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就沒有想過劉儉會在徐州和青州組建水軍,然後從海上掏他的腚嗎?
他當然想過,而且不只是他想過,周瑜、曹仁等人都想過。
但是即使如此,曹操還是在江東的腹地,組建港口與劉儉進行商貿。
那這又是爲什麼呢?
因爲曹操非常清楚,他就是不在江東建港口,劉儉的海船,若是要從海上向江東的腹地進行襲擊,也是完全能可以做到的。
他修不修港口,與北方進行商貿是兩回事兒。
修建港口,至少他還能通過與北方的商貿來使江東的貿易達到一個最高峰,使江東富庶。
曹操其實真的想過,如果劉儉跨海從江東腹地進入,那就讓他來吧。
江東腹地,別的優勢沒有,就是地域廣闊。
江南土地在開發的程度上有着很大程度的不足。
而江東的地域非常大,其面積甚至幾乎可以涵蓋整個北方。
劉儉的船隊如果是從海上向江東進攻,那麼他的兵士必然沒有多少戰馬。
沒有戰馬的北方軍隊是不足爲懼的。
而且,因爲船運送有限的原因,他們甚至可能都帶不了很多甲冑。
若是跨海而來,那就等於他們自己斷了自己的糧道補給。
一旦他們進入江東腹地,卻沒有足夠的補給,這些士兵就會成爲刀俎上的魚肉。
曹操就不信他在江東安排的壁壘,擋不住這些沒有戰馬又沒有糧草的軍士。
爲了防備劉儉跨海襲擊他的腹地,他在江東那些港口的附近修建了很多的城塞堡壘,另外還有烽火臺。
同時,他將糧草的囤積向着江東內陸的主城轉移,沿海地區的倉敖只留下少許。
一旦劉儉的兵士登陸,那麼曹操就讓他江東腹地的將士們只守不攻,拖延對方。
沒有糧草,沒有戰馬,曹操就不信拖不死他們。
……
與此同時,劉儉的軍隊已從成都向着荊州方向前進。
劉儉一邊率兵趕路,一邊在思考未來的事情。
在劉儉看來,他已經勝券在握了,現在需要籌備接下來的事情。
他開始設計自己統一以後的大漢帝國的戰略構想。
劉儉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和之前不一樣了。
之前是爭霸思維,現在是帝王思維。
作爲帝王,國家元首,他需要的思考的就是如何在將來開拓大漢帝國的生存空間,如何開發江南,如何在西域和南疆殖民,如何跨海登倭島。
如何繼續打壓消耗豪強和士族的力量,如何加強中央集權,如何提高生產力,如何放開教育。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開發江南。
對於大漢帝國來說,北方是個大糧倉。
但是若想稱雄海外,勢必開發南方。
開發江南需要先平定曹操,掃滅江南的豪強大戶,然後在江南實行新政,逐步的從長江流域往南開發,往南遷移人口,把江南可以一年兩熟的土地開發出來。
再往後,就是開發嶺南的土地,將可以一年三熟的土地開發出來,繼續提高生產力,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以增強國力。
這是千年大計,是千年國策,不是他一代人可以完成的,甚至可能不是大漢王朝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好幾代人不斷的開拓。
過去,劉儉覺得就目前的生產力來說,中華大地養不活那麼多的百姓,人口達到一定的峰值之後就會爆發分.
可隨着他經營河北,打擊豪強,開拓荒地,實施屯田,劉儉發現,其實中華大地的生產力還是可以提高的,而且還是大幅度的提高。
不然,僅僅只是憑藉着河北十幾年的開發,他又如何能席捲天下呢?
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原先,佔有最廣大土地的豪強地主階級是不會開墾荒地的。
他們只會佔有現有的肥沃土地,至於荒地,那他們不在乎,只要日子過得去,黎庶的死活他們不在乎,他們就在乎自己的土地是否肥沃。
開墾荒地需要投入,需要人口和物資的投入,要等好幾年纔能有收益,這樣的過程豪強地主階級是不能接受的。
他們所能接受的,就是把黎庶開墾出來的現成的土地據爲己有。黎庶們被逼着離開自己的土地,留給他們的路只有一條,就是開墾其他的荒地。
但是開墾荒地本身就需要糧食的投入,需要有人組織,古代王朝很少有強大的基層組織力,皇權不下鄉,鄉中豪強地主誰願意拿自己的錢去辦這種事情?
失去土地的黎庶們沒有更多的糧食支撐到荒地有收成,在這個過程之中要麼餓死,要麼,就是揭竿而起。
大量荒地根本等不到開墾的時候,王朝就滅亡了,人就死的差不多了,新的輪迴開始了。
所以,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的開發,那片肥沃的可以一年三熟的土地,沒有人開發,沒有人在意。
沒有組織力,皇權不下鄉,私人不會願意付出這種成本來搞建設的,願意辦到的能辦到的,在這兩千年歲月裡,只有國家,只有君王。
可惜在大漢,合格的君王太少了。
一直到所謂的衣冠南渡,四百年大漢,也沒有一位強權帝王可以真正意義上擴大全民族的生存空間。
可笑最肥沃的地域開發,是因爲中原政權幾次被逼着南渡,爲了生存被逼着開發江南和嶺南。
是被北方遊牧民族給逼的。
多麼悲哀的開拓進取。
江南大開發勢在必行,這是劉儉堅決要做到的。
江南不開發,中華就不會向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不過好在現在的江南情況也並不是那麼糟。
曹操到了揚州之後,雖然沒有完全貫徹北方的政策,但他一直在向自己學習。
江南很多的豪強都已經被曹操打壓了,而且曹操在江南大興屯田,這有利於自己日後從他手中接過江南。
而且,讓太史慈率領大船隊從曹操的後方襲擊江南內陸,是可以最快速度解決江南的辦法。
不過,船隊所拉載的物資終究有限,糧食和馬匹只怕都供應不上。
一旦孤軍深入,很有可能被困死在江南。
不過這一點,諸葛亮當年就已經鋪好路了。
諸葛亮當年與曹操談妥,與江南進行商貿互市,同時讓曹操在江南的岸邊開拓港口,與北方進行貿易。
當時爲了達成這項協議,諸葛亮甚至做出了非常大的讓步。
爲的是什麼?爲的就是今天。
港口往來貿易不是爲了讓太史慈的船隊進行登陸用的。
而是爲了加強江南與北方的聯繫。
將北方更多的商品輸出到江南。
將北方更多的商品通過貿易輸出到江南,除了會使江南富庶,還會打造出什麼?
那就是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利益鏈條。
現在江東六郡很多大士族以及大豪強,他們在被曹操逐步壓制之後,其家族靠的就是通過跟北方的貿易來支撐的。
北方的產品向江南輸出,他們就是中間商。
這當中的利益使他們可以保持在江南的頂級生活。
這造就的是什麼?
造就的是北方一旦斷了像江南的貿易輸出,這些頂級豪強就會立馬從金字塔的頂尖兒掉下來。
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這些人已經被河北商貿協會給捆綁了。
如果太史慈一旦在江南登陸……那麼通過北方貿易協會的利益輸送,這些大豪強和大士族將不得不妥協,暗中資助太史慈糧草,甚至是兵器和人口。
這樣就可以保證太史慈在江南的後勤保障。
想到這兒,劉儉的臉上就不由露出了幾分微笑。
等到天下平定的時候。
也就是時候將諸葛亮調入朝廷中樞了。
讓歷史上的諸葛丞相專心治國,不再爲北伐和而憂心忡忡,這樣的諸葛亮最終又會成長成什麼樣子呢?
真是讓人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