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懵懂

林曉玲答應會把劇本轉交給葛尤,結果怎麼樣就不能保證了。

再說,如果是葛尤來演,那就不是兩百萬的投資了,爲了保證影片的質量,至少要追加到五百萬以上。

不是說兩百萬拍不出好電影,而是要精益求精。

自從三月份宣傳結束後,除了出席必要的活動外,葛尤就在家休息,他不怎麼着急拍戲。

首先是沒找到讓他動心的劇本,其次是覺得需要靜下心來沉澱一下。

到了他這個地步,拍戲更講究質量,而不是數量。

一個演員一年拍十部戲,錢是掙到了,可哪兒有時間認真的琢磨劇本,演出來的角色流於表面,缺乏深度。

積累的不夠,沉澱的不夠,想爆發都爆發不出來。

明星和演員的區別就在於此,明星靠熱度,演員靠演技。

國內不少導演都想和葛尤合作,卻又擔心和葛尤合作。

葛尤不是姜聞,是一個配合導演的專業演員,他想的不是自個怎麼演,而是怎麼演才能達到導演的要求。

導演擔心難以改變葛尤在觀衆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在拍了幾部賀歲片之後。

觀衆會覺得葛尤演什麼都是葛尤,換句話說,明星相太足,掩蓋了角色。

一般的導演很難駕馭,找葛尤來演容易弄巧成拙,只有那些經驗豐富的大導演知道怎麼塑造葛尤,激發出葛尤的潛力。

好演員碰到好導演才能擦出耀眼的火花。

對於那些三流導演,就是給他們一打明星照樣能拍出爛片來。

的故事背景放在了一九九五年,正是京城打狗的關鍵時期,只要沒有辦狗證的狗都要被抓起來,弄得養狗的人家人心惶惶。

五千塊錢對於有錢人不算什麼,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很少有人願意花五千塊去辦狗證。

市民白天把狗關在屋裡,等到晚上纔會出去遛狗,害怕被民警發現。

派出所民警每天在各個小區巡查,聽到狗叫聲就會敲門,叫得越歡的狗越容易遭殃,反而是那些不叫的狗能躲過一劫。

一旦敲門,預示着這家的狗沒救了。

看到民警,有些孩子抱着狗就跑,找個僻靜的地方躲起來,天黑纔敢回家。

民警、市民和狗之間的故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斷的重複上演。

京城的衚衕裡發出的慘叫聲和一灘灘鮮紅成爲不少人難以抹去的記憶。

講的就是那個時候的故事。

一戶普通人家的狗被民警逮走了,家中的男人每個月拿幾百塊的工資,老婆下了崗,孩子要上高中,家境窘迫。

像這樣的情況,就不要狗了唄,沒有狗又不是不能活。

但劇本中的主角,也就是叫做老二的男人一心要把狗給弄回來。

按照他的說法,只有在狗面前,他才感覺自己活的像個人。

在家庭裡,老婆處在強勢的地位,兒子不服管教,看不起他,在社會上,他沒什麼地位,只有在狗面前才能找回點做主人的尊嚴。

這是他要把狗找回來的主要原因。

這種人在生活中很常見,就是平常的小人物,生活在壓抑和困境之中,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困境下,他們需要找到心靈的寄託。

有人好喝酒,有人愛打麻將,老二就想要養狗。

老婆不願意拿錢給狗辦狗證,老二隻好四處找人託關係,想各種辦法,由此牽扯出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

圍繞着一條狗,展現了華國社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和複雜的社會關係。

這是一個非常平民化和市井化的故事。

林曉玲把劇本給了林子軒,她可沒本事說動葛尤,還要林子軒出面才行。

林子軒翻了翻,把本子還給了導演,讓導演繼續打磨劇本,並按照五百萬到八百萬的投資規模做一份詳細的拍攝計劃。

第六代導演有個毛病,他們大多沒有完整的劇本,只有大概的故事情節。

也沒有拍攝計劃,喜歡搞臨時創作,認爲這種創作方式更能激發靈感。

有人甚至說我只有到了拍攝現場才知道自己想要拍什麼,聽起來很有個性。

對於這種導演林子軒不會投資,他不否認有這樣的天才存在。

但作爲影視公司的老闆,他把電影看作投資項目,爲了保證電影的成功率,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導演是不是用心從劇本就能看得出來。

在好萊塢,一個劇本從開始創作到投拍要修改幾十次,從故事情節,邏輯漏洞和市場需求等等方面進行考慮。

好夢公司擁有一支幾十人的創作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構思劇情,修改劇本。

他們看報紙和電視新聞,從中尋找靈感,然後幾個人一起組成小組討論,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

有的可能只有一兩集,有的只是個故事梗概,或者是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這些構思即使沒有被採納,也會保留下來,興許某一天就能用得上。

七月底,兒童劇開拍,地點在懷柔的影視基地。

既沒有盛大的開機儀式,也沒有引起記者的關注,相當的平淡。

小葉全程跟隨,照顧好兒童演員,劇中所有演員,包括跑龍套的都是孩子。

她第一次見到好夢公司的小公主,劇組裡的孩子都在十歲左右,不到六歲的小雪擠在孩子堆裡像個小不點。

趙莉穎站在小雪身旁,兩人正處在建立友誼的初級階段。

家裡多個孩子熱鬧不少,在最初的拘謹後,趙莉穎展露了活潑的性子,感覺這個家庭沒有那麼的可怕。

鄭秀蓮和林伯清就是普通的退休老人,林子軒和慕姍姍對她挺和氣。

只是她有點害怕慕姍姍,一個是在電視節目上見過慕姍姍,帶着名人的光環,另外慕姍姍對小雪管得嚴格。

趙莉穎還不清楚林子軒在影視圈的地位,懵懵懂懂的和這家人生活在了一起。

正因爲懵懂,纔沒有太多心機,能坦誠面對。

和兒童劇的乏人問津不同,投資一千五百萬的引起了不小的反響。u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第六百九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會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第六百三十五章 報道第五章 文藝青年的對話第四百四十章 簡單的力量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騰就老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實力第三百零三章 轉型第二百二十一章 製片人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騰就老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去的路第二百五十章 好消息第六百三十三章 高清第五百八十五章 傳媒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三十七章 咱們倆第二百五十五章 團聚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由之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搶播第一百五十八章 混亂年代第二百二十四章 閃光點第七百七十八章 印象第三百八十六章 嚴冬期第五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六百五十一章 品牌第三百九十六章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內心戲第二百三十一章 公平第六百零九章 幸運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第一百六十六章 組團忽悠第六百六十六章 位置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們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瀾第二百六十五章 勤儉傳統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年第五百四十四章 紛擾第五百零九章 世交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開端第三百六十六章 立體第八百一十四章 在人羣中多看了一眼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節奏第七百五十一章 綜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從容第二百零二章 這一刻的京城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第四百六十九章 困頓的時光第三十七章 咱們倆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馬獎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第三百五十二章 實力第六百九十章 窘境第五百五十章 專業第七百九十九章 經驗之談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第六百五十九章 結合第四百七十三章 未映先火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六百四十章 接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機會第八百零六章 新聞第六百六十七章 回顧第六十九章 手牽手一起走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請假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生做演員的材料第二百三十章 國考元年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第五百九十一章 趣味性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個導演第八百一十四章 在人羣中多看了一眼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第三百四十六章 觀望第六百一十一章 選擇第八百章 佈局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氣第二百九十九章 睡前故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定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第七百九十章 表率第三百九十三章 入圍第五百五十三章 長大成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同的道路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六百八十八章 現實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覺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變電影第五百零六章 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