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考試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進入五月份,林子軒還有一件事需要關心,那就是妹妹的專業課考試。

去年他遠在美國,沒有辦法,林曉玲自己懵懵懂懂的跑去考試,勉強通過了筆試,在面試的環節被刷了下來。

這一次不能再那麼毫無準備了,要蒐集情報,積極備考。

林子軒打聽了一下,情況不容樂觀。

京城電影學院這一屆導演系只招收十二名學生,爲了給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除了京城考區外,還會在桂省和滇省分別錄取兩名學生。

也就是說,在京城考區只錄取八名學生。

林子軒雖然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報考電影學院的導演系,可只錄取八個人,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他甚至想勸說妹妹報考廣播學院算了。

京城廣播學院也有戲劇影視專業,只是沒有電影學院出名罷了。

林曉玲倒是沒有退縮,她準備了一年,就是想證明自己的選擇,她不是瞎胡鬧,而是真的想從事這個行業。

或許剛開始有點賭氣的成分,現在則是意志堅定。

這一年,曉玲同學的壓力很大,父母不支持,親戚朋友不理解,街坊鄰居議論,覺得她太任性,不懂事,女孩子能上大學就不錯了,還要挑三揀四。

她知道就算有老哥撐腰,家裡父母也不會給她下一次機會了,所以這次一定要考上。

帶着這種悲壯的心情,林曉玲走進了京城電影學院。

其實,她就算考不上也沒關係,想成爲導演不是隻有一條路,還可以報名進修班,這是京城電影學院設立的短期培訓班,學期是一年。

主要針對那些有一定影視行業經驗,卻沒有系統學習過專業知識的人。

這種進修班招收人數多,管理寬鬆,找找關係就能進去學習,當然沒有本科專業學的系統,說出去也不好聽。

她還可以像馮曉剛一樣從劇組的底層做起,通過實踐逐步成爲導演。

這個世上有不少大導演都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憑着個人的興趣愛好從而成爲導演,否則第一個拍片子的導演從哪裡來的,還不是自個摸索出來的。

不過對於曉玲同學而言,眼下通過考試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導演系的筆試題目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就是電影和社會常識,主要用來刷掉那些門外漢,只要認真準備了,熟悉歐洲電影史和華國電影史,基本上問題不大。

在華國,電影學院偏重於藝術電影的教學,認爲藝術電影纔是真正的電影。

所以在影片分析方面,多看國外和國內的藝術電影才能獲得高分。

筆試結束,林曉玲頗爲自信,這次比上次考的好,果不其然,她接到了面試通知。

電影學院的考試要持續一週左右,筆試後三天是面試,也叫做複試,有時候還會有第三輪考試,非常的嚴格。

電影學院導演系的主考官有三位,分別是鄭洞添、江士雄和楊霖。

這三位也是導演系的教授,江士雄負責一二年級的教學,鄭洞添和楊霖負責三四年紀的教學,他們三位教學經驗豐富,培養了不少華國的著名導演。

他們在普通觀衆中名聲不顯,但在電影圈備受尊重。

面試主要是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對電影的認識,對國產電影的看法,或者拿出自己拍攝過的作品,總之,你要讓主考官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認爲你值得培養。

當初張億謀正是憑着自己拍攝的照片被電影學院攝影系錄取,這才成爲如今的大導演。

去年林曉玲什麼都不懂,講不出新意來,只能照本宣科的把書上的論點複述一遍,自然沒辦法讓主考官滿意。

這一次,她再次站到這裡,雖然還是沒有太過高明的見解,但總算不是人云亦云了,而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尤其是在劇組實習和拍攝了《京城的風很大》之後,她想要透過鏡頭拍攝生活中的真實。

林曉玲沒有忘掉能給自己加分的殺手鐗。

“三位考官,你們好,這是我自己拍攝的一部短片,請你們指教。”林曉玲禮貌的說道。

她從揹包裡拿出一個圓形的盒子,裡面放着拍攝完成的片子,她把盒子送了過去。

三個人點點頭,這種事很常見,他們也想從片子裡看出考生的拍攝手法。

“是用膠片拍的?”鄭洞添看了看,詢問道。

這種盒子就是存放膠片用的,很普通,不過上面有京城電影製片廠的標記,作爲一名導演,他很熟悉這個標記。

能用京城電影製片廠的膠片拍一部短片,應該不是一般人,家裡或者朋友肯定有圈內人。

“是過期的膠片,拍的是紀錄片。”林曉玲回答道。

和去年的誠惶誠恐不同,經過社會的歷練,現在的曉玲同學鎮定了許多。

用過期的膠片拍攝紀錄片?

三人長期從事電影工作,一想就明白了,這是爲了增強片子的質感,看起來更有年代感和歷史感,這種方法不常用,卻很有效果。

雖說是個簡單的小竅門,可如果不是在這一行做的久了,還真不容易想到。

他們看了看面前這個十八歲的女孩,臉龐還有些稚嫩,想來不是她能想到的,從這點可以判斷,這女孩背後肯定有圈內人幫襯。

這個可以理解,有資源就要利用起來。

三位主考官問了林曉玲幾個問題,像是怎麼看待歐洲的新浪潮電影啊,你想拍攝什麼樣的電影,用一句話來構思一個故事等等。

林曉玲回答的中規中矩,不夠出彩,她畢竟才十八歲,無論是見識還是生活閱歷都不足。

主考官明白這不是那種擁有激情,天才式的學生,只能說是合格,不過今年招生的名額有限,光是合格還不夠,要達到優秀才行。

他們還要面試其他考生,就讓林曉玲回家等消息,能不能通過幾天后就會有通知。

一天的面試結束,主考官還要看一看考生拍攝的作品,從中選出更爲優秀的學生,有些考生可能不善於言辭,卻能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名導演最終還是要依靠電影作品說話,而不是靠嘴忽悠。

京城電影學院有小型的放映室,三人在裡面一個個的看片子。

考生們提供的大多是三十分鐘左右的短片,看起來很快,然後他們看到了林曉玲的片子。

片子的開頭就是晃盪的鏡頭,一個圍着紅圍脖的女孩在京城的街道上奔跑,攝像機在後面緊跟着,紅色的圍脖和周圍灰色的街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樣跑動的開場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目光。(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意度第三百四十章 幕後推手第五百九十章 公關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賽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第五百零一章 年會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年的焰火第二百零五章 就等着這一天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現實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導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當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孩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年度大戲第四百二十二章 正能量第四百三十五章 參觀第四百二十六章 刪減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七百八十二章 時間的味道第三百三十六章 變通第四十九章 上電視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業第一百八十二章 遇見第八百三十一章 基礎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節奏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級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三百二十八章 解讀第三百八十八章 鼓勵第四百三十四章 水土不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票房分成第二百四十七章 迴歸傳統第五百七十章 這六年第三十四章 寶島之行第七十七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二百零三章 半日閒第七百九十九章 經驗之談第三百六十七章 傳奇歸來第七百二十三章 首映第十六章 純真年代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氣第六百八十二章 過往第七百三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長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第八十章 京城演藝圈的新勢力第五百三十二章 輕功第四百四十九章 合適第七百四十九章 優劣第五百四十四章 紛擾第九十六章 忙碌的時光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六百章 傳承第六百四十二章 傳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恰同學少女第七百二十一章 通知第一章 文藝青年的美好時代第三百零四章 市井化的江湖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員和巨星第七百三十章 賣座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會第三百三十一章 套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第八百二十八章 嫡系第三百九十二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百九十章 餘地第七百七十七章 十年第五百三十三章 培訓第二百九十七章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第二十九章 無招勝有招第四章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詩歌第六百零一章 鍛鍊第八百一十一章 勢不可當第五百一十七章 第一步第三百九十二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五十一章 藝術和生意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意度第八十四章 故都的秋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明星第一百一十四章 策劃案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賽第一百七十七章 談談人生和理想第五百零五章 版權第六百零八章 緣分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一百零六章 記住這種感覺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顧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獄第六百九十六章 演員第五十三章 面試第三百四十五章 懷舊情結第七百九十八章 開學季第五十三章 和女演員面對面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