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
晨陽的回覆引來了無數網友圍觀。
“我靠!”
“陽神666。”
“震驚!陽神竟然重出江湖!”
“陽神一怒,誰與爭鋒,@張學冬快出來對壘。”
“張學冬太過分了,竟然把我們陽神激出來以後不管了,你要不要點兒臉啊!”
粉絲。
讀者。
鐵桿。
吃西瓜羣衆。
所有人都出來了,就連那些曾經的黑粉和無腦噴們也都一副好看戲的樣子,晨陽開始懟人,這現在是越來越不常見的事了啊!
張學冬微播下,好事者已經開始叫囂了。
“陽神回覆了。”
“張教授快點兒出來啊。”
“醒醒啊張教授,你該不會傻了吧。”
“張教授?張教授?那邊的晨陽已經罵你了,快點兒醒醒回覆。”
評論一波接一波,很快,張學冬的微播就被轟炸的面目全非。
然而,網友們並不放過他。
@的。
評論的。
私信的。
加話題的。
反正你看吧,但凡能讓張學冬注意到的地方就沒有一處清靜的。
在網友的炮轟下,很快,張學冬出來了迴應了,“不稀罕我?你以爲我稀罕你嗎?黃口小兒,只有一時的義氣就要口舌之爭,你懂什麼叫教育嗎?你懂什麼叫教書育人嗎?你懂個屁!”
幹起來了!
真的幹起來了!
看到張學冬這回應,網友們都樂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霎時間,評論滿天飛。
“我去。”
“6666。”
“目測張教授也不是個什麼善茬,這是要罵街的架勢啊。”
“回想起當年陽神和杜林澤的罵戰還歷歷在目,那才叫一個精彩,一個痛快,加油啊陽神!”
晨陽粉絲趕到了。
“陽神666!”
“爲陽神瘋狂打電話!”
“@晨陽,晨陽呢?死哪兒去了,你不罵我們可罵了啊!”
“就是喜歡這麼彪悍的對手。”
有粉絲直接上去了。
“我草。”
“陽神不懂教育,你懂啊!”
“狗屁,掛着個教授的牌子裝什麼逼。”
“你這是質疑我們陽神的能力!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我不服!”
“怎麼?張教授現在也是you,can,you,up,no,can,no,BB了?話說我們養神也沒得罪過你吧。”
“雞蛋裡挑骨頭。”
張學冬沒有什麼粉絲,但卻有一羣志同道合的教授小夥伴兒。
原本,張學冬這事兒大家也沒想參與,但眼見自己的同事被罵的狗血噴頭,那些教授們也看不慣了,紛紛打號上陣。
“我支持張教授!”
“教書育人並不是個很容易的行業,想要靠着自己的小聰明就步入這個行業顯然是錯誤的。”
“一個大學,最根基的事情就是學生,我們每個留校的老師都具備着豐富的經驗,一個新人在面對前輩的指點時沒有任何的謙卑,這讓我很懷疑張校長的眼光。”
“我也覺的有問題,希望張校長出來做個解釋。”
矛頭直對張曉玲。
可惜,這個鍋張曉玲壓根不接,反倒是網友們一個個睜大眼伸長脖子的圍觀個不停。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清華的。
北大的。
交大的。
隨着出來的教授越來越多,整個華夏教育界也都震動了。
“真是沒想到會有人在沒有從事過教育行業的情況下進入大學教書。”
“張校長的做法大膽是我所知道的,但我從來沒想過會這麼大膽,這是誰給的勇氣?”
“晨陽?難道不是那個暱稱裡有不正經詞彙的那個嗎?是我看錯了還是怎麼着,這小子竟然要當大學老師了?”
本來,晨陽進入大學當老師並不是什麼大事兒,而且內大在全國排名並不高,所以很多人也不會太在意。
但現在事情被鬧大了,晨陽連帶着內大全部上了熱搜榜,更多的網友上來了,甚至一些內大學生也開始質疑晨陽。
聲音越來越多,最終,一股浩浩蕩蕩抵制晨陽入內大教學的口號開始在網絡上傳開了。
而組成這其中的人有家長,有學生,有老師甚至於還有吃瓜羣衆,人越來越多,局面有些控制不住了。
而就在此時,晨陽的微播再次更新了,“我懂不懂教育不是你們說了算的,本來,我並不想來這兒耗費口舌,但既然你們這麼說了,還屢次提到了張校長如何如何,那既然這樣,我們來場公開賽,我一個人對戰你們所有人,題目隨便你們出,只要你們認爲和教育有關的,我如果說不出來算我輸,如果我輸了,自動去和張校長請辭,但如果你們輸了,都特麼給老子閉嘴!!叭叭的,就你們會說是不是!艹!”
這廝真的火了。
本來這事兒就是個你看不慣我我也懶得搭理的屁事兒,現在竟然鬧得這麼大,最可氣的是,說他也就算了,還屢屢埋汰張曉玲,說的好像他和張曉玲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樣。
怎麼着?
破格錄用不行?
哥們兒有才華不行?
嫉妒?死去!
微播發出去了,很快就有人上門了。
這是位帝都四小的小學副校長,“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我也就不客氣了,你不是會寫詩嗎?有本事你能針對小孩子寫一首啓蒙教育詩啊,我給你三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來,我就雙手服你!”
晨陽秒回,“服你妹!哥們兒用你服?你還是留着手服你的**吧,還三天,瞧你那看不起人的樣,隔着屏幕都噁心,不就是啓蒙詩嗎?現在給老子看好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曰筆墨,曰紙硯。此四寶,藏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