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長身挺立站起,然後單膝跪拜抱拳說道:“孫兒懇請皇爺爺重立大寧都司、開平、三降城、東勝、威虜衛、威遠衛、白城子千戶所等漠南諸衛,並沿九邊向漠南地區擇地興建塢堡,衛所,壓縮韃靼,瓦剌等族生存空間。”
朱棣皺了皺眉頭,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突然會提到這個建議。
這個時候,他也有跟紀綱,楊章德一樣的感覺,這個孫子的思維太活躍了,根本把握不住他的真正想法。
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對韃靼用兵,當時撤銷了九邊長城之外的諸多的衛所。
朱瞻基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中,這些衛所撤銷了之後,就沒有再建起來。
甚至到了朱瞻基當政的時期,他爲了守衛北平,把長城外最後幾處重要的衛所都撤銷了。從此以後,長城以外就不再歸大明所有,北平也直接暴露在了異族的爪牙之中,再無寧日。
所謂的仁宣之治,不過是無恥文人的吹捧,在中華歷史上,他們是絕對的罪人,甚至還比不上被俘虜的英宗朱祁鎮以及愛胡鬧的正德皇帝。
朱棣笑道:“基兒是否擔心過甚,我抽出這些衛所的兵力,只是爲了討伐瓦剌,這些衛所當然不會撤銷。待戰爭結束,這些衛所都會復置。”
朱瞻基倒不知道朱棣是這樣想的,他對歷史的瞭解本來就只有那麼一點點而已。不過既然提到了這個話題,他也不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問道:“如果官兵損失慘重呢?這些衛所何時復置?有無詳細計劃?皇爺爺的心思那些軍士可知曉?那些將軍可知曉?”
朱棣不說話了,因爲這些完全都是他一個人的意思,他有不會讓下面的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好一會兒,他才說道:“今次只要滅了馬哈木一族,就復置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各衛所,則邊境可永無事矣。”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瓦剌固然要打,但是不能光想滅了對方,要是滅不掉呢?這些衛所裁掉容易,復置艱難。世上無萬全籌劃,任何結果都需要考慮。皇爺爺一意孤行裁撤衛所充實討伐軍,只會讓衆將士以爲皇爺爺想要放棄衛所,如此形勢下,那些將士也不會用心經營衛所,長此以往,就如同虛設。人心散易,人心聚難,皇爺爺熟讀兵法,難道就忘了這點嗎?”
朱棣呵呵笑了起來,指着他笑罵:“小猴子,還不起來,難道讓我親自扶你起來嗎?這十幾年來,還沒有人敢指着朕的鼻子說,朕做錯了呢!”
朱瞻基立刻站了起來,陪笑說道:“皇爺爺當然沒有做錯,但是上位者的信息封鎖,不能什麼事都封鎖。像這種關係到對外政策的決策,必須要讓下面的人知道皇爺爺的心裡在想什麼,這樣纔不會讓他們胡亂猜測,做出一些違背了皇爺爺意願的舉動。”
朱棣這才嗯了一聲,跟朱瞻基介紹了他關於漠南各衛所的計劃安排。
從朱元璋將元變成北元,在漠南設置了十七個衛所和都司,並且在北元的遊牧地域,也設置了羈縻衛所。
到了永樂年間,這些衛所已經擴張到一百七十多個,不過現在因爲站,大都名存實亡。
現在朱棣並沒有撤銷衛所之意,只是想用這些士兵來打仗,打完了之後再回去。
可是到最後,因爲多方面的因素,這些衛所除了靠近北平的幾座,在他死後,其餘全部撤銷。
現在有了朱瞻基的督促,他也答應了下來,不管這次戰果如何,回軍之時,就是衛所復置之時。
越過了黃河,大軍繼續北行,朱瞻基在參加軍務會議的同時,朱棣也經常會問他的意見了。
衆大臣和各軍將領開始還有些不以爲然,只以爲這是朱棣在有意培養太孫。
但是朱瞻基有意地在各種事務上都開始逐漸表現自己,他也慢慢引起了衆大臣和將領的關注。
不過,爲了不讓自己在現階段就成爲所有人的靶子,他的表現只能說在及格線以上。
比如針對草原的民族政策,朱棣就安在了自己的身上,這不是搶朱瞻基的功勞,而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針對草原的盟旗制還好,但是減丁制度和儒家開化制度,那都是在歷史上要被歸納爲暴政,並且要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朱棣把得罪人的事安排在自己的身上,說是自己的意見,對朱瞻基的名譽就不會有影響。
不管朱棣擁有再大的權力,不管朱瞻基擁有來自後世的豐富經驗,史書總是控制在文人的手裡,而現在的文人,可以說就是儒家。
朱棣再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文人都殺了,那豈不是國家大亂。
所以有些事情,哪怕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也力不能及。
朱棣現在對朱瞻基幾乎是言聽計從,但是朱瞻基更需要注意在權力面前的定位。
朱棣老當益壯,他對權力的重視跟朱元璋一樣,即便是願意對朱瞻基放權,也不會讓朱瞻基動他的核心權力。
所謂的核心權力,就是軍隊和朝政。
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不給你,你不能爭。
權力之爭也是古代皇權時代,太子大部分都不得善終的主要矛盾所在和原因。
所以他哪怕得到了朱棣的允許,可以參與一些國家大事發表意見,但是他也注意地不去搶權。
何況,他也看不上現在這種受到重重製約的權力。
他更怕自己陷入到這種繁雜的關係糾紛之中之後,不得不成爲權力的奴隸。
加上他已經決定了兩年後就開始發展對外徵略,想要在如今的朝廷之外另起爐竈。所以他不僅沒有急着加強自己在軍隊和朝廷的影響力,反而有些避嫌地不與任何官員建立私交。
這種行爲也讓朱棣對他更喜歡了,一個有能力,還不爭權的孫子,纔是好孫子。
要不然,就會像太子一樣,被他防備和忌諱,找到機會就要敲打一番。
大軍抵達濟南府的時候,在濟南府進行了休整。騎馬和坐船的軍士受得了,但是那些步行的軍士連續行軍了快半個月,早就疲憊不堪了。
五天之後,大軍才又重新出發。這一次一鼓作氣,與二月十五抵達了北平城。
在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以後,元大都僅剩下了不到十萬居民。
朱元璋當政時期,從山東,河北等地移富戶填北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北平的人口將將達到二十萬。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棣遷都北平,又一次大型移民,在永樂十六年,人口超過了五十萬,到了朱瞻基時期,人口超過了南京,達到了一百萬。
而南京由原來的一百二十萬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九十萬。
但是現在,北平只是一個陪都,攻略草原的行在,總人口也沒有突破二十萬。
不過,由於這次北征,如今的北平已經成爲了一個大軍營,數百萬人口雲集此地。
北平方面以趙王朱高燧爲首,軍隊方面以徵虜副將軍、安遠侯柳升爲主,數百高級將領從北平抵達了通州迎駕。
整個歡迎儀式持續了整整一天,皇帝儀仗才被迎進了北平,入住朱棣曾經的燕王府。
朱瞻基對趙王朱高燧的印象不深,他很早就已經就藩北平。這些年,也就回了應天府幾次,每一次跟朱瞻基也就只是在公衆場合見上幾面,叔侄兩人表面上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歷史上,被描述的競爭激烈的奪嫡大戰,根本只是一股暗流而已。
這曾經還讓朱瞻基有些失望,原以爲可以看一場好戲,誰知道竟然如此平靜。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了,朱棣雄才大略,他的皇位就是搶了自己侄兒的,怎麼可能允許幾個兒子搞風搞雨。
那些文人記載的歷史說朱高煦,朱高燧奪嫡,並且誇大的厲害,不過是想給自己的身上貼金而已。
因爲太子是他們支持的對象,不把對方寫的厲害一點,如何能顯示出他們的功勞。
但是實際上呢?
趙王朱高燧在朱瞻基抵達之時,就直接俯首稱臣。
就連朱高煦想要造反朱瞻基,可是朱瞻基的大軍一到,他的人馬立即四散,連一場大規模的戰鬥都沒有。
所以說,所謂的奪嫡,朱高煦想要當朱棣第二,根本沒有文人們描述的那麼厲害。
朱瞻基對柳升比較感興趣,這可是世界上第一支火器軍隊,炮兵部隊的始祖。
永樂八年,柳升隨朱棣第一次北征,到達回曲津後,他率神機營爲前鋒,大敗阿魯臺。
這是明軍的火炮和火器第一次大規模應用。
韃靼人雖然一人三馬,勢不可擋,卻在火炮和火器的威力下低下了頭顱。
柳升進封爲侯爵,加祿米五百石,仍世襲伯爵。
隨後朱棣派他鎮守寧夏,討伐並斬殺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人。
此次他被召回,總領京營兵,擔任北征大軍徵虜大將軍。
朱瞻基對他感興趣,是因爲自己的手裡有更有效的火藥配方,只是他之前一直沒有機會見識如今明朝的神機營,所以並沒有貿然把更好的火藥拿出來。
如果朱棣問他火藥配方從何而來,他根本答不上來。
所以,即使有更有效的火藥配方,他也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拿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火炮,火銃鐵質不行。貿然提升火藥的威力,只會引起火器炸膛,而不是增加火器的威力。
在沒有研發出更好的火炮之前,火藥配方的重要性沒有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