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號,星期五。也就是顧誠跟網友們約好了6點半貼吧見的日子。
經過一天的病毒式擴散、傳播、蓄力。
尤其是無數網友在qq上跟他們那些還沒有yy但是隻有qq的朋友傳播說今晚顧誠會在“神鵰俠侶吧”個“顧誠吧”聊兩小時天之後。
夜幕降臨時,比前一夜洶涌了至少十倍的浪潮,終於猛撲了過來。
王青明這個yy的技術總監,親自坐鎮公司的運維部,作爲老闆的技術陪聊,盡到防止服務器崩潰的職責。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立刻可以處理。
“王總,訪問的活躍ip地址今天已經積累到200萬了。要不要再加服務器?”運維部裡一個年輕的工程師有些拿不準,提前向王青明預警。
王青明畢竟經驗老道,不慌不忙地追問:“不急,把那些沒資格發帖的遊客刨除掉,看看註冊用戶訪問量是多少,活躍發帖/回帖人數是多少。”
“註冊用戶訪問量85萬,活躍發帖人19萬。”技術人員看了下後臺指標,立刻利落地回答了。
王青明立刻心算了一下數據,命令道:“那就不怕,看來今天看帖/回帖比不高。等註冊用戶訪問量達到150萬,或者回帖人數達到40萬再預警。”
“好的王總。”
技術人員們不再煩王青明,按部就班地往下部署。7點一過,貼吧的註冊用戶瀏覽量就輕鬆破了百萬人,而後穩步攀升。
而此時此刻在顧誠家裡,他已經打字打得稀里嘩啦雙手發麻,但依然非常誠意地堅持本人發帖,沒讓秘書代勞。
無數比昨晚擁堵了十幾倍的訪問量,讓絕大多數人提的問題顧誠根本看不見,也不可能回答,往往是掛一漏萬。以至於他回帖的時候只能寫明諸如“回14538樓”之類的擡頭,看到哪回到哪。
“下次再讓王青明加個@的功能,都不能@人,怎麼發帖麼。”顧誠用着不爽,又暗暗在小便箋本上急了一條修改意見。
很多粉絲等得心急,自己搭訕的話根本石沉大海,愈發煩躁地刷樓發帖試圖提升曝光率。幸好王青明昨天讓人緊急給“顧誠吧”和“神鵰俠侶吧”加上了“只看樓主”的測試功能,粉絲們好歹還能從帖子的海洋中找到顧誠的發言解解饞。
聊到七點半的時候,終於有一羣粉絲忍不住了——當然更有可能是騰雲公司的人風聞了yy貼吧火爆這條行業動向之後,派人來搞事兒的。
“怎麼我們問的問題都不回答?就挑那些看上去四平八穩的套路問題回答?不會是讓公關部的文秘發公關稿欺騙粉絲感情吧!”
一開始,這種吐槽自然是石沉大海,但也不知道發帖人動用了多大的組織力,竟然有數百上千個可疑號集中扎堆這麼說,如此一來很多普通粉絲也都看到了,陷入了不明真相的揣測當中。
顧誠在刷新了幾次之後,也看到了大面積的這種質疑。
公關稿這種招數,後世很多大v們運營微博的時候都會用。說是大v們本人的號發的貼,其實大v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然後讓負責公關的秘書擬稿,欺騙粉絲感情。
但他今晚可是實打實親自打字陪粉絲交流的,居然被如此質疑,自然是有些惱怒。
於是他另起了一個帖子,寫明一項活動規則。
“說我用公關稿?可以,那就搶樓語音好了。我一會兒會開10個500人的語音羣,每個進去聊五分鐘。所有聽見我聲音的粉絲,到時候都作個見證,看看是不是我本人。
不過10個羣最多也就進5000個人,今晚估計有百萬人以上發帖,這樣吧,我們來搶樓,每搶到可以被500整除樓數的粉絲,都可以被管理拉進我的語音羣。佔樓的內容不能水貼,否則可以刪除,電腦沒有麥克風的也別來湊熱鬧了,進羣會檢測硬件。”
粉絲們略微安靜消化了一會兒,然後瞬間被點燃了。
“誒?這是讓我們搶樓嗎?相當於500選1可以和誠哥聊語音了?”
“太好了,我就說誠哥那麼良心的人,怎麼會用公關稿欺騙粉絲感情呢,剛纔誰說誠哥用秘書發帖的,快滾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打死他們幹嘛,要不是那幫人起鬨我們也沒這個機會啊。唉,有時候想想那些‘倒逼真相’的噴子們也是挺有利用價值的。”
顧誠馬上給王青明打電話,給準備了10個yy語音羣。
而貼吧裡面人氣雖然還是那麼爆棚,顧誠的壓力卻驟減了很多。
粉絲們終於不再和最初那樣,抱着追問顧誠本人回答問題這個唯一目標了。更多的人陷入了無意識地狂歡,瘋狂刷帖搶樓,儼然和另一個時空無聊寂寞的“賈君鵬尼瑪喊你回家吃飯事件”有些相若。
每一個圍觀歷史的小人物,內心其實都有一份創造歷史的企盼。如果當他驟然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爲可以參與到一項歷史記錄的創造中去之後,這種無意識的從衆狂歡就會被點爆。
“賈君鵬事件”其實就是那麼簡單:參與者都知道這個帖子肯定會成爲“人類史上第一帖”,所以都想看看“這個世界紀錄到底能被頂到多高,咱這種平時沒有發聲權的人到底能夠吶喊得多響亮”。
於是30多萬樓回帖一下子就蓋了起來,數千萬的瀏覽量也這麼就創造了出來。
剛開始刷樓的時候,很多人是想着搶進yy語音羣的機會的。但很快那些發現沒有搶到的人也自得其樂,機械,本能地發帖。
再往後,就成了一場榮譽感之戰,無數人以“看看顧誠吧到底能衝到多少關注人數的紀錄”爲盼頭,想着如何幫忙創造歷史。尤其是鐵桿粉絲們的“我家愛豆是粉最多的”那種歸屬感和榮譽感,讓這夥人拼命去現實中拉人。
等顧誠那邊語音完了之後,宣佈先去看電視,電視結束再聊時,搶樓的活動依然沒有結束。
王青明覺得一陣頭皮發炸,坐鎮數據中心親自調度:“快,快,從叮鐺網的備用組裡臨時轉100臺vps虛擬服務器來,要頂不住了!”
……
第二天是週六,顧誠於午後又上了一會兒,還清了yy上和粉絲的互動欠賬。
周潔倫、蔡依琳等合作藝人與旗下藝人也加入了進來,在yy上和粉絲們抽樓語音了兩小時,並且在貼吧實名留言。整個活動達到了最高潮,然後才漸漸褪去熱度。
經過從頭到尾40個小時發酵,這樁事件終於驚動了各大門戶和傳統媒體。
週六一大早,三大新聞門戶網站紛紛搶先報道了“yy/貼吧兩天新增用戶近200萬人”、“火爆神貼回帖樓數突破300萬,累計發帖人數突破50萬”等等爲標題的新聞。
到了晚上,各大晚間報紙和電視新聞終於趕趟跟進。得益於傳統媒體可以“讓真相沉澱下來”的優勢,他們發的新聞也更加精細、統計數據更全面:
“從突破800萬到突破1000萬用戶,yy只用了不到一週”;
“周潔倫、蔡依琳吧被波及,一天圈粉也達數十萬”;
“吳越衛視《神鵰俠侶》收視再創新高,本週末突破15%大關。電視媒體有望復甦至前互聯網時代。”
03年的電視新聞和報紙還是有不少人看的,經此一鬧,yy貼吧事件終於做到了人盡皆知——只要這人還有看任何新聞的習慣,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渣宅不算。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業內人都是清醒的,他們自然知道yy貼吧這一波增量意味着什麼。
最先、最直觀反應過來的是投資界的人士。從紅杉華夏到idg,從老虎基金到高盛亞洲,這些風投基金們對於互聯網界公司的估值算法是最門清的,也最知道社交類產品每增加一個有效用戶意味着多少價值。
所有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最大的一塊都是來自於用戶量,而不同類型產品用戶帶來的價值量是不同的。
最貴的自然是支付類產品,比如當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彼得蒂爾的paypal產品達到100萬綁卡用戶時,《華爾街日報》對其公司估值是5億美元。刨除掉公司架構、團隊、軟件這些因素,後來的機構分析普遍認爲:讓一個米國公民綁卡網絡支付,價值300美元。
華夏人沒米國人那麼值錢,在華夏一個支付寶綁卡用戶爲公司帶來的新增估值大概是400塊人民幣——等十年之後互聯網金融概念開始出現後,這個價格還會翻倍,到七八百塊。
而除了支付類賬戶之外,圈子裡公認第二值錢的就是社交產品了。這主要得益於社交類軟件的高黏性和自動滾雪球增殖能力。以騰雲公司爲例,qq每增加一個註冊用戶,哪怕其他諸如營收收入、活躍度等指標都不動,資本界也會對騰雲的估值提升50~60塊錢。
再往後,纔是各類論壇類產品,一個號大概提升公司估值二十塊。
yy貼吧雖然屬於第三類產品,但畢竟這個帳號是一人一號、信息綁定、與yy可以通用的。折算下來,每增加一個新用戶,至少等於yy公司估值增值40塊以上。
顧誠聊了幾次天,看似一分錢沒收,但引爆了大約200萬的新增註冊用戶,這背後帶來的估值上升額,怎麼也有七八千萬人民幣了。
“辛辛苦苦拍個電視劇,投了三千萬,賣到最後還賣不出3000萬。上網聊聊電視劇,聊出來的市值都不止翻倍了。真是神特麼找誰說理去。”
顧誠自己震驚的同時,同行和投資界無不比他更加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