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與元末,至今活了八十多歲的劉三吾,令其真正有資格被記錄歷史的事件,是其主持的洪武三十年科舉。
在這場科舉之前,劉三吾的人生軌跡,可以用起落,起落落落……來形容,年紀比茹瑺大,元末就做到廣西省副提舉,隨着洪武元年大明軍隊收復廣西被清算丟官,其本人一直到了洪武十八年,方纔在茹瑺舉薦下重新當官,可能是沉積積累的夠多,很快得了老朱看重,官位一路提拔,與王睿,朱善共尊爲“三老”,官職遷至翰林學士,主管翰林院。
可惜啊,這老劉修學不修身,不是自己道德出錯,就是家人有問題,往後十二年不斷落落落……
落到了洪武三十年,熬死了一衆明初大臣,在沒人主持當年科舉的情況下,劉三吾再次被提拔上來,成了三十年春闈的主考官。
然後騷操作就出來了,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春闈,上榜之人竟無一北地之人,一屆進士名額全部被南方士族斬貨,從而掀起了影響了明後期的南北榜之爭,更騷的是同屆考官表示判卷他們沒錯,劉三吾更是言自己沒錯,爲朝取士當真材實料,不應考慮地域南北。
算是一場另類的逼宮!
弄得老朱無奈,只能自己出來重新主持,將一百二十二名額南北一分每方六十一人,自此大明南北榜誕生。
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事後劉三吾並沒有被徹底清算,並在建文朝復出,官復原職編修《春秋大成》。
春秋是什麼書,那是華族歷史上第一本史書,相傳由孔子整理收集。
大成就是加釋,補充!
編史看似是小事,可背後的政治意思不少。
就劉三吾做出的事,他最終還能編史留名,可想而知這老東西背後的能量有多大,更別說逃過了明初,洪武三十年兩輪清算!
……
相較於茹瑺,讓朱允熥真正感到麻煩是劉三吾!
……
短暫的沉默之後,黃子澄開口道,“這個點聖旨已下,我們已無法更改,目前最要緊就是分析出茹瑺南下的目的,他要做什麼,他背後的人想做什麼,劉三吾在這件事中做了什麼?”
聖旨加持,兵部尚書,瓊海這邊還想保持平衡,不吸引更多的目光,既定的事實是怎麼也不能動!
至於殺人,讓茹瑺自此閉嘴,那更是沒腦子的人才會想出的自爆之策。
頓了頓,黃子澄再度開口,“雖說同殿爲官,兩人表面的情況我清楚,但更具體的,宋翊,齊泰,蔣瓛可能更瞭解,不如招他們好好問問,總能有個針對性!”
黃子澄作爲太常寺卿,是有資格站立在奉先殿內的。
可黃子澄不爭啊!
茹瑺,劉三吾具體情況,是在其坐在瓊海行政總理的位置後纔開始挖掘的。
處於一種想要了解,但不可能深入瞭解的情況。
不過好的是,宋翊,齊泰,蔣瓛現在都在瓊海。
宋翊是應天府府尹,應天府內的情況必然瞭解。
齊泰任職兵部侍郎,和茹瑺之間屬低頭不見擡頭見。
蔣瓛更不用說了,錦衣衛大佬,監察洪武朝所有官員,他們都能看出的東西,洪武大帝自然也能看出,蔣瓛爲耳目顯然看的更多。
“聽到了,就去找人吧,我們暫時先休息一下!”
茹瑺朱允熥不在意,但他不能表現出來,畢竟茹瑺真實面目暴露在靖難之後,就目前茹瑺的表現,其本人給人的感官如劉三吾一樣,是完全沒可能被拉攏,且需加強防備的。
好在現在瓊海對茹瑺瞭解的人有不少,朱允熥相信蔣瓛的能力,再由其引導應該能將茹瑺底褲扒下來,露出真面目!
勞動分體腦,付出不同反饋自然不同。
體累只是肉身疲憊,可颶風過後的瓊海高層,無不被諸事纏身而至心累。
就算想休息,個人的責任感也讓人無法休息,朱允熥自然不可能再突兀的強調什麼。
會議暫停,早就守在外面的人,快速將吃食端了進來。
會議只是中斷,沒人知道會開到什麼,睡眠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只能優先保障肚子,說什麼也不能讓人餓着肚子幹活。
不過黃子澄,解縉,常森都不得休息,關門開會的兩個多時辰內,外面已經積累一定事需儘快處理!
……
一場颶風毀了不少東西,原本用來安排秋季運動的主場館,半月來已經更變成爲臨時聚集點。
中央草地,賽道,扎滿了帳篷。
四周看臺上,亦是有零散的睡鋪,至少有四個村子,七百多戶,近兩千人因颶風而暫時離開家園,被安置在這裡。
原本的工作小組,第一時間變成救災小組。
“宋大人,休息一下吧!”
晚餐分發結束,胡磐將一份微涼的飯盒遞給宋翊。
“謝了!”
看着眼前空無一物,全部分完的食盆,宋翊哪能不知道,要不是胡磐先給留了食物,大家忙碌到現在可能半口吃的都沒了。
他可沒這幫小夥子的體力,從睜開眼就在考慮事情,一路忙碌到傍晚,體力早已不支。
“大人其實無需多慮,瓊海的體系早已健全,各方面運轉下來,眼前這些問題很快就會解決。
我們這裡之所以壓力依舊,是因爲大王有想法,其他地方其實都已經結束!”
賽場內,安排的多是因颶風失去房屋,或房屋因泡水而無法居住的百姓,胡磐身爲郭清的弟子,獲取信息的渠道要比一般人來的廣。
宋翊沒說完,快速扒拉着手中的食物。
工作小組建立了快兩個月,對組內的其他成員,宋翊多少都瞭解,對於瓊海不說一清二楚的, 至少對於海口府,以及內閣諸人的想法,宋翊自感還是摸得出來的。
僅在責任一塊,瓊海便甩了中原一條街。
同樣的颶風發生在中原,中原地方官府哪會做怎麼多事。
先自救,自救不行宗族裡救濟,宗族吃不住了官府纔會插手,但這插手的力度也僅僅只是保證少數人餓不死,至於往年存放義倉內的糧食,深諳其中規矩的宋翊門清,有肯定是有的,少了會被殺頭,可要地方官府第一時間開倉放糧那就是做夢,誰讓糧食在入義倉的時候,便有不少人視其爲自家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