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位於襄陽城北三十五里之處,但在行政上卻屬於南陽郡,有一山崗因爲遠眺形似臥龍,故而得名臥龍崗。
中原大地烽火連天,戰事頻繁。但荊楚之地在劉表的治理下卻是一片太平,雖然偶有戰事發生,但動盪卻是與中原四戰之地不可同rì而語。因此多有來自九州之地的士人遷到荊襄避難,諸葛亮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五六年前,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被李傕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用武力奪了實權,只能帶了家眷離開了豫章,前來襄陽投奔舊識劉表。劉表倒也夠意思,任命諸葛玄爲鄧縣縣令,治理地方。
但不久之後,諸葛玄染上重病,不能下牀,只能辭官歸家,便給了諸葛亮一些錢幣,讓他到鄉下選購一處僻靜的宅院,以便養病。
諸葛亮拿着叔叔給的錢,在鄧縣附近轉悠了些許時rì,選中了隆中的臥龍崗。
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土地肥沃,風景宜人;西距鄧縣二十里路,南離襄陽三十五里,東達蔡陽六十里,四通八達,消息靈通,多有賢能隱居於此。
於是諸葛亮便花了三千多錢,在臥龍崗買了一處民宅,帶着諸葛玄的家眷和弟弟諸葛均搬到隆中居住。在臥龍崗住了一年之後,諸葛玄病重不治,與世長辭。
諸葛玄死後,留下了不足三十歲的妻子殷氏,以及六歲的女兒還有襁褓中的兒子,無人照顧。後來。有襄陽本地士族蔡姓喪偶男子看上了寡居的殷氏,託人上門說媒,諸葛亮不拘泥於小節,慨然允諾。把嬸子嫁了出去,並且帶走了兩個年幼的孩子。
自此,臥龍崗的宅院中,只剩下了十七歲的諸葛亮與十二歲的弟弟諸葛均相依爲命。幸好,諸葛玄略有遺產,因此諸葛亮兄弟的生活不至於十分清貧,一邊耕地一邊讀書。師從本地的大儒司馬徽,與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崔州平、龐士元等本地儒士交好。
諸葛玄辭世之後,諸葛瑾曾經從琅琊跋山涉水,來到隆中憑弔。因此知道諸葛亮的居所;此番重遊故地。沒有費多大力氣就輕易找到了隆中。爲了避免人多引人注目。便把隨從留在了驛棧,匹馬趕往臥龍崗與兄弟相見。
來到諸葛亮門前的時候,天sè已經暗了下來。葛瑾翻身下馬。立在門前,敲響了門環。
“誰啊?來了、來了!”
聽到敲門聲,院子裡響起一陣輕快的腳步聲,一個少年一邊答應一邊跑到門前,從裡面敞開了院門。
“小均,兄長來看你了!”
開門的不是別人,正是已經十三歲的諸葛均,因爲還不滿十五歲,因此尚且沒有表字,諸葛瑾便以rǔ名稱呼。說完。給了小兄弟一個擁抱。
“哎呀……原來是大兄來了,真是太好了!”諸葛均見到了久違的兄長,高興不已,同樣抱住了諸葛瑾歡呼不已。
“二兄?大兄來了,快出來哩!”諸葛瑾一邊和兄長親熱,一邊扭頭大聲的招呼屋裡的諸葛亮。
這時候的諸葛亮還沒有伴讀僕童,即便有,小孩子也是不會做飯的。因此,兄弟二人的飲食必須靠諸葛亮親自下廚,才能解決,此刻他正在廚房裡燒飯,聽了兄弟的喊聲,便放下了柴禾,從柴房裡鑽出來查看。
“哎呀……果然是大兄來了!”
當確認了站在面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兄長諸葛瑾的時候,諸葛亮也驚訝不已,不知道千里迢迢,兄長從琅琊來到南陽,所爲何來?
“竟然是兄長來了,真是太出乎預料了,快到屋裡坐!”
兄弟久別重逢,諸葛亮自然不能先問兄長因何而來,熱情的把諸葛瑾讓進了客堂,在椅子上落座,衝了茶水奉上。
藉着燭光,諸葛瑾仔細的打量着這位兄弟,比之前年相見的時候,已經十八歲的諸葛亮似乎又長高了一些,大約八尺左右的樣子,一身白sè長袍,儒雅英俊,一舉一動之間透着從容不迫的大將風度。
“二弟啊,你比以前成熟了,人也更加魁梧了!”諸葛瑾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茶水,由衷的誇獎了一句。
諸葛亮莞爾一笑:“呵呵……我這人無憂無慮,胸無大志,整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個子長高一些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倒是兄長的臉上有了富貴之氣呢,如果亮猜的不錯,兄長是不是做官了?”
“你啊,你啊……果然聰明,爲兄一身粗布長袍,居然也被你看穿了!”諸葛瑾搖頭苦笑,對二弟的觀察力佩服不已。
諸葛亮笑道:“兄長暫坐喝茶,我去廚房燒幾個拿手菜餚,咱們兄弟邊喝邊聊!”
說完從衣袖裡掏出十幾個錢幣給諸葛均,吩咐道:“三弟,你去村頭的雜貨鋪買點菜餚與美酒回來,我今夜要與大兄好好痛飲一番!”
“好嘞!”
諸葛均接過銅錢,對諸葛瑾說了一聲“大兄暫且喝茶,我去去就來”,然後轉身歡天喜地的出了院門。
看到諸葛亮親自下廚,諸葛瑾慚愧的問道:“二弟,你今年已經十八有餘,怎麼還沒有娶妻麼?”
在這個年代,長兄如父,既然沒了父親,爲兄弟cāo辦婚事就是做兄長的責任,沒有給兄弟娶上媳婦,諸葛瑾的心中自然慚愧。
諸葛亮“呵呵”一笑:“不急,不急,像我這般懶散之人,還未能自立,倘若娶妻生子,拿什麼來養活他們?還是一個人過着閒雲野鶴的生活逍遙自在,再下去三五年,到了二十五六歲再娶妻也不遲!”
頓了一頓,又問兄長道:“對了,大兄你與嫂嫂已經成婚兩年了?記得還是在叔叔去世之前,不知道可曾爲我們諸葛家誕下一子半女?”
諸葛瑾有些鬱悶的搖搖頭:“唉……不知道是何原因,你嫂嫂一直沒有身孕,實在愧對父母在天之靈。”
諸葛亮有些出乎預料,急忙安慰兄長:“無妨,無妨,荊襄大地多有人才,我認識幾個醫匠,他們的岐黃之術能助無子的夫妻早rì有喜,改天我去爲兄長求一味藥回來,必然可助兄長早rì登科。”
不大會功夫,諸葛亮就燒了一桌豐盛的菜餚。這位在羅貫中筆下被神化的“多智近乎於妖”的智者,不僅僅頭腦聰明,謀略過人,幾年的獨居生活下來,竟然也練就了一手好廚藝。諸葛均把買來的餚肉端上,抱着酒壺給兩位兄長倒酒,自己在下面洗耳恭聽他們的對話。
酒過三巡之後,諸葛瑾便把來由緩緩的道了出來,最後規勸道:“二弟啊,難得袁公子如此器重於你,你便隨我一道去幷州,袁公子是個言出必行之人,他說要讓你做太守,必然不會食言。”
諸葛亮卻詫異的道:“怪哉,二叔在世的時候從來沒有去過黃河以北,況且袁本初自視甚高,怎麼會與二叔這樣的下層官吏促膝長談?這袁公子是怎麼知道我的情況的?真是讓人費解!”
諸葛瑾聽了孔明的話,也是疑惑不已,苦思之下也想不到合理的解釋,只能道:“袁公曾經在京城做過官,說不定那時候與二叔相識,也不一定!”
饒是諸葛亮聰明絕倫,也想不到答案,只好放棄了這個問題。一臉遺憾的道:“兄長啊,不是小弟駁你面子,只是我實在沒有出仕的打算,我只想過閒雲野鶴的悠閒生活,不習慣朝堂上的那些繁瑣禮節,你回去替我謝過袁公子!”
諸葛瑾也知道自己兄弟的脾氣,也沒打算一頓飯的功夫便把他說服。晚飯之後,兄弟三人同牀共枕,對臥長談,直到深夜方纔入睡。
一連幾rì,諸葛瑾都與諸葛亮睡在一張牀上,一心想要把他說服,一來可以回去向公子交差,二來也可以爲兄弟謀個好前程,三來也可以讓諸葛家光宗耀祖,實在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只是諸葛亮信念堅定得很,無論諸葛瑾好說歹勸,就是不答應出仕,最後被逼無奈,便托出了心裡話:“兄長啊,咱們兄弟也不是外人,我便和你說說心裡話。我之所以拒絕袁公子的徵召,除了還沒有出仕的念頭之外,更因爲我不看好袁家!”
“什麼?不看好袁家?”諸葛瑾不禁愕然,吃了一驚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雙眸透着異常自信的目光:“是的,我不看好袁家!”
諸葛瑾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實在不相信這話是從自己兄弟嘴裡說出來的:“呵呵……孔明啊,你在開什麼玩笑?都說你聰明,我不信你會說出如此愚蠢的話!放眼當今天下,諸侯雖多,誰敢望袁公之項背?滅掉公孫瓚之後,袁公手中已經掌控了冀青幽並四州,治下百姓五百餘萬,土地遼闊,沃野千里。麾下猛將如林,謀士如雨,帶甲四十餘萬,天下諸侯誰能爭鋒?二弟何出此言?”
“呵呵……兄長休要上火,且聽愚弟爲你道來!”諸葛亮手搖羽扇,面帶微笑,不疾不徐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