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木劍出 尖峰決
“學生有個大膽猜測,兩位貴客來自中原,應也是大名府之人。”屋內知音沉吟了一會,認真地道。此言一出,羣情聳動,要說趙公子所施展的武學與亂刀、驚魂槍相似是因武理相通、武道同源之故,但僅憑此就斷言他們來自大名府卻是太過牽強。沒等衆人出言相詢,知音又道:“曾聽人言道中原有一種劍術名喚歌劍,出劍之時高歌而起,踏歌而擊威力大增,那位趙公子先前施展的想必就是此劍術吧,且大名府現隸屬中原趙地,趙姓之人極多,這應當不是湊巧纔對。”夫子閉上雙目,不置可否。
樹下趙公子先是吃一驚:“這女孩竟能看破我的來歷。”轉念又釋然:“不過是彭先生露了口風提及大名府罷了。”孫娘子卻是雙目異彩漣漣,喜道:“不錯不錯。心思靈巧,悟性極高。”又聽知音說道:“先前我聽夫子您似乎已答應將鬆文、松溪、鬆和、鬆茂四位學長交予兩位貴客,這是何意?”衆人心中老早有此疑問,尤其是鬆文四人是夫子弟子中的佼佼者,咋聽之時簡直難以置信,只是礙於嚴規不敢出言相詢,此時見知音問起,不由豎起雙耳認真聆聽。
彭夫子睜開雙眼,環顧四周,過了一會才道:“兩位客人確實是自大名府而來。趙公子名叫趙英豪,來自大名趙氏盛歌劍派。孫娘子名喚孫香,是無相樂坊之人。他二人此次是應約前來物色門派弟子。”“什麼?應約?物色弟子?”衆人隱隱感到幾分不安。彭夫子朝一個弟子招手道:“鬆庭,你是此間年齡最長的弟子,且說說你在我門下的經歷吧。”鬆庭右手撫胸恭恭敬敬地道:“是。學生今年十八歲,來自蘇北常家,拜入夫子門下已有五年。這五年追隨夫子,與同窗們一道學文習武,自覺愚鈍,夫子浩瀚學問僅習得皮毛,已是獲益匪淺,銘感於心。”彭夫子又向松石招呼道:“你是這裡成年弟子中最年幼之人,纔剛滿十六歲吧,又有何履歷?”松石躬身道:“學生本是邯鄲布莊一介染衣童工,兩年前蒙夫子不棄,領弟子來本莊修學,至今進益有限,很是慚愧。”接着又有數人講述自身的從學經歷,對夫子感恩不斷。
彭夫子揮揮手打斷道:“既然這些年你們已有獲益,也是該到了外出濯學之時。”見衆人困惑,又徐徐解釋道:“爲師近年有所覺悟,你們多已成年,這年紀若是繼續在莊上靜修勢必耽誤修爲進益,因此唯有外出濯學一途方能儘可能地激發你們的潛能,將來纔可成就一方棟樑,不枉這些年的修習之功。”聽到這裡,年齡最長的鬆庭率先急聲道:“夫子,難不成您是嫌棄我們修行太慢,要將我們趕出門牆麼?”其餘弟子也明白過來,心念這些年在夫子門下習文練武受益良多,均不想遠離本莊,不禁慌了神,紛紛道:“弟子們今後定會加倍努力,不負夫子栽培,還望夫子收回成命!”彭夫子見此情景,似乎早有預料,也不着惱,老神在在地淺啜幾口清茶,等到衆人呼聲稍弱,才道:“也罷。若是誰能說出適才趙公子所使歌劍的招式及奧妙之處,憑此見識也不必外出濯學,就留在莊上繼續修行吧。”衆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最後都蔫了,全都朝知音看去,知音瞧見大家希冀的目光,搖了搖頭,這歌劍既享偌大聲名,箇中奧妙若非趙氏門人又怎會知曉?
屋內沉默了好一陣,忽聽彭夫子笑道:“兩位賢侄既未遠去,這些兔崽子又讓你們見笑了,屋外夜涼風大,何不進屋再指點他們一二?” 旋即,一個聲音在衆人耳邊悠悠響起:“彭先生但有所命,當是不敢不遵。”衆人眼前一花,自是趙孫二人去而復返。趙英豪道:“先生高足個個俱是天資聰穎之人,又有您這名師在此,指點不敢當,班門弄斧罷了。”說着踏前一步,舉劍對夫子衆弟子示意,口脣微啓,起初點點微音,到後來一片混沌之聲,聽不清唸的是什麼,但見隨之而來的是一片耀目劍芒,劍氣凌厲,十數息後歸復平靜,趙英豪仍自站在進門之處與孫香並肩而立,似乎一切從未發生。彭夫子撫頷笑問衆門生:“你們可瞧明白了麼?”衆弟子有的搖頭、有的皺眉、有的沮喪,就是無人點頭。
趙英豪見狀便道:“各位先生高足不必困惱,這是我盛歌劍派劍術‘迅歌劍訣’,出手如風,講究於電光火石間制敵取勝。從未接觸過此劍術者,若非見識超凡之人自是難以在短時間內窺破玄機,連我孫師妹也只是略知一二。”說得客氣,面上卻不禁流露得色,顯然頗以本門劍術爲傲,接着闡釋道:“此劍訣需劍、掌、眼、口、耳、心六合於一,掌與劍合,眼與掌合,口耳相合,心劍相印,方得大妙。”聽得此言,有人問道:“何爲心劍相印?”“心中有劍,劍與心通。”又有人問:“如何才能心劍相印?”“六合唯一,自然心劍相印。”千白羽也發問道:“怎樣才能做到六合圓融、流轉自如?”趙英豪見是他求教,甚是高興,道:“苦功千遍其義自現。這無法取巧,唯有苦練,千觀摩、千握掌、千次習劍、千遍聞歌吟唱而擊,千回雕琢改進自有小成。”心下暗贊此子果然了得,一問便切中肯綮,要知道尋常之人何爲六合之意都不甚明瞭,斷不會問六合如何圓融。見到千白羽似有所得卻又露出似懂非懂的神色,趙英豪笑道:“彭先生,你的學生悟性雖高,畢竟百聞不如一見,在下向您討教幾招,順便印證在下所言可好?”彭夫子道:“甚好。”說着站起身子,從武器槽上取下一柄木劍。
衆人紛紛靠邊,在屋中央騰出一大片空地來,心中既緊張又興奮,緊張的是夫子這回遇上的可是一個勁敵,興奮的是夫子平日裡教導他們多是修習典籍爲主,就算是親身演示,沒有旗鼓相當的對手也難知招式高低奧妙。
此時雖然彭夫子使用僅是木劍,趙英豪已感臉有榮光,抱拳道:“請指教。”巨劍指地,身子借勢騰空而起,口中急念有詞:“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白芒耀目,劍嘯長鳴,劍影重重疊疊如排山倒海般朝彭夫子涌去。趙英豪前來拜莊之前師門曾告誡他,彭夫子在江湖中雖然默默無聞,所學卻是博大精深,在武學上也絕非易與之輩,先前不得便給,現在正好藉機試試深淺,是以一出手便使出這套得意拿手的《俠客行》歌劍訣。他之前在衆弟子面前施展的只是將一招拆爲三式,僅用五分力展示罷了,此時三式合一且用了八分之力,自是氣勢如虹,且此歌劍訣取意詩仙李太白《俠客行》古風,以歌助劍,平添幾分慷慨豪放之氣勢,更是威力倍增。
劍未近身,劍風已將彭夫子袖袍激盪得鼓起老大一塊。彭夫子臨危不亂,木劍平舉,隨意地挽起幾道劍花,起初動作似乎顯得頗爲吃力緩慢,隨着趙英豪的劍氣臨身反倒逐漸變得輕盈起來。只見隨着一柄木劍上下翻飛,彭夫子的身影變得不再清晰,猶如一葉扁舟在怒海波濤中上下顛簸卻始終不覆,倒得後來漸漸風平浪靜,這扁舟更似在騰雲駕霧般既輕且穩。反觀趙英豪起初的大開大闔、遊刃有餘的舉止再也不見,那柄巨劍在他手中猶似重達千斤,出劍遲緩已極,額頭上的汗珠大滴大滴灑落,整個身子似乎被壓得透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