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嬴高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這一刻,涇水工程之上,熱火朝天。

在李斯與鄭國的統籌之下,在大秦朝野上下的鼎立支持下,引涇工程正在進行最後的部署,正在對難題進行一一的攻克。

這個時間段,便是大秦最爲嚴峻的時候。

太尉蒙武親自率領藍田大營的五萬步軍,組成了專門爲引涇工程輸送糧食的輜重營,在國府的一聲令下,以及嬴政的詔書之下,連續徵發關中各縣牛車馬車十萬餘輛,不分晝夜的向渭北輸送糧草。

由此可見,大秦對於引涇工程的重視。

畢竟太尉蒙武作爲大秦武將之首親自擔任統帥,進行糧草的輸送,可以說,大秦舉國之力,都在涇水之上。

也正因爲如此,引涇工程惹人注目。

時至今日,涇水瓠口早已經是風口浪尖。

山東諸國的斥候遍佈其中,而所有人都在看着,等一個奇蹟,可在等一個笑話。

甚至於在等大秦亂起,挑起兵戈。

在這樣,近乎於舉世矚目的情況下,李斯與鄭國兩位主持者,也是感到了強大壓力。

畢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這個天底下最強大的郭嘉的命運。

此時此刻,千鈞一髮,自然是壓力如山。

李斯的壓力,在於對全局處境的洞察。

此刻,大秦之中特別是關中的全部民力壓上涇水,意味着大秦已經沒有了任何迴旋餘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河渠不成,則大秦敗亡。

到時候,不光是大秦要亡,他們也將會爲大秦陪葬。

在這個時候,一旦山東六國聯兵攻秦,大秦連輜重民力都沒有。

這便是最大的危險。

所以,此時此刻,不管是李斯鄭國,還是嬴政甚至於大秦朝野都在密切關注山東諸國的動向,更是瘋狂的加快工程進度。

而在三川郡的嬴高也是如此。

在參觀過了三川大學之後,嬴政只是簡單地用過了飯菜,便帶着長史王綰走了,並且告訴嬴高他只有三天時間處理三川郡的事情。

三天之後,必須北上九原。

當這一道命令傳達,嬴高心中沒有絲毫的開心,而滿是凝重。

他心裡清楚,北上便是意味着戰爭,三川郡的發展,必須要提前規劃出來。

今年是秦王政十一年。

而馬上便是秦王政十二年,而嬴高也將成爲十歲的少年。

在他的記憶之中,大秦在秦王政十六年開始滅韓,在十七年,滅韓。

這也就意味着,距離嬴政展開滅國之戰,只剩下了五年時間。

心中念頭閃爍,在滅韓之前,大秦一直都在提升自己,從而進行準備兼併工作,一念至此,嬴高犀利的目光掠過每一個人,道。

“諸位,三日之後,我將北上九原,守護北境大門!”

“今日聚集諸位,便是爲了三川郡的未來........”

聽到嬴高之言,以馬興爲首的三川郡諸官吏肅然一躬,道:“請郡守訓示,我等畢竟爲繁華三川而奮鬥。”

“嗯!”

微微頷首,嬴高沉聲,道:“在我離開之前,制定了一個計劃,稱之爲發展三川郡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在今後的五年之中,三川郡將大力支持三川大學的提升,進行擴大規模的招生,同時在各縣設立小學進行蒙學教育。”

“關於課本,我已經準備好,爾等只需要推行便是。”

“同時,三川郡人口暴增,在從今往後的五年之中,我只有一個要求,人口增長五分之一,耕地面積增加十分之一。”

“在朝廷的各種徭役之下,務必保證三川郡之中,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

“同時,三川郡的郡兵與各大關隘的守軍,加強訓練規模,當我南下,要看到一支可戰之軍——!”

聞言,馬興眼底深處掠過一抹凝重,道:“郡守大人,前面的幾項都好辦,但是大秦各大關隘的守軍,不受郡守府節制,根本無權命令他們........”

“哈哈哈........”

聞言,嬴高大笑一聲,道:“我自然清楚,沒有父王的命令與兵符,本公子調動不了三軍將士,但是,你只需要告訴諸將一句話便可。”

“等到引涇工程結束,本公子南下,大秦必然會進行滅國之戰,而韓-國首當其衝,我三川郡與韓鄰近,難道還要將這一份戰功送給其他的大秦銳士麼?”

“若是他們想,那便算了——!”

.........

“轟.......”

聞言,蒙恬心頭一驚,眼底深處滿是對嬴高的忌憚。

這一刻,他終於確定長公子扶蘇等人根本幹不過嬴高,這個人,雖然還是一個孩子,但不管是心機,還是心計都太過於駭人。

有了嬴高的這一句話,三川郡的郡兵與各大關嗌的守軍必然會瘋狂訓練,在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的推行之下,大秦本就尚武好戰。

滅國之功,這可是天大的功勞,沒有人會拱手讓人。

而且,蒙恬清楚,大秦已經開始在準備,而且三川郡本就是東出的基石。

一旦,三川郡的大軍有一戰之力,嬴政必然會動用。

一念至此,蒙恬終於是察覺到了嬴高的恐怖之處,這是將一切都算計的死死地,不管是朝廷決策還是三川郡上下,都在嬴高的算計之中。

甚至於連天下大勢發展,都在算計之中。

“校長,三川大學五年後必然是畢業學子最少也有百人,當如何安排?”公輸仇目光一閃,對着嬴高,道。

這一刻,伴隨着公輸仇開口,衆人都將目光看向了嬴高。

“到時候,三川郡,甚至於大秦都會進行定期的考覈,成績優秀者將會踏入仕途,而五年之後,第一批學子已經畢業,而第二批也開始了實習。”

“這樣一來,一旦大秦銳士滅國,便是有了可去之處........”

第670章 全盤接受,只求大秦儲王立即退兵!第295章 政治上的成長!第769章 大勢在手,何需行小人之舉!第922章 兒臣欲以三大商道滋養咸陽,打造繁華大都。第1086章一路閒談,靜看涼州風光。第795章 大秦武安君與大秦上將軍!第535章 本將給爾等一刻鐘,選奴隸還是選秦人!第614章難兜靡,借你人頭一用!(第二更)第166章 伏擊!4(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第413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555章以本將之功,以三十萬大軍之名,爲三軍將士請功!(第二更)第238章 何爲名將?這便是!【第二更】第831章這一戰,本將親自領軍,馬踏且蘭!第1097章 戰國最荒誕的君王之趙王遷。第1102章 不舉事尚能存趙,舉事趙國必滅。(第四更)第391章 竊取天下文運,爲大秦強續五百載!第555章以本將之功,以三十萬大軍之名,爲三軍將士請功!(第二更)第72章 見韓王【求收藏,求推薦】第2章 良藥苦口,荒涼的蘄年宮!【求收藏,求推薦】第528章 王翦心憂,冒頓掌兵。(第一更)第69章 韓非第527章 東北皆守,唯西征伐!第332章 巍巍大秦,鐵血皇衛。(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第611章外臣,敢請樓蘭王借兵五千以滅烏孫!(第二更)第1090章擴大人員,商議滅趙方略。第998章立儲!第404章這是對於天下的爭奪!第795章 大秦武安君與大秦上將軍!第614章難兜靡,借你人頭一用!(第二更)第724章 武安對武安!第731章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第554章 飲馬祁連山(第一更)第695章 一聲令下,風雲匯聚!(第三更)第236章 我軍當師李牧,而後敗李牧,最後無敵於天下!第1126章 浩瀚大趙,何至於此!(第三更)第384章 凡是都有一線生機,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第三更,求訂閱)第1072章這一次儲君西行,乃是寡人的意思!第431章若公子一如武安君,大秦才能安穩。 (第三更,求訂閱)第595章 這纔是中央帝國的赫赫兇威!第561章大秦的使者不可辱,大月氏王這是在找死!(第一更)第398章 鄧陵兄,我考慮考慮!第489章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第一更)第92章 商君之法:大仁不仁。第215章 若可以,一戰滅韓趙。第754章傳令三軍,列陣東武城之外!第1002章稟王上,臣以爲當效法武王滅商,存韓社稷而收韓國土。第244章 秦軍的目標是邯鄲!第313章 攬天下人傑入大秦!第466章嬴將入幕府,一聲令下西海封鎖!第456章 有沒有興趣去一趟大月氏?第1096章 兵分三路,一舉滅趙。第867章 嬴高的告誡與諸將的訴求。(第三更)第409章大秦朝廷官吏再一次洗牌!第1801章 我從盛世而來,自是知曉盛世模樣。第302章 蒙寥拜會,財政危機。第1101章 名義上是春平君,軸心卻是龐媛。(第三更)第710章 我既然封君武安,便不介意雙手染血!(第三更)第725章 武安君可想北狩漠北?第834章 王翦教子!第343章 三人各有心思,各有謀算。第327章 青羌與戎狄!(第一更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第787章 大破樓蘭王城。第82章 戰場近在咫尺。第309章 廣而告之與范增到來!(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月票)第1074章 國策不可變,但孤可以無償借貸。(第一更)第551章 設武威郡,治所姑臧!(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第731章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第176章 我要河套,茫茫河套!第1069章 很簡單,轉移國人百姓的注意力就是了。第679章 想要改變自身處境,只能靠自己,我大秦從來不吝嗇封賞!!第378章 我從盛世而來,見過錦簇繁華!(第一更)第1004章恭喜嬴將,不,應該要稱呼太子了!第932章 齊聚咸陽宮書房只爲一事第682章 一切都爲了築城讓路!第751章 武安君,老夫願前往咸陽講學!第1097章 戰國最荒誕的君王之趙王遷。第75章 一紙訓斥,要了文信侯的命。第958章 再入咸陽宮,父與子第327章 青羌與戎狄!(第一更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第696章 王翦的決定第523章 此刻所爲,皆爲了大秦未來!(第三更)第1088章希望北涼不是悲涼。第170章 號曰:斬龍!第292章 未來文吏將會變得更重要。第823章 不合格。第888章大王封君,舉國無恙第820章嬴將,我一定會在越安城中,設宴以待——!第722章 等!第258章 那本帥便替他們斬斷這最後的羈絆【第一更】第397章 本公子就將一家世之顯學打落凡塵,以彰顯決心!第145章 北境之上,你去!第593章 有道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其實任何一個勢力的繼承者都一樣。第1068章 李斯坐鎮咸陽,王綰啓程隴西北地。第23章 當以秦王之志向而斷!【求收藏,求推薦】第278章 釘子戶!第149章 士這一階層!第680章築城姑臧,以關中填涼州!(第二更)第421章 以利誘之!第967章這樣的大才,值得他禮賢下士。第825章 拔劍四顧,天下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