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郡守府中,秦君對於帝國局勢的分析。(求推薦,求收藏,求評價)

彭城。

這裡是泗水郡的治所。

在三年之前,沛縣纔是泗水郡的治所,在始皇帝最後一次南巡。

這是始皇帝一生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巡,這一趟出巡的目的地是東南方向的故楚之國。

最初的目標,便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箴言。

始皇帝決心以無上帝威者鎮壓!

因此,即便已是疲倦難堪,心力俱瘁,牽掛着帝國千秋基業的始皇也不得不親臨東南,以震懾這個潛在的對手。

這其中便是有東南有天子氣這一箴言的引導。

心中念頭閃爍,秦君想起了他曾經在史記查找資料,看到的一段話:在始皇剛剛蕩平六國、統一宇內的時候,宰相王綰就憂心忡忡地提醒過他:帝國新徵服的燕國、齊國與楚國的故地距離首都咸陽太遠,實難控扼!

此刻仔細一想,秦君赫然發現,王綰的老道。

這番話,王綰並非故意要在大秦帝國君臣彈冠相慶的時候潑涼水,而是一個老臣居安思危的逆耳忠言。

結果也正如王綰所言,在始皇帝駕崩之後,一年,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揭竿而起,反秦起義的烽火隨即燒遍了淮南。

郡守府中,秦君望着大秦帝國的地圖,心下念頭閃爍不定,身後月神目光清冷,不敢出大聲,生怕打擾到秦君。

目光在地圖上閃爍,秦君心中對於大秦帝國建立以及滅亡的事情進行了一次梳理,他赫然發現,自統一之日起,故燕國、故齊國與故楚國的反秦暗流從來就沒有平息過,而且各師長技,每家反秦的套路還都不一樣。

燕國本來就是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家。單憑自己的力量想要推翻秦朝無異於以兔搏虎,希望渺茫。

但相對於南方的齊國和楚國,燕國有一個天然的地緣優勢,那就是它的北境與匈奴接壤,這爲燕人請外援打開了方便之門。

天問落在匈奴之上,秦君眼中殺機大盛,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將匈奴連根拔起。

“陛下怎麼了?”伏念目光一閃,作爲儒家的夫子,實際上的領導人,他的政治嗅覺遠在東皇與黃石公之上。

秦君此番舉動,只有張良與伏念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

他們心裡清楚,這必然是秦君心中又有了想法。

“亡秦者,胡也。”

秦君目光一閃,沉聲,道:“匈奴狼族,遲早會成爲我大秦心腹大患,而且拖住了大秦三十萬最精銳的大軍!”

說着,秦君長劍一移:“這裡便是故燕之地,在燕地往南,是曾經最富庶的東方諸侯齊國。齊地毗鄰海隅,兼收魚鹽之利,更有稷下學宮,得天下文明之精華所在!”

“燕人寄希望於外援,遠水難解近渴;齊人文化思想反秦,但是悍勇不足,正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說到這裡,秦君瞥了一眼項羽,一字一頓,道:“真正對大秦社稷威脅最大的,只有楚人。”

“故楚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具備一個天然大國的基本素質,更兼它還是大國情結極其強烈的國家,所謂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

“陛下,楚人雖然強大,但是.......!”

秦君揮手打斷了伏念,將目光落在項羽身上:“子羽,你是楚人,更是故楚武安君項燕之後,你有何看法?”

聞言,項羽沉默了一下,走到地圖前,道:“自古以來,楚人有句俗語:“三年不出兵,死不從禮”,這是說對歷任楚王而言,如果在他執政期間連續三年都沒打過一場漂亮仗,死了之後牌位都不能進宗廟。”

說到此刻,項羽猶豫了一下,就看了一眼秦君:“在戰國時代的滅國戰爭當中,楚國與秦國的積怨最深。”

“當初秦相張儀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爲餌,忽悠楚懷王與齊絕交,爾後遠交近攻,擊碎了楚國的大國之夢。

“昭王約懷王羋槐會盟於武關。卻背信棄義,以武力劫持楚懷王到秦國,在章臺強迫他割地稱臣。楚懷王執意不從,以致客死異域。當他的靈柩被送回楚國的時候,“楚人憐之,如悲親戚”。”

“如此種種,秦楚之間,稱之爲世仇!”

秦君深深地看一眼項羽,隨及幽幽一笑:“南楚民風剽悍,好戰善戰。”

“諸位愛卿,今日無事,不妨思考一下解決之策,如今故楚已經是過去,楚人,也是朕的子民,屠殺總不是事!”頓了一下,秦君望着張良與伏念,道。

“諾!”

他心裡清楚,這些人裡面,能夠想出辦法的恐怕只有這兩個人。

秦君目光如水,臉色陰沉,他比任何人清楚,這一筆筆積累起來的血債,讓楚人始終以秦朝的掘墓者自居。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哪怕拼盡最後一滴血,嬴氏社稷也一定要終結在楚人手裡。

而在歷史上,楚人卻是做到了。

不管是漢高祖劉邦,還是西楚霸王項羽都是楚人。

而且就算是這個世界上,上蒼對於楚人也是十分擡愛,不僅誕生了赤帝子,更是誕生了絕世霸星,這種千年難遇的存在。

只不過,今日大秦有他這個穿越者,格局大不一樣。

........

秦君曾在咸陽宮翻閱過,始皇帝對於山東諸國的反秦應對。

對山東各地的反秦動態,始皇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旦發現苗頭,即刻以雷霆手段將它扼殺。

大興師旅、北擊匈奴;焚書坑儒,鉗制輿論。

對燕、齊的反秦鬥爭,始皇的對策雖然粗暴,但總算有的放矢。

至於金陵,鑿地脈,斷連崗,引淮水自方山斷處流入城中。曾經的楚王埋金之地被貶稱“秣陵”意爲放馬飼料的地方。

第126章 我嬴政當 以帝血祭國,以身殺敵——!(求推薦,求收藏)第350章 帝問:國如何?相曰:國泰民安!1第326章 嬴政入崑崙!第358章 阿房宮成,而你早已不在。第270章 一頁金紙鎮五妖。《第三更》第277章 利益所在,才能孤注一擲!(第一更)第240章 聚將鼓響,百萬秦軍橫無終。(第一章)第65章 關外之地,早已翻天!(爲書友小強萬賞加更)第211章 一郡十萬兵,秦君欲滅東南半島!(第一更)第140章 請韓聖以法家爲念,爲法家留下薪火傳承——!第79章 人皇,本座當真是小覷了你!(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298章 三丈之內,任何人不得靠近!第244章 北斗秘術(第一章)第8章 他徐市,真當我大秦樓船士是廢物不成!第213章 拜月教主!【第三更】第179章 秦君教子第364章 尚坊之中,樓船士的難題。2第488章 一日滅三朝,大羅道果。第63章 大澤鄉起義 (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求打賞)第25章 今日,函谷關就是你的埋骨之所!(求推薦,求收藏)第379章 蕭何,朕給你三年時間!第41章 檢閱三軍,大秦唯我——!第192章 趙佗李斯惶惶不可終日。(第一更)第75章 就算吳起復生,也未必能與之爭鋒!(求推薦,求收藏)第389章 殺神衛第432章 血色平原,白骨兇兵!第282章 一局定輸贏,也決生死,就以這蒼天爲盤,衆生爲棋!(第一更)第254章 長城第338章 有這一池天一生水,本世子欲鑄一座不朽皇閥!6第452章 他雖爲皇,卻也知恩圖報。第174章 半步武王第197章 以白骨爲山,以人頭爲階,成就通天之梯。(第一更)第314章 賜爵與潛龍榜!第252章 狼主興兵,東皇太一的疑惑。(第二更)第262章 名不經傳的神秘國度!《第一更》第440章 餘化第183章 九華山之上,九龍之勢。(第一更)第201章 遮天巨掌壓巫神(第二更)第82章 留下趙王歇就夠了 (求推薦,求收藏)第211章 一郡十萬兵,秦君欲滅東南半島!(第一更)第309章 十里雷海,小白化蛟龍!第118章 十有八九在帝丘!(求推薦,求收藏)第125章 爭鋒相對,七星龍淵(第一更)第192章 趙佗李斯惶惶不可終日。(第一更)第42章 朕有一道曰:武。(求推薦,求收藏)第434章 得手!第60章 驪山陵之中的血池 (求推薦,求收藏)第72章 禪位於孤,交出雍州鼎,可免死!第417章 突破之時看到的警示!第60章 驪山陵之中的血池 (求推薦,求收藏)第156章 向魏國宣戰 !第4章,在蒙恬與扶蘇面前,秦君只能小心翼翼。(求推薦,求收藏)第14章 東皇叩關!【求收藏,求推薦,求五星評論!】第28章 東皇太一的感慨,秦君收買人心。(求推薦,求收藏)第119章 以七國之運,開帝丘之側!(求推薦,求收藏)第108章 天牧軍易主(第三更)第41章 檢閱三軍,大秦唯我——!第224章 十萬大軍掀起血雨腥風。第427章 後方穩固,朕當一試天下。第390章 十里杜郵,英靈殿!第380章 大祭司一言婆羅門集結!第479章 大秦逆世而來,天地大能的反應!第426章 霞光萬道,似有遺蹟出!第352章 商君聖像,當蓋代無雙1第218章 鎬京之上,異象紛呈!(第二更)第241章 脣亡齒寒抵不過人皇絕世!(第二更)第154章 齊齊出手,人皇困境!(求推薦,求收藏)第25章 今日,函谷關就是你的埋骨之所!(求推薦,求收藏)第70章 你們終於是出現了麼?(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第182章 始皇帝的子嗣們第9章 驪山陵不能停!第246章陳兵雲山之巔(第一章)第184章 拒絕就是死!(第二更)第306章 陛下,有人慾鎮壓氣運神龍,攻破咸陽!第207章 並十三縣爲武秦郡,永爲大秦國土!(第三更)第176章 殺神箭與滅仙矛。第217章 敵寇近在咫尺,朕卻不得不退。(第一更)第287章 中原大地之上的每一寸山河,都有老秦人的熱血!(第一更)第131章 喝問內史騰!【求首訂】第366章 神都洛陽與商君聖像。第202章 當以秦法審判,夷滅三族!【第三更】第152章 引龍之術!第400章 武安君一言,大軍包圍崑崙山。第199章 這世間何來長生之法,只不過是衆生爭渡。(第三更)第462章 朕來了,將九鼎交出來!第312章 若我取而代之,未必就沒有另一種出路!(第三更)第59章 朕見到了神話 (求推薦,求收藏)第443章 斬殺帝子,太古神兵顯兇威。第318章 杜郵之中,於武安君一談。第349章 廷尉府審判,五馬分屍!第284章 一子屠龍!(第三更)第319章 潛龍榜出,一人破一境。第398章 此事,讓暗騎司去!第387章 “在大秦境內,辱武安君,如辱皇——!”第84章 :“傳詔:下令王賁進攻薛郡,問罪衍生公!”第158章 我們沒有勝算,但是必須背水一戰!第275章 六國並,四海一。(第二更)第371章 人皇大戰三世佛祖!1第354章 朕可是這個世間最帥的男人!1第169章 那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