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丘處機等人送走了郭靖,便叫過方誌興一起商議,此次密教遣人試探,實在讓他們深有感觸。不知不覺,全真教竟然有了一個大敵,聽到方誌興說霍都和達爾巴師父金輪法王武功更高,更是讓他們心中泛起了危機感。馬鈺等人准許方誌興向郭靖討教空明拳和雙手互搏,也有這方面考慮在內,若非如此形勢,全真教斷然沒有向外人討教本門武功的道理。如今郭靖離去,幾人便又討論起了如何應對密教的事情。
聽到師長詢問,方誌興思量一番,說道:“金輪法王武功如何,弟子雖然從未見過,卻也有所耳聞。此人出身密教金剛宗,修煉的是宗內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名爲龍象般若功,共分十三層。此功內外兼修,又注重循序漸進,絕無不能練成之理,只是極爲耗費時間。第一層一二年即能練成功,但之後卻成倍遞增,越往後越難進展,待到第五層後,欲再練深一層,往往便須三十年以上苦功。金剛宗中的高僧修士,一般在天年終了之前,最多也就練到第七層、第八層而已,是以名聲也並不太高。不過這金輪法王實是金剛宗不世出的奇才,據說如今就已修煉到了第八層境界,勁力之雄,可謂天下罕有,若是郭大俠不用出降龍十八掌,也有可能略遜一些。”
馬鈺等人對前面的話還不甚在意,龍象般若功雖然算是絕學,但哪一派沒有神功絕藝,威力如何,又能練到何等地步,那可就不好說了。就拿全真來說,擁有先天功這神妙武功,卻並無傳承之人。而中原的另一大派少林寺號稱有七十二絕藝,但每一代武功能達到絕頂的,卻終究極爲有數,甚至可能一個沒有。不然也不會這時封山了。密教金剛宗擁有如此護法神功,也是應有之意,能修到何等地步,就要看各人本事了。
聽到方誌興拿郭靖和金輪法王比較。馬鈺等人頓時就吃了一驚。郭靖武功如何,他們自然能夠感受到,如此卻可能在本身勁力上稍遜金輪法王,當真是讓人驚異。丘處機在七子中武功最高,當下問道:“此人勁力如此之雄。不知招式如何?”習武之人都有專精之處,金輪法王勁力如此之雄,必然在其它方面有所欠缺,是以他如此問道。
方誌興道:“要不就說他是不世出的奇才了,此人以金輪爲名,武器也用的是一個金輪,正可發揮勁力優勢。據說他以前是用的五個輪子,後來卻只用金輪便已打敗勁敵,因此上才得了金輪法王的名號,剩餘的銀銅鐵鉛四輪。則幾乎從未用過。而且聽說他五輪同使,還有一套五輪大轉的奇功,可謂是天下絕藝、罕有人比。”雖然不知道金輪法王此時修煉到了什麼地步,也不知他有沒有創出五輪大轉,方誌興還是將他的武功往高裡說,如此也能讓幾位長輩多些防備。
“霍都和達爾巴是他的弟子,這兩人一人機巧靈活,一人勢大力沉,都是傳授的符合性情的武功,可見這金輪法王以武功而言。實是宗師境界。”方誌興又補充道。
馬鈺、丘處機等人聞言,都是面面相覷,聽到方誌興這麼一說,他們也大略明白了金輪法王的實力。料來即使不如五絕,也絕對差不到哪裡去。如今王重陽早已謝世,老頑童周伯通又不在教中,若是金輪法王前來,全真教除了由六子和方誌興組成天罡北斗陣外,的確難以抵擋。但如今六子年事已高。若是金輪法王十年後再來,全真教可能就無法組成最強的天罡北斗陣,那樣一來,非得一敗塗地不可。畢竟全真教三、四代弟子中,除了方誌興外,實無武學上的超卓之才,而方誌興武功天賦雖高,到底習武時日不長,還需要年月積累。當然,他們不知道方誌興此時也有幾分抵擋金輪法王的把握,只是爲免要一直坐鎮終南,纔會如此言說。他雖然對全真教感情匪淺,但也不想一直待在終南山上,那樣可就真的受到羈絆了。
武功方面暫且不說,六子心中其實還有一個憂慮,那便是如今金國已滅,終南山已處於蒙古地界。雖然全真教在北地影響甚大,和蒙古關係也算緩和,但比之密教的出人出力,到底還差了一籌。如今蒙古上層出於穩定新得之地考慮,並沒有對全真教下手,但若幾年後地方穩定,卻難保在密教攛掇下對付全真教,那樣一來,可就更爲難辦了。
幾人說出此事,方誌興也是嘆了一口氣,更加明瞭全真教後來四散的原因。除了七子各自創立一脈外,便是分散實力的考慮。全真教重於修道,對於在武林勢力如何,其實並不看重,反倒不如廣開支脈,壯大道統。這樣一來看似分裂,自然也能少些注目,當年五斗米道、太平道割據作亂,可是一直被統治者防備,全真教再要壯大,說不定也要步其後塵。後來忽必烈支持密教打壓全真,很難說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如今六子俱在,全真道統如何傳承,實在輪不到方誌興關心。但他作爲如今終南山上武功最高之人,自然要在這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起原書中五子創出七星聚會,方誌興道:“天罡北斗陣威力固然奇大,卻有七人限制,各位師長莫不如將其簡化一番,使之能夠兩人、三人、四人施展,如此一來,也能進一步提升我教實力。”
六子聞言,都是大爲意動,全真教武功重在中正平和,實難在短期大有提升,方誌興如今所言,倒是極爲適合全真教。如果能夠順利簡化,那樣天罡北斗陣使用起來限制自然更少,而且即使威力不如天罡北斗陣,也比三人、四人亂打強得多,更能在六子有人故去後保留幾分實力。丘處機當下便道:“事不宜遲,我們明日便開始閉關,鑽研天罡北斗陣。”如今馬鈺年事已高,精力又衰,說不得便沒幾年陽壽,總得儘快辦成此事纔是。
馬鈺等人也是點頭表示贊同,當下便安排人暫代教中事務,準備閉關創功。此時三代弟子首座尚未確定,方誌興提議由各脈推舉出掌事之人共商日常事務,大事則由六子出關後再行裁定。六子思索一番,也就採納下來,由此開始了全真教七脈共商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