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愁眉不展,暗暗替河東捏了一把汗。
皇甫嵩在這個時候用兵,恰恰是楊凡後防最空虛的時候,等於直接掐住了楊凡的命脈。
裴潛勸道:“主公!不如咱們分出一部分人馬回援,當務之急保住河東要緊,若是被皇甫嵩拿下安邑,後果不堪設想。”
楊凡氣的咬牙瞪眼,他猛然用力的搖了搖頭,鏗鏘堅定的說:“剷除董卓,是爲了天下的百姓,是大義所在!現在所有人都在看着我們,我如果此時退兵,必然被天下人恥笑,再說正因爲各路諸侯遲疑不前,我們才更要奮勇進攻,我可不想便宜董卓老賊!”
賈詡點點頭,贊同的說:“主公說的極是,一旦退兵必會授人以柄,別人會我們只顧私利,並無公心,依我看,皇甫嵩是在聲東擊西,絕不會強攻安邑,他只是想引誘徐晃出兵,雖說潼關固若金湯,有絕佳的天險可以依仗,但我要提醒主公,由關東進兵關中,潼關易守難攻,可從關中攻打潼關,則是易攻難守,主公不可不防。”
潼關的地勢有個鮮明的特點,毗鄰華山,地勢由高到低,一旦從華山進兵,就像從高處往低處決堤放水一樣,優勢非常明顯。
或許是忌憚徐晃的兵力,畢竟有兩萬大軍駐守潼關,即便有地理上的優勢,皇甫嵩還是沒有直接進兵。
裴潛恍然頓悟,連忙點頭,“文和言之有理,既然是董卓下的旨意,那必然只有一個目的,董卓要讓皇甫嵩不惜一切代價拿下潼關。”
其實,這份旨意是李儒的提議,遷都的時候李儒並沒有完全信任楊凡,便早早的讓董卓下了旨意,交給先鋒大將李蒙。
只要潼關出事,李儒便讓李蒙去見皇甫嵩和蓋勳。
李蒙盲目自信,直到在楊凡手裡吃了敗仗,才意識到楊凡不容易對付,急忙去求助皇甫嵩和蓋勳。
蓋勳鐵面無私,斷然拒絕出兵,可皇甫嵩卻陷入了痛苦的掙扎之中。
皇甫嵩很清楚,自己出兵就等於是在幫助董卓,可那畢竟是天子下的旨意,早把忠誠融進到骨子裡的皇甫嵩,經過一番猶豫後,最終還是答應了出兵。
皇甫嵩認爲自己是在向朝廷盡忠,卻被董卓當槍使,爲其所用,助紂爲孽!
漢末第一愚忠的名將,非皇甫嵩莫屬!
而皇甫嵩的能力,恰恰又非常的致命,可以說現在楊凡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
連續兩日無休無止的猛攻,函谷關守軍死傷四千多人,楊凡也付出了近萬人的傷亡,函谷關依然固若金湯,牢不可破。
夜裡趁着大夥休息的時候,楊凡帶着衛隊來到城下。
明月高懸,本是舒朗清心的夜色,但撲鼻的血腥味隨風飄來,讓楊凡皺了皺眉頭,心中憂急如焚。
因爲消息閉塞,袁紹他們的表現,楊凡並不知情,但據他猜測,別的關口一定還牢牢的掌握在董卓的手中,不然西涼兵早就全線退守洛陽了。
只要有一處關口被攻破,八關天險便失去了作用。
這就像攻城一樣,只要有一個城門被打開,城池便會失守!
清冷的月色映照下,巍峨挺拔的城牆佈滿了斑駁的血跡,因爲連日的猛攻,城牆上多了數不清的刀槍劃過的痕跡。
函谷關特殊的地形,使得大軍很難展開,根本不利於全線衝鋒,攻城的時候非常彆扭,任你有再多的兵馬,狹窄的空間也會令人束手束腳無力施展。
楊凡眉頭漸漸擰成了一個疙瘩,衛隊成員一聲不響,全都寂靜無聲的站在楊凡身後,像一尊尊石像一樣。
可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都雄鷹一般閃亮,異常警惕的注視着四周,每個人的右手都按在刀柄之上,隨時準備與人搏殺。
衛隊之前是十六名成員,經過擴建,現在是五十人,武力都在七十以上。
楊凡望着函谷關的城牆,久久一言不發,他的心裡充滿了深深的緊迫感,必須儘快的拿下函谷關。
面對牢不可破的函谷關,即便是算無遺策的賈詡,也束手無策。
李肅踏着夜色來到楊凡身邊,還未開口,先重重的嘆了口氣,“主公!我所記不錯的話,這函谷關歷史上只有匡章曾攻破過一次,當然了,匡章攻破的是西面的秦函谷關,並不是眼前的漢函谷關,但道理卻是一樣的,函谷天險,易守難攻,就像我們所佔據的潼關一樣,即便有十倍之上的兵力,怕也難以如願。”
李肅話剛說完,他便發現楊凡的臉色沉了下來,嚇得李肅急忙一縮脖子,囁嚅的說:“主公!你不要生氣,我說的都是實情,要不然,董卓也不會在函谷關只派了幾千守軍,我們大軍連續攻打了兩日,傷亡巨大,卻毫無進展。再繼續打下去,怕也只能徒增屍骨啊。”
李肅雖然害怕楊凡,但也知道楊凡絕不會因爲這種事情要他的命。
楊凡狠狠的瞪了李肅一眼,什麼也沒說,在旁邊找了塊石頭坐了下來。
李肅忙湊了過去,小心翼翼的說:“主公!我們只需堵住函谷關,時日一長,董卓必然慌亂,一旦有別的諸侯越過關口,我們就可乘勢進兵,現在冒然強攻,實在得不償失啊。”
楊凡氣樂了,指着李肅說,“我知道你是爲我着想,不過現在這種時候,關東諸侯大都停滯不前,猶疑不進,我們若是跟他們一樣,必被天下人恥笑,義旗是我第一個舉起來的,我也要第一個殺到洛陽!”
“報——”一名斥候快步跑來,大聲稟報“主公!荀彧先生回來了。”
“哦?這麼快!”楊凡急忙擺手,“讓他來見我。”
時間不長,一路風塵的荀攸在草根的陪同下來到楊凡的面前。
見荀攸面帶愁容,一路緊鎖眉頭,楊凡便猜到了結果。
“看來皇甫嵩鐵了心要跟我死磕到底,好啊,這筆賬我給他記下了。”楊凡咬牙切齒,雙拳用力的攥了起來。
“二楞!”
“在!”一名親兵大步上前,高聲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