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室山山勢雄峻,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浩大,是爲唐朝高宗爲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這一日,山道上忽然出現了一個紫袍道士,向着山上少林寺行去。
此人正是方誌興,他和李莫愁自西域歸來後,說到要去五臺山和少林寺,李莫愁並不願往。商議之後,兩人便暫時分開,李莫愁徑回終南,方誌興則去五臺山、少林寺,然後到終南山和她會和。到了此時,已經一月有餘。
五臺山之行頗爲順利,方誌興抵達之時,曇華大師正在寺中,對於參加第三次華山論劍之事,也是一口應下。方誌興受他邀請,留了幾日,然後才南下少林,邀請天鳴大師。
邁步而上,方誌興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羣山,已如蟻蛭。順着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見得此景,他心中感慨萬千,方誌興上一世便曾來過少林寺,更在其中大戰一番,,這一世初臨之時,也曾前來拜訪,想要謀取《九陽真經》。不過那時少林寺正在封山,他一身道門氣息,又不是什麼重要人物,需要少林寺認真對待,因此還未進廟,便被守門的僧人請了下去,實在說不上什麼好經歷。
對於此行能否邀請到少林寺天鳴大師參與華山論劍,方誌興心中着實沒有把握。少林寺雖然號稱天下武學之源,但由於當年火工頭陀之事損失慘重,武學陷於衰落,就連前兩次華山論劍之事,也都未派人蔘加。以此來看,這一次去的希望也不會太大。畢竟少林寺威名太盛,如今武學上又陷入中衰,若是因爲參與華山論劍落敗威名受損,可以說是得不償失。是以方誌興此行並沒報多大希望,之所以親自上門。除了表示尊重外,便是想和寺中高人交流一番,看看能否得到收穫。少林寺早在隋唐之時武功便已名馳天下,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高人隱藏其中。定然能有可供借鑑之處。
“天鳴禪師可在,全真方誌興拜見!”眼看便要到了寺門,方誌興朗聲說道。這聲音凝而不散,向寺中遠遠傳去。寺中之人聽聞,只覺他語氣清朗溫潤。如同在耳邊說話一般,心中驚駭異常。就連一處禪堂中的七位老僧,也是盡被驚動。
少林寺前幾個僧人見到方誌興一身道袍,心中本來就在疑惑,聽到此言,頓時吃了一驚。這些年少林寺雖然封山不出,卻並不代表對江湖之事毫不關心,對於方誌興這位年輕一代的絕頂高手,當然是有所耳聞的。不說當年大勝關英雄會時,方誌興曾劍敗金輪威震天下。就是他作爲全真教後輩中武功最高之人,也足以讓少林寺時時銘記。此時見他孤身一人前來拜訪,饒是幾位僧人心中有些準備,一時間也有些手忙腳亂。
總算是大派弟子,這些人不一會兒便平靜下來,上前接過方誌興的拜帖,邀他在門前亭中坐下,派人入內通報。剩餘之人,則守在寺廟之前,一直盯着方誌興。
方誌興見他們如臨大敵。心中暗暗搖頭。少林寺雖然因爲寺中出了變故中衰,卻向來是天下第一大派,對於全真教這個目前的天下第一大教,自然不會服氣。而且兩者同在北方。又一屬佛門,一屬道門,關係自然不會好了。看到這些人的模樣,方誌興便能想到少林寺中僧衆對自己的態度,只怕稍有不慎,動起手來也有可能。想到此處。他心中也更爲慎重,考慮如何應對。
正想着,方誌興突見寺門大開,分左右走出兩行身穿灰袍的僧人,左邊五十四人,右邊五十四人,共一百零八人,那是羅漢堂弟子,合一百零八名羅漢之數,正可組成一百零八羅漢大陣。其後跟出來十八名僧人,年歲較大,灰袍上罩着淡黃袈裟,是高一輩的達摩堂弟子,可組成十八羅漢陣。稍隔片刻,出來七個身穿大塊格子袈裟的老僧。七僧皺紋滿面,年紀少的也已六十餘歲,老的似達八十高齡,乃心禪堂七老。然後天鳴方丈緩步而出,左首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右首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如此一百多人,少林寺中僧衆,可謂精英盡出。
見到少林寺如此陣仗,方誌興心中着實吃了一驚。他一路行來,先後拜見了崑崙派、五臺山等派,卻從未受到這等待遇,沒想到到了少林,對方卻擺出這麼大的陣仗,看他們模樣,定然不是單純的歡迎自己,更多的是懷有戒心。
其實方誌興卻不知道他一路行來,雖然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也早已爲江湖中各大勢力知曉。少林寺雖然封山,僧衆稍有外出,俗家弟子卻仍是不少,消息自然頗爲靈通。天鳴禪師等人早已聽到君山會武和華山論劍的風聲,知道方誌興拜訪五臺山後,便已經猜到了下一站必是少林。由於擔心方誌興趁機挑了少林,坐實全真教天下第一大教之位,天鳴方丈早早便傳下法旨,召集僧衆演練陣法。剛纔方誌興一聲傳音拜訪,將這些人盡數驚動,也因此一一現身。就連心禪堂七老,也在天鳴知會下現出身來。
天鳴方丈及無色、無相等人見到方誌興不過二三十歲年紀,心中着實震驚。他們早知方誌興年紀輕輕便武功不凡,但親眼見到,卻仍是壓不住心中訝異。剛纔方誌興展露的那一手,他們自忖無法辦到,匆匆論證之下,便知道其中對於功力控制的要求,可以說是駭人聽聞,而像方誌興年紀輕輕便能達到這般境界,更是可以說匪夷所思了。天鳴禪師雖然自忖請出心禪堂七老來押陣,但對於他們的武功到底深到何等地步,是否能在動起手時出手製得住方誌興,卻也着實不知。想到這裡,他也只能寄希望於羅漢大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