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部戰場上李斯特將軍在朱可夫等蘇聯將領的猛攻下苦苦支撐不同,烏克蘭南部地區的德軍部隊正在向蘇聯部隊猛烈攻擊。除了德軍正面戰場上猛攻哈爾科夫的古德里安麾下g集團軍之外,還有一個剛剛抽調各支集團軍部分力量組建的新集團軍m集團軍,正在向着克里木半島上的要塞,發起自己的進攻。
曼斯泰因是另一個時空中,德軍少有的戰略大師之一,他擬定的法蘭西攻略戰簡直可以說是神來之筆,因爲這個計劃讓盟軍損失慘重,要不是後來的敦刻爾克,希特勒甚至可以全殲英法在比利時境內的主力。
而這個時空中,雖然名義上曼斯泰因依舊是提出了揮鐮行動這個重要的計劃,可是他自己心裡清楚,整個計劃可以說就是元首阿卡多一手策劃的,所以這位原本的名帥一直在陸軍總參謀部當勃勞希契的幕僚,一干就是9個月。
這9個多月裡曼斯泰因可不是在打醬油,他親自參與了東線垛口防線的建造和修築工作,而且擬定了高效的防守反擊策略,他積極組織起部隊進攻的後勤保障體系,完善了各個集團軍的物資儲備工作,總之,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來充實自己,最終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他的直接上司勃勞希契給阿卡多寫的推薦信裡如此評價曼斯泰因:他絕對是我見過的最通曉軍事的指揮官之一,穩健而且又作風乾練,我建議可以讓他指揮一個集團軍來鍛鍊一番,成爲帝國不可多得的獨當一面的人才。
古德里安在自己的日記中如此評價曼斯泰因:這個人讓我想起了埃爾文?隆美爾,如果說埃爾文是一名善於進攻的指揮官的話,曼斯泰因就是一名熟悉部隊每一個環節的指揮官,兩個人的風格不太一樣,但是都是我見過的最能作戰的將領。
現在這個志得意滿的“參謀將軍”,被元首任命爲新的m集團軍的總司令,負責指揮該集團軍進攻克裡木半島的戰鬥事宜。而他到任之後,就立刻不慌不忙的張羅起自己的家底來。
如果有人還記得黨衛軍第3裝甲師的那位後勤將軍弗裡克,就會知道其實能給自己的部隊張羅裝備的將軍,再不怎麼樣也算是半個合格的長官了。曼斯泰因在參謀的位置上一干9個月,自然已經熟悉了一個集團軍的補給流程,究竟可以複雜到什麼程度。
他從凌亂的後勤補給報告裡,反覆確認自己需要的裝備,然後想盡辦法在前線的補給清單裡找自己沒有的東西,然後通過與總參謀部的關係,將一些大傢伙搞到自己的部隊裡面來。
比如說他的部隊裝備了20門克虜伯工廠生產的210毫米口徑重炮,這種大傢伙阿卡多也是幾個月前才下了解禁的命令,讓克虜伯實驗生產出來的“大口徑新型榴彈炮”,雖然這種火炮是牽引火炮,而且進入陣地比較慢,但是卻實實在在彌補了德軍缺乏重型火炮支援的短板。
曼斯泰因還想盡辦法搜刮來各種稀奇古怪的破爛貨,比如說一些來自法國的列車炮,來自比利時的要塞炮改裝成的列車炮,這些大炮的口徑千奇百怪,補充也比較困難,大部分重視機動能力的德國部隊都看不上這些補給困難的傢伙,不過曼斯泰因都簽收不誤。
因爲他研究過蘇聯的整個克里木防禦體系,知道攻擊這種要塞集中的“要塞區”,是需要很多大口徑火炮作爲支援的。可惜的是,他也知道,德軍現在緊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大口徑火炮。
雖然說蘇聯的要塞修建,因爲順利的工業振興而被廢弛了不少,整個克里木地區的要塞羣並沒有另一個時空中那樣堅固和龐大,但是整個要塞區域的防禦力量還是不容小覷,曼斯泰因爲此曾經派出了至少30架偵察機對這個地區進行了儘可能詳細的偵查和拍照。
好消息並非沒有,因爲蘇聯級戰列艦的服役,蘇聯的大口徑火炮有了使用的地方,所以克里木要塞區沒有另一個時空中那些巨大的鋼鐵炮塔還有大口徑火炮,只有一些小口徑火炮充數。而且整個要塞區的地下掩體部分也因爲不受重視削減了不少,至少那些幾十米深的地下工事還在圖紙上躺着。
曼斯泰因極盡所能的準備了大炮還有彈藥,把自己的步兵武裝到了牙齒,從他的戰前準備來看,絕對是充分而且極其有針對性的。這也可見曼斯泰因絕對是有元帥才能的一名德國指揮官,他的光芒雖然被阿卡多奪取了一部分,但是依舊可以說是一顆璀璨的將星。
隨着古德里安的g集團軍在東部地區開始猛攻,曼斯泰因也安奈不住自己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抓起了手裡的電話,下達了全線進攻克裡木半島的命令。他的麾下最精銳的步兵開始向前猛攻,排山倒海的攻勢只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撕裂了克里木半島外圍的防線,將伏羅希洛夫元帥的紅軍士兵趕到了克里木半島地峽處苦苦支撐。
德軍的攻擊勢頭讓朱可夫震驚,克里木半島雖然一直不接受他的命令和統轄,不過那裡畢竟還是蘇聯名義上的領土,現在克里木還有哈爾科夫同時告急,壓在朱可夫肩膀上的壓力究竟有多大可想而知。
朱可夫也不愧是蘇聯數一數二的著名指揮官,他寫了封電報給斯大林分析了現在的戰況,然後要求斯大林給予他支持,讓他繼續對基輔方向展開猛攻,以進攻換進攻,用換傷的辦法來削弱德軍的有生力量。
之所以朱可夫敢於這樣安排作戰計劃,是因爲他的前線將領,也就是現在正在進攻的,近衛軍第1方面軍的指揮官,蘇聯的另一名悍將科涅夫。這位負責進攻的將軍是政治工作出身,也是斯大林最驕傲的傑作——他發掘出來的最能打仗的政工人員。
這位讓斯大林放心的將領主張繼續進攻基輔,因爲他感覺到了李斯特麾下e集團軍兵力上的孱弱,所以他用最快的速度投入自己的部隊,並且說服了朱可夫提前使用了戰役預備隊,將另外一個近衛軍方面軍投入到了戰場中,而這個方面軍的指揮官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蘇聯的另一個強悍的指揮官羅科索夫斯基。
這兩個人在另一個時空中曾經和朱可夫並稱爲蘇聯紅軍的三駕馬車,足以看出他們的指揮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們手裡的部隊也絕對是蘇聯最精銳的存在了。重組的第1近衛方面軍,從莫斯科方向上調來的第2近衛方面軍,還有同時在另一個方向上保持進攻態勢的第3近衛方面軍,組成了新的蘇聯進攻陣營。
而第3方面軍的指揮官,更是大名鼎鼎的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同樣是一名厲害的指揮官,同樣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場老將。這個陣容比起上一次蘇德波蘭之戰的時候要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可以說是真真正正上蘇聯前線的豪華全明星陣容。
一時間整個東線上,到處都是大名鼎鼎的指揮官,阿卡多拿着這份雙方指揮官的詳細調查報告的時候,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差不多二戰裡面最能打的將領,現在都差不多集合了起來,在東線這個還飄着雪花的時間裡,互相對自己的宿敵亮出了明晃晃的長刀。
“這幾個蘇聯將領,都是不好對付的傢伙啊。”阿卡多在飛機上不斷的微微顛簸,他的膝蓋上,放着華西列夫斯基的簡略履歷表,而身旁安娜的腿上,放着的是羅科索夫斯基的簡略履歷,可以說這兩個人都可以算是蘇聯內部少壯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甚至比起朝氣蓬勃的第三帝國將帥團隊,還要年輕上不少。
華西列夫斯基今年纔剛滿43歲,而這個現在還名不見經傳的科涅夫現在纔剛滿40歲,另一個前線將領羅科索夫斯基今年也才41歲。這些年輕的將領因爲蘇聯大清洗的原因脫穎而出,已然成爲了蘇聯紅軍的核心指揮集團,他們和成名更早一些的朱可夫一起,形成了進攻德國北部防線的強大力量。
而作爲德軍的前線指揮將領,李斯特同時面臨三個蘇聯牛人的發難,顯得有些疲於招架,他的集團軍本身就不是以裝甲部隊爲主,現在要獨自面對數千輛得到先進坦克和精銳部隊加強的蘇聯主力方面軍,實在是有些過於勉強了。
就在不知不覺中,蘇聯的六名元帥悉數登場: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而德軍更是將星雲集:倫德施泰特、李斯特、魏克斯、曼斯泰因、莫德爾、克盧格,外加一個準元帥古德里安。
東線的血腥戰役,一拉開自己的序幕,就在一瞬間跳過了開場熱身,進入到了最慘烈也最血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