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單曲循環的,是十幾年前的歌。
嗯,吳克羣唱的《吳克羣》。
我第一次聽這首歌,好像是在2005年。聽的方式,還是那令人懷念的VCD播放。
就聽那一次,我就喜歡上這首歌了。這首歌高潮部分的旋律征服了我,而且,歌詞也很打動我。不僅僅是當年,就算是換做今天的我,那歌詞也同樣表達出了我的心聲……
“我只不過想唱歌給你聽,用我的聲音,一首歌,只是希望你能聽得進去。我只不過想唱歌給你聽,誰給我回音,拍拍手,切歌之後,下一個繼續,才發現我不是陳奕迅……”
個人感覺,這首歌於我而言就是經典。
其實,吳克羣是很有才華的,他很多歌曲的旋律都很好聽,我在大學時代裡寫歌的不少靈感都是來自於他的歌。
可不知爲何,他就是不紅。
他最紅的當年,可以與周董一比高低,甚至揚言在一年內超越周董,可惜年少輕狂。如今周董還是那樣強大的周董,而他卻不是當年的他了。
但,不紅不代表他沒有才華。
嗯,這篇東東我想講的就是得到與失去。
何爲得到?何爲失去?
你有沒有想過,此時此刻你所擁有的,真的就是擁有嗎?
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家庭……可,真的有永遠的穩定嗎?
若突然有一天,新行業衝擊舊行業,不得不面臨失業和轉行時,收入驟降,家庭也陷入各種麻煩之中,那時候的感覺,究竟可否稱爲失去?
又比如,很紅的歌手突然因爲一件事而遭到封殺,大量粉絲脫粉,這算是失去嗎?還有,寫了好多年文章的作家終於出了一本書,但因爲某些不起眼的條件而被強制下架了,那又算不算是失去?
也許,從表面來看,那的確是失去。
但,從內在面來看,擁有的還是擁有,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罷了。
失業失去的不過是表面的工作,但工作和學習的能力還是在的呀,這纔是工作最看重的因素。
收入的多少也不能單單說是得到或失去,畢竟,這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存在。
家庭陷入各種麻煩,是經歷,也是考驗。只有家庭裡的愛還在,那麼這個家就不會有“真正失去”一說。那些能失去的,都不是最重要的。
很紅的歌手脫粉,失去的是粉絲的支持,但在歌手還沒紅之前,又何曾有粉絲的存在?不過是迴歸本來的樣子罷了,不算失去,就像玩了一趟過山車。
作家的書被強制下架,這只是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而已,無法出現在大衆面前,不代表已經寫好的作品就是垃圾,那也是作家的心血,是作家自己的“得到”。難道憑空一部一百多萬字的小說,是瞬間變魔術出來的?那也是通過日以繼夜的付出而得來的“心肝寶貝”。
嗯,所以要關注得到與失去的話,多看看內在的面,而不是表面。
吳克羣雖然不紅了,但他的歌,他的才華依然在。儘管很多人都不聽他的歌,可也還是有人喜歡聽他的歌噠,哪怕不多,但有。至少,我是其中一個。
作爲一名歌手,我想,最開心的就是自己的歌有聽衆喜歡。哪怕,支持自己的聽衆只有一個,那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別總跟別人比,跟着自己的心就好。這種感覺,應該就像作家寫書,有讀者喜歡,哪怕只有一個,也是值得開心的。
吳克羣有些冷門的歌聽起來反而更有感覺,比如《一半一半》:我的心,一半一半,你的人,一半一半;還有《寄生》:我寄生在你的世界多一天,就連自己影子都要看不見,你帶走了什麼,你看不見,它卻不斷侵蝕着我每一天~~我寄生在你的回憶多一天,就連自己聲音都要聽不見,我哭喊着什麼,你聽不見,因爲我寄生在回憶裡面,在這回憶裡面。
失去的不過是紅塵的浮雲,那些內在的才華依然在發光發熱。
歌爲何好聽?除了旋律,還有就是唱到聽衆心裡去了……
把浮雲看淡一些,把心裡的美好裝滿一些,然後,就會開心一些。
人生,不過是笑笑哭哭,哭哭笑笑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