成閱卷和放榜工作,自然有人恭賀蘇澤不提。

方知府返回家裡,心情卻沒那麼高興。

李夫人難得從曲藝社回來,看到方知府這幅樣子問道:

“老爺可有什麼煩心事?”

多年夫妻自然有默契,方知府將蘇澤考場進的策論說了,然後又講起女兒的婚事。

李夫人倒是沒有說話,等方知府說完之後問道:

“老爺發愁的,是蘇澤被伱點了案首,日後招他爲婿,恐怕招致非議?”

方知府點點頭。

李夫人說道:“我不懂朝廷大政,就說蘇澤那篇策論,若是其他主考官看了,會點他案首嗎?”

方知府重重點頭說道:“那是自然!此策爲青雲之策,要是上奏朝廷必定能得要職!”

李夫人冷笑一聲說道:“既然如此,那點蘇澤案首就是應該的,老爺你不心虛,蘇澤也是以才能成爲案首,又何懼人言?”

方知府嘆息說道:“人言可畏。”

李夫人說道:“我父母早亡,拉扯弟弟長大,自然知道人言可畏。因爲畏懼人言,讓蘇澤不做案首,老爺可心安?”

方知府搖頭。

李夫人又說道:“還是說爲了人言,放棄如此佳婿?”

方知府搖頭說道:“那可不行,女兒那邊。”

李夫人打斷說道:“那不就行了,我婦道人家不懂大道理。但是我們打馬吊的時候,要胡牌就要一往無前,盯着計劃好的牌來糊。若是搖擺不定,反而是要輸牌的。”

方知府只覺得茅塞頓開,對李夫人拜禮道:“多謝夫人!”

李夫人又說道:“你用了蘇澤的青雲之策,將他招來家中說下,日後免生芥蒂。”

方知府連忙說道:“這是自然!若用此策,定要蘇澤首肯,若他不肯,我必定不上奏。”

李夫人搖頭說道:“你們男人的事情我不管,你父女二人瞞着我這事要好好算賬!我要見見這蘇澤。”

李夫人又說道:“我家女兒要嫁進士,鄉試中舉後下聘訂婚,中了進士再完婚!”

說完這些,方知府又是苦笑又是搖頭,然後命令書童將蘇澤招來府衙。

這章好難寫,總算是寫出來了!

肥鳥覺得這段劇情不老套吧?可是想了很久的!

求月票!

(本章完)

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四卷總結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028章 初陣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388章 印花稅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651章 新火槍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73章 案首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06章 紅陽教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007章 軍籍第075章 治本經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060章 吃飽飯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173章 案首第211章 沖繩第653章 滾雪球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595章 重注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533章 活該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237章 水戰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547章 破蜀道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85章 去月港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