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戰爭之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條約,可以做到硬性規定各國海軍的噸位比例。這一次牽動世界的戰爭,讓全世界都找到了一個看似可以結束軍備競賽的契機。
首先,最歡天喜地的,並不是英國,而是備受大明帝國海軍壓力的日本。原來日本還有遼東、還有朝鮮半島作爲緩衝,可現在和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日本海軍現在成了保護自己本土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這道屏障被大明帝國抹除,那麼日本就和一個不穿衣服的姑娘沒有什麼兩樣。
“既然已經決定,讓大明帝國保留海軍,規範海軍數量,那麼這個條約理應帶上日本還有錫蘭。”孫方給出了自己的條件,看上去非常公平合理。
“大明帝國需要保護自己的海域安全,同時也必須面對來自各個方向上的海洋威脅……所以大明帝國有權要求附近海域內其他國家,在海軍規模上保持相應的規模。”他說的事情,甚至連日本都非常贊同。
畢竟,和大明帝國針鋒相對的搞軍備武器競賽,日本還有錫蘭,似乎都沒有這樣的實力。即便算上支持他們的英國,也無法在遙遠的遠東徹底壓制大明帝國。
“日本願意保留和大明帝國相同規模的海軍,這樣就可以維持地區穩定。”山口次郎趕忙開口,爲日本海軍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畢竟,與在這一次戰爭中損失慘重的大明帝國海軍相比較起來,日本海軍實際上在戰爭中並沒有損失任何主力戰艦。
謹小慎微,固守本土等保守作戰方案,以及日本新型武器潛艇在戰爭中大放異彩等原因,讓日本海軍在這一次戰爭中毫無存在感。
所以,新的條約對日本是非常有利的,它只要維持住現有的海軍規模,再建造兩艘新式戰列艦,就可以保持對大明帝國的局部海軍優勢。
錫蘭問題就複雜的多,因爲錫蘭海軍在這一次海戰中,是出過力也付出了相當巨大的代價的。
呂宋海戰,錫蘭整個海軍有6艘戰列艦被擊沉,4艘戰艦被重傷。這樣巨大的損失,讓錫蘭恢復海軍實力的速度大大的減緩了。
爲了維持錫蘭海軍在南海上的優勢,條約規定錫蘭可以保留比大明帝國海軍更多的海軍力量。
總體噸位上,錫蘭和德國保持了一個水平——都是6的比例。也就是說,在新式戰列艦的數量上,錫蘭未來可以建造6艘而大明帝國只能建造5艘。
如果算上北面大明帝國被日本掣肘分掉的戰艦數量,錫蘭在南海至少對大明帝國有二倍的兵力優勢。
“事情也不能就這樣定下來……因爲這畢竟是一個世界性的海軍條款。”孫方看着英國特使布朗,終於露出了攻擊的獠牙。
要想限制大明帝國的海軍規模,不拉上所有國家墊背,這孫方或者說皇帝朱牧陛下怎麼可能心甘情願。
作爲大明帝國的喉舌,孫方圖窮匕見,開口給出了凌厲的反擊:“我想,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休會,等其他的國家代表到來纔好……”
“開什麼玩笑?還有哪個國家需要我們等?”英國特使布朗聽到孫方的這個說辭之後,臉色難看了起來。
因爲當孫方說起等待其他國家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心中就騰起了一股不好的預感來——似乎,這一次出現了一個攪局者。
“你看,莫斯科公國的特使就還沒來,弗拉基米爾陛下想必也想建設一支符合他利益的海軍……當然了,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也沒有確定自己國家的海軍規模……”孫方一個接着一個國家的歷數起來。
當他停頓下來的時候,門外突然有一個聲音,笑着接過了話來:“當然,還有我們美國了!”
美國的特使操着一口流利的漢語走進整個會場的時候,英國特使布朗的臉色就變得非常精彩了。
說實話,英國急着與大明帝國簽署一個條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希望這件事情內有美國跟着攪合。
一旦美國這個正在與英國競爭兩洋的國家加入到《海軍發展規模條約》內,那麼這個條約就要變味道了。
“既然美國特使已經到了,那麼這個條約也要美國參與進來,才能真正賦予世界和平吧?”孫方看了一眼面色沉重的布朗,開口緩緩的說道。
沒想到大明帝國會在這種時候,把美國給拉了過來,所以布朗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於是他勉強擠出一絲微笑來,對孫方提議道:“今天我身體有些不適,談判就先進行到這裡吧……至於後面的事情,來日方長!”
既然美國特使已經到了大明帝國的京畿,那想要擺脫美國就明顯不太可能了,這種情況下,英國還有其他國家,也要想一些辦法,制定一些對策。
美國特使傑克也不阻攔,而是笑着與孫方握了握手,一起送英國特使布朗出了會議室。這個主要談判方走了,剩下的國家也就沒有了繼續糾纏的必要。
所以,很快,德國特使還有奧匈帝國的使節,也就都起身告辭離開了——美國特使一到場,就直接終結了整場會議。
“傑克先生,這一次你們來,究竟是想在英國人這裡拿到多少好處?”正所謂無利不起早,美國特使急匆匆跨過太平洋來到大明帝國的京師,孫方纔不相信他是來幫大明帝國的。
而大明帝國對美國特使也只是利用的關係罷了:孫方希望美國人能夠打亂英國的部署,並且威脅英國主導體系的腹心。
“美國是一個兩洋國家……”美國特使傑克想了想,開口說出了一個模糊的底線來:“海軍的建設一直是重中之重……我們希望可以維持世界第二的海軍艦隊,這是我們的底線!”
世界第二……孫方心中略微一權衡,就知道美國是打算要10以上的比例了。這對於英國皇家海軍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