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投筆從戎

第462章 投筆從戎

“這個人是誰?”老朱聽到李節說他想到一個能解決現在官員不足問題的人,於是他也立刻追問道,旁邊的朱標也同樣露出好奇的神色。

“漢定遠侯班超!”李節笑着回答道。

“開什麼玩笑,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古人能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老朱聽到這裡也再次生氣的道,這時他甚至懷疑李節是不是在消遣自己?

“陛下息怒,臣不是在開玩笑,班定遠的確可以幫我們解決官員不足的問題!”李節再次笑着解釋道。

“怎麼解決,你總不能讓他從棺材裡跳出來跑去幫老六吧?”老朱依然怒火沖天的再次質問道。

“李節你好好說話,班超這個古人怎麼能幫我們解決問題?”朱標這時也怕老朱再生氣,當即也開口提醒道。

“陛下、太子,提到班超,不知您兩位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李節卻毫不在意的接着開口問道。

“那肯定是投筆從戎了,也正是因爲這件事,纔有了後來的班定遠!”朱標這時搶着說道,說完還看了看老朱的臉色。

“不錯,正是投筆從戎,班定遠本是一個刀筆小吏,一躍成爲名傳青史的定遠侯,可以說正是這件事改變了班超的一生,也改變了大漢的歷史。”李節笑着點頭道。

嚴格來說,班超當時的職位是校書郎,雖然帶個郎字,但並不算是真正的官職,只不過是個抄書的小吏,特別是漢朝主要還是用竹筒,所以書籍的抄寫十分麻煩,這纔有了校書郎的職位,明朝時已經沒有這個職位了。

“投筆從戎!”老朱這時也收起了怒火,反而將這四個字仔細的琢磨了一下,隱約間也似乎猜到了李節的想法。

“陛下,我大明的官員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有數量龐大的吏員,雖然他們沒有官身,但做的事務卻並不比官員差多少,甚至一些經驗豐富的小吏,比官員還要精通官場上的事務,安南是新附之地,官員不願意前去,若是陛下願意打破常規,將小吏轉爲官員的話,我想肯定會有人願意冒死前去安南的!”

李節這時也終於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所謂官吏,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官是官、吏是吏,兩者之間經緯分明,身份上有着巨大的差異,以前小吏還能通過考試成爲官員,但是老朱成立大明後,卻將小吏的身份給鎖死了,嚴禁他們參加科舉,可以說只要做了小吏,恐怕一輩子都不能翻身。

老朱聽到李節的話也露出沉思的神色,當初他之所以嚴禁小吏參加科舉,並不是出於他個人的喜惡,當然貧民出身的老朱對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官吏也的確沒什麼好感。

不過老朱當初規定各種戶籍,讓百姓們各司其職,比如農戶、匠戶、軍戶等等,這些都是出於穩定的考慮,小吏也同樣不例外,現在李節提出要將小吏轉爲官員,無疑是打破了他當初的設想。

當然老朱也知道,自從李節介入朝堂之後,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海貿興盛起來後,國內的工商也大受刺激,各行各業都開始繁華起來,這也對戶籍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一些農戶乾脆捨棄田地去做工,特別是在江南一帶猶爲明顯。

“父皇,兒臣覺得李節的這個辦法不錯,雖然開恩科可以增加一些官員,但這些沒有爲政的經驗,派他們去安南恐怕只會亂上加亂,相比之下,還是小吏經驗更加豐富,去了安南也能幫上六弟的忙。”朱標這時猶豫了一下這才上前開口道。

老朱聽後也再次皺緊眉頭,目光也轉向李節,而李節這時也十分坦然的開口道:“陛下,古時官吏之間並沒有太明顯的界線,甚至小吏也可以提拔爲官,而且有些小吏出身的官員做的還相當不錯,所以臣以爲陛下完全可以恢復古制,也算是給天下的吏員一個出路!”

其實李節提議將小吏提拔爲官,也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別看小吏的地位低下,但其實在官場之上,真正幹事的正是這幫小吏,比如在一個縣城之中,官員可能也只有縣令、縣丞和縣尉三人,其它的全都是小吏。

一般來說,官員都是異地爲官,也就是不能在自己的家鄉做官,免得他們與自己的親族勾結,但小吏卻都是從當地招收,這些小吏沒有升遷的途徑,又是當地出身,甚至小吏的職位還能父子相傳,如此一來,許多地方上的小吏勾結在一起,形成一股錯綜複雜的勢力,甚至能夠架空官員,完全把持當地的政務。

現在李節提出將小吏提拔爲官,不但是給小吏一個出路,另外也將他們納入到正式的官員體系之中,日後小吏的選拔、升遷、調動,都能慢慢的由朝廷來掌控,從而讓朝廷加強對地方的管控,不至於出現小吏把持地方的情況。

只見老朱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點頭道:“好吧,形勢如此,朕也沒有其它的好辦法,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去辦吧,不過第一批提升的吏員一定要小心甄別,萬不可將一些混事之徒提拔上去!”

“父皇放心,兒臣明白!”朱標看到老朱同意,當即也鬆了口氣上前道。

旁邊的李節也同樣鬆了口氣,隨後上前拍了幾下老朱的馬屁,這才與朱標一同退了出來,畢竟朱楨那邊還等着他們調人過去,所以這件事也是越快越好。

幾天之後,朱標就擬定了一個將吏員提拔爲官的公文,然後通過邸報發放到各地的衙門之中,這份公文是針對全國所有吏員,凡是有報國之心的吏員都可以報名去安南,而只要通過朝廷的考覈,這些吏員都將被授予官身,成爲正式的官員。

上面這個消息一出,也立刻引來朝野的一陣轟動,特別是官場上更是吵翻了天,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吵的最厲害的竟然不是做爲主角的吏員,而是那些影響並不大的官員。

(本章完)

第382章 士氣提升第122章 公侯還鄉與鐵冊軍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353章 存款與放貸第198章 回家第108章 婆媳相見第114章 殺手鐗第6章 我要做駙馬第168章 鄭夢周死了第80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第476章 扛不住的朱標第662章 總兵宋晟第841章 送外甥第727章 兀魯伯不走了第691章 逃脫第298章 挑明態度第714章 釋放人質第300章 倭國的戰爭第767章 船上第829章 大洋洲(中)第236章 軟禁中的駙馬第655章 錫爾河畔第512章 駕崩第692章 戰後第632章 面對面的談第229章 回京第757章 湘王朱柏第434章 朱棣借錢第115章 又見朱玉寧第687章 焦灼的戰事第610章 腐儒第701章 送禮第758章 劫信(上)第400章 詹徽的擔憂第256章 教坊司第86章 你在和朕講條件?第660章 前路被堵第312章 計劃完成第186章 把武學搞大第509章 隱憂第807章 制定計劃第648章 逃亡(下)第250章 扶桑王朱樉第137章 打着燈籠找自己第194章 英雄遲暮第743章 黃二與狗頭金(中)第19章 一屋子天潢貴胄第36章 大將軍藍玉第259章 不走尋常路的朱玉寧第504章 皇太孫?第689章 援軍到了第501章 普及教育第425章 拆分計劃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688章 攻略西域第304章 羅貫中辭行第101章 迎回歸德侯?第304章 羅貫中辭行第571章 突破口第141章 大場面鬥拐第139章 自我懷疑的解縉第598章 走大運的劉典吏第399章 分化第563章 又死一個第506章 冊封皇太孫第334章 被坑死的朱允炆第501章 普及教育第504章 皇太孫?第503章 朕的時間不多了第214章 姐夫和小姨子第115章 又見朱玉寧第661章 掙扎前行的使團第779章 隱情第549章 規勸藍玉(中)第788章 削藩(上)第595章 與杜正的二次交鋒第837章 親王逃亡記(上)第266章 人約黃昏後第146章 舟山島上的漁民(上)第350章 銅錢變寶鈔(下)第136章 沐晟要練兵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52章 天上有沒有神仙?第119章 給朱標打個預防針第730章 李節出海第651章 拿捏不定第533章 感人師生情第152章 更大的支持第728章 電力第607章 自殺的守將第375章 朱棣來信第507章 老朱的講述第717章 私下接觸(上)第321章 聰明人做傻事第666章 叉力失之戰(下)第589章 證據?第398章 階梯田稅第40章 朕要見他第624章 首航(中)第830章 大洋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