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位飛行員,卦象上說,如果你今天多啦幾個人,過幾天會有意外之財呀!”
“哦?這有這事兒?”
“當然有!我們文明的卦象很靈的!”
“可是,這個鬼地方,我上哪兒找額外的人呢?”
“這位兄弟,你看看我們幾位,我們比較樂於助人,本來我們定的高級商務艙,爲了幫你,我們就勉強坐坐你這小飛船吧!“
“哦,那多謝了!”
呵呵呵,搞定,回家。
聯邦內的超光速飛船,有幾種類型的引擎。這幾種類型的引擎,都是超出相對論範疇的,一般的文明玩兒不了。只有那些生產力十分發達的文明,才能調集巨大的人力物力,開發這個東西。其他文明,只能看着,然後花錢買。最好趁店慶,真能省不少錢。
其中一種,就是曲速引擎,也叫做曲率引擎,是一種超光速推進系統。其他的還有跳躍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際傳送器等設備。都是聯邦中非常常見的但理論不同的常見技術。
因爲曲速引擎比較便宜,操作簡單,曲速引擎以在聯邦空域內中最爲常見。曲速引擎在理論上做不到在兩點間進行瞬時旅行。操作簡單還是說先決條件?當然,你搞得太複雜,幾十萬個按鈕,按錯一個就出人命,你這飛船就是謀殺工具。
我們要的是最好就兩個按鈕,前進後退。而且就算用錘子砸,也不出人命的那種。曲速技術設想通過在宇宙飛船周圍出了一種正常時空的人工“氣泡”,使得飛船可以安全的以快於光速的幾個數量級的速度航行,同時又迴避了時間膨脹的相對論性的問題。
開始,聯邦的科學家想將這一引擎將使用具有負質量和呈負壓的“特異物質”。由此可以扭曲時空,造成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後方的空間膨脹。被包裹在這一“彎曲泡”中的飛船就能在不破壞相對論的情況下超光速飛行。
後來,物理學家們發現,“曲速航行”利用時空扭曲和時空跳躍實現超光速飛行的方式更容易實現。同時還發現,強力磁場就可以製造引力場,以高速推動宇宙飛船。如果磁場足夠強大,宇宙飛船就可以進入一個比我們所在的時空更高的二度次空間,以超光速航行。
這是聯邦理論的原話,天知道什麼病變級人物能看懂。不過,這些理論在宇宙的任何一個點都適用。
曲速航行的速率通常以曲速層級代之。一般認爲曲速1級是真空光速(c);更高的層級下,速率呈指數增加。
以曲速航行的船艦不會感受到任何形式的時間展長;畢竟總體來說,曲速船艦與宇宙間沒有資訊交換。若船艦是採用脈衝引擎,速度則爲次光速(亞光速),會感受到時間展長,因爲脈衝引擎驅動的船隻,仍處在正常時空連續體中。也因爲這樣,多數船隻會將衝量速度限制在大約四分之一光速。
空間跳躍技術,是建立在弦理論的發展上,通過基於人工蟲洞建造的宇宙弦,來實現超空間跳躍的技術,由於基於現今科學技術,無法通過人工手段製造出宇宙弦。
所以聯邦內的科學家們又提出猜想:在宇宙大爆炸時,產生了大量的弦,一般認爲,它們不斷融合,產生了大型的宇宙弦,它們的長大致有100億光年以上。
宇宙弦很難用望遠鏡直接觀測,但能通過引力透鏡來間接發現。通常的引力透鏡是由於星系團的引力作用,使光線扭曲,會看到星系團後的星系分成兩個虛像,但像是扭曲的,而宇宙弦引起的引力透鏡效應不會導致像的扭曲。但到目前爲止尚未發現可以認定是宇宙弦的情況。
較爲引人注目的猜想認爲自大爆炸遺留下來的宇宙弦可存在於雙星系統中,是由雙星系統中的引力共振形成的。該共振相當於恆星天體引力波之間的摩擦。天體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共振就會越強烈。
恆星系中行星的位置以及大型行星體塵環的複雜結構都受到這種共振現象的影響。這些穩定的波形成了一連串的駐波,就好像吉他彈奏時琴絃振動所形成的波一樣。最強的共振是1:1共振(稱爲第一諧波),該力場存在兩個穩定點,兩顆恆星的中心各存在1個。
次強的共振是1:2共振(稱爲第二諧波),其穩定點存在於兩顆恆星連線的中間點(假設兩顆恆星質量相等),之後的依次類推。
在同一平面中(既同一二維平面),設AB兩點
除了兩點間直線線段之外,其他線長度都比直線長,即是兩點之間,線段距離最短!
但是,問題走出二維平面(二維空間),在三維空間中,其實可以出更短的距離,既是把紙對摺,使AB點重合,這個距離不是比剛在的在二維空間中的直線距離更短嗎?
根據現今弦理論的發展,科學家們均討論了超空間跳躍的可能性,提出了“弦理論”進行空間跳躍的設想,認爲運用巨大的能量場(如重力場或強磁場),就可以製作出一個能量巨大的“弦”,使在其範圍內的物體(太空船、穿梭機)瞬間進入與三維空間完全不同的多維空間,由於在超空間跳躍中不存在所謂的時間,所以可以進行極高速星際航行,理論上可以實現超空間跳躍航行。
同時,他一方面認爲蟲洞極難發現且被人類利用,另一方面也認爲通過蟲洞進行空間跳躍並非空談。
天知道這些科學家是怎麼總結出來這些東西的,我們常人看都不願意看的東西,科學家卻看的津津有味。而且是發誓要將實驗做成。如果你能看懂這些東西,就會有文明高價來挖你。誰掌握了這些東西,誰就在聯邦空域內掌握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