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許教主講法七遍說靈寶道經
許甲接過精魄,只是一道紫霞雲光,乃道:“這孽障已有神仙道境,千年修爲,深知有相無相之道,怎麼還會癡迷外道?”
“或許是空幻一場,沒有心?”木樨仙子道:“人有人心,獸有獸心,他一團雲光霧炁所化,得了別處投射成景,本來就沒有他本自的東西,假借於外。”
“就算有心,也只是虛心,幻心,未得實心,真心。”
“若以真心觀世界,亦能發現真心,若以假心待之,最終也只得假心,他執迷癡幻,自己所見,一樓蜃景,說到底,也不過就是那三三兩兩的東西。”
說罷,木樨仙子道:“你見人如此,人見你如此,不外如是,說是他心難,可難道不是你我心難麼?”
“人人皆有喜愛的,厭惡的,眼見未必是真,或者說有的人,只能看見自己想要看到的,只是找個理由發泄出去,我之前也是一樣,一念動了凡心,可凡間真的有那麼美好麼?”
“想明白就好了,解了癡妄便好了。”木樨仙子說罷,性靈捧着木樨丹盞,踏入法界深處,原地只見一株枯死的木樨花樹。
許甲目光看向法界深處,卻什麼也看不到,彷彿是另外一重時光。
或許有一道專門爲木樨仙子準備的路,就像是每個人臨死前看到了一條黑黑的,長長的,遠方有光亮的路。
踏上這條路,能看到過去,彷彿變回了小時候,到了最熟悉的地方去,也有最熟悉最喜歡的人來接自己。
或許登仙路也是如此。
許甲垂眸,座下獅子轉向回身,馱着許甲在空中奔走。
木樨仙子雖煉了蜃精化作了無根仙水,滋潤世界,滅了大地上餓鬼發出的飢火,卻並沒有消弭諸餓鬼。
況且,蜃龍如此幹了,哪裡會沒有影響?除卻他在北方禍亂行了災雨,南方大地地炁被吸走,化作荒蕪,又怎麼會是再返還回去就可以的呢?
即便加上蜃精的精氣,對大地本身也是有損傷的,況且那些餓鬼的怨氣,煞氣,縱然許甲將百萬餓鬼安置在內景之中,也是依然要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許甲坐着九頭獅子,日夜勤奔三日三夜,好似救火一般救下荒災。
每到一地,先拘本地神祇,邪神被拘來,直接一劍斬死了當,破了壇廟,捉了性靈,當做祭品,祭與天地,乃恢復些許,若有正神,便緝下名號,給下任務,若不完成,必有後糾。
別問爲啥上一秒如此慈悲,下一秒就如同酷吏,問就是行使靈寶天師權柄。
許甲如今已入神仙之境,道行千年,雖初入純陽,不得精煉打磨,或將來染塵,也會倒轉。
有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或許99.9就是純金標準,但要煉得陽神,那最後的一點纔是關鍵。
但那亦是陽神,達到了飛昇的標準,是許甲前世也沒有達到的一重功果。
加之如今座下九色五頭獅子,如救苦天尊親至,許甲發大願,如救苦天尊色界法身,還有靈寶天師的身份在這裡。
這些地方神靈不聽許甲的,難道要聽別處妖魔鬼怪的?
好在諸地祇都很聽話,色界大部分神祇,都是鬼神,或是生前爲官清廉,爲將忠勇,並非都是上界下凡的選調生,也沒幾個是貶下界來的。
許甲教他們好好辦事,亦是督促爲神之道,否則一個個輕慢散亂,不成規矩,便難成大事。
做完這些,九頭五色獅子,重返法界,回了青華界,消失不見,許甲失去天尊體驗卡。
許甲落地之後,見法會竟還在舉辦,原來他們見許甲落了壇,恐遭遇不測,便不敢鬆懈,日夜誦唸經咒,餓了有人送些饅頭面食,渴了喝些熱水,白日夜裡,輪班倒。
雖大部分道行低微,卻也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許甲能轉劫化災,或許也有他們一份願望在裡面起到作用。
許甲於是席地講法:“爾等還在此堅持,便是有緣法入我教門,如今我教,不論衆生根性次第,凡持一善念,發一善願,踐行此道,必念念有迴響,處處有感應。”
“今日宣教大法真經,不分座次,達者爲先,先聞道者,先入門下,可列外門弟子,其餘爲記名弟子。”
說罷,許甲以智慧點化,口開喉神,舌神,甚至牙齒神,脣神,言語間,便地涌金蓮,生出種種妙相。
周天神祇相環,肚子裡的百萬餓鬼所成羽化天人亦能聞聽經法道寶。
許甲講法一遍,是覺醒自性,講法兩遍是自性與世俗人道的關係,講法三遍是人道和天地的關係,講法四遍是人與天地的聯繫,講法五遍,便拋棄了種種概念,是天地與大道的關係,講法六遍是人與大道的關係,講法七遍,是如何踐行大道……
或許有人講法,如羚羊掛角,考究悟性,許甲講法,卻通俗易懂,善打比喻,不怕有人聽着睡着。
雖然落到後世,那些大學生,管你是什麼院士大佬,山門掌教,開講座,就是湊人頭,拿着手機就是刷。
可畢竟有些東西,聽得進去就是聽得進去,聽不進去硬塞也沒有用的。
講法第一遍的時候,許多人眼冒金光,頻頻點頭,自覺印證,因爲人多多少少對自身有所瞭解,明悟自性其實很簡單,但本性難移,要糾正就很難。
講法第二遍的時候,也大部分覺得對,因爲世俗人道就是煉丹爐,能將自性鍛鍊成金丹,有八苦三災,他們或許也有所經歷,何處不劫,哪處不難?
可講法三遍的時候,就很少人能聽懂了,更何況是後面四遍,五遍。
有人抓耳撓腮,有人皺眉冥思,有人垂淚啜泣……一一不足俱全說明。
講法之後,許甲於元神處腦後便多了一層教化清光,雖沒什麼用,但挺好看。
“今日法會事畢,大家一併散去,準備秋冬之事,今凡多事之秋,還需諸位將來解難脫劫,隨貧道索求大道,並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