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飲酒禮,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
最早能追溯到夏商時代,但有明確記載和制度儀式的鄉飲酒制度,始於西周。
《禮記:鄉飲酒義》記載:(鄉飲酒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
這裡的所謂豆,並非指的豆子,而是西周的一種用於盛放肉醬與醃菜的器物,造型類似高足盤,中部是圓盤狀,盤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簡而易之,鄉飲酒禮最初可能是我們的先人慶祝一年豐收,犒勞一年辛苦的原始禮儀。
至西周時,成爲一種重要的政治禮儀。
《禮記:王制》中就說的很明白——(鄉飲酒禮)習射上功,習鄉上齒。
同樣是禮記中的另一個篇章《地官》中的《黨正》篇中說的更爲詳細: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
說白了,鄉飲酒禮在周室屬於統治者藉此強化自己統治地位,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政治禮儀。
就跟後世天朝的黨校,年年都要強調學習xx同志講話精神,深入貫徹xx精神,爲了xx目標而努力奮鬥,但其實與會衆人大都只是來嗨皮的……
但是,時代在變化,禮儀也相應的開始了變化。
經歷了春秋戰國後,到秦代,鄉飲酒禮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秦作爲一個古典軍國主義制度的政權,痛恨一切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秦律無所從不包,連老百姓吃飯睡覺喝酒交朋友都想管!
譬如秦律規定:無故三人以上羣飲者。罰金四兩!
在這樣的局面下,周代的鄉飲酒禮。在秦短暫的統治時期內,只辦過一次。連馬甲都換了,變成了所謂的大酺。
所謂酺,通布,大酺的意思,就是王者佈德於天下而令吏民合聚飲食之令。
這樣一來,鄉飲酒禮就徹底的從之前的民間行爲變成了國家的政治活動。
漢承秦制,所謂漢律其實就是把秦律改了個名字換個記錄的木頭規格和行文方式,其他在最初大體完全就是一模一樣的。
因而,實際上。最初的那十幾年,劉邦與呂后的執政時期,對民間的私自聚會飲酒,是實現極爲嚴格的管控制度的。
即使到了今天,劉徹上臺後,許多地方,對於民衆私自聚會,依然十分敏感,動輒就是出動郡兵予以抓捕、處罰。基本上就跟後世的派出所抓賭抓嫖一樣,在漢室,抓小老百姓小地主階級私自聚會飲酒,也是大多數地方官府的創收項目之一。
劉徹前世在河間爲王。對這個現狀是很瞭解的。
要說普通百姓最痛恨的律法是那一條?
這條禁飲令至少可以列入前三甲!
當然,漢室天子不是秦代的那些榆木腦殼,不懂變通。
有秦一代。總共只實行過一次大酺——那還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國統一天下的那一年秦始皇下令爲了慶祝統一四海而特許民間大酺。
除此之外。一次也無。
而漢室,則是每有嘉慶。
譬如說皇帝登基。千秋,立後、立太子、太后壽,都會下令民間大酺,與君同慶。
現在,擺在劉徹的面前,就是這些歷代天子下令天下大酺的詔令和法令。
從這些藏在石渠閣中的詔令和法令上就能看出來,漢室實現的大酺的傳統,源自劉徹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即位的那一年。
當年,這位從代王變成天子的新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在政治上開始展示他的聲音。
這道‘大酺令’可以算是這位天子早期政治舉措的典範。
劉徹審視着這道記載在竹簡上的詔命。
邊看邊點頭,對他這樣的新皇帝來說,這是極爲難得的學習素材。
將這些詔書看完,劉徹就對王道吩咐:“去,請丞相、御史大夫入宮議政!”
漢室實現的制度跟後世略有不同。
後世,尤其是宋明的皇帝,幾乎天天要上朝,但漢室的皇帝不用如此。
一般來說,假如沒有突發的重要事故,是五日一常朝,每逢朔月一大朝。
剩下的時間,皇帝可以充分利用,遊山玩水也好,嬉戲也罷,沒人會有意見。
前兩天剛剛開過常朝會議,因此,今天並非上朝日,大臣們基本都在官衙處理政務。
“諾!”
王道領命離開後,劉徹就命人拿來一張紙,在其上草擬起了詔書,一邊寫,他還一邊看自己祖父的那道詔命,進行參考。
半個時辰後,當週亞夫與晁錯出現在劉徹面前時,劉徹差不多將詔令的內容琢磨好了,初步寫出了個條程。
“陛下!”周亞夫與晁錯聯袂鞠躬,然後問道:“不知陛下喚臣等入宮有何差遣?”
劉徹將手中的白紙命人遞給周亞夫和晁錯,道:“兩位愛卿先看看朕的這道詔書草稿!”
周亞夫與晁錯恭敬的跪着接過遞來的紙張,作爲丞相周亞夫先看了一遍,然後遞給晁錯。
花了大概一刻鐘時間後,這兩人才算看完。
周亞夫與晁錯對視一眼,然後兩人都拜道:“陛下倡導孝梯,赤子之心,感人肺腑,臣亞夫等伏維頓首,爲天下謝!”
這封詔命,劉徹基本上就是對着他祖父當年的那封詔書,稍微變動後的產物。
任誰都挑不出錯來。
劉徹點點頭笑道:“吾漢家向來以孝治天下,既然丞相與御史大夫都稱善,那這大酺詔書就這樣了!”
“來人!”劉徹命令道:“錄詔!”
一直站立在劉徹御階上的幾位尚書連忙走下臺階,匍匐在地。叩首道:“臣等在,請陛下喻示!”
“朕聞之。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朕承先帝遺命。獲保宗廟,至今以半歲有餘,不時使人存問長老,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粥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俱爲令!”劉徹早已打好腹稿,此刻慢慢道出,臺下尚書連忙跪着用刀筆。將這詔命刻在竹簡上。
漢制,皇帝詔書或策書,都是一式三份。
一份交給丞相、御史大夫,一份留存在石渠閣檔案館,作爲備案,還有一份,則是交給受詔人或者執行該命令的官員、貴族、有關部門。
任何詔書,假如,在石渠閣中沒有備案。
那麼。就算是真的,那也是假的,不具備合法性。
是以漢室對皇帝詔書的保管和存檔有着極爲嚴格的要求和制度。
基本上每一份詔書,制定完成後都有專人保管、審查。
爲了防止萬一。每個月,尚書檯的尚書都會按照目錄,逐一覈查保管的詔書。
這樣的制度確保了沒有人能僞造任何皇帝的詔命。
同樣。在這樣的制度中,漢室不可能有什麼密詔之類的玩意——即使有。只要石渠閣裡沒有備案的副詔,按照制度。就算是真的,就算皇帝也知道,那也是假的。
前世,竇嬰就是死於一封沒有經過備案的詔書……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劉家用沒有備案的詔書來忽悠臣子甚至捅臣子刀子這樣的事情,做的很熟練。
譬如枳候薄昭……
誰又能證明,薄昭當初到底是矯詔呢?還是真有其詔?
反正他人都死了,死無對證!
尚書們錄詔的速度比較慢,畢竟,用刀筆在竹簡上以隸書刻錄,有些困難。
劉徹等了一會,等他們寫完,才繼續接着道:“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以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更賜帛人兩錠,絮三斤!賜物及當稟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廧夫、令吏致!兩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劉徹的這道詔書,在漢室,是政治正確再不過的命令了!
以孝治天下,從皇帝到黎庶,人人都要以身作則,尊老養老。
尤其是劉徹最後的那一段詔令,他這個皇帝親自下令部署,要求從中央到地方層層下達任務和命令。
向所有轄區內登記在冊的八十歲以上老人送溫暖。
這個溫暖禮包的重量,可不輕!
每人每月都是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若九十歲老人,額外增加帛布兩匹,絮三斤,作爲禦寒衣物的原料。
這樣的賞賜不可謂不大手筆!
就是後世天朝波ss下基層送溫暖也不過如此了!
千萬不要懷疑漢室官僚系統的效率和他們對基層政權的控制力。
不要忘了,漢室是在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整個漢室的民間行政機構和單位,基本就是照抄的秦代制度。
古典軍國主義制度的秦政權,將他的觸角前所未有的深入到了民間村一級的行政單位,甚至直接具體到了戶主本人。
漢室也差不多,編戶齊民的政策之下,沒有人能逃脫官府的管控。
因而,漢室政府實際上,已經能直接與地方最基層的村一級進行對話。
譬如劉邦、太宗孝文皇帝,都曾經親自召見民間的基層行政管理人員:三老。
一個基本的數據就能說明,漢室的政府對民間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強了!
劉徹手上有一冊丞相府統計的天下人口數據,其中有一條是這麼說的‘天下年九十以上萬一千六七百人,年七十以上受杖者兩千八百二十三人’
精確到個位數的受杖人,足以保證,漢室的行政控制能力,能超越除秦以爲的所有中國封建王朝。
因爲,這些所謂的‘受杖人’,就是史書上的三老羣體。
這些人相當於漢室的人大代表,他們見官不拜,可以出入官衙,行走馳道不需忌諱,列市賈肆,不需要繳納任何稅費,在漢室,唯一能與這幫人比特權的除了列侯階級就是當年跟隨劉邦打天下,定居關中的山東老兄弟了。
到今天,列侯們半死不活,當初跟隨劉邦入關從龍的山東老兄弟也死的死,病的病。
在政治上,這些三老,就成了漢室政權的中堅力量。
因爲,這些受杖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按照劉邦定下的律法,想當三老,享受朝廷特權,得滿足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衆爲善’。
在封建社會,這個條件其實就是限定了三老人選必須是地方宗族的族長或者比族長還牛逼的地方名望之士。
這樣的人基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熟知社會現實,不是當過兵,打過仗,立過功的軍官,就是當過官,任過至少八百石以上實職的致仕官員。
他們不是官員,但卻屬於官僚系統的一員!
因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漢室,其實,在骨子裡依然是秦代的那個軍國主義政體,只是溫和了一些,隱晦了一些。
但換湯不換藥。
歷史上,一直要等昭宣之後,漢室才慢慢的變成了那個儒法爲核心的政權,元成以後又墮落成官僚與地主的共同體。
清楚了這些,就能明白,劉徹這道詔書的用意了。
正如賈山當年所言:天子之尊,四海之內,其義莫不爲臣。然養三老於大學,親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饐在前,祝鯁在後,公卿奉杖,大夫進履,舉賢以自輔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諫。故以天子之尊,尊養三老,視孝也!
簡單的來說,就是想要統治穩固,就要收買這些三老,使得他們爲劉家的利益而戰,要褒獎他們,給予他們相應的待遇,這樣,天下就太平了!
而劉家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當然,三老制度也不是沒有缺陷。
最少劉徹知道,昭宣之後的世家門閥制度的溫牀就是三老制度。
但是,在目前來看,暫時,沒有其他任何政治勢力或者人能取代三老制度。
而且,劉徹不覺得,在有了考舉後,還會出現什麼門閥世家!
只要考舉不廢,底層的上升通道一直存在。
門閥世家?
呵呵,估計要被文人給打成狗!
宋明的文人階級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每個讀過歷史的人,都不會記錯!
這幫傢伙,可是連皇帝都照樣噴,宰相罵着玩的嘴炮無敵羣體啊!(,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