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名客商見劉儉邀請他們,也不客氣,畢竟眼前的老者看着雍容華貴,很是慈祥,於是便隨之坐了下來。
這些客商在劉儉登基的時候,還都是小屁孩,如今時過境遷,他們可以說是成長在劉儉王朝的一代人,劉儉這一朝的事情,這些人大概都知道。
畢竟,這都是伴隨着他們成長起來的事情啊。
李姓客商最是能說善道,當下,便見他在大廳之中,從劉儉當初剛登基開始,滔滔不絕的給在場諸人講述起這些年的事情來,而其他的人則是給他補充。
當年山陽公的劉協,在朝中定下了投票選舉新帝之後,當時便與朝臣們議定了十個新帝候選人,並明文昭告天下。
百姓們心中對朝廷的舉措很是驚訝,不過包括所有朝臣和諸侯王們在內,心中卻都明鏡似的,說是十個人,實際上真正的候選人不過只有一個。
剩下的九個,不過都是陪綁的而已。
那李姓的客商口若懸河的道:“據說,當時與太上皇一同參與選舉的九個劉氏宗親,全都派人暗中與太上皇接洽,表示絕對沒有與太上皇爭雄之意,當然了,這只是民間傳說,並無實據。”
劉儉笑呵呵地道:“既然是傳說,多少應該是有所出處的。”
李姓客商拱手道:“老者果然有見地,但依我看來,當今天子雖然賢名,又有雄心,但與太上皇相比,還是有些差距,咱們的那位太上皇,着實是前無古人!”
劉儉泯了一口酒,道:“小友,請繼續說。”
那李姓客商來回四顧,看了周遭的人一圈:“反正啊,不論如何,最終太上皇毫無疑問的成爲了新帝,而山陽公就此退位,聽聞山陽公前往封地之後,一生富貴,多子多福,一輩子不缺吃喝,後於七年前病逝。”
“而太上皇登基之後,這些年來,大家都知道,做出了多少事業,我大漢人口增添了多少,疆域拓展了多少,民生富足了多少!”
“所以說,太上皇,是我此生最爲敬重之人。”
這一番話,引起了衆人不少的贊同。
“是啊,太上皇登基之後,將度田拓展到了全國,廣開書院,徹底的落實科舉,三十年過去,天下再無閥閱之門,豪強與寒門當官的人越來越多,民間普通百姓認字的也越來越多,刊印書籍的書坊也越來越多,各種珍貴典籍,天下人皆有機遇可閱,再不是任何一家閥閱可以自有的東西了!”
“要說這一點啊,還得是靠咱們武英大學士袁寵袁公啊!”
一名客商奇道:“說來也奇怪,袁大學士出身袁家,乃是幾十年前天下閥閱魁首汝南袁氏的家公,可是他卻一力落實整改科舉,大力推進印刷,廣開教育之門,惠及萬民……這與他的立場不符啊。”
李姓客商笑道:“兄有所不知,其實這幾十年來,老一輩的相繼去世,民間這知道事的不多了,袁大學士,自幼喪父,被太上皇收爲義子,別看他是袁氏家公,但他親的從來都不是袁家,而是太上皇!”
“而且,對於昔年閥閱之體,袁大學士甚爲痛恨,立志改革,廣開學路,讓天下人皆有晉升之本,想來,袁大學士自幼喪父,也是因爲閥閱之門的內鬥,或許在大學士心中,革除舊制,纔是他的心願吧。”
衆人聞言,不由一陣唏噓。
“還有那昔年太上皇的對頭曹操,歸順朝廷之後,天下人本以爲朝廷會棄此人而不用,不曾想,太上皇慧眼獨具,居然讓曹操與劉玄德,一同擔任江東和荊州的巡撫,落實度田之法,隨後普及新政,將攤丁入畝深入普及到了大漢全境!”
一說起這事,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果然,攤丁入畝之事,對於他們這一代人來說,實在是有着不可磨滅的回憶。
劉儉昔日在北方雖然也曾施行過攤丁入畝,但說實話,只是初級階段,他當時只是將人頭稅併入到了田稅裡,並未深入操作,畢竟,在亂世之中,僅僅只是這樣簡單的操作,就足夠引起軒然大波了。
但是當天下平定之後,他終於開始着實全面的施行攤丁入畝。
不是單純的人頭稅轉爲田稅,而是一系列的整改操作。
這一次,劉儉採用的可不是簡單的把人頭稅併入到田稅,而是徹底取消人頭稅這個概念。
他立了一條國法,名爲“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將全國的徵收丁稅總額先固定了下來,隨後劉儉找了曹操和劉備,讓這兩個人狠人全面配合自己。
曹操和劉備在地方試行攤丁入畝,將固定下來的丁稅總額平均的攤入田畝中,使丁地合一,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要在全國推行可以說是抽絲剝繭,層層阻礙,特別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非得是大能者而不可爲之。
曹操和劉備,正是劉儉選出能夠承擔這個歷史重任的人物。
全面完成攤丁入畝不是個一刀切的工程,非得耗費很長時間不可,特別是各州各郡的情況都不太一樣。
有些地方的土地兼併與其他州郡相比並不嚴重,自耕農較多,特別是河北經過劉儉多年的整治,可以暫時維持賦、役分徵的辦法,而有些地方則就需要加大力度,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另外,隨着攤丁入畝的深入改革,還能調動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積極性,減弱封建的人身依附關係,解放生產力,人口流動性增強,戶籍增長,黑戶減少……
當然,劉儉,劉備,曹操這三人因爲全力推行這項國策,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曹操本人,甚至還經歷過多次的暗殺。
而最終,曹操本人則是在公元220年的時候,死在了地方的任上,他這一輩子的後半生,一直致力於大漢朝新政的推廣,可以說,攤丁入畝的新稅收能夠走到今日,曹操在當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功勞。
而十年前,劉儉在退位之前,曾在京都長安建立了凌雲閣,將對大漢有重要功績的功臣的名字置於凌雲閣之中,曹操就是其中一人……
卻見那些客商們各個唏噓。
“曹操和劉備,天下一統之後,此二人實乃是太上皇的左膀右臂啊,如今大漢朝還能昌隆,人丁興盛,國富民強,實乃此二人之功也,可惜兩人皆已故去了。”
姓李的客商道:“是啊,而且兩人都是亡於任上,曹孟德亡於荊楚,而劉玄德則是在與趙子龍出海遠征邪馬臺之時亡故。”
“不過說起來了,那位趙子龍將軍也着實非同常人啊,太上皇身邊的舊將着實各個了得,關大將軍主持平定了東北和草原,張將軍掃平西域,省威直抵大秦,而那位趙子龍將軍和太史慈將軍,那些年來,率領咱們大漢的船隊遠征海外,什麼邪馬臺,琉球,南海諸島紛紛平定……”
坐在張飛身邊的趙雲聽了這話,胸脯稍稍挺了一挺,看來是對自己的這些年遠征海外的功業頗爲自豪。
而隨後,就聽那些商人,就着凌雲閣中功臣的事情,挨個品評起來。
“荀文若,賈文和,郭奉孝,荀公達,這是在諸葛孔明之前,軍機處和內閣的四大庭柱,多獻奇謀!”
“黃忠,韓當,徐榮,高順,程普,張郃,高覽,顏良,文丑,張任,嚴顏這幾十年來對外征戰立下赫赫戰功,特別是黃忠和徐榮兩位老將,當年率兵跨越山嶺之阻,滅了大漢南面的林邑國!”
“高順,程普等將軍也厲害啊,他們領着率兵進入南中,直入不毛之地,孫策等叛逆之臣,不就是死在了高順將軍的手裡嗎?”
一說起孫策這個名字,很多人頓時來了精神,就連酒肆的老闆也不忙活了,聽他們絮叨。
顯然,這個從南中逃到境外部落的漢人,令他們非常感興趣。
也難怪,孫策在大漢老百姓心中,也是個神人了。
神經病的神。
孫策逃到了西南漢境外之後,那裡都是不毛之地,大部分都是原始部落一般的存在,根本還沒有形成巨大規模的文明,而孫策這樣當年在漢人之中,也算是一方首腦的人物,居然能夠忍受跑到那邊跟野人們過蠻荒一樣的生活,這自然是讓很多漢民都覺的新奇。
“那孫策爲了報仇,也不顧國家,不顧忠義之道了,甘心在蠻荒當一個野人,肆意擾亂我大漢邊境,屢屢與大漢朝廷作對,雖然不成氣候,不過倒也是惹人厭煩!”
一名客商道:“不過,對大漢朝來說,這不也是好事嗎?正因爲孫策在西南蠻荒境外,我大漢纔有藉口對蠻夷用兵,如今西南境外的諸多部落也皆臣服我強漢,我們的文化和商品,還有書籍對那裡的蠻夷影響甚大,這也有一份孫策的功勞。”
“只是老一輩的英傑相繼去世,如今朝中又有何人呢?”
諸葛亮道:“諸位對朝中老一輩之事瞭解甚多,卻不知,如今朝堂之內,亦是英才濟濟!”
“當今天子聖明燭照,英明聖武,不愧爲太上皇之子!”
“另有關平,張苞,劉括,審執,田融等名將坐鎮。”
“英才姜維,鄧艾,賈逵,衛凱等南征北戰,不讓昔日之老一輩的英傑!”
這話說完,旁邊的趙雲亦道:“特別是天子的幾個弟弟,亦非凡人。”
“如今的平北將軍乃是天子之弟,劉裕,昔年他曾跟隨在張翼德將軍身邊,如今已經是大漢第一良將,其人率兵北伐,其兵馬已經拓境五千裡,幾入極寒之地。”
“天子三弟劉治,現在內閣輔政,主抓民生,其人昔年曾是荀文若之學生,盡得其能,可謂大漢名相。”
“另有其餘宗親之輩,皆非凡人,大漢前途一片明亮,諸位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那些客商見這些老者說的肯定,都是紛紛點頭。
李姓客商對着劉儉他們拱手道:“敢問幾位老者,是何許人也?”
劉儉笑着擺了擺手,道:“我們不過是路過的,來涿郡這邊掃掃墓,祭奠一下親人,風燭殘年之輩,名字不提也罷。”
衆人隨後不再多談朝堂之事,只是喝酒。
酒後,劉儉對趙雲道:“子龍啊,我乏了,且回房休息……你安排手下人準備一下,明日,我想去玄德和雲長的墓前拜祭。”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