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拜見父親大人!”
袁買帶着隨行人員進了大帳,向坐在牀榻上的袁紹作揖行禮。
這才一年的時間沒見,袁紹看上去蒼老了許多,頭上已有斑駁的白髮,臉色也憔悴了許多,比起之前的意氣風發,大是不同。
心中不由得微微一軟,問了一聲:“一年不見,父親大人已經蒼老如斯了!”
袁紹強顏歡笑:“呵呵……曹賊不滅,寢食難安,怎能不蒼老吶!”
隨口敷衍了一句,也顧不得寒暄,更顧不上問袁買因何出現在烏巢,作爲自己的兒子,袁買出現在烏巢幫助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迫不及待的直奔主題:“烏巢之戰,搶出了多少糧食?”
袁買在路上早就想好了對答之策,不慌不忙的回覆道:“回父親大人的話,孩兒無能,只搶出了十萬石糧食,六萬石草料,其餘糧草皆被大火所吞噬!”
聽了袁買的話,袁紹臉上的失望之色掩藏不住,嘆息道:“十萬石?只搶出了十萬石麼,也太少了,只能維持大軍一個半月的口糧而已……”
不等袁買說話,旁邊的袁尚冷笑一聲道:“真的只有十萬石麼?只怕有人趁火打劫,中飽私囊吧?”
這次烏巢搶糧,從大火中救出的真實數字是三十萬石,但袁買早就做好了盤算,自然不會如實稟告。這次烏巢會戰,幷州軍也損傷了四千多人。自己不獲得一點回報,那豈不是太虧了?
所以袁買的計劃是這樣的,十萬石拿出來上繳,十萬石用來贖張郃、高覽,但現在高覽被誅,這十萬石只好另作計議了;剩下的十萬石就進了自己私囊了,權當對自己損兵折將的回報。
根據自己的計劃,袁買已經派人押送着十萬石糧食送回了懷縣,而準備贖張郃的十萬石也藏匿在了黃河北岸;只是把準備上繳的十萬石糧食,六萬石草料留在了黃河南岸。儲存在顯眼的地方。命令郭淮率領近萬名士卒駐守,等待袁紹派兵取糧。
“請問三兄,若不是十萬石,哪是多少?”袁買不屑的看着袁尚。反問了一句。
兩年沒見。這傢伙依然英俊。挺拔的身材,俊俏的面孔,精緻的五官。身上的衣衫也是精心搭配,一絲不亂,給人一種英氣逼人的感覺。也怪不得袁紹會喜歡他,若是放在穿越前,這袁家三公子的粉絲絕對不會比韓國的偶像少,走到哪裡估計都會引起一片尖叫;若是做鴨,肯定會引得無數富婆垂涎三尺。
可惜啊,在這亂世之中,一副好皮囊代表不了什麼,成王敗寇,若是按照歷史的自然發展,用不了多久,他這顆漂亮的腦袋就會被公孫康割了下來,獻給了曹操。
被袁買的反問弄得有些措手不及,袁尚有些惱羞成怒:“你問我?糧食是你搶的,我怎麼知道搶出了多少?反正我覺得不會只有這麼少!”
袁買嘴角微翹,鎮定自若的道:“是啊,糧食是我搶的,所以我纔會知道準確的數字是十萬石。我也認爲不應該這麼少,我的部下冒着熊熊大火,搶救了大半個夜晚,怎麼也得有三十萬石二十萬石的吧?可事實上就是隻有十萬石!”
振振有詞的時候還不忘挖苦袁尚一頓:“是小弟無能啊,只搶出了十萬石;若是三兄出馬的話,必然可以保證糧倉萬無一失,一粒糧食都不會被燒!”
“你、你休逞口舌之利……事發突然,我得到消息的時候,烏巢已經起火。況且徐晃這一路人馬也是被我攔住的,要不然這十萬石糧食,你也搶不出來!”袁尚怒氣衝衝的爭辯。
袁買在心裡冷哼了一聲,心說要不是張遼殺退了夏侯惇,王雙把李通的隊伍消滅了近半,只怕十萬石糧食也搶不出來,沒有讓這剩下的八萬人馬餓肚子,你袁尚就謝天謝地吧!
“是啊,兄長說得對,僅僅只有徐晃一路人馬,就把你的兩萬多人纏住了,沒法分身援救烏巢。曹軍夜襲烏巢的可是有五路人馬呢,夏侯惇、樂進、曹純、曹休哪個不是能征善戰的將領?況且曹操率領虎豹騎親征,我的人馬能夠搶出十萬石糧食,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袁買一副冠冕堂皇的樣子,和袁尚據理力爭。反正糧食該運走的已經都運走了,自己也不怕袁尚抓住什麼把柄,“要是三兄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到囤糧之地搜索!”
袁尚冷哼:“你以爲我傻麼?就算有多餘的,也早就被你運走了,還會等着我派人勘察?”
“好了……咳咳咳……”
袁紹被兩個兒子的爭吵氣的一陣劇咳,急忙掏出手絹捂住了嘴巴,收起來的時候發現竟然帶着大量的血絲,心頭不由得陡然生出一絲悲涼之意,“看來我命不久矣,平定中原只能是黃粱一夢了!”
爲了避免影響軍心,袁紹以最快的速度把帶血的手絹摺疊了起來,沒有聲張,揮手示意袁尚道:“好了,顯甫,不要爭吵了,顯雍終歸是你的兄弟,若是連自己的兄弟都不相信,如何成事?倘若父親撒手人寰,你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就只剩下你的兄長和兄弟了。所以,爲父相信顯雍說的話!”
袁尚對於袁紹的這番話有些不滿,明眼人都能猜的出來,肯定是袁買私藏了軍糧,只是沒有證據而已,爲什麼父親卻替他說話?
但袁尚也不敢觸怒袁紹,免得影響了自己在他心中好孩子的形象,低頭不語。心裡卻暗自冷笑,要是父親死了,我第一個殺的就是袁譚和袁買,否則的話,我寢食難安!
“多謝父親大人的信任!”袁買躬身道謝,對於袁紹的信任略有一絲慚愧。
但袁買也明白。在袁紹的心裡,最愛的人始終是袁尚,在這一點上永遠都不會改變,自己爲自己爭取一點利益,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自己憑什麼搭上大把的兵力,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搶到的糧食原封不動的交出來?那樣自己豈不成了傻子麼?
袁紹嘆息一聲:“十萬石就十萬石吧,這次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已經無力再攻曹操。有這些糧食當做口糧,維持着軍心。慢慢的撤過黃河。下去個一年半載再做計議吧!”
袁尚已經歸心似箭,這次損失了六七萬人,屬於自己的嫡系就接近三萬,再打下去自己的人馬損失的更多。還是撤回去再說吧。比起消滅曹操來。自己更願意壓制袁譚和袁買。
“父親大人說的極是,撤兵河北,來日再做計議吧!”袁尚躬身稱讚。
衆幕僚俱都無語。默認了袁紹的撤兵提議。這一場鏖戰下來,袁家可謂損失慘重,傷筋動骨,高級幕僚走了許攸、荀諶二人;武將折損了淳于瓊、高覽、眭元進、趙睿等重量級人物,再加上損失了近半的兵馬,軍心十分低落,再相持下去,勝算已經不大!
袁買卻不希望袁紹退兵,希望袁紹能夠繼續和曹操打下去,讓兩敗俱傷的局面更加慘重,這樣自己的實力相對來說,將會更加強大。
“父親大人,依我之見,昨日一戰,曹軍損失也是不小,應該再鼓餘勇,繼續南征,說不定曹操會實力不支,轟然倒塌,屆時我軍便可直抵許昌城下!”袁紹咳嗽一聲,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逢紀老於官場,對於袁買的意思自然一眼洞穿,怪笑道:“從官渡到許昌,至少要經過中牟、新鄭兩道關卡,若沒有絕對優勢,強攻城池可是會損失慘重。這次南征的十五萬人馬,幾乎已經傾盡了冀州的所有,若是四公子想繼續攻曹,可以從幷州抽調出四五人馬來打前驅,倒是可以試着一戰!”
袁買也沒有多少把握說服袁紹,只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既然逢紀洞悉了自己的意思,就當做沒提好了,聳聳肩道:“我倒是想出兵攻曹,可是幷州四面環敵,向南有呼廚泉的南匈奴,北方有鮮卑、烏桓、北匈奴等部落虎視眈眈,東面張燕死而不僵,實力猶存;正南方更是有于禁、夏侯淵兩大兵團伺機而動;幷州這次出兵兩萬來官渡助戰,已經是冒着極大的風險,再也抽不出一兵一卒了!”
袁尚冷哼一聲:“那你還廢話什麼?你幷州無兵,難道以爲冀州的人馬取之不竭,用之不完麼?”
“好了,不要再吵了!”袁紹再次阻止了兩個兒子的爭吵,“我意已決,暫時退兵!”
“謹遵主公之命!”
帳下的衆文武幕僚齊聲領命,現在從上至下,人心俱都惶惶,暫時退兵也許是最正確的選擇了。
在戰略上拿定了主意之後,袁紹才把目光投向了張郃,厲聲喝問:“張郃,你還敢回來見我麼?”
張郃急忙出列跪倒,辯解道:“末將損兵折將,無顏面見主公!但遭此慘敗也是有因可循,我與高覽按照逢元圖圍魏救趙的計策奔襲曹營,誰知道營中早有埋伏,吃了大虧。本想全力破營,挽救烏巢危機,怎奈曹仁善於防守,再加上不熟地形,久攻難下。退兵之時,卻遭遇了曹操返程主力大軍,被他與曹仁裡應外合,故此纔會損失慘重\……”
聽了張郃的解釋,袁紹面色微微好轉,把目光投向了逢紀。實事求是的來說,當初的確是逢紀堅持讓張郃與高覽攻曹營的,按照他們二人的意思,更願意在半路伏擊撤退的曹兵,或者是去烏巢救援;遭遇慘敗,逢紀也有判斷失誤的責任。
看到袁紹投來責備的目光,逢紀站出來分辨道:“圍魏救趙之計是我提出的不假,但執行的卻是你與高覽。你們二人到了曹營之後發現有伏兵,還不速撤,明知難以破營,卻依然強攻,是何道理?我看分明是你二人早有異心,與曹操勾結,故意讓冀州兵卒送命,消耗我軍實力!還敢巧言令色,把責任推到了我的頭上,當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郃額頭冒汗:“主公,張郃絕無二心,只是戰略錯誤罷了!”
“你與張郃若無二心,爲何會把父親大人派去傳喚你們的親兵殺了?不是謀反又是什麼?”袁尚在旁邊推波助瀾,替逢紀說話。
袁尚也站在張郃旁邊,爲之辯解:“殺侍衛之事,乃是高覽所爲,與張郃無關。我已經將叛賊高覽誅殺,人頭在此!”
說完命周倉出營,把高覽的人頭拿來給衆人觀看。
周倉領命而去,不大會功夫用木盤託着高覽的人頭端到了營帳之中,讓文武幕僚觀看。衆人看後,一片譁然,前幾日還與高覽爲同僚,轉眼間已經身首異處。
“殺得好!高覽逆賊,死有餘辜!”袁紹對着高覽的首級,餘怒未消的呵斥。
袁尚又道:“就算是高覽殺的侍衛,張郃在旁邊不加以阻止,擅自放高覽投曹,與叛逆又有何異?可以一塊斬之,以儆效尤!”
“父親大人!”
袁買躬身作揖,朗聲道:“張郃有錯,但罪不至死,孩兒願意出十萬石糧食,贖張郃將軍之罪,讓他跟在孩兒身邊吧,我軍損兵折將,正是用人之際,就讓雋義將軍率本部人馬跟着孩兒,將功贖罪,爲我們袁家效力吧?”
其實袁紹也不想再殺張郃了,手下的武將陣亡了這麼多,去年有顏良、呂威璜、楊宇,今年又有高覽、淳于瓊、眭元進、趙睿等,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只要不是罪大惡極,能留一個就留一個吧!
“顯雍所言是真?幷州真的能擠出十萬石糧食?”
袁買點點頭,斬釘截鐵的道:“軍中無戲言,孩兒馬上回去籌備糧食,五天之內送到大營!”
“好,那就依你之言吧!”
袁紹點頭答應了袁買的請求,掃了張郃一眼道:“從今以後你就跟着買兒,在幷州效力吧!你要記住,你這條命是顯雍救得,望你好自爲之!”
張郃長舒一口氣,稽首三拜:“多謝主公不殺之恩,多謝公子相救之恩,張郃必然誓死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