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

1936年,中華帝國的陸軍和空軍開始大規模的換裝,德國陸軍也在大規模的換裝,德國從中華帝國那裡獲得了不少軍事技術,使得德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

德國的軍事技術強大之後,希特勒開始按捺不住擴張的野心,在1936年底,在奧地利親德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的就佔領了奧地利。

英法顯然不願意爲奧地利承擔戰爭風險,因此英法依舊只停留於抗議的層次。

德國開始採取軍事行動之後,中華帝國的陸軍換裝速度明顯加快,存放在倉庫裡的戰車悉數都調出倉庫,運往部隊。

而那些換下來的13式戰車,則交給了那些第三世界聯盟成員國使用,帝國還派出了專門的教官團幫助第三世界各成員國建設和訓練裝甲師。

未來,加入第三世界聯盟的國家將會越來越多,中華帝國的這些淘汰的裝備,也有用武之地。

另外,從正規軍中撤換下來的戰車,還有一批裝備到了二線部隊。

……

1937年,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德國又先後攻佔了捷克斯洛伐克,並在波蘭邊境製造了數起邊境衝突。

德國與第三世界聯盟的關係頓時變得十分緊張起來。

第三世界聯盟當即做出反應,中華帝國華西野戰軍在波蘭邊境調派十個裝甲師,並與波蘭簽訂了長期駐軍的協議。

中華帝國帝國的反應,讓德國開始有了擴軍的理由。

德國在1937年將30萬陸軍擴充到了80萬,爲此英法默不作聲,美國同樣如此,顯然是在鼓勵德國,讓德國膽子再大一點。

爲此德國在美國那裡還獲得了不少好處,國際資本同樣也將先進的軍事技術不斷往德國輸送,大大加強了德國的軍事實力。

原定歷史上,美國也是這麼幹的。

美國在二戰爆發前顯然是想扶持德國,然後讓德國和蘇聯先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將蘇聯先滅掉,再挑動英法與德國的矛盾,再支持英法,從中大發戰爭財。但希特勒顯然沒有按照美國的意圖去做,美國只好採取第二套方案,即是扶持蘇聯來對付德國。

美國在原定歷史上一點都不幫德國人,那是因爲德國人太難對付了,就如此時美國敵視中華帝國一樣。

蘇聯則是體制完全不同,美國自然也不會容許。

而此時美國的首要敵人變成了中華帝國,因此德國和蘇聯都成了美國籠絡聯合的對象,想以此來與中華帝國抗衡。

然而讓美國和英法都未察覺的是,德國正在迅速的積蓄軍事實力,希特勒自然不會傻到去進攻波蘭,而是將屠刀對準法國。

波蘭邊境的緊張局勢,只是一個障眼法。

不過希特勒還算是有點理智,知道不能太過火,否則惹怒了第三世界聯盟的話,德國極有可能會被第三世界聯盟胖揍一頓。

而此時的美國則是在不斷的給德國打氣,以給與德國足夠的勇氣去和第三世界聯盟硬火拼。

美國政府甚至還給德國運去了許多的工業原材料。

希特勒爽了,此時德國左右逢源,自然爽得一塌糊塗,也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德國對於當前世界兩大軍事聯盟來說至關重要,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1937年,中華帝國的經濟總量增長速度依舊保持之前的勢態,增長速度進入一個十分快速的階段,全年增長速度爲20,經濟總量恢復到了7900億亞元。

看似已經快恢復到了繁榮時期的程度,並且還超出了400億亞元的程度,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儘管工資開始不斷上漲回升,但物價也漲了。

繁榮時期主要是民用發展繁榮,因此民用產品產量大,價格自然便宜了。而此時中華帝國將印出來的票子拿去建設工程和當軍費了,調用了很多人力、物力。

雖然物價上漲水平是自華東政府成立以來最快的一年,但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

因爲此時中華帝國的生產力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十分不錯的程度,實際上用幾千萬人去生產農業和輕工業,就能夠生產出足夠六億人使用的生活物品。

因此在農業產品和輕工業產品方面價格上漲不大,其中輕工業產品的物價水平上漲程度最小。

那些無法靠機械來提高勞動力的行業,價格上漲速度最快。

中華帝國雖然不復當初的市場經濟繁榮程度,但人民的生活質量依舊不錯,相比美國人的日子來說,卻是好了很多。

爲了與中華帝國抗衡,美國加大了對工人的壓榨程度,也在學着中華帝國瘋狂的建設工程。

簡直恨不得把一個人當成兩個人來用。但這樣也使得美國工人對政府產生了很大的不滿,經常爆發抗議。

美國在1937年的經濟已經恢復到了1400億亞元,美元同樣在大幅度的貶值。

但美聯儲能增發1美元,中華帝國就能夠增發最少4美元,因爲中華帝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同時俄國使用的也是亞元。

中華帝國的經濟恢復水平遠比美國快得多,因爲中華帝國印了比美國多最少四倍的票子,甚至是接近五倍。

票子多了,國民勞動成本不斷上升,實際上人民的生活質量並未便差,只有那些不去工作的人才會覺得日子不好過了。

也正是這種貶值速度,加上投資環境不景氣,使得那些在繁榮時期賺了很多錢的投資者的資產不斷縮水,從而又降低了貧富差距。

很多民企在這一時期,都覺得生意不好做,因爲市場經濟不繁榮。但生產建設又並不比繁榮時期少,而這種建設是國家行爲,建設起來的東西也是國家資產。

而工人同樣是拿工資,而且拿得比繁榮時期的工資基本一樣了,因此只要是有工作的人,生活質量都不會下降。

政府則在這一時期非常有錢。

個人所得稅加上對企業的稅收,同時還有鑄幣稅,更有華東集團這個國有大集團的高度壟斷。

同時在這一時期,中華帝國開始有意識的提高國民生產效率。

例如那些繁華地段的小商小販,一律砍掉。這些小商小販的個人勞動產值太低了,雖然能夠創造很多就業,但現在不缺的就是就業,國家那麼多的工程在建設,還會愁沒有就業崗位?

華東集團和中盛集團、華盛集團合資成立了一家‘帝國零售公司’,華東集團佔總股份的75,中盛集團佔10,華盛集團也佔10。

因爲這不是重工業領域,因此將主要由中盛集團和華盛集團的管理團隊進行管理,負責管理的集團多擁有5的不固定股份。至於是中盛還是華盛來管理這家公司,主要看各自運營能力,決策層先期採取輪換制度。華東集團在選決策層的時候擁有決定權,華東集團不介入管理,但也要看成績,同樣也只看成績,效率高,成績好就不換,成績不好那肯定要換。

帝國零售公司將在全國各城市開設超市,超市比商場更加貼近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

這些超市在效率上比個人零售商店高出十倍不止,也就是說可以讓更多的人口投入到建設當中去,最大限度的挖掘個人勞動力價值。

同時帝國對於帝國零售公司的政策更加優惠。

總的來說,這種行爲也就是進一步的提高壟斷程度,壟斷很多時候並非是完全不好的,起碼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壟斷的模式擁有絕對的優勢。因爲在不受政策限制的情況下,要想取得壟斷地位,必須建立在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和組織效率之上。

由於是國家資本壟斷,因此這種壟斷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同時也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效率。

中華帝國的這種國家壟斷模式不是一般國家能學的,因爲難度太大。這不是一種以政策限制來進行壟斷的模式,而是以一種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壟斷模式,要想取得壟斷首先就得靠市場競爭手段,把競爭對手幹掉。所以其他國家是學不來的,也只有中華帝國擁有這樣的實力。

同時在經濟蕭條之時,大量的工廠破產,因此中華帝國手上掌控着大量的商業資源,華東集團用這些資源,聯合中盛集團與華盛集團,進行了一系列的產業深度整合,在輕工業、、銷售、服務業等領域都形成了一批壟斷企業。

中華帝國基本上是邊恢復邊整合,相比之下,美國銀行資本家們整合的時間更爲寬裕得多,因此比中華帝國更早將手上的產業整合完畢。

在加強壟斷的同時,中華帝國又出臺了許多扶持創業的政策,同時還有許多創業基金的存在。

因爲創業基金的存在,創業者一旦成功了,那麼馬上就賺了。

創業能夠成功,在資本已經很強大的情況下,必須靠創意以及更高的組織效率,如果能夠創業成功,那就是不錯的企業。

而這些企業誕生之後,證明了有足夠的價值,銀行就會出錢向創業者收購,甚至可以砸出大把的錢,以繼續維持壟斷。

這就是資本雄厚的好處。

同時這些壟斷集團,在政策上又有一定的優惠,更是加強了競爭實力。

中華帝國這種模式就是將那些富裕得不想工作的羣體砍掉,同時團結一部分民族資本商人,從而使整個國家大部分人都去工作。

等於是團結一部分高產階級,以進攻高產階級陣地,以保留部分高產階級的方式,來攫取高產階級的利益。

那些服務於政府的民族資本商人,等於是朝廷鷹犬。

在加強資本壟斷之後,整體的勞動生產力提升了,同時政府又更多的錢投入建設,也能夠調動更多的勞動力投入瘋狂的軍備建設。

……

1937年底,中華帝國海軍開始正式整編,隱藏於南洋共和國海域的近二十艘航母正式編入了中華帝國華東艦隊。

同時,裝備的還有三艘猛將級戰列艦,另外有近兩百艘死神級遠洋作戰潛艇編入海軍。

美英日三國迅速獲得了相關情報,他們在中國海軍內部安插了不少的間諜。

讓他們困惑的是,中華帝國之前製造的那七艘華東級戰列艦哪裡去呢?還有另外五艘猛將級戰列艦哪裡去了?

還有,怎麼突然冒出這麼一大堆的航母出來……

這些航母是什麼時候造出來的?

就在美國政府,英國政府,日本政府困惑不已的時候,年1937年底在廈門港,一羣高大的軍艦駛入港口,這些軍艦開到港口之後,竟然被當成廢鋼來拆解回爐了。

這些軍艦陸陸續續加起來,正好是七艘華東級戰列艦,五艘猛將級戰列艦。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戰列艦一個個都是空有其表,內部什麼東西都沒有,完全就是一艘艘空殼艦。

英美得到確切消息之後,馬上指責中華帝國使用卑鄙手段挑起海軍軍備競賽,大大增強了國際局勢的不穩定性。

中華帝國爲此迴應說,中華帝國建造試驗艦是自己的權力,其他國家進行海軍軍備競賽,完全是自身捕風捉影的結果。

英美日三國突然意識到好似被耍了,此時英美日三國製造了三十艘於華東級戰列艦同等級的戰列艦,還製造了十四艘海權級戰列艦。

光是這些戰列艦就佔去了相當大的資源,同時每年的訓練、維護都是一大筆錢。

但造都造出來了,難道還能拖回船廠去當廢鋼煉了?

至於中華帝國則無所謂,反正是一堆空殼艦,回爐煉了也沒什麼損失。

不過英美日此時還是比較堅信戰列艦的戰鬥力的,因此自然不會把這些戰列艦拆解回爐。

但這些戰列艦佔用了大量的資源卻又是不爭的事實。但英美日卻感覺,他們的聯盟的海軍實力已經大大超出了中國海軍。

中國海軍已經無法與他們抗衡了。

……

秋季,又到了海洋捕撈的集結。

每年中華帝國的漁船會在秋季開始捕撈,在春季時停止捕撈。

其中永寧省(庫頁島)海域的漁產資源一直是中華帝國漁產捕撈的重點地區,華東海軍如同往年一樣,派遣了護衛艦前往北海道漁場。

中華帝國的漁船年年都要進入北海道漁產打秋風,在1937年同樣也不例外。

然而在1937年,日本海軍卻是突然強硬了起來,日本海軍派遣了兩艘軍艦前往北海道海域對中華帝國漁船進行驅逐。

當即引發了海軍對峙事件。

兩艘中華帝國護衛艦,面對兩艘日本扶桑級戰列艦絲毫不懼,對日本戰列艦鳴炮警告,日本兩艘戰列艦被逼得後退了一海里。

日本海軍顯然做好的準備,但日本政府卻沒有做好準備,一旦海軍擦槍走火,那麼極有可能引發戰爭。

日本海軍一邊向北海道增派軍艦,一邊聯絡英美。

英美迅速做出反應,向中華帝國發出照會,聲稱中華帝國已經入侵了日本領海。

中華帝國也很快做出了迴應,聲稱自古蝦夷曾多次向中國進貢,屬於中國的附屬國,但卻被日本政府於十九世紀強佔。中華帝國不承認日本政府對北海道的主權地位,特別北海道領海,這應劃入中國領海範圍。

中華帝國的這個回答,讓日本國內一片憤然,但日本國民心頭卻也籠罩着一股深深的恐懼感。

兩天後,中華帝國宣佈將在永寧省海域舉行海軍聯合軍演,頓時將這種恐懼推向了高點。

圍繞着北海道海域主權歸屬問題,國際上開始高度關注,西方聯盟的各主流媒體都說中華帝國不講理。

不過這又能如何?

爲了力挺日本,美國、英國、日本三國政府決定同樣在北海道海域進行三國海軍聯合軍事演習。

兩大聯盟爭鋒相對。

中華帝國海軍主力開始向海參崴調遣,而英美日三國佈置在亞洲地區的海軍主力也開始向日本北海道海域駛去。

兩大聯盟長期積累的矛盾,頓時聚焦在日本北海道海域。

經過近半個月的調動,兩大聯盟海軍開始在北海道海域邊界展開對峙,所謂的聯合演習,最終變成了一場更大規模的海軍對峙。

英美日出動了28艘超無謂艦,以及15艘超級戰列艦,25艘重型戰列巡洋艦,同時還有10艘航空母艦,同時雙方還出動了龐大的機羣,都是從陸上起飛的。

相比之下,中華帝國海軍的力量看起來十分單薄,超無謂艦隻有8艘,而超級戰列艦隻有3艘,重型戰列巡洋艦隻有8艘。

在大軍艦上,美英日三國聯合海軍比中華帝國海軍要多出48艘,不算入航母在內是這樣的。

單在大軍艦上,英美日海軍是中華帝國海軍力量的3.5倍,當初英美日是按照2:1的模式來建造軍艦的,但中華帝國造了一堆空殼艦,導致了力量的嚴重失衡。

唯一讓英美日擔憂的卻是中華帝國的空軍,不過美國運了大批的飛機到日本以加強日本的防空能力,日本僅僅是戰機總數就超過了一千餘架,看起來是很多的了。

然而中華帝國的戰機更多,佈置在全國各地的戰機總數超過了三千架,雖然很多都是舊式戰機,但新式戰機增在不斷增加,華東飛機制造廠每天能生產出近五十架戰機,以及三十架大型轟炸機,戰爭潛力已經達到了一個讓人恐懼的程度。

不過英美沒對中華帝國空軍的情況知之甚少,日本的戰機,加上如此之多的戰列艦上的防空炮,使得英美日在海軍對抗上的信心變得非常強大。

在外交上,兩大聯盟則在不斷的扯皮,雙方都要求對方撤出該海域,總的來說就是讓對方滾遠點。

日本政府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建議英美海軍與日本海軍對中華帝國海軍不宣而戰,以此將中華帝國海軍一網打盡,從而使第三世界聯盟徹底失去爭奪海權的機會。

而此時日本和蘇聯,都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

還有一更……

第47章 刺刀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35章 摘桃子第62章 航道開通第58章 基礎投資第57章 申請委託第78章 春播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59章 捲菸廠第317章 中俄聯軍反攻計劃,民用飛機發展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18章 抗議遊行第90章 人才啊!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112章 殲滅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370章 中國世界戰略第二步計劃第264章 緬甸動亂,中英扯皮第30章 阿布洛特第52章 工業佈局第159章 帝制來襲第140章 大造軍艦第91章 痛擊出雲第256章 列寧動向,沙俄革命前奏第399章 美國經濟臨界點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73章 全民命格第286章 中國戰爭潛力第17章 西鄉自治第356章 朝鮮戰爭結束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54章 剪辮風潮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62章 航道開通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176章 穿插、包圍、殲滅!第210章 七大軍區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7章 重申軍法第85章 首腦會談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76章 死神降臨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136章 蛇鼠兩端第4章 進攻第90章 人才啊!第46章 趕羊第399章 美國經濟臨界點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1章 革命爆發第65章 再次擴軍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380章 中華帝國元首給希特勒的信第25章 委員長的演講第105章 一戰爆發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33章 14年秋收第162章 吞併湖南第323章 大場景,大製作第275章 天價電影第57章 申請委託第18章 抗議遊行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189章 鉅額財政預算二百零九章 中國國防部長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82章 夏鈞宣戰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3章 通電第112章 殲滅第18章 抗議遊行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128章 日本妥協,停戰十五月第182章 全體投降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370章 中國世界戰略第二步計劃第340章 中日朝鮮戰爭的開端第144章 工農業佈局第176章 穿插、包圍、殲滅!第68章 農業投資(二)第71章 瘋狂舉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