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節 授田

齊魯的士大夫文人官僚,自司馬鑲且和齊威王之後,就是個笑話。

太史公就說了:齊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衆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

至於魯地,則是:地小人衆,吝嗇,畏罪遠邪。

這兩個評價,雖然難免有些地圖炮的嫌疑。

但是……

也未必不是事實。

至少也是一個反應齊魯地區士大夫和官僚地主面貌的事實。

自威王后,齊國幾乎沒有贏過任何決定性的戰爭。

他們甚至一度被燕國兵吊着打,差點滅亡。

秦滅六國,獨齊,兵不血刃,跪地而降。

五十萬大軍齊卸甲,!

韓國都比齊國有骨氣!

至於楚漢爭霸至今以來的事實,都在證明一個道理:生於安樂,死於憂患。

自三田以來(田詹、田榮、田橫兄弟),齊魯的地主官僚,就沒有依靠過自己力量,做成過任何事情。

當年,田詹起事,靠的不是陳勝吳廣那樣揭竿而起,也非項梁項羽那樣一呼百應。

而是依靠陰謀手段,暗殺了當地的縣令,靠着祖輩的餘威,自立爲王。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齊王田詹,爲章邯所殺於臨濟。

然後,就上演了楚漢爭霸中最搞笑的一幕:齊國貴族和官僚、地主,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內訌了。

田詹死後,一部分齊國貴族和地主,擁護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爲王,以田角爲相。

而田詹的從弟田榮帶着田詹的敗兵,倉皇逃亡到東阿。

章邯在後面緊追不捨。

幸虧項梁聽說齊兵之敗,立刻帥大軍增援東阿。

並在東阿城下擊敗秦軍。

章邯兵敗西走,項梁於是率兵追擊。

剛剛死裡逃生的田榮,一沒有跟着項梁一起去追擊章邯,也沒有趕緊趁着勝利的機會收復失地。

而是……

掉頭回去找田假的麻煩。

將田假和他的勢力逐出齊國。

這個時候,項梁東追秦兵,結果被章邯圍困在定陶。

此時,天下的形勢,就是秦圍項梁統帥的義軍主力在定陶。

假如項梁兵敗,幾乎就又是一次長平之戰。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只要項梁一敗,秦軍就可以進抵鉅鹿,先破趙,再滅魏,重演秦始皇統一六國之事。

於是,楚懷王立刻發書向齊、趙求援。

然而,逗逼的齊王田榮,對楚懷王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哥出兵?可以,先宰了逃亡到你那裡的田假,將他的腦袋送過來!

而且,田榮不僅僅想要田假的腦袋,還想要逃亡託庇在趙王趙蠍手下的田角腦袋!

這等於是將自己的地位凌駕在楚懷王和趙王的腦袋上!

楚、趙又怎麼肯答應?

於是,就在這齊、楚、趙相互嘴炮的時候,項梁兵敗被殺於定陶,秦將章邯引兵過鉅鹿。

錯非項羽橫空出世,在鉅鹿城下破釜沉舟,一舉擊敗不可一世的秦軍。

秦帝國恐怕可以撲滅整個齊趙楚的義軍。

也正因爲此,埋下了後來的悲劇。

項羽滅秦後,怨恨田榮不肯救其叔父項梁,不封其爲王,而是封了田市、田安和田都這三個同樣是舊齊王族的人爲王。

這讓齊地最大的實力派田榮非常不滿。

乾脆反他孃的。

於是,田榮聯合趙將陳餘,一起造反。

窩裡橫的時候,田榮確實很厲害。

幾乎是碾壓一般的消滅了項羽所立的三齊,統一齊地。

可惜,隨後在項羽的反撲中。

田榮連一個回合都沒支撐住,就被項羽擊敗,亡走平原,在平原縣被當地人砍了腦袋,送給項羽當禮物……

也就田榮的弟弟田橫稍微有點模樣。

但也好不到那裡去。

翻開反秦以來,到三田覆滅的所有文檔。

在齊國貴族和地主們的統率下,春秋戰國時期,一度威伏列國,與秦分庭抗禮的大國,強國。

居然淪落成了一個笑話!

他們幾乎沒有打贏過任何一次與其他諸侯之間的戰爭。

而且,每一次都是一觸即潰。

這是誰的責任?誰的鍋?

要知道,即使是現在,齊國武士的勇敢和強悍,也聞名天下,其技戰術之強,讓人讚歎。

齊地英雄,從來也屢現不止。

齊人的團結和勇敢,也曾讓人讚歎不已,其忠義之心,更是讓人敬佩。

但爲何,他們就打不贏任何一場稍微規模大一點的戰爭?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難道是齊人沒有英雄?

彭越、欒布難道不是英雄?

難道是齊人不夠勇敢和團結?

司馬鑲且和齊威王時的齊兵,威震天下,讓列國俯首低頭。

更早一些的時候,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以一國之力,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孔子贊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

這些時候的齊兵,可是團結、勇敢和精銳的代名詞。

即使是到了漢室鼎立之後的那個年代,齊王田橫自刎,尚且有忠臣義士五百人從死。

那爲何,齊國兵和齊人,竟然會成爲太史公筆下的‘怯於衆鬥,勇於持刺’的羣體?

答案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一頭獅子帶領的綿羊,最少能驅逐野狼。

但一頭綿羊率領的獅羣,可能連豺狼都打不過,看到狐狸就要跑!

齊國的問題的根子,出在了他的整個上層的貴族和地主身上。

這些傢伙,居住在繁華富饒,物產豐富的齊地。

而且遠離戰火硝煙與外患。

無論任何一個方向的威脅,都不可能威脅到他們。

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是如此。

韓非子說: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自田單救齊後,齊國就是歌舞昇平,紙醉金迷。

這個國家的貴族和上層,根本不需要擔心外患。

只需要安心享受和揮霍就可以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的勢力,漸漸在齊地興盛。

士大夫貴族地主,幾乎都變成了儒家的擁泵。

想當年,孔子過齊,景公欲用之爲大夫,而晏子力諫不可,全齊上下,也一片反對,終於讓孔子狼狽離開。

但在今天,儒家最大的大本營和最穩固的基本盤,就在齊地。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天大的諷刺和笑話。

當然,也並不是說儒家不好。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燕趙和代北的儒生,就是騎得了大馬,拉得開強弓,飲得了烈酒,殺得了匈奴的大丈夫。

但齊地的儒生麼……

除了少數幾個精英。

劉徹所見的,俱是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只知嘴炮,而不肯務實的傢伙。

他們寧肯宅在家裡,寬服長袖,舞文弄墨,死也不肯去地方鞠躬做事。

他們視百工和技術爲奇技淫巧,同樣也鄙視一切其他諸子百家,甚至儒家的某些學派,也不爲他們待見。

當初,主父偃在齊地的經歷,就能很清楚的說明一些問題——齊地的儒生,連縱橫家這樣對他們完全沒有威脅的小學派,也要拼命排擠和打壓,用語言和文字,極盡一切可能羞辱和排擠。

甚至就是已故的倉公淳于意,在齊地爲大醫數十年,扁鵲之名天下皆知。

但在齊,卻也只是一個在士大夫和貴族眼裡的所謂‘雜官’。

齊地士大夫和貴族們高傲而自慢的將一切非儒生和非文職,視爲賤民和賤業。

彷彿只有跟他們一般袖手空談,滿嘴跑火車的傢伙,纔算人。

這樣的傢伙,劉徹豈能容得下?

怎麼可能容得下?

必須讓他們知道,天高地厚!

而魯地就更不堪。

這個保守派和頑固派的大本營裡,充斥着一堆的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只要自己快活,哪管天下洪水滔天的渣滓!

不給他們店厲害瞧瞧,劉徹念頭就會不通達。

況且,這樣做,還有着難以估量的好處。

“尚書令制詔吧!”劉徹束手說道:“朕聞之,古者聖王立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也……令廷尉臣禹,執金吾臣都等,收齊四王之王田,沒犯官之家宅,盡爲公田,以高皇帝二年之故事,皆授之於百姓士民!”

汲黯聽了,身子都在顫抖。

當今這一詔,簡直是所有地主和士大夫們最爲恐懼的政策。

收其田而散之於民。

假如說在這個詔書之前,齊魯地區還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但此詔一下,整個齊魯,無分階級,除了那些倒黴蛋外,人人都會高喊‘天子萬歲’,然後興高采烈的排着隊,等着分田地。

而詔命之中,那一句‘如高皇帝二年故事’,則堵死了其他齊魯的士大夫官僚的不滿和疑慮。

因爲,這意味着,本次分田,雖然分的是地主官僚權貴們的土地,但實際上,大部分土地,最終還是會落到其他地主官僚權貴手上。

因爲高皇帝二年,漢室執行了第一次授田。

那是一次完全依照秦律,按照爵位高低進行的授田。

自公士到列侯,人人按照規定,授予了符合其爵位的土地和宅基地。

現在,天子將齊魯四王以及那些倒黴蛋的大部分的土地,拿出來,再次按照爵位高低授田。

會發生什麼事情?

自然不言而喻。

這就好比:

假如你的鄰居不幸被官府抓了,正常人當然會恐懼,擔心官府也來抓做自己。

但倘若回頭官府把鄰居的家宅土地,送了你手裡,你還會害怕?還會不滿?還會疑慮嗎?

當然不會,必然是彈冠相慶,恨不得天子多抓就幾個鄰居。

而依照漢家授田的標準和規格。

每一級爵位之間的授田數量,都是天差地別。

級別越高授田數量越多。

而且,更嚴重的是,按照漢律規定:受田宅,予人賣宅,不得更受。

換句話說,就是假如你曾經得到過授田,但你自己賣掉了,下次授田,不會有你的份——哪怕你已經無立錐之地。

反之,假如某人名下田宅數百頃,但他從未授田,那下次授田,他依舊可以去領取符合他爵位和身份的田宅土地。

自然,爵位高的人,肯定比爵位低的人在這次授田中佔得便宜更多。

自太宗以來,授田制度已經形同廢止。

大量的新興地主和士大夫,幾乎從未得到過授田。

所以,天子這是等於將一大塊肥肉,塞到了這些傢伙嘴裡。

只要輕輕吞嚥,就能吞進肚子裡。

如此一來,這些傢伙自然就會成爲當今天子的擁泵。

畢竟,主義再大,大不過土地,理想再強強不過利益。

而那些倒黴蛋,那些被處死和下獄、流放的地主士大夫和貴族,卻連哭都沒有地方哭。

甚至,不會有人聽他們哭訴。

更可能連個同情的人也沒有——要是同情他們,豈非是要把到手的土地往外推?

就是齊魯的士大夫地主們同意,老百姓們也不會同意!

這樣想着,汲黯的心裡,就有些發苦。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今天天子能用這個手段對付齊魯的士大夫貴族。

明天難保不會換個名目,拿來對付燕趙衛樑的士大夫貴族。

只是,他還能怎麼辦?

齊魯的那些士大夫貴族,可不僅僅只是魚肉鄉里,橫霸地方那麼簡單。

作爲尚書令,汲黯知道,他們真正獲罪和該死的原因在於:他們居然企圖串聯,營造聲勢,慫恿天子封禪,而且居然還敢插手皇室內部的政治傾軋。

所以,他們非死不可!不死不行!

真要是隻是魚肉鄉里那麼簡單。

需要出動執金吾和廷尉嗎?

派個郡守,甚至一個縣令,就足夠殺的他們哭爹喊娘,朝廷還不用揹負任何負擔了。

所以,汲黯只好恭身道:“諾,臣者就去擬詔!”

“尚書令是覺得朕太殘酷,太不近人情了嗎?”劉徹卻沒有讓他立刻去執行命令,說道:“朕非嗜殺之君,也非那種不知人情世故之君!”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劉徹背過身子,長笑而去。

不需要解釋太多了。

只要將訊息傳遞出去就好了。

讓其他地方的地主和士大夫們知道:不是朕太心狠手辣,實在是齊魯的渣渣們作死!

這樣,其他人應該就能理解了。

當然,他們不理解也可以。

反正,歷史上小豬玩告緡,幾乎玩死了天下百分之九十的地主豪強和士大夫,也沒見他們敢有那個跳出來作亂的。

手握槍桿子的劉徹,自然也是無所畏懼。

不服?

用拳頭來講道理吧!。

第354節 緣由第854節 封賞(1)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505節 種子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590節 博弈(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458節 趙佗!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582節 籌備(2)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506節 陷阱第1186節 轉折點第1358節 自作孽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572節 戰和(1)第717節 無題第392節 忐忑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49節 厚顏無恥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29節 彌補疏漏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925節 授田第855節 封賞(2)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413節 考舉(6)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639節 廟算(1)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597節 太初曆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070節 反撲(2)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71節 覲見(1)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13節 鼓譟第1174節 矯正(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347節 兄弟們(3)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948節 整頓(3)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581節 籌備(1)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182節 講道理(3)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687節 平律(2)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232節 影響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977節 老朋友第1187節 鼓舞第397節 津關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