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

《活着》這本書在法國和荷蘭出版,已經過去一年有餘,兩家出版社給出了各自的賬目。

上面有圖書的銷售記錄,各種費用支出,最後是林子軒應得的版稅,非常的詳細,摺合成人民幣有三十多萬,主要來自法國。

國外出版社給出的是覈查賬目,林子軒要在上面簽字確認,出版社纔會把版稅打過來。

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和出版社聯繫。

這沒什麼好疑問的,林子軒不可能派人到法國調查實際的銷售情況,那樣太不值得了,只能是出版社說什麼就是什麼。

他痛快的簽了字,下個月版稅就會到賬。

加上《臥虎藏龍》的版稅,今年他在稿酬和版稅上的收入就超過了五十萬,這種程度的收入在國內的作家中處於中等行列。

自從國內的出版社和作家在版稅上達成一致後,作家的收入大幅增長。

這讓寫作致富成爲可能,年收入超過百萬的作家並不少見,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在圖書出版市場上,通俗和暢銷書成爲了主流。

傳統作家也有了新的賺錢方式,那就是改編影視劇,一些作家轉變了寫作態度,寫小說的目的就是爲了改編,甚至直接改行做了編劇。

這樣一來,和影視行業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林子軒倒沒有想那麼多,他在琢磨着有了錢該怎麼花。

如果算上好夢公司的資產,他和慕姍姍應該有兩三百萬的產業,即便還不能和那些大款相比,也算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

他們現在有房有車,生活無憂,事業有成。

在京城演藝圈,不少演員賺了錢就開始弄副業,有的開餐廳,有的做起了小生意,賺錢是一方面,也是爲了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一般都是讓家裡人或者親戚打理,自己並不參與。

像劉曉青那種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商海的演員不多,大多數人都是抱着玩玩的心態。

這和目前社會上的風氣有關,國家鼓勵第三產業,服務行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做投資?投資什麼?”慕姍姍不解道,“房地產倒是挺火的,可咱們那點錢根本不夠折騰的,還不如安安穩穩的放在銀行裡。”

“開一家飯館怎麼樣?”林子軒商量道,“以後咱們吃飯啊,朋友聚會啊都有個地方,自己的地方方便,不會被人打擾。”

“這個倒是可以。”慕姍姍想了想,同意道,“不過咱們不懂經營,要請人來做。”

“我打算好了,位置就選在什剎海這兒,離家近,找親戚幫忙就行。”林子軒規劃道,“咱們主打的是明星飯館,來吃飯還能碰到明星,應該賠不了。”

“你看着辦吧,賠了再賺回來就是了,就當積累經驗了。”慕姍姍贊成道。

這件事被馮曉剛和葛尤知道了,也要求入夥,他們還給飯館起了個名字,就叫不見不散。

進入12月,《不見不散》上映在即,林子軒忙碌起來。

他和慕致遠商量過打擊盜版光碟的事情,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一個是上面領導的版權意識比較薄弱,沒有重視盜版光碟的危害。

還有就是需要各個部門聯合行動,光是部門之間的協調就需要時間。

再者說,盜版光碟的大本營在南方,京城只能抓到底層的販子,功勞不大,大家都不願意興師動衆,這件事只能是不了了之。

按照制定好的宣傳計劃,在12月17日,林子軒帶着劇組的人馬前往東北三省。

第一站是沈城,當地的電影公司組織的第一次觀衆見面會就是慰問下崗職工。

這在當地已經是一個極爲現實的問題,不過劇組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面對一千多名下崗職工,大家有點犯難,不知道這些人當中有多少是正在待業,又有多少重新上崗,更不知道目前他們的心態,應該如何把握?

最後大家決定用真誠的態度給下崗職工拜個年,祝他們新年快樂。

這時候,《不見不散》的電影還沒有上映,只能是聊一些題外話,歌手唱了一首歌,才把這次見面會給應付過去。

接下來,一行人順着鐵路線一路向南,包括大連、京城、津門、滬城等等。

在京城的這一天,剛好是《不見不散》的首映日,也就是12月25日,見面會是在觀衆看完電影舉行的,京城的觀衆很給面子。

尤其是對葛尤的表演,給予了一致的好評。

在見面會上,葛尤和徐繁表演了電影裡的經典片段,引發了觀衆熱烈的反響。

這次越往南方的城市,觀衆越是熱情,這些人都看過了電影,對這部電影的感覺很好。

劇組是馬不停蹄,幾乎一天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起碼三場見面會,非常的疲憊,不過看到觀衆的熱情,看到電影院裡擠滿了觀衆,大家都很興奮。

馮曉剛一再要求,雖然勞累,但不能因此冷淡觀衆和新聞單位,要熱情的與觀衆見面。

葛尤一向隨和,沒有架子,能和觀衆打成一片,所以每到一處,都受到觀衆熱烈的歡迎。

在花城的時候,觀衆還和葛尤開起了玩笑。

當主持人請劇組人員與大家見面時,主持人不把話筒給葛尤,反而伸向觀衆席。

“葛尤先生千里迢迢趕到花城,咱們花城的觀衆是不是要問候他呀?”主持人詢問道。

“要。”觀衆齊聲回答。

“那麼,咱們怎麼問候呀?”主持人不懷好意道。

“吃了嗎?”觀衆一起問候道。

臺上的葛尤一愣,但他不愧是個好演員,馬上反應過來,笑嘻嘻的說:“沒吃那!”

“沒吃回家吃去吧!”觀衆大笑道。

這是葛尤在《不見不散》裡的臺詞,觀衆剛看過電影,記憶猶新,拿來和葛尤開個玩笑。

這部片子中許多臺詞都讓觀衆津津樂道,走出影院之後一想起來就止不住的又笑出聲來。

《不見不散》和《甲方乙方》不同,它的受衆面更廣,劇組一路從北到南,能感受到不僅北方的觀衆愛看,南方的觀衆也能接受。

宣傳的效果很明顯,有了各地新聞媒體的大力報到,觀衆走進了電影院。

等他們從花城返回京城的時候,《不見不散》上映一個星期,票房已經過了八百萬。(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三章 陣容第五百八十章 現象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第八百零四章 成名之前第二百五十四章 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第三百一十五章 矯情第二十八章 一夜成名第七百四十四章 競爭第二十章 厚積薄發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二百四十六章 投稿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資未來第七百二十六章 簡單第三百四十六章 觀望第六百九十三章 娛記第三百八十二章 大背景下的日常第八百零八章 機遇第七百九十三章 附加價值第八百一十八章 剪影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活不容易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同的道路第七百五十六章 風格第六百四十一章 態度第七百九十一章 富豪第四百四十三章 年度大戲第二百四十四章 風暴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員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六百五十四章 點頭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們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運兒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長第六百七十五章 網絡訪談第二百零三章 半日閒第十九章 一堂社會課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奧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論壇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帖第二百八十三章 起步第六百八十三章 獎項第八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員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響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七百九十八章 開學季第六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八百二十四章 轉型第五百四十六章 用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裝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百零五章 成就感第六百二十章 趨勢第七百八十二章 時間的味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賽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們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第四百零八章 廣撒網第七百七十八章 印象第六百一十六章 電話第七百八十三章 歡送會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同的道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電話第六百三十八章 初心第二十八章 一夜成名第八百一十一章 勢不可當第三百九十四章 偶像劇第七百零四章 主動性第五百六十五章 旅遊第八百零二章 校慶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二百七十七章 恰同學少女第五百四十一章 投入第五章 文藝青年的對話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長第二百三十章 國考元年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瀾第五百零七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六百二十五章 表演第一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十三章 交情第六百五十章 上課第七百零四章 主動性第三百五十三章 幾句話第三百零五章 忙碌和閒適第二百一十四章 房子第六百五十章 上課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級事件第一百八十六章 開機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百九十八章 開學季第二百九十三章 靈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輸出第七百九十一章 富豪第八百一十章 演員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顧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