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

在完成農業規劃之後,夏鈞緊接着就投資建設了高產棉花培育基地,4級高產棉花的產量可以達到350~700公斤。

其中採用澆灌的產量在350~500公斤之間,如果採用滴灌技術,加上氣候適應的話,產量可以達到600~700公斤。

這絕對是一個瘋狂的產量,這年頭的棉花一般每畝只有150公斤,個別能到200公斤,一畝地可以當成兩畝地來用。

接着夏鈞又投資建設了高產大豆的培育基地,4級高產大豆的產量可以達到每畝180~250公斤之間,和後世美國佬的大豆畝產差不多,這個年代的大豆,一般產量只有每畝100公斤的程度。

除了一個小麥,其他的主要農作物基本上都兌換了,不過還有很多不是這麼主要的農作物。

就價格來說,4級的培育基地只需要100萬點積分,這種程度夏鈞完全能夠接受,因此又投資建設了小麥、糯米、高粱、紅薯、馬鈴薯、花生、芝麻、油菜的高產培育基地。

農業不僅僅是這些東西,夏鈞必須考慮山區裡的農民和土地經營者,因此需要給他們弄些優質水果品種。

於是夏鈞又投資了無籽西瓜、楊梅、葡萄、甜瓜、荔枝、枇杷、蜜橘、蘆柑、柚子、梨等十幾種銷量大,能在華東自治三省種植的水果。

另外就肉蛋雙用雞的培育數量已經不足,10億隻雞,聽上去是蠻多的,實際上一分散到農村去,這10億隻根本不夠,平均算一下,就華東自制三省地區的5400萬人口,人均還不到20只,他的KFC可是雞肉消耗大戶,肉雞是供應外部消費的,而肉蛋雙用雞纔是供應內部消費的。

因此夏鈞必須再建一個蛋肉雙擁擠的培育基地,讓培育數量提高到20億隻,另外夏鈞懷疑KFC在海外大量開設分店後雞肉夠不夠用,因此又擴建了肉雞培育基地,同樣是每年培育20億隻肉雞。

不到半個小時裡,夏鈞建了二十三個培育基地,這些培育基地全部都建在建安,那裡有一個培育基地羣。

有了這些基地羣,未來中國的農業就能稱霸全球,外國佬不用關稅抵抗的話,他們的農業將被摧毀。

擁有這些培育基地還不夠,還得有大量的農用機械,就這些農用機械上,夏鈞目前大部分只能進行兌換。

就拖拉機方面,當前需求量達到100萬臺以上。

此時夏鈞已經過了那種急需收買人心的地步,因此拖拉機也不免費提供給地方自治議會了。

他只給地方自治議會提供幾輛拖拉機,專門幫助那些貧困戶運輸。不過拖拉機又必不可少,因此夏鈞決定以貸款的方式向地方提供拖拉機。

同時他也不完全兌換拖拉機了,而是從兌換平臺上兌換柴油機,一臺50馬力的柴油機僅需要10點積分而已,成本節省一半。

兌換了柴油機,拖拉機也就很容易生產了,那些部件都沒什麼技術姓,就是橡膠、鋼鐵和發電機和照明燈,基本上沒有什麼技術姓,反正現在又沒到夏收,還有時間製造拖拉機。

拖拉機制造出來後,就以無息貸款的方式直接把拖拉機賣出去,那些地主要自主經營土地的話,拖拉機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拖拉機也不是太貴,一臺拖拉機僅售50元而已,在這種貸款的模式下,自耕農都能買,另外還可以專門做司機運貨賺錢,回本還是很快的。而福建地區原本下發的拖拉機,也將出售出去。

爲此夏鈞兌換了50萬臺柴油機,也僅僅花費500萬點積分而已。夏鈞手上原本還剩下1.5億點積分,揮霍下來,還剩下1.2億。

接着夏鈞繼續投資5000萬點積分擴建農機廠,擴建後的農機廠可以生產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這兩種機械都是比較簡單的級別,大概也就是50年代的,都是爲中小型。

現在還不能給那些地主及農墾公司太先進的機械,因爲那樣會讓農民失業,現在城市中也暫時沒有那麼多的用工崗位。

有了化肥、農機、高產作物和拖拉機,農業上基本上沒問題了。

很快朱澄嘉和楊明柳經過商議後,給夏鈞提交了一份關於對地主的稅收額度報告。

經過楊明柳反映,當前地主和農民還未完全掌握先進生產技術,所以農業稅也不能定的太高,可以採取先低後高的方式來逐年提升。

因此朱澄嘉就穩定方面考慮,建議將農業稅頂爲山區5%,平原10%。

夏鈞看了報告後直接批准,同時讓農業部與稅務部保持溝通,在土地經營者受災,或者行情不好時,給與免稅。

……農業稅收額度公佈後,華東自治三省的地主都安心了,這稅收確實不高,還不如滿清收得高。

那些農墾公司也有樣學樣,和林德寶組團前往江蘇圈地。

林德寶此次前往江蘇,陪同的還有四家農墾公司,這些農墾公司都拿到了營業執照,他們得到消息,知道去江蘇圈地種棉有利可圖,自然也就跟着林德寶去了。

五家農墾公司的資本有大有小,最大也就是‘華盛農墾公司’,資本達到4000萬元,其次是李世霖的‘中盛農墾公司’,資本也有2000萬元,李世霖和劉錦山的競爭演變得有些激烈,兩人在茶葉、紡織上積怨頗深,看到劉錦山投資農墾公司,他也不甘落後。而最小的‘豐業農墾公司’,資本也有200萬元。

如今在華東自治三省募股是比較容易的,在華東自治政斧政策下,民間資本對辦實業充滿信心。

只要項目好,人們都會爭着入股。

如果說是有些名氣的,那招股就更容易了,例如抱了華東自治政斧大腿而發達的劉錦山,以及夏鈞的岳父李世霖,他們一說要辦什麼工廠要錢,馬上就人爭着拿出資金入股。

劉錦山代表的是徽商,資本十分雄厚,這次辦農墾公司,背後有許多徽商在支持他,同時也有許多徽商前來華東自治三省經商。

李世霖代表的則是閩商,在資本上顯然比劉錦山要遜色許多,不過就個人資本來說,李世霖由於之前胃口大,倒是讓他賺的錢比劉錦山還多。

同時兩人都在往一屁股債務的方向上走,除了賺到錢就投入到實業中去,還大量進行借貸,除了向民間資本借貸,還向華東銀行借貸。

逐漸形成‘中盛’、‘華盛’兩大集團。

李世霖因爲是夏鈞的岳父,兒子又在主持華東銀行,李詩婧和李盛國要說不幫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世霖的‘中盛’在李詩婧和李盛國兩個留學過的子女指導下,採用的管理模式很先進,這方面李詩婧會時常會選一些工商學院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去中盛實習,技術上有女婿提供,同時在資本上是兒子批的,也無需擔憂。

不過李詩婧和李盛國兩姐弟倒是很能體諒夏鈞,畢竟身爲元首不能太顧着自己人,所以李盛國對那些不良資產的抵押貸款基本上不批,不過在管理、技術、資金的三重綜合下,中盛集團的不良資產甚少。

劉錦山的‘華盛集團’在管理上則是重金到工商學院挖人,管理的模式與中盛基本相同,技術上也有夏鈞的支持,夏鈞在技術上從來不偏袒誰,畢竟中盛和華盛已成爲他的兩大重要打手,是華東集團進軍國際市場的左右護法。

而‘華盛集團’的資本上有徽商的支持,華東銀行也給他們批錢,因此資本上還要穩壓中盛集團一籌。

除了這兩大集團,浙江的龍遊商幫以及盤踞上海的寧波商幫則是加入興辦實業潮流的新生力量。

這兩大商幫的實力雖然沒有徽商那麼強,但資本上也都不容小覷。

無論是龍遊商幫還是寧波商幫,在華東自治政斧的地盤上都很快發現了新世界,一個空曠又充滿希望的新世界。

表面上市場被洋人所佔據,但華東自治政斧上臺後,諸多徽商和閩商的成功案例證明,洋人的市場已經不穩了,甚至如同一層紙一樣一通就破。

現在華東自治政斧收回了關稅,更是如虎添翼。

沒有了洋人,這就是一個空曠的世界,到處都是空白的領域等着他們去佔據。在華東自治政斧的支持下,只要管理到位,基本上沒有虧損的可能。

其中最爲熱門的投資行業就是農業,以及相關聯的農產品加工、養殖業。

此次組團前往江蘇圈地,其中就有龍遊商幫和寧波商幫的資本,他們的資本加起來有六千萬元。

很快林德寶他們就在江蘇南通等地圈下了千萬畝旱地,由於這些農墾公司給出的條件很優厚,不管是地主還是農民都比較滿意。

五家農墾公司面對地主時,給的是和他們租給佃農一樣的租金,所以地主不反對。

在面對佃農時,五家農墾公司承諾,會聘用他們在農場工作,工錢不少於每月兩元,而且每曰工作八小時。就算是不用那麼多人,他們也會在其他地方給他們安排有這樣待遇的工作。得到這樣的承諾,那些佃農自然興高采烈,這些棉農大多都十分貧窮,種地還得向地主借高利貸,然後到了收成的時候在還掉高利貸,這樣一來一去,一年到頭基本上還是個窮哈哈。

至於那些自耕農大多數也都同意租地,一來是價錢公道,二來是又能拿工錢,收入會很穩定。

再則在江蘇都督程全德的配合下,沒幾個抗拒的,就算有也很快迫於來自官方的壓力而順從。

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的張謇望而興嘆,這樣的資本,實在不是他能得罪的。他的大生紗廠雖然經也有自己的棉花種植土地,但依舊無法自給自足,很大一部分還要靠買,這五家從自治三省來的農墾公司顯然不能得罪。

()

第218章 攻略外蒙第91章 工業狀況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141章 華夏一片帝制聲第128章 日本妥協,停戰十五月第27章 水利專家第1章 革命爆發第14章 公然霸佔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26章 三酸二鹼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379章 十國聯軍聯合軍事演習第97章 走向穩定第367章 中美髮展趨勢第71章 瘋狂舉債第317章 中俄聯軍反攻計劃,民用飛機發展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60章 特種部隊與戰車第277章 安寧與繁榮第48章 合圍第409章 軍事裝備更新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211章 賒賬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376章 協議再啓,蘇俄停戰要求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46章 趕羊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40章 中日朝鮮戰爭的開端第41章 霸王條款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31章 礦業佈局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76章 邀請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9章 剪辮子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3章 全副武裝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64章 潛艇第11章 金銀國有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135章 增加稅收與社會保障制度第22章 軍教片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49章 議和第84章 華東自治政府的強權政治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37章 心許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60章 特種部隊與戰車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368章 蠶食蘇聯第30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40章 狠手段第88章 擊沉第373章 全民命格第364章 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第57章 申請委託第194章 緬甸漢族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75章 改組第132章 工業轉型第76章 死神降臨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80章 農村變化第206章 生計,發展第14章 公然霸佔第45章 激戰大洋山第10章 偵查匪村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171章 千機出動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26章 三酸二鹼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137章 塹壕延綿抱歉抱歉章節順序發佈錯了第74章 13年財政預算(二)第90章 人才啊!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7章 重申軍法第78章 春節大捐款第246章 收編北洋軍,聯合行動組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