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了好多東西,也確實有用。
“好了,要開始了。”顧陸說。
“哦——”周琳閉嘴了,然後她小心翼翼地用眼角餘光觀察顧陸臉上的神情。
沒生氣了?嗯對沒生氣了,周琳確定之後,才把身體向後靠,翹着二郎腿看起話劇。
這一出話劇在圈內人氣很大,但在路人的視角看是沒什麼名氣,甚至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
它是當初美中蜜月期渡過之後的產物,劇情有很多部分來自紀錄片《一片丹心鑄友情—史迪威與中國》。
故事並不好看,反正顧陸是這麼覺得的,但史迪威在霧都應該是老面孔,其他不提,位於李子壩嘉陵新路63號的博物館,就叫做史迪威博物館,也是史迪威在霧都居住的行館。
看完了,顧陸有些失望地離開座椅。
“很精彩啊。”可一邊的周琳伸個懶腰,活動脖子和腰。
顧陸疑惑,精彩在什麼地方?
“這裡面有許多處劇情帶有強烈的傳記色彩,從這就能看出是當時的宣傳需要,其實挺有意思的。”周琳接着說了一段劇情,劇情裡扮演的史迪威幫助華夏小孩的情節。
“考慮到這個劇本是九十年代寫的,其實能看出那個年代,我們華夏對孩子的保護意識強烈很多。”周琳說。
少女你過度解讀了吧,顧陸說,“這故事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故事。”
“話劇背景是四十年代,但這個話劇劇本是九十年代寫的,想要表現的也是七幾年到八幾年的中美蜜月期。”周琳說,“看一個作品,比起書籍故事裡的背景,其實更應該看成書的背景。”
“六,如果戚采薇有你這個閱讀能力,就完全不用我操心了。”顧陸說。
“戚采薇是誰?”周琳反問。
“我班上同學。”顧陸說,“她給我補習理科,我給她補習文科,閱讀理解有些差。”
“哦哦,原來是這樣。”周琳點頭。
兩人並肩往外走,隨後瞧見一個三歲小朋友竄出來,然後左腳被右腳絆倒在地,哇哇的哭。
顧陸下意識想過去扶,但被周琳止住了。
“別過去,小孩的父母肯定在附近,你這樣過去把人扶起來,也說不清楚。”周琳說。
什麼說不清楚?難道會說小孩是他弄哭的?顧陸思索。如果遇到熊父母,倒是真有這個可能性。
大概半分鐘左右,一個年輕女子就跑過來,抓住小孩就是一頓揍,“跑什麼跑,跑也要捱揍,誰讓你在別人冰櫃那裡尿尿的?”
“嗯?!”
年輕的母親異常憤怒地呵斥,又動口又動手,當然她打的地方也是屁股,這種脂肪多的部位。
也是活該被打,顧陸和周琳默默離開。
怪力少女其實性格挺理智的……顧陸想着,基本上和趙娟是兩類人。
“哈哈哈,下次有這種好事還叫我。”周琳開心的說,“打羽毛球啊、打遊戲啊,看話劇啊,反正只要不是學習的事,都可以叫我。”
顧陸真的好想問,中考的題目是你自己答的嗎?這貨怎麼可能是學霸?!
“期末考試,你有希望當回全年級第一嗎?”顧陸換個方式問。
“別別別,我和伱出來玩沒帶腦子的。”周琳連忙制止。
兩人都要往相同的方向回家,所以同走一段路。
路上週琳表現得比較開心,因爲這是她第一次看話劇,感覺到新奇,關鍵是話劇舞臺的未知感,讓她很喜歡……
參與到“國家大項目”的顧陸也感到新奇了。
就是去看話劇的第二天,互聯網上有了動靜。
“詩,典藏着三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作家們穿越古今與詩詞的對話,寫下一篇篇文章。”
“《與李白對飲》《我們印象中的杜甫爲什麼是老年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假如沒有李白》……唐詩在我們內心深處生根發芽。”——新夏網
消息源來自新夏網,而這網站主要依託於華夏最大的新聞社新夏社,網站新聞又快又多,比起偶爾翻車的《人人日報》,新夏網要靠譜得多。
同時新夏網也是國內最重要的新聞站點,沒有之一。
大型活動就是好,起步就是這個量級的官媒,也可以預料,新聞被諸多媒體轉載,幾個重要的門戶網站都非常給面子,開了個新聞主題報道。
顧陸的名字雖然沒直接出現,但附上的文章鏈接,一點進去是能看到的。
不僅如此,新聞還附上作者的自主宣傳,共三十四條的宣傳鏈接。
“咦?好像插進去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這是什麼?”
“居然還有視頻版本啊。”
……
大多數作家都是附上的博客鏈接,09年是博客的黃金年代,但可惜翌年微博來了,它用140(微博最開始限制是140字)個字打敗了博客。
即便如此,很多作家依舊使用博客,並且很痛恨微博。
以前想要在互聯網當“意見領袖”,得是長篇大論的,光是這,就足以勸退了百分之九十的網民,而現在只需要一百多字,難度大大降低,誰都可以說兩句。
34位省級城市的文章,平均年齡四十七歲。
四十以上的作家都用博客(27位)。
三十二歲——三十九歲的作家用微博(6位)
十六歲的顧陸用嗶哩嗶哩。
是不是感覺什麼地方不對?
一來是年齡,二來是最實用的網站。
顧陸發佈的投稿《第一次朗誦》,在無意間讓嗶哩嗶哩第一次的被主流媒體提及,永遠被寫在嗶哩嗶哩的進站必刷上……
今日的事情還不少,另外還有個國外的事。
在東京便利店、書店等地方,擺上了雙週刊的《浮文志》,雜誌的電話訂購也開通。
《浮文志》主要的銷售渠道是便利店,這和雜誌的主要氣質有關……
這本雜誌在霓虹很出名,因爲主編太田克史用自己人脈邀請了許多名家在報刊上連載。
小衆且讀者穩定,因此一上市就有一堆人前來購買。
同樣《浮文志》整個刊物的編輯,也僅有太田克史一人,他在講談社以一己之力開啓了這項目。
因爲只有一個編輯,直接導致雜誌的排班比較隨意,內容就是連載文章和“水時長”的作家訪談。
但後買的讀者們發現,這一期居然有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