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初候,虹藏不見,季春陽勝陰,故虹見;孟冬陰勝陽,故藏而不見。
親愛的嘉鳳女士:
最近一段時間,我開始着意研究一些人物的晚年。比如秦始皇在最後的時光依舊在執行他那個龐大的計劃,落實自己腦袋中宏偉的藍圖。他的願望是可以長生不老,退一步講,他相信他留下的基業可以傳至萬代。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秦始皇的晚年生活應該非常的奢侈。同時又要指明在他的晚年並沒有怠政的跡象,相反種種跡象顯示,即便在晚年,他仍舊勤於工作。最後的幾年裡他忙着四處巡遊,我們今天可能覺得他是在旅遊,實際上他拖着病體行走四方是非常辛苦的。秦始皇的宮殿和陵墓修得宏偉壯麗,留下的版圖也是空前的壯大。今天我們指出他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在他那個年代找不到相關的經驗。只是在黑暗當中去摸索,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都是有侷限的。秦始皇是如此,你我也是如此,所以大可不必嘲笑古人,特別是古代的上人。
之前我曾經也談論過相關的一些議題,古代最受百姓愛戴的皇帝有漢朝的文帝和景帝。因爲這兩個人在位的時候,百姓的負擔比較輕。但後世在評價功績的時候,最受矚目的皇帝應該是秦始皇、漢武帝,秦始皇統一海內,版圖遠超過三皇五帝時代。而漢武帝在秦始皇的基礎上又開通了西域,如此一來,我們與西域諸國的來往就越來越密切。因爲有了我們與域外的交流,大量的財富涌入內地。唐太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帝,一方面他取得了赫赫武功,同時在文治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可以這麼說,在唐太宗的身上兼有秦始皇漢武帝和漢朝文景二帝的特質。這是非常難得一見的現象,在唐太宗之前以及之後都沒有這種狀況。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爲他對自己的缺陷有一個科學的認知,是因爲他能夠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沒有像很多皇帝那樣,爲了捍衛自己的權威,寧可一錯到底。在他的帝王生涯,曾經不止一次檢討過自己的錯誤。
今天很多人在談論隋煬帝的時候,替他鳴不平。首先,隋煬帝長得非常的體面,其次,隋煬帝文采斐然。在他被立爲儲君的時候,在他的老子面前表現的非常節儉。一旦他的老子駕崩,他就顯示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原來他不太喜歡樸實的狀態,更喜歡用各種繁複的裝飾。甚至不惜賠本賺吆喝,他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他很喜歡炫耀,不介意加重百姓的負擔。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手底下的人一再失信,而且他跟很多皇帝一樣有這樣的毛病。無論怎麼樣他自己都是對的,絕不允許有人對他進行質疑,更不允許糾正。正是因爲這樣一個毛病最終讓他陷入絕境,相比於秦始皇和隋煬帝,晚年的漢武帝能夠悔過改弦更張是非常難得的。秦始皇根本沒有機會看到自己犯錯而產生的嚴重後果,隋煬帝在明知道自己已經犯錯,並且意識到產生嚴重後果的情況下,仍舊不願意悔過。
唐太宗的晚年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與漢武帝一樣反思了自己的過錯。想要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不犯重大錯誤是非常難的,唐太宗也未能倖免。史書在評價唐太宗的時候,說他失愛於兄弟,失教於諸子。我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唐太宗如果看到了史書對他有這樣的評價,他該做何感想?我記得陳寅恪先生對唐太宗的一些做法有了更深層次的反思。在他看來,後來宋朝你的處境之所以那麼難過,跟唐太宗的做法有莫大的關係。因爲他過分的信任夷狄,使得他們藉助中原的支持在短短的幾百年內發展的非常快。最終可以與中原長期對峙乃至於殺進中原當家作主,我不知道這樣的一種主張,是不是應該被支持,至少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時候我也想過,如果大唐能夠延續更長的時間。如果唐玄宗不犯那麼嚴重的錯誤,如果安史之亂沒有發生,如果怛羅斯之戰沒有戰敗。情況也許就不是後來的那個樣子,很多人把唐玄宗前期想象成一個明君,其實這種說法過於誇張了。開元盛世只是經濟上非常繁榮,若論武功,豈是比不上貞觀。因爲開元年間在西南和東北朝廷都沒有辦法直接控制,即使唐玄宗不犯後來的錯誤。周邊出現的問題也會讓他焦頭爛額,或許他是一位仁德的皇帝,但他絕不是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雄主。唐太宗作爲皇帝是非常特殊的,因爲他在成爲皇帝之前是一位武功赫赫的名將。但他又不只是一位優秀的將軍,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善於籠絡人才。大量的智謀之士和勇猛之將聚集在他的麾下,這就意味着天下總有一天會歸他所有。歷朝歷代應該都有非遺唐太宗的人,攻擊他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殺兄屠弟,一個是篡改史書。
說他殺兄徒弟,當時兩強相爭,實在是情非得已。說他篡改史書實在是荒唐至極,我曾經說過,如果他真的要篡改史書,最關鍵的就是不能留下他曾經看過實錄的記載,而這件事情被留了下來,就足以說明他沒有動過這個腦筋。有人說唐太宗想要掩蓋事實,我實在不知道他掩蓋了什麼,玄武門之變前後說的非常清楚。更有甚者說真觀潮所取得的文質武功以及前期他的戰場上立下的功勞都是他編的。這種指控是非常主觀的,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也有人拿出另外一本書,顯示與正式完全不同的記載。由此推定,正史裡的記載都是編的,而野史的記載都是真的。理由是那本書的成書年代早於《新唐書》或者《舊唐書》,史官在修史書的時候,並不是無所本,在那裡隨意編造。你能確定史觀的修士的時候,沒有見過他們所提到的那部著作嗎?要知道修史的人並不是唐朝的史官,而是後來的史官。
古代的人之所以要抨擊唐太宗,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的皇位是搶來的,而且是從自己的哥哥手裡搶來的。這一點不符合倫理綱常,但他卻成了教科書一樣的皇帝,他後來教育自己的子女用的東西也是儒家的那一套綱常。這多少有一點反諷的味道,難怪他沒有辦法教好李承乾,因爲他老子的經歷告訴他倫理綱常並不是那麼重要。其實歷朝歷代捧唐太宗的和反唐太宗的很多都是儒生。捧唐太宗的人說的是貞觀朝,樹立了王道的典範!而採唐太宗的人則認爲他敗壞了綱常。這是歷代精英對唐太宗的二元化評價,但是在傳統時代的老百姓都是非常喜歡唐太宗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太宗時代留下了很多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一個是唐太宗和他的大臣在治理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主要不是體現在經濟有多麼的繁榮、人口是多麼衆多。而是體現在風俗非常的淳樸官員,大多自愛。貞觀朝的很多高官離世之後都家無餘財,那個時候如果你外出旅行不需要帶糧食,一路上都有人接濟你。正因爲在人們的記憶當中,那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年代,所以唐太宗越隨着時光流逝,他的形象就越高大。當時就連夷狄之人也像愛戴自己的父母一樣愛戴他,像這樣一個明君的典型現代社會的知識界人士,是不太喜歡他的。如果撇開其他的不說,單憑對歷史貢獻。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都值得說一說,唐太宗的時代泱泱大國、四方來朝,這是前所未有的盛況。但是他善待夷狄的做法,是不是應該被批評?這是可以討論的,如果唐朝後來的皇帝都跟他一樣優秀,那些夷狄自然也就不成其爲問題,可如果後來的皇帝不像他這樣問題就大了。
有一點是非常有趣的,唐太宗的時代就有這樣的一種,某一部落曾經得到唐朝的扶持,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就背叛唐朝。不得已派兵討伐,而且當時就有人指出過唐太宗的問題,他給那些夷狄提供糧食。而這些糧食是從內地的百姓那裡徵來的,爲什麼要加重內地百姓的風去討好那些夷狄呢?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本人也對自己的做法有過探反思,當有人試圖襲擊唐太宗不成,事後唐太宗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采納魏徵的建議。不過唐太宗在駕崩之後,生活在獄外的遺體之名,也向喪失父母一樣悲痛。對於唐太宗的很多做法可以討論,可以反思,但這不影響對他的評價,因爲人的見識始終都是有限的。晚年的唐太宗留下了很多的遺憾,特別是在他在遺作當中表現的非常沮喪和失落。我們必須正視,唐太宗其實並不是那麼一個完美的皇帝,他也有很多問題,他自己也有反思。但我不主張抓住他的問題過分的去討伐他,因爲討伐他的人大多另有所圖。
今天中午的時候打來了一通電話,這通電話讓我感到深深的不安。我以爲那件事情已經過去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在醞釀、在發展,在推進。與此同時我還在計劃着寫一篇體面的新年賀詞,同時我應該知道我的這篇賀詞發出去之後,很可能不能掀起一點水花。當然,如果那件事還在不斷的推進,他一定會敗壞我的心情,從而讓我沒辦法寫出一篇說得過去的新年賀詞。我總想在洋歷新年討個吉利,卻很可能因爲出了什麼意外而導致這件事情就此終止。在這之前我曾經反覆的向上天祈求過,如果要我離開這個世界,我希望能夠體面的走,沒有痛苦的離開。如果上天要讓我留下接受巨大的心理的衝擊,在我看來,這遠不如給我來個痛快的,直接讓我與這世界告別。
就在剛纔我看到社羣裡李先生給出了回覆,對於他的回覆我應該進一步進行回覆,這樣才比較好,如果我對人家的回覆愛答不理那是不妥的。我很懷念那個年代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就各種問題進行討論,現在這羣人星散各地,再想聚集在一起討論問題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我估計到我的發言,可能讓王先生沒有辦法贊同。與此同時我也開始計劃明年的小說,我的願望是把計劃做得儘可能詳細。這樣一來寫的時候就會按部就班,否則跟着感覺走,鬼知道書會寫成什麼樣。這麼多年寫小說談不上有任何經驗,但卻有了不少的教訓,只是這些教訓也不能一二三陳列出來,明年到底會怎麼樣?一切還處於未知的狀態,不過在小說上線幾天之後,如果看不到有好的反響,大概也就那樣了。如果放的寬一點,也許我還能夠寫一點大家感興趣的東西,在束手束腳的情況下,我能分享給大家的東西往往是大家都不感興趣的。
其實這幾年網絡文學並不像前幾年那麼熱鬧,很多在網站賣的特別好的作品,翻拍成影視劇以後,卻沒有好的表現。我覺得可能是看小說的人和看影視劇的人屬於不同的羣體,他們的興趣點不一樣。所以對於同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的反響,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影視劇作爲呈現文學作品的手段,有各種各樣的侷限。今天在影視劇當中特效已經隨處可見,但是很多時候特效也做得非常的粗糙,以至於你一眼就能夠看出來那是特效。那些眼花繚亂的特效非但沒有讓人產生多大的興趣,反而像是在提醒人們這部影視劇裡所呈現的東西是假的。不能拍出那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作品就不會有太強的代入感,當觀衆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劇情當中時,這部影視劇也就註定不會有好的反響。
我覺得很多人像我這樣有一些可怕的地方,就是對一件事情完全沒有做過調查研究,談不上知道內情,卻能夠對這件事情侃侃而談,發表各種各樣的看法這不妨事,但有些人卻希望做這件事情的人按照他的想法來進行。比如兩個人在擂臺上打拳擊,看臺上有一個人,希望臺上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可坐在看臺上的那個傢伙,根本就沒有學過打拳。誰要是聽他的主意,一定會被揍的鼻青臉腫。爲了貫徹自己的意志,通過各種手段對臺上的拳擊手施加影響。如果臺下的人都這麼做,臺上的比賽就很難做到真實,的確在這世界上有另外一類比賽,他不是真正的賽事,而是具有表演性質的東西。比如兩個人在臺上打拳,決定輸贏的不是兩個人的實力,而是劇本。
任何東西只要把名利摻雜進去,情況就會發生改變。圍繞着一個小小的賽事,一堆人在裡面爭名奪利。其實徵名逐利也沒有關係,只要是光明正大的爭,按照規則去爭。只可惜很多人是不擇手段的爭,如此行事實在是讓人沒辦法接受,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假如臺上的拳擊手以及負責指導他的教練,以及背後提供服務的團隊,大家如果都沒有心思取得好的成績,卻圍繞着爭名逐利搞出了一堆花樣。這隻能讓人感到深深的悲哀,關於正在醞釀中的新年賀詞,我已經有了幾個想法。我在網上找到了幾位在今年去世的青年演員的名字,同時瞭解了有關今年去世的兩位網紅的信息。除此之外,還了解了其他一些相關的信息。我的思路就是先描繪一個非常悲傷和無助的場景,然後再這樣一種場景之下發現人們的善良。然後再用這善良虛構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不知道這個設想能不能成功?
前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試圖發現傳播學的相關規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測試,其實並沒有發現什麼東西。何先生做的是跟營銷有關的東西,但是在跟他接觸的過程當中,我對他的營銷沒有太大的信心。在社交網絡總能夠見到這樣的人,說某人能夠有今天的影響力,不是因爲這個人有多了不起,而是有人在幫助他運營。在這樣一羣人看來,只要有人願意,哪怕是一頭豬都能夠飛上天。對於這種說法我是不相信的,這世上自然不缺有錢的人。如果他們能夠輕輕鬆鬆的把一個人捧紅,世界就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個樣子。一位女士曾經在某部電視劇裡扮演配角,後來與知名富商結合在了一起,由此她也成了一位名人。在一段時間內她很受大家關注,可到了現在社交網絡上再難聽到有關於她的消息。如果有誰總是說自己是一名獨立女性,很可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一個真正優秀的女性根本不需要標榜這樣的身份,而且今天我忽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過去可能對女權的定義太過於寬泛了。
比如受教育的權利,工作的權利,我不傾向於把它定義爲女權。只要是人,只要客觀條件支持這個人接受教育和參加工作,他就應該去接受教育和參加工作。這是作爲一個人該擁有的權利,而不侷限於女性。那麼什麼是女權呢?我覺得女權應該建立在女性身份的基礎之上。比如支持,因爲女性生理方面的一些問題而給予適當的照顧,比如當一位女性成爲母親之後,承擔了男性沒有承擔的責任,因此應該給予更多的照顧。反過來這世上有沒有一種東西叫男權呢?男權這個概念是根據女權提出來的,在女權這個概念出來之前,這世上沒有一種說法叫男權。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父權社會,父權不能等同於男權。
除非父親在未來作爲一個社會角色消失了,否則父權就會一直存在。我們意識到在父權社會,兒女在面對母親的時候,仍然是要盡孝道的,作爲母親仍然是有權威的,由此可以推斷,即便是將來進入了某全社會乃至於女權社會。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父親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有所收斂呢?當然相對於父權社會,父親作爲一個權威的存在,一定會被極大的削弱。我理想的社會是這樣的,無論是作爲男性還是作爲女性,都不用性別去評價一個人。如果要說對性別的認知,我的觀點是尊重自然。如果大自然的創造有瑕疵有問題,我也支持人進行必要的干預。可如果你生來就是一個男性或者女性,卻想着變成另一種性別。這種認知的錯誤到底應該怎麼去說呢?是從心理層面去糾正,還是要從生理層面去糾正,我覺得是應該選擇一種成本最低的方法。相比之下,從生理層面去糾正要難太多,一般來說接受過那種糾正的人,他的生理機能會大受影響。
我已經記不清哪一天又搜了那位女主播的故事,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她無論是在生前還是生後,都沒有被這個世界所善待。通過他我想到了自己作爲一個人,我有被善待嗎?反過來我有善待過別人嗎?正如前面我提到的那樣,作爲一個皇帝能夠及時悔過並且改正自己的錯誤,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種品質,其實不只是皇帝作爲一個普通人具有這樣的品質也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從不犯錯是不可能的,犯錯之後,能夠及時的發現並且予以糾正,這樣的人是值得珍惜的。上午的時候我撰寫了一篇文章,談的是有關皇帝的問題。因爲這不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大多數人都保持了沉默。秦先生曾經說要弘揚傳統文化,通過他發的朋友圈,我也注意到他的確在做這件事情,但我覺得他做的事情意義不大。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