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從劉曉鬆的反應,直觀的判斷出了市場對羚羊網一系列舉動的反應。
非常樂觀。
也就是還沒上市。
如果真上市了。
股價絕對要漲到飛起。
某易只是因爲在遊戲板塊有了收入,股價就飆升到一百美金以上。
他這邊不起飛,對得起他搬運的這麼多創意嗎?
知名投資公司甚至國企,甚至還有一個國資管理部門的肖科長找到了張曉穎,也想投資。
張曉穎按照徐楊的吩咐,條件可以聽,但全部找藉口拒絕。
無他,就是想更準確的判斷一下羚羊網在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
很明顯,資本市場對羚羊網更看好一些。
國家隊那邊,估計是想試試水。
這年頭的國家隊可沒十幾年後那麼大膽,對互聯網資產還抱着觀望的態度。
等後邊想入局的時候,已經沒了位置。
倒是有一些國企注意到這塊,已經開始佈局,只是沒什麼成績罷了。
當然,外邊的紛紛擾擾都不影響他的計劃。
在他的計劃中,03到05這兩年,是羚羊網最關鍵的兩年,打好基礎,以後不說橫着走吧,在國內的互聯網領域也絕對是舉足輕重的存在,甚至將原來的三巨頭之一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
至於誰是那個倒黴蛋……
那就要看天意如何了。
畢竟計劃是計劃,成不成又是另外一碼事兒。
他倒是想把幾個巨頭全部取代。
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在隔壁的宇宙國,也不允許有那麼強大的集團出現,至於某星之類的財閥,都是歷史問題,新生代中,沒有哪個敢長那麼大。
國內就更不用說了。
真要把三巨頭合爲一體,大佬們睡覺都不安穩。
三巨頭加一起,不是一般的壟斷企業,而是直接影響到全國所有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超級互聯網巨頭,說是互聯網唯一的帝國也不過分。
所以,他對羚羊科技的定位很明確,就是把三巨頭之一取而代之。
就算要涉足其他互聯網領域,比如電商之類,也不會放在羚羊科技旗下,而是另開馬甲。
雖說另開馬甲並不能瞞過大佬們,但至少名義上不屬於壟斷,甚至可能是相互之間的競爭關係。
而對普通人來說,感官也會舒服許多。
普通民衆對龐然大物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比較強大還能接受,如果強大到完全沒有對手,那就是另外一碼事兒了,會自然而然甚至不自覺的進行抵制。
雖然,有的時候這種抵制毫無作用甚至顯得有些可笑。
……
五百萬美金到賬。
羚羊科技一下子寬裕起來。
除了發了一波福利外,該漲工資的漲工資,該提等級的提等級,該換設備的換設備。
整個公司上上下下開開心心喜氣洋洋,比過年還有氣氛。
以至於加班這麼點小事兒,都要搶着做。
要不是徐楊強制要求,真有員工願意戴着帳篷睡袋到公司裡通宵連軸轉。
五百萬美金,真的能解決很多很多問題。
沒辦法,這年頭物價低,做大部分事情的成本都比十幾年後要低不少。
以至於徐楊都想蓋一棟大樓了。
嗯,當辦公樓用。
蓋辦公樓是遲早的事情。
甚至蓋個大型工作生活園區也是遲早的事情。
但真要蓋樓,這麼點錢又不夠用。
除非,貸款。
或者繼續融資。
融資?
徐楊開始衡量起了繼續融資的利弊。
在這之前,他還真沒想過現在就蓋樓的事兒。
因爲租的場地也一樣用。
蓋樓更像是剛需之外的奢侈行爲,在經濟寬裕的情況下似乎沒有必要。
可是,看到員工們的積極性。
他又有了新的感受。
一棟專屬於公司的辦公大樓在報表上就是一串數字,是公司資產的一部分。
但對員工而言,這就是妥妥的驕傲,能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甚至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這種軟性性能的提升,可是絕大部分企業花錢都買不來的。
要不?
繼續融資?
但是不能找劉曉鬆。
劉曉鬆這夥人有5個點的優先股已經很不錯了。
再多,雖然不影響他對公司的掌控,但也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好處。
這次,他需要的不只是錢,也不只是兩千萬美金的小錢,而是能蓋一棟大樓的大錢。
在首都蓋一棟樓需要多少錢?
徐楊沒了解過,但估摸着,按照成本價計算,也要上億了,美金。
既然要蓋樓,那就要一步到位,絕對不會蓋個七八十來層的小高層了事兒,最起碼三十層起步,甚至直接做成地標性建築。
如果只是找個辦公地,那租來的也一樣用,不是嗎?
但這個費用可就相當高了。
不是一般的高。
地價和造價加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要是再算上裝修,想想都頭大。
但是,想到國內地產界大佬們的玩法,他來了興致。
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
誰不會啊。
當然,他不會真的空着手入場。
但花銀行的錢辦自己的事兒還是沒問題的。
他做的是商業地產,蓋出來的大樓又是他自己在用,這不違揹他不做房地產的初衷。
簡單說,就是先買地。
把買到的地塊和即將建成的大樓拿到銀行做抵押進行貸款,貸款到賬之後再蓋樓。
說白了,跟某寶的花唄借唄一個原理。
銀行的資產得以流通並且賺了不少利息。
而他則提前花到了若干年後才能賺到的錢,付出的只是若干年後賺到的錢的額外部分。
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就是早買早享受。
有了想法之後,他立刻把張曉穎找來,直接給張曉穎分派任務:“你熟悉房地產這塊嗎?”
張曉穎很驚訝:“徐董,你要做房地產?”
“嗯,準備在首都蓋一棟大樓,給咱們辦公用。”
“真的假的?”張曉穎驚喜莫名,“蓋多少層?”
“三十層吧,一步到位,最好蓋成地標性建築。”
“那可太好了,”張曉穎開心的鼓掌,但很快反應過來:“這,得老多錢吧?”
“那肯定啊,沒十個八個的億,想都別想。”
“老闆你有這麼多錢?”
“你什麼時候見那些地產商花自己錢蓋房子的?”
“……也是,可,貸款壓力也很大啊,萬一咱們發展不順……”
“這個你就別操心了,就說你熟不熟悉這塊?”
“我有個同學在國土那邊上班,我可以找他打聽一下。”
“儘快,越早開工越好,”徐楊想了想,“位置最好是在望京那塊,要是可以批大點,最好批大點,還有價格問題等等,你都仔細打聽打聽。”
“好,還有其他要求不?”
“再打聽打聽有沒有什麼優惠政策,要是能直接拿到地皮是最好不過的。”
“我知道。”
“那先這樣吧。”
“徐董,還要繼續融資?”
“是的,怎麼了?”
“不會影響公司的營運吧?”
“不會,投票權幾乎不會受影響,安心上班,”徐楊說到這裡還開了個小玩笑:“就算真有一天你跟不上公司的節奏,公司裡也有你的一席之地。”
“唉,不用等有一天,我現在就感覺有點吃力了,你來之前還好,你來之後,公司的節奏一下子快了許多,快到不敢想象。”
“習慣就好。”
“你知道外邊都怎麼說咱們公司嗎?”
“怎麼說?”
“一羣不要命的。”
“……有那麼誇張?”
“你算算咱們公司從過年到現在做了多少事情,新開了多少項目?別說咱們,就連咱們的老前輩某易某浪也沒有這麼誇張。”
徐楊想了想,也確實是。
03年,國內互聯網企業作爲新興行業,管理模式雖然引進一些新內容,但整體跟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沒多大差別,節奏跟國企以及傳統企業相比是快樂一點,但跟二十年後那真沒得比。
國內的互聯網發展速度爲什麼遠比國外快?
人口紅利、國家政策、技術水平是原因,管理理念的變化和運行節奏的提速也是原因,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主要原因。
某爲的管理理念一直飽受普通人苛責和批評。
但不這樣,某爲也沒辦法崛起,最起碼沒辦法這麼快的崛起。
縱觀全世界,某爲在同行業內的崛起速度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後無來者不敢說。
前無古人是可以肯定的。
而張曉穎是從政務部門出來的,那個節奏……不說也罷。
在他來之前,公司的運行節奏一直由張曉穎控制,就算比政務部門快,也快的有限。
但他來到首都之後,直接把公司的運行速度提升到了二十年後的水平上,自然會把張曉穎甩的遠遠的。
當然,張曉穎沒下車,而是出於一個被他拖着走的狀態中。
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徐楊立刻警覺起來。
作爲除他之外的最高級管理人員,卻跟不上公司的節奏,相反還要被公司拖着走,遲早會出問題。
可也不能直接開除或者調崗。
怎麼辦?
徐楊想了想,笑道:“別管他們怎麼說,你要做的就是千萬別掉隊,不求你能拖着公司往前走,只要不給公司拖後腿就行,有空多提高自己,實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