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此刻,田嘉奕不由得笑道:“消息爆料出來並且輿情發酵之後,引起北鎂當地的無人機消費者們憤怒不已,也都無比希望DJI鯤鵬無人機能回來,甚至北鎂的主流媒體也助力發聲希望DJI鯤鵬能夠重回北鎂市場,挺魔幻的。”
擱誰看了阿鎂這場面都覺得魔幻至極,精分至極。
新聞消息反傳回國內,國內的吃瓜網友們看到阿鎂的那些主流媒體都反過來求着DJI鯤鵬回去,也是倍感詫異,但更多的是暗爽不已,不少吃瓜網友們表示還是想看阿鎂之前那副桀驁不馴的樣子。
這時,方鴻淡淡地說道:“什麼魔幻不魔幻,要不是前天多部門通知對無人機產品出口管制,鎂媒體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態度?”
此番無縫隙銜接出口管制的通知,可不僅僅是要管整機,還包括了相關零部件。
這對於那些阿鎂本土的無人機品牌商而言,就算不說是天塌了也得急眼了,你這一管起來我還上哪去進貨啊,進不了貨我的無人機還怎麼組裝出來賣啊!
事實上,這其實只是部分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阿鎂內部對待DJI鯤鵬兩家企業的無人機產品的態度有着巨大的分歧。
有人希望徹底拉黑到底,但有人極力反對。
此前阿鎂的參義院就想直接徹徹底底全面禁了DJI和鯤鵬的無人機,但是遭到了6000多個北鎂強力機構的強烈反對。
沒有錯,大大小小的機構真的就有這麼多。
北鎂執法機構的無人機有90%都是來自東大的產品,其中主要是DJI和鯤鵬的產品,根本就沒有更好的替代品。
若是沒有這些產品的支持,當地的執法效率會大幅下降,執法成本會大幅攀升。
但凡有第二個選擇,阿鎂都不會在這個時候把DJI和鯤鵬重新開綠燈。
這就是硬實力了。
也是東方大國的工業生產規模決定的,規模龐大帶來了極低的邊際成本,比如主打民用市場的DJI無人機產品,其生產成本經過層層篩減可以達到非常低的成本。
小日子就有機構仔細調研過DJI無人機的總體結構成本,並且進行了拆解,結果發現在小本子境內售價150美元的小型無人機的綜合成本只有15%,着實讓他們大吃一驚。
如果套用在小日子本土企業進行研發製造的話,那麼僅僅是製造其中的部分零件,價格就已經超過了DJI相同功能產品的兩倍。
如果再加上人工等其餘費用,等到正品發售市場後,和DJI無人機相同功能的日產售價將會是DJI的6倍左右。
這種情況之下,相同功能產品和DJI無人機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可言,對於正常的消費者來說,兩款功能相同,但是價格相差5倍以上的產品,肯定會是去購買便宜的,而且是用腳投票。
而DJI無人機不論是價格還是各方面,目前其它國家的同類競品都無法超越,包括未來也是。
現在即便是出口端漲價了25%,依舊有着無與倫比的競爭力,依然有很大的漲價空間,哪怕在漲價25%的基礎上再漲價25%仍有巨大的競爭力,更別說當下因爲黑天鵝衝擊,全球產能除了東方大國都斷產的情況下。
對於DJI來說,眼裡只有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同爲羣星系的鯤鵬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鯤鵬科技在全球的知名度其實沒有DJI那麼出名,這也很正常,因爲DJI是主打民用市場,面向的是大衆消費,目前的無人機銷量也比鯤鵬科技多得多。
鯤鵬科技則主打的是軍用市場,客戶羣體不是個人消費者。
不過鯤鵬科技的利潤卻比DJI還要高,因爲軍品的溢價率是動輒十倍起,這不是倍數差了,而是數量級的價差。
當然,這是出口外貿版,自家軍方採購其實沒啥利潤,甚至不超過5個百分點。
去掉那20%的民用市場份額,軍用市場這一塊,鯤鵬科技90%以上的利潤是靠出口外貿版產品支撐着。
這也能夠解釋爲什麼鯤鵬科技的市值要比DJI更高,而且未來的想象空間仍然巨大,現在各國都開始愈發重視無人機戰場上的作用,但是有多國家還沒有列裝多少無人機,意味着需求端還沒完全打開。
要是再出現較大範圍的戰爭,這種無人機會作爲戰場消耗品迅速消耗,需求更是會哐哐暴漲,當下時刻西非那邊小法跟藍狐國際互磕正酣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板。
當下全球形勢其實不樂觀,這也給了鯤鵬科技更高的市值預期,市值比DJI科技高也就不奇怪了。
末了,田嘉奕拿出了另外一份材料文件報告,遞給方鴻的同時說道:“還有一個提振人心的好消息,這是今年1月至5月份集成電路芯片出口數據,前5個月的我國芯片出口總額爲5227.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8%,芯片成爲了我國出口第一大品類,超越了汽車、手機、勞密產品。”
方鴻頓時接過材料瀏覽,同時連連點頭甚爲滿意道:“不錯不錯,真不錯,多點齊開花,終於是要全面爆發了,不錯。”
田嘉奕笑了笑也說:“芯片出口成爲了第一大品類,芯片產業出口份額也一舉拿下了世界第一,這確實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數據顯示,大量增加的芯片出口份額,主要是包括新能源汽車、軍用和民用無人機需求大幅激增以及光伏等,這些都需要用到芯片,而這些品類恰恰也是我國的優勢領域。”
可以確定的是,在芯片這個領域已經迎來歷史性的轉折。
從2018年開始,國產芯片的工藝製程就在事實上實現追平世界最先進水平,到了2019年開始保持微弱領先優勢,到現在進一步擴大優勢。
也就是說,高端芯片這一塊的短板已經補齊,現在的製程節點已經朝着5納米進發,而鎂西方還在8納米節點。
全球市場絕多數使用的芯片,其實都是14納米以上製程的,只有消費電子有高級消費電子類纔用到14納米以下的芯片,比如說高端智能手機。
但高端芯片的市場規模其實相對很小,真正的大頭是中端以及中低端市場芯片,比如家電、光伏、汽車、光伏等,都不用到智能手機那種製程要求。
現在國內在14納米以上製程芯片,產量世界第一,銷售世界第一,出口也是世界第一。
方鴻把材料放一邊,心情頗爲舒暢,微笑着說道:“今年下半年,咱們的國產芯片在5納米制程芯片上,多半也會有出人意料的突破。”
這麼多年,這麼多的投入。
如今終於在芯片產業這一塊正式實現全面的技術突圍,實現了從落後到追趕持平,再反超領先的歷史性飛躍,鎂西方最引以爲傲的工業皇冠也被摘下了,怎能不令人舒暢愉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