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稅收

“這麼大規模,二十一個村子,花費不少啊!”葛海皺眉。

瓊州,在大明統治的時候是存在賦稅。

可立了瓊海國之後,賦稅就沒收過,二十七年制定的律約中明確的各類賦稅,可正式執行要在二十八年之後。

具體執行之後能收多少稅收?

誰也不清楚!

如今又是減免,又是出資六成修繕一個村子,這錢花的如流水一般,能撐得住嗎?

“賦稅的確沒朝老百姓收過,可南渡河碼頭那邊,商稅卻已經開始,執行過程中累積了很多經驗,根據司法,審計的計算,洪武二十八年賦稅不會太多,但也只是一種補充,如今的關鍵還是先讓老百姓將日子過好。

要不是一國不能沒有賦稅,大王可能還會延後一段時間。

如今的各類減免,減半,你可以當成是一過渡階段!

等到真正確定的時候,田稅可能會消失,永遠的消失在歷史之中!”溫太安說道。

“田稅要消失?”

葛海捂住嘴巴,以一種不敢相信的目光看着溫太安。

這怎麼可能?

一國之賦稅,分成賦和稅。

簡單的理解,賦是交給皇家的,稅是交給官府的,其中關於土地這一塊稅收歷來都是大頭。

自古以來有皇室主動的免賦,至於免稅……九成是在災年荒年,明知道收不上來而減免的,但土地這一塊卻鮮少有減免,更別說一系列衍生出來的苛捐雜稅!

瓊海律約,限定了收稅的種類,項目,多寡。

這部律法真要實行下去,農民頭上的大山至少要搬走兩座,可田稅消失葛海無法相信。

“這是個方向,是最終的目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此而努力,講真我也不敢相信,但我相信田稅終將消失在瓊海這片土地上!”溫太安堅定的說道。

“這樣……那就太好了!”

葛海感嘆道。

別看九叔,胡青田沒說什麼,可聽到這些也是激動的很。

土地,炎黃子孫最深刻的情節。

身爲胥民,不就是沒有土地嗎?

別看一個個好似都滿足現在的現狀,可誰心裡沒有得到一塊土地的願景,如若田稅真的會消失,那麼對於他們這些想要得到土地的人而言,無疑也是一個天大的消息。

“九叔你們,是不是想得到土地?”

土地情節溫太安自己都有,更別說胥民出生的九叔,感受着身旁的目光溫太安笑道。

“溫先生,對此可是有什麼消息?”九叔張口直接問道。

溫太安點了點頭,“1+3計劃中沒有列出土地的問題,但實際上大王和黃先生都已經有所考慮,沒有公佈出來只是時間不對而已。

不過土地這一塊,改變會很大。

首先土地不會屬於個人,只屬於瓊海國,個人獲得土地只有一個途徑,租聘!”

“租聘,怎麼會是租聘呢?”

胡青田急了,有些不敢相信心心念念多時的土地,在瓊海獲得的方式竟然是租聘。

九叔和他都是享受配給的,銅錢不多,但每個月還是積攢下來一點,爲的就是等瓊海開放土地後,他們也買上一塊從而成爲有地的人。

可現在聽到怎麼一消息,胡青田理解不了。

在他的影響中,買土地爲的就是傳家!

土地,就像胥民手中的船一樣,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根本,要是隻能租聘的話,那還有什麼意義?

“青田不要着急,大王做出的考量必定由大王的思考,不可能怎麼簡單!”感受到胡青田的激動,葛海手放在胡青田的肩膀上。

“看到了吧,這就是土地政策一直沒下來的原因!”

溫太安倒是沒惱,只是聳肩笑道,甚至還看向附近幾桌人,土地的談話早已引來無數人的關注。

溫太安在這裡,附近唯一一位司局級高官,天生便被人注意,加上討論這麼多,豈能不被關注。

“說了這麼多,乾脆就多說一點。

大王認爲歷朝歷代,百姓困苦的原因就是土地,所有人都有濃厚的土地情節,都希望通過辛苦的勞作,努力的經營,持家有方,歷經一代到兩代人的努力,從一個小農小戶遷躍成地主,成爲地主之後孩子在讀書,做官,最後變成更大的地主!

這是很好的一面,但也只是一面。

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百姓從土地的原主人,成爲了僱農,甚至慢慢被趕出土地成爲流民,自此居無定所。

相對於成功晉升爲地主的家族,那失去土地又有多少?

很多,很多……”

沉默,隨着溫太安說出這一面,臨近幾桌的都沉默下來。

可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在場受到表彰的,有誰家的過去不是這則故事的另外一面,要是有土地,吃得飽,穿的暖,誰願意出來做事?

什麼是感同身受,這就是感同身受!

“大王要養活的是瓊海國所有人,你們也好,平民也好,農民也好,孤寡也好,都是大王的子民。

想要建立一方人人都帶着笑容的人間沃土,就必須改變一切固有的東西。

所以先行教育,暫緩土地變革!”

溫太安說道。

“溫大人,若是要改的話,這土地會怎麼改?”

“是啊,說說吧,我們始終相信大王,但這話不說全,這心裡沒個底啊!”

“對啊,對啊!”

……

能理解溫太安口中的話,可土地的事懸着也不是個事。

“那就說說!”

溫太安笑道,“首先,現有的土地會按照一個價格進行收回,不會讓大家吃虧。

第二就是重新分配。

大致土地會分成三類,第一類口分田,這口分田從人出生那一刻就會擁有,視一地的產出而分數目不等的土地,足夠一個人吃喝,同時口分田的產出不會收稅。

第二類是農業田,這類土地只能種糧食,也必須種糧食,視個人能力財力,向官府進行租聘,租聘年限可以選擇,會出現幾檔,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費用會很低,甚至只是象徵性的收取。

農業田的耕種,產出,過程中不僅會少收稅,還會有獎勵,甚至遇到荒年還會有資補,遇到豐收之年,穀賤傷農的情況出現,官府則會制定一個最低標準,進行倉儲性質的收購。

第536章 先扣爲敬第158章 不解第429章 賺點路費第293章 手段第336章 亂七八糟第106章 腦子靈活第265章 無法恢復生產第530章 優先採買權第13章你着急了第554章 港口停靠第400章 再次壯大第465章 分析第139章 別再有第二次第289章 記憶融合第184章 稀罕事第524章 支柱產業第331章 解釋第226章 完善的部門第354章 慌了第566章 南北勢力第92章 不能讓他失望第383章獲得爵位第290章 上升趨勢第41章 憲級公約第512章 無法解決第361章 通告第114章 反駁了第515章 公告牌第292章 歡喜無比第386章負責第83章 質樸第572章 特例第277章 果腹第293章 手段第36章 萬畝良田第438章 代表高消費第306章 大明賦稅第372章 深度化改革第153章 以工代賑第491章 鴻學第70章 等待迴應第290章 上升趨勢第159章 無知之人第79章 不被信任的人第297章 犧牲品第506章 策劃書第386章負責第526章 地位第330章 泥腿子第580章 發矇第457章 特殊的事第342章 生存技巧第317章 老不死第412章 大建第266章 碾壓第507章 物力短缺第513章 千人有千樣第42章 不得干預第184章 稀罕事第504章 降級第296章 不爽很久了第548章 發展的成果第538章 信件第216章 定心丸第139章 別再有第二次第77章 物資沒了第488章 抱團第317章 老不死第327章 順利第8章物價第159章 無知之人第347章 憑實力第359章 驛站第221章 儒家經典第59章 各司其職第250章 面露艱難第574章 最大的罪人第358章 一筆餉銀第278章 整理第541章 名單第407章 負傷第105章 堅固第325章 武力第307章 無力接待第173章 舉動第175章 武斷第169章 無視帝王的龍威第425章 基礎第160章 掌握密碼本第11章寶鈔第435章 彙報第143章 有何用處第350章 通縮第498章 疲憊第406章 跑散了第529章 靈活變通第223章 不會去拒絕第486章 放鬆之地第156章 避免皇權旁落第79章 不被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