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起航心裡暗暗發誓,不然他肯定能認出來李富斌,對對,他應該能認得出來。
李舒靜原來的樣子,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在他心裡,舒靜永遠都是那個笑容甜甜,無憂無慮的小姑娘,她的模樣在他這裡,就從未變過。
豐盛的飯菜,加上突然加進來的狗糧,吃的李如歌喜滋滋的就是笑,偷眼一瞧小東,發現她家小弟居然也在笑。
有笑聲,有眼淚,但這頓年夜飯,卻吃的大家都很開心。
尤其李舒靜,當嚐到侄女給自己沖泡的奶粉,激動的跟個孩子般,一口喝下去,那眉眼都是笑着的。
奶粉糕點還有糖塊,還有那一飯盒糖醋魚,都是從小東那個挎包裡掏出來的。
當時孫鳳琴同志問小東,他媽啥口味,這孩子記得清清楚楚,說他媽喜歡吃甜的。
然後孫鳳琴同志就似預料到了他們今晚肯定能見到自家小姑子,就給小東的包裡裝了這些東西。
沖泡奶粉這活是李如歌自己搶過來的,她正找不到機會給小姑喝點營養水。
實際餘大夫那裡也很需要喝點這東西,剛剛她就偷偷往湯里加了點,不過加的不多。
餘大夫是個專業的大夫,聽那意思,醫術正經不錯呢,不似她家小姑,醫術學的不怎麼精,到是把心思都用在了製毒上。
所以怕餘大夫察覺出不對的人,就沒敢往餘大夫水杯里加營養水,但給她小姑衝奶粉的時候,那肯定是沒少加。
餘大夫要是知道因爲自己的醫術還行,錯過了啥,腸子都能悔青了。
終於,這頓飯在所有東西都光盤的情況下,吃完,也喝完了。
餘大夫知道她們一家人還有話要說,堅持由他來洗碗,然後就在外面磨蹭起來。
李如歌正好趁這個機會,把自己無意間找到大姑的事,和小姑說了一下。
不難預料,她家小姑又是掉了一堆眼淚,才娓娓道來,當年她是怎麼跟李老四來到土城子東村的。
原來當年李舒靜頂着和自家護院私奔的名聲,並不是真的和男人私奔了。
而是她爹和她商量好的,爲了把閨女留下來繼續尋找兒子,還不能被人懷疑,纔不惜犧牲了閨女的名聲。
滬市李家富可敵國的財富,一直都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一件事。
後來李家分家了,李宏慶把自己掙來的財富都留給了自己的弟弟李洪明,被李家老天爺淨身出戶轟出李家大宅,這件事還被說書的編成了段子,在茶樓酒館,以說古人爲由,說了很長時間。
那時聽書的人雖然都稱讚李宏慶是個爺們,寧可帶着少部分家當離開李家,也不遵從老太爺的意思,休了原配另娶一個能生兒子的。
但背後,還是有很多人,都說李宏慶是個傻子,或是說他被女人迷住了心竅,居然放着富可敵國的財富不要,這家說分就分了。
然後沒多久,真是沒多久,那些嘲笑李宏慶的人就明白他們嘲笑的有點太早了。
因爲都沒用上兩年,李宏慶就讓自己又輝煌起來,相反只會算計人的李洪明,卻不是做生意的料。
原本李家現有的財富,就都是李宏慶掙來的,只會吃喝嫖賭抽的李洪明,幾乎一年都沒用上,就把祖上留下來的財富,折騰的差不多了。
李家是靠實業發家的,讓一個啥都不懂的人去管理廠子,再加上李宏慶的報復,能讓李洪明堅挺一年就已經不錯了。
這時人們似乎才注意到,富可敵國的李家,並不是攻不可破的,也不是有啥鎮宅之寶。
可想而知,分家後的李宏慶,肯定變得更有名了,這時人們也都瞭解了一件事,李宏慶唯一的兒子,也就是那龐大家產的繼承人,至今還下落不明。
可以說,在解放前,這件事不說家喻戶曉吧,最起碼中上層社會,或是最底層的那些乞丐,就沒有不知道這事的。
這期間肯定有人送來不少孩子,妄想冒充李宏慶的兒子,尤其那些長相和李富斌小時候差不多的小孩兒,還真差點矇混過關。
事情鬧鬧哄哄好多年,兒子不但沒找回來,還惹的李宏慶氣的不行。
那時局勢動盪,決定要去國外定居的李宏慶就想出了這麼個辦法,把自家老閨女留下來,捋着現有的這些線索,繼續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
至於爲啥要留下老閨女,首先幾個大女兒都出嫁了,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當爹的也不能太自私,爲了找兒子,就不管閨女。
其次小女兒那時才十五六歲,還沒到拋頭露面的時候,所以外界認識李舒靜的人並不是很多。
不似她幾個姐姐,那可都是滬市有名的名媛,是各大家族爭搶着要娶回家的好媳婦人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是李舒靜自己提出來的。
因爲打記事起,李舒靜就知道自家唯一的哥哥丟了,也知道這事是二叔一家乾的。
後來雖然她二叔一家得逞了,表面上看,李家的財產也大多都落在了二叔和幾個兒子名下。
但沒用上幾年,李洪明就因爲經營不善,把算計到手的財產,又都給敗霍的差不多了。
這時那一家人,就又把眼睛盯上了大哥一家,尤其大哥靠自己打下的財富天下,這對於李洪明來說,不算計到手,簡直徹夜難眠。
所以那些個送上門,尤其和李富斌小時候長相很相似的小孩兒,大多都是李二叔送來的。
正因爲這樣,有幾年,李宏慶就放出風,說自家兒子有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們家已經放棄尋找那孩子了。
這些事李家姐妹四個都知道,李舒靜更是從小就沒少聽親孃和幾個姐姐背後罵二叔一家不是人。
他爹怎麼可能真的不找哥哥了,暗地裡,她爹一直都沒放棄對兒子的尋找,這些事,李舒靜都清楚。
所以在局勢動盪,一家人不得不走的情況下,李舒靜就主動站了出來。
不然總不能都指望外人,尤其那時家裡的幾個管家,已經看出了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