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唐朝時,中國與非洲即有商貿往來。到宋時,指南針用於航海,使雙方聯繫更加緊密,瓷器被稱作“china”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國船隻可以直達非洲,運去瓷器和絲綢等中國貨物。
當然,這些活動以沿海一帶特別是泉州等港口爲盛,小宗姬和一般的官吏對這些知之甚少而已。
哎呀呀,小宗姬開始想象了,真的要是看到這種王倫稱之爲“人”的東西,那可要把人嚇死了!
“我不信,那邊離這裡有十萬八千里,什麼人能到這裡?肯定是道聽途說來騙人的!”小宗姬思考之後認爲不可能。
當然,她的認知也就在“西天離中土十萬八千里”這個概念上了,這是時下流行的《大唐法師西遊記》給她灌輸的觀念吧?
這可真沒騙人,既然說開了,就要讓這位小姑娘心服口服爲好。不然,留下個“虛妄荒誕”的印象就不好了,雖然王倫不能對她做什麼也沒打算做什麼。
“什麼十萬八千里!我們這個地球通共纔多大?我在書上看到過:從大宋經西夏往西是高昌回鶻,再往西翻過天山到西海,西海那邊就是歐羅巴的地界,我剛剛說的羅馬羅馬就在那裡的一個靠海邊的國家裡,單程大約需要十五個月;要是乘船,最近的從登州出發經印度洋到地中海,過去有七個月的時間就足夠了。”
這個世界的人對於世界這個概念相對還是很無知的,畢竟大航海時代還沒有來臨----即使來臨,以中原王朝自大的個性也不會希冀其改變中國爲“中心之國”地位的執迷。
但是不管怎樣,對於未知的事物人們的獵奇心還是有的,所以王倫以“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身份出現在這個時代,給他們的衝擊是驚人的。
但也就如此了。
因爲小宗姬接下來的話極有代表性:“蠻夷之地,有什麼好去的!”
王倫無語,不過他也沒有爲華夏開眼看世界而去探索另外幾大洲的覺悟。從進化的角度,大宋的國民並沒有這種憂患意識;從文明的角度,華夏的主流儒家思想還停留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階段,不能讓安穩過自已日子的國民一下子產生在現在的大陸之外的地方去殖民、哦不,去開化其他野蠻人的野心。
這裡的“治國”是一邦之地,是諸侯國;這裡的“天下”是指帝國統治區。
與中華以外的地方無關。
這不是中國人的眼界太低,而是現階段中國的成就遠遠地領先於世界,殖民真沒必要,那是扶貧。
因此長此以往形成了唯我獨大、中央之國的觀念,太過根深蒂固,王倫自信也改不來。
索性死了這條心罷!誰讓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不是好戰的。
“好吧,我就是個比喻,就是告訴你車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我白衣秀士王倫的將來,自然有我的造化!”他自信地說。
儘管活得不如意、賺錢也很辛苦,但在漂亮的小姑娘面前,那股氣要保留着。乘機,他也想在美女面前掛個號。那個“白衣秀士”,是他覺得很不錯,信手拿來用的:闖蕩江湖,沒有個什麼名號怎麼行?
微風浮起,長袖翩翩,他自覺得形象漸漸偉岸起來。
“白衣秀士王倫?”小宗姬看看王倫,有點看不清他的身份了:“難道這個名號很響亮麼?”她瞧向她的小夥伴。
迎接她的是一臉懵。
茂德帝姬只知道他叫王倫,近來人稱“山水郎”,還有個“王青山”的美譽,真不知道這個綽號。
“那就看你的造化罷。”小宗姬笑笑說。
幾人歡聲笑語,言談甚得。
就在這裡,有人匆匆向這邊跑來,卻是趙楷身邊最得用的管家,見了茂德帝姬和小宗姬都在,馬上深施一禮,然後向王倫道:“原來山水郎在這裡,讓小人一陣好找!”
原來那邊衆人已經寫了不下數十首詩詞,你評我誦好不熱鬧。只是當有人送來周邦彥剛在礬樓嚶鳴社的聚會裡作的一首詞之後,已作詞的半掩扉面,尚未成形的收之不迭,竟然冷場了。
人的名樹的影,有珠玉在前,誰又會自不量力?畢竟是公評爲宋詞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全盛時期的蘇軾都沒能壓制他麼。
三皇子便冷下臉來。
然後一迭聲派人尋找王倫。
沒辦法,這麼多的作品少有標新立異或者讀後讓人耳目一新者。若論詞作之婉約,也有數篇佳作。但是考慮到周邦彥其人即是集婉約派之大成者,又精通音律,和他比誰更婉轉不是找死麼?
只有王倫的風格一向是別有氣質,不管是悲傷、激憤、狂放,都有一種別具一幟的魅力。也許他在詞作的宜唱技巧上還要打磨,但是在詞風豪邁、以詞言志方面,隱隱有蘇軾一派的趨勢但又偏於含蓄,這是一些名宿的評價。
儘管他現在年齡還嫩,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否則,他今晚處心積慮打造的文壇聚會,將被礬樓穩穩地壓下一頭!
詩詞事小,面子事大,並且如果自己無可奈何,會讓當朝的一些騎牆派觀望之風更濃。
這裡是他的地盤,很快知道王倫被茂德帝姬派人請走,於是趕緊來找。
三皇子有令,雖然談興正濃,小宗姬與茂德帝姬都不敢阻攔。雖然在這裡和兩位美女聊天要遠比那邊快活得多,王倫也只能說再見:
“既是三皇子吩咐,小可拜辭。”
“官人慢走,奴家不送。”小宗姬說着,竟然給他道個萬福。茂德帝姬也跟着盈盈拜下,立刻再一次讓王倫對她們的好感加倍。
不管怎麼說,人家是處在高位哎,跟他一個小書生客氣,那確實是很給面子了。
就是在後世,某二代們對他們這些窮學生也都是愛理不理的,何況在這據說等級很森嚴的封建社會?不管怎麼說,一個平易近人、知書達禮的形象是樹立起來了。
“官人日後再有佳作,千萬讓奴家知曉!”
“一定,假以時日,小可一定讓小娘子斧正!”
月光下,幾位年輕人依依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