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莫大的肯定
無論是深深自責內疚病了,還是不肖子孫假借她口胡言亂語氣病的,總是不錯的權宜之計。
可偏偏,叫閔老太太趕在前頭了。
“生病”這種示敵以弱的手段,一旦落於人後,就不好再用了。
若她此刻再裝病,不但是毫無收效,反而會惹來看客們的一頓嘲笑。
楊家老太太皺着眉頭,氣道:“她倒是會挑時候!”
左右丫鬟婆子們都垂着頭、大氣不敢出。
楊家老太太在氣憤閔老太太的時候,楊家其他幾房,聚在一塊商量對策。
繼續捱罵下去,斷斷是不行的,長房惹了禍、不顧名聲臉面,可他們不能一塊沉下水去。
說起來,老祖宗爺夫婦過世多年,幾位老太爺也先後不在了,論理,早該分家了。
楊家一直不曾分家,說明白了,是各個捨不得上頭幾代積攢的榮光,一旦分出去了,那些榮耀都是長房的,他們能沾着多少?
彼時因利不分家,今時,自然可以因利分家。
楊家裡頭的這些動靜,外頭自是不知的,看客們做着自己手上的活計,嘴上談論的除了家長裡短,就是楊家何時出個聲。
而國子監裡,博士們湊在一塊,言語之中,多是“可惜”,尤其是教過王琅的,越發感慨萬千。
王琅今日是來國子監裡拿月榜成績的,於他而言,往後是無法踏足此地了,而被全城百姓指點了幾日,再來面對先生同窗,似乎也沒有那麼舍不下臉。
而同窗們,不管是不是平日處得好的,有人尷尬,有人不知所措,倒是沒有哪個當面落井下石的。
說穿了,倒也不是嘴上積德,而是冤有頭、債有主,他們若在這兒衝王琅示威,傳到祭酒、博士們的耳中,損的是他們自己。
反正王琅這輩子都不能邁入官場了,何必爲了一個“落魄書生”,賠上自個兒呢?
雖無人說些不恰當的話,但也都與王琅保持了距離,並無上前搭話的。
王琅一時也不說清自己是介意還是不介意,他只矇頭收拾了東西,往外頭走。
秋意已濃,穿堂風吹在身上涼颼颼的。
沿着廡廊往外,轉過一道彎,王琅迎面遇上了紀致誠。
兩人都有些意外,各自頓住了腳步。
紀致誠先回過了神,沒有迴避,徑直走到了王琅跟前,道:“我讀過你這次的策論文章,寫得很出色,對我頗有啓迪。”
王琅的眸子驟然一緊。
從前,他與紀致誠並不算熟悉,一個刻苦讀書、一個虛度光陰,出身也大不同,本就不是一路人,算是“點頭之交”。
等紀致誠與徐令意訂婚,王琅與他更是雙方都避諱起來,免得叫一些別有用心的同窗看笑話。
雖不曾商議約定,紀致誠的這份“避諱”,讓王琅私下感嘆過“此人君子”。
可王琅不曾想到,在王家出事時,會主動與他說話的同窗是紀致誠。
本以爲,曾經交好的友人在此時給他友善笑容,已經是不易之事了,卻沒有料到,與他並無交情的紀致誠,會這般坦蕩和直白。
而且,紀致誠說的不是“同情”、不是“勸解”,而是認同,認同了他這麼多年苦讀的成果。
這對一個讀書人,是莫大的肯定了。
王琅不禁笑了,最初繃得僵硬的肩膀也放鬆了下來:“你這一年間的月考文章,我都讀過,進步斐然,而且你的很多想法十分有見解,我也受了不少啓發。”
紀致誠也笑了,對王琅擺了擺手,繼續往前走,就像是這一番對話只是偶然遇上了說句“家常”,而非刻意。
也正是這份隨意,讓王琅越發覺得紀致誠的話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見他落難了、嘴上關心幾句。
王琅看了眼他的背影,心想,紀致誠這人真的很不錯,徐大姑娘嫁給他是對的。
出了國子監,王琅一時有些無所適從,王家沒有賣宅子,他有家可回,可他看不到前路。
一頂轎子停在他跟前,側面簾子半開,露出一張婦人臉。
“公子,請問寧國公府往哪裡走?”
王琅回過神來,指了路。
婦人卻笑着搖了搖頭,從轎子裡遞了一張疊起來的箋紙:“公子說得不對,是這裡。”
王琅下意識地接了過來,簾子落下,那頂轎子毫不停留地離開了,他只好打開箋紙,看着上頭寫的一處地址。
許是前路茫茫,王琅遲疑了會兒,還是照着那地址尋了過去。
小衚衕七彎八繞,他最終停在一座不起眼的宅子外,伸手敲了敲門。
開門的是聽風,見了王琅,他並無多少意外,側身請人入內,道:“我們爺在等公子。”
蔣慕淵坐在天井裡,他耳力好,王琅一敲門就聽見了,見了來人,他示意對方也坐下。
王琅略有些拘束:“不知小公爺尋在下是有什麼指點?”
蔣慕淵笑道:“聽說你這次的策論頗有想法,能否讓我拜讀?”
王琅遞了文章,心裡依舊忐忑,他知道,蔣慕淵避人耳目把他請到這兒,必定不會只爲了文章。
蔣慕淵讀得很仔細,他前世時也讀過幾篇王琅的策論,都是對方爲官多年後所作,與今日的水平自是不同的,但其中一脈相承的想法,還是能看出端倪的。
他擡起頭,道:“看得出來,你向鄭博士請教不少,你的文章裡,有他寫策論的一些影子。”
王琅一愣。
蔣慕淵又道:“不知你有沒有讀過從外鄉入京的監生的文章,他們的很多看法,與像你一般在京中長大的監生就很不相同。”
王琅認同地點了點頭:“境遇不同,見解自不相同。”
蔣慕淵把文章交還給王琅,抿了一口茶,切入了正題:“你已不能再做監生了,以後也無法科舉入仕,家業捐了個七七八八,有想過以後要如何生活嗎?”
王琅垂眸,倒不是難以啓齒,而是他真的沒有想明白。
蔣慕淵並沒有催促他回答,只是不疾不徐,緩緩道:“一個人無法選擇出身、父母,但可以選擇想要走的路。
你興許會覺得,我這是站直了說話不腰疼,在投胎的本事上,我算是個勝利者。
可你看,同樣是皇親國戚,我與孫恪選擇的路就截然不同,這不牽扯對錯,也不會影響兄弟感情,而僅僅是各人的選擇。
你有才華,年紀也輕,你還有選擇的餘地。”
這番話語氣真切,王琅驚訝擡頭,半晌,失笑道:“今日,真摯地想要拉在下一把的,是之前並無深交的兩個人,尤其是小公爺您。”
蔣慕淵聞言也笑了起來,略想了想,問道:“另一個,莫不是紀致誠?”
--
第二更。
感謝書友Misssyq、書友20170815062811846、旅人_C、小白與小黃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