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着突然到來的小說稿,不僅編輯們驚訝,連李士非這個約稿人都陷入了茫然。
這就是他約的那份稿子?《百年孤獨》式的作品?
李士非很想給林朝陽打個電話問問,說好三五年的,你纔不到一年就寫完了,你小子不會是成心糊弄我呢吧?
可他看着稿子的厚度,又默默收回了這個想法。
哪個作家糊弄事會寫幾十萬的稿子?
五百格稿紙這麼一厚摞,根據李士非的經驗,這小說少說也得六十萬字。
別的不提,光是這個字數,就不是一般作家能寫出來的。
李士非還記得年初時他跟林朝陽寫信,林朝陽還說要去老家蒐集資料、取材,後來又寫信,他應該是五六月份纔開始創作這部小說的。
不到九個月的時間,寫出一部六十萬字的鉅著,這是什麼水平?
李士非是編輯,同時也是個作家,他深知這其中的難度。
別的不說,就是抄小說抄個六十萬字,一天抄一萬字,也得花上兩三個月的時間啊,更何況林朝陽是從無到有構建出這樣一部宏大敘事的作品來。
李士非在拿到小說稿的第一時間,回想他這一年跟林朝陽的通信,對方除了跟他透露一些小說情節和人物構思之外,關於創作進度一直都沒有特別強調。
他此前先入爲主的認爲這樣一部作品非得花了三五年時間不可,等收到稿子之後他才明白自己低估了林朝陽。
不僅是低估了他的創作能力,更低估了他的創作效率。
這樣高效的創作,放眼如今的中國文壇能夠與其並肩者恐怕寥寥無幾。
林朝陽沒有提前預報,就這樣把稿子發了過來,着實是給了他一個巨大的驚喜。
在最初的驚訝過後,李士非直接將稿子“據爲己有”,使用主編的權力先睹爲快。
他就想看看,林朝陽花九個月時間寫出來的《百年孤獨》式的作品會是個什麼成色。
回憶到這裡,李士非臉上露出了苦笑之色,真是一個大大的驚喜啊!
可林朝陽給他的驚喜還遠沒有結束。
約稿之初,李士非是抱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這樣的想法的,但當他看完整部小說之後,李士非的想法被徹底改變。
這不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而是實實在在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上上”。
朝陽啊朝陽,你可真是給了我一個天大的驚喜。
李士非的眼神不由自主的放到稿件上,首頁上赫然寫着三個大字――《闖關東》。
闖關東,這個名詞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
從廣義上來說,有史以來自山海關以內的民衆出關謀生,皆可謂之“闖關東”。
而從狹義上來說,指的則是從清同治年間到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關內百姓由於遭遇乾旱、饑荒、戰亂等災禍到關東謀生的歷史。
《闖關東》小說之“闖關東”便是狹義上的闖關東。
小說講述的是清朝末年主人公朱開山一家因爲戰亂和災荒,從山東老家來到了白山黑水。
他們通過淘金、採參賺取了第一桶金,又與土匪、官府、同行、封建把頭周旋,一次次死裡逃生,終於有了自己的田園。
可是當地的豪紳大戶又視他們爲“外來的”,經過艱難的爭鬥過後,朱家與當地人結成了生死弟兄。
爲求發展,朱開山又帶領全家來到哈爾濱,不想卻遭到“熱河幫”商人的排擠和欺壓,雙方在爭鬥付出代價後,認識到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百代興旺。
後爲追隨實業強國的時代浪潮,朱開山帶頭開辦煤礦,爲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和日本殖民者展開了戰鬥,擊斃了日本軍官。
最終在“九一八事變”的炮火中,朱開山一家又踏上了新的闖蕩之路。
小說視角宏大,時間跨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年之久,描寫出了一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三十年社會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樣的創作縱深和廣度在當今中國文壇是極其少見的。
作品在故事的設計上也是跌宕起伏、千迴百轉,按理說像這樣一部大部頭作品,小說中難免有些平鋪直敘的東西。
可李士非看完小說只覺得無一處不精彩、無一處不吸引人,從頭到尾竟毫無累贅之感。
小說的人物塑造更是一絕,朱開山、文兒他娘、朱傳文、朱傳武、朱傳傑、鮮兒、那文有名有姓的人物個個兒活靈活現。
哪怕是一筆帶過的人物,如老蝙蝠、天外天等人物也具是個性鮮明,讓人過目難忘。
看完小說,李士非可以篤定的說,中國文學界在寫人物這一塊,沒人能寫的過林朝陽。
李士非回想着小說裡面的具體情節,若要歸納總結的話大概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大、新、奇。
大――是題材格局宏大、故事內容含量大、思想內涵大;
新――是創作構思富有新意,至少在李士非的印象裡,中國文壇還從來沒有哪一部作品如何細緻又豐富的講述過那段已經快被塵封進歷史書的民族遷徙史;
奇――則是傳奇、奇特。淘金客、戲班、排幫、土匪、散兵遊勇、商海浮沉、民族鬥爭、國仇家恨,能在一部小說中容納下如此豐富的元素和內容,並且讓人讀來津津有味,單是這份寫作功力就讓他這個三十年的老編輯佩服不已。
題材、立意、故事、人物、內涵,文學作品當中的每一個關節都做到了超羣拔類。
將關外的民俗風情與廣袤的白山黑水融匯到一起,刻畫出的不僅是一幅斑斕多彩、蒼涼悲壯的歷史畫卷,更是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堅韌的忍耐性,與艱苦磨難抗爭到底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想到這裡,李士非心中不禁對林朝陽升起由衷的敬佩,他很難想象這樣一部充滿了歷史底蘊和史詩氣度的作品竟然是林朝陽在九個月之內寫就的。
當真是一部煌煌鉅著啊!
內心一聲慨嘆,李士非在紙上落筆。
“這是一部紮實、豐富,既有可讀性又有歷史深度的長篇小說,是既有認識價值也有審美價值的好作品。
1.此作體現了比較實事求是的歷史觀,可以說高度形象、真實地描繪了清末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的歷史環境和政治浪潮。
2.此作通過朱家兩代人的複雜糾葛反映清末到抗日戰爭爆發前這一時期東北大地的中國農村、城市的面貌,也是準確而有深度的。
過去有一個時期我們以簡單的階級鬥爭觀點來統帥一切,事實已證明這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
《闖關東》在這一點上顯示了作者的冷靜和勇氣,而作爲文學作品,則顯得既新鮮又深刻、準確……”
一篇審稿意見洋洋灑灑上千言,李士非幾乎沒有停筆的時候,在他三十多年的編輯生涯中寫出如此長度的審稿意見的次數屈指可數。
等寫完了這篇審稿意見後,他仍有些意猶未盡。
審稿意見是站在編輯的角度撰寫,爲了體現專業性,勢必不能帶有太多的個人情感和主觀情緒。
李士非擱筆之後想了想,又翻開一頁稿紙,拿起筆來。
這次,他要好好抒發一番自己對於《闖關東》這部小說的熱愛。
這一寫就忘了時間,更忘了妻子的叮嚀,等他停下筆時,天邊已經泛白。
李士非心道一聲糟糕,想着趕緊偷偷溜回牀上假裝睡一會兒,不想這一晚上坐的時間太久,腿已經麻了。
椅子和地板的摩擦發出一聲刺耳的哀鳴,他年久失修的老腰也因爲突然的動作鬧起了罷工。
“哎呦!”
本來睡眠就輕的妻子被他的動靜驚醒,起牀便看見他趔趄着倚在辦公桌旁。
見她起牀,李士非臉上立馬露出討好的笑容。
“唉!本來沒想吵醒你,可惜這老腰不中用。”
他扶着腰,把三分的疼痛誇張成七分,果然澆滅了妻子即將要出口的埋怨與嘮叨。
何纖扶着他回到牀上,給他揉了揉腰,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道:“你說說你,大過年的瞎折騰什麼?這回倒好,不用出門拜年了,在家等着別人給你拜年吧!”
李士非笑道:“這樣也挺好,省了繁文縟節,省心了。”
“行了,別說這些沒用的了。一晚上沒睡,趕緊睡一會兒吧,等會肯定有人來拜年。”
何纖心疼丈夫,按着李士非讓他睡覺。
果不其然,還沒到八點,家裡便來了客人拜年。
大年初一,人家來拜年是禮節,李士非即便扭傷了腰也得跟人家說幾句吉祥話。
編輯部的林賢治是當年李士非從鄉下調到《花城》的,因此這些年來林賢治一直視李士非如師如父,早早的第一個就來拜年。
林賢治見他扭了腰,不免關切幾句,李士非便說起了《闖關東》的事。
“這部小說真有您說的那麼好?”
林賢治聽着李士非對於《闖關東》的超高評價有些難以置信,在他的印象中,主編還從未對任何一部小說有過如此溢美之詞。
李士非感慨道:“也許是因爲這是我自己約來的稿子吧,我也算見證了這部小說從無到有的過程,可能夾雜了一些個人情感在裡面。”
然後他還是說道:“但我還是堅持認爲,這是一部顯示作者走向成熟的魔幻現實主義鉅著。
它的規模恢宏在建國之後的文學作品當中實屬罕見,結構嚴謹不輸《子夜》與《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名篇。
處處彰顯着真實的力量和精妙絕倫的人物刻畫。
不瞞你說,昨晚讀完小說,我淚不能停。
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又是如此的複雜,任何偉大的作品都不可能窮盡它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但《闖關東》在揭示生活的豐富性和複雜性方面的貢獻是突破性的,是成功的。
我說了那麼多,這部小說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它的思想之深邃,這是一部勘破生活本質的傑作。
當然了,我也不敢說它就是白璧無瑕的。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她的優缺點,但我有一點可以肯定。
《闖關東》也許有弱筆,但絕沒有敗筆,單就這一點,它強過了我們所見過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
讀到最後,其實我已經很難分清它到底是什麼風格了。
魔幻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還是現實主義?
管不了那麼多了,我只知道,它是一部好作品,一部絕好的作品,是一部有望名留青史的絕好作品。
大氣磅礴,魅力無限。
將來林朝陽問鼎‘大師’之名,此作可作擎天玉柱。”
李士非斜靠在牀頭,口中滔滔不絕,溢美之情幾如歌功頌德。
若是旁人如此向林賢治推薦一部作品,他必然會嗤之以鼻,再好的文學作品也是人寫出來的,名著中尚不乏名不副實者,一部當代作家寫的東西好又能好到哪裡去?
可現在他面對的是李士非,是帶他進入文學殿堂的伯樂,林賢治即便不相信自己的審美,也不會不相信他的判斷。
更何況,有《渡舟記》這顆明珠在前。
林賢治手中摩挲着稿件,眼神落在首頁的書名上。
“闖關東”這三個字好似有一種魔力,牢牢的禁錮住了他的心神。
“賢治!”冷不防的,李士非緊緊抓住林賢治的手腕,他眼神認真,一字一句的對林賢治說:
“你我在見證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進程啊!”
此話一出,林賢治心神俱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