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70章 詔來

第70章 詔來

七日後。

將關於士家變革的上疏轉給有司代呈上廟堂後,夏侯惠策馬緩緩歸來騎兵曲。

是的,廟堂已然對隴右戰事做出定奪了。

直接以勝敗乃兵家之事爲由,便帶過了“甲首三千”以及魏平的戰死,並不追責司馬懿的調度失當。

不得不說,在有些方面上,天子曹叡對老臣還是太過於優待了。

連軍中最忌的賞罰不明都不在乎了。

只不過,這種處理方式,也是朝野意料之中的事。

緣由是不管先前曹休的石亭之敗,還是曹真伐蜀不利,天子曹叡都沒有懲罰,反而還遣使寬慰。如今顧命大臣司馬懿敗了,他自然也不好厚此薄彼太過。

得悉此事的夏侯惠,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仍不免深以爲憂。

成形於魏武曹操時期的魏國軍律,本就以嚴苛著稱。

如今廟堂對底層兵將約束森嚴、賞罰嚴明,但卻對督帥網開一面,這不是加劇矛盾嗎?

區別對待,何來的上下戮力一心呢?

再者,天子曹叡是有兩全其美的做法的啊~

比如先以戰事不利,將司馬懿降職且削食戶,令他繼續暫代雍涼都督軍務,待過些時日事情過去了,再尋個緣由將他復職與歸還食戶不就行了?

如此,既可以維護朝廷軍律的賞罰分明,讓各級兵將皆心服口服,又不會寒了老臣司馬懿之心,何故而不爲呢!

最讓夏侯惠無法理解的是,就連揚州刺史王凌都沒有迎來廟堂的問責。

對,就是王凌。

他所犯下的過錯,可不只是私遣郡兵去迎接孫布的無智,還將天子曹叡部署在吳國的暗子給禍害了。

那是隱蕃。

青州人士,能言善辯。

基於石亭之戰的慘敗,天子曹叡有感於內奸細作對戰事的作用,便在去歲(太和四年)私下密召他,遣他詐降叛入吳國,讓他務必要想辦法謀取吳國廷尉一職,從而伺機陷害與離間大臣,挑起吳國君臣不和,誘使諸臣內鬥內耗。

隱蕃入吳後,不僅以辯才打消了孫權的懷疑,且還憑藉個人魅力,被吳左將軍朱據與廷尉郝普贊爲有王佐之才,就連衛將軍全琮都與他親善。

故而,在他不過入吳一歲,已然名聲大噪、豪傑競相慕名來訪,府前常常車馬雲集,賓客滿門。

也就是說,只需再蟄伏數年,他便可以做到天子曹叡的期待了。

然而,可惜了。

王凌無視滿寵的調度,一意孤行要遣兵來迎接孫布。

也讓身在建業、對江北實況不甚明瞭的隱蕃,擔心魏國會再次迎來一場石亭之戰,便倉促在建業發動叛亂,以此來逼迫孫權罷兵以及示警於王凌。

倉促起事,其結果自然可知。

最終,他還是以死報答了天子曹叡的器重。

悉心佈局、事成在即,卻被王凌的無智之舉給敗壞了,但天子曹叡竟猶不責,如此夏侯惠心憂廟堂賞罰不明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了,不管夏侯惠如何心憂,都不敢上疏參合這種事的。

位卑人輕是一方面。

而有些事可以參合、有些事碰了就是自尋死路是另一個緣由,對此他拎得清。

且爾今天子曹叡對雍涼戰事的處置上,已然悉數取了他“令蜀自疲”的諫言了。

乃是下詔讓司馬懿在雍涼大興水利、勤務農桑,務必做到“戎卒自給自足”,且在隴右與關中各處廣修壁堡等防禦工事,在魏蜀交界區推行堅壁清野等;將御蜀的戰略全面轉爲守備爲上,不復再有與蜀兵爭雄之念。

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天子曹叡已然開始整頓民屯積弊、有意推動士家變革,且不再抱有短時日內滅掉蜀吳兩國的奢望,改爲專注於積攢國力、予民休息,如此已是委實難得了。

循序漸進、日拱一卒就是大善了,沒必要過於苛刻的要求太多。

故而,如今的夏侯惠只是期待着自己的上疏中,在淮水兩岸試點推行士家變革與民屯募兵之事,能被天子曹叡與公卿百官們認可且允許。

最好還是讓提出諫言的自己來主持,這樣的話他就不會終日百無聊賴了。

是啊,如今的他無所事事。

被滿寵轉來騎兵曲任副職後,他的生活就變得很枯燥了。

副職沒有自主權。

他連外出騎兵曲都要先向張騎督請示,且還需要符合軍規的理由才能被首肯,終日圈在兵營內點卯、用食、演武與宿夜,枯燥至極。

但他也不能說什麼。

所有的兵將都是如此,他又怎麼能特殊呢?

別指望着斬殺孫布之功上表廟堂後,他迎來升遷就能改變這一切。

官職是官職,職責是職責,兩者不能混爲一談。

譬如後將軍曹洪與鎮東將軍夏侯楙,就一直留在京師洛陽閒置着,麾下一個兵卒都無有。

他也一樣。

只要天子曹叡沒有特別指使他的職責,那麼,未來數年內都他要在騎兵曲裡熬日子了。

唉.

甚是懷念在斥候營的日子啊~

雖然不乏餐風飲露、日曬雨淋之苦,但卻可以出入自由,隨意馳馬在各處遊蕩。

偶爾起了閒情,還能帶着三兩騎卒在外射殺些野雞或兔子烤了,將外出巡視警戒當作郊遊野餐。

將當日最後一份案牘放下,跪坐在案几後的夏侯惠起身伸懶腰之際,還不由感慨了聲。

自從進了騎兵曲之後,張騎督便軍中的案牘皆扔給了他署理。

美其名曰,這是讓他儘快熟悉騎兵曲的軍務。

副職嘛~

若主官戰死、傷病不能署事或者是離任,他就要頂上來代理軍務的。

也讓夏侯惠每日都要埋首在案牘中一個時辰。

且這些軍務,盡是些每日糧秣的損耗、戰馬和騎卒的傷病與否、該當何人輪休之時或者軍械損耗等等瑣碎之事。

不難,卻異常費時,令他不勝其煩。

他在心中不止一次懷疑過——張騎督如此作爲,乃是李長史或者滿寵指使的。

爲了將他孟浪跳脫的性子磨一磨。

因爲就在他剛剛轉來騎兵曲的時候,曲內原先處理案牘瑣碎的文書小吏竟被調走了!

且都十數日過去了,也不見他人來補缺。

“將軍,營外有一人求見,直言欲來拜會將軍。”

就在夏侯惠走出軍帳,打算閒庭信步緩解跪坐久了的血氣不暢時,一在營門出值守的士卒步履匆匆趕來,對着他行了一禮後,如此作言。

誰啊?

我在淮南並無故交,怎會有人來拜會我?

聞言,夏侯惠頗爲訝然。

因爲諸如蔣班陳定等斥候營之人,進入騎兵曲是不會被攔在營門外的。

想了想,他輕聲發問道,“乃兵將還是文吏打扮?你可曾問他姓甚名何否?”

“回將軍,我問了。”

值守小卒連忙回道,“他自稱姓焦,看服飾應是郡兵的屯長,且他聲稱此番前來乃是作謝將軍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

他該不會是被王凌遣去迎接孫布的郡兵之一吧?

只不過,那日我只是顧着驅馬追殺賊子孫布,期間並沒有救下什麼人啊!

有些想不通的夏侯惠,擡頭看了下天色尚早,又覺得現今左右也無聊,便隨手一揮,“帶他進來吧。”

“唯。”

片刻後,只見一七尺有餘、膚色黝黑、身着郡兵屯長服飾之人隨在值守小卒身後疾行而來。其人不甚健壯,看容貌應是未到三十,但卻面容剛毅,目光篤定,頗有幾分氣度。

待行至夏侯惠約莫十步外,也不等值守小卒引見,便直接行了個大禮。

朗聲說道,“在下乃壽春城郡兵屯長焦彝焦子敘,前番奉使君之命,引兵迎賊子孫布入魏,不料賊子孫布乃詐降,趁夜偷襲我軍。是時,在下無力抵抗,狼狽亡命而去,萬幸有將軍巡視在側,誅殺賊子孫布令在下得以苟全,今特地來拜謝將軍活命之恩。”

言罷,頓了頓,他又繼續解釋了句,“慚愧。此些時日在下事務多繁瑣,以致今日方得閒來拜謝,還望將軍不罪。”

焦彝,焦子敘

嗯,似是不曾聽聞過。

“不敢當,焦屯長言重矣。”

心中雖然是如此道了聲,但不妨礙他連忙大步向前,禮數週全的扶起焦彝,含笑謂之,“我誅賊子孫布時,並未有對屯長施援手之舉,且是時夜色朦朧、道路兩側蘆葦蕩連綿,縱使無我在側,屯長亦能全身而歸。再者,我乃魏國騎卒斥候,臨敵見賊,焉有不馳馬而戰之理?是故焦屯長所言活命之恩,我不敢當之,亦請屯長亦莫介懷。”

之所以對一個屯長都如此可客氣,那是因爲他知道,司馬懿不管身處何職,在接見身份低微之人時皆面帶笑容平等待之,見到年長於自己的人則是必先行禮致意。而他既然都立志要爲曹魏社稷續命了,怎麼能不師“懿”之長技以待制“懿”之時呢!

自然,焦彝是不知道這點的。

故而見夏侯惠謙謙有禮且不居功時,也頗爲動容。

當即後退一步再次作了個揖,慨然而道,“將軍高義,在下佩服,然在下並非知恩不圖報之人。在下雖人輕言微、身無所長,但亦能有逢鳴吠之益於時務,日後若將軍有所遣,在下定無推脫之言。”

言罷,便很灑脫的轉身而去。

就如他所言,來此只是爲了謝恩,並非爲圖謀其他。

也讓夏侯惠見了頗爲讚賞。

原本他還以爲此人是得悉了自己的身份,故而前來攀附的呢!

畢竟,如今的風氣早就人心不古,不管是軍中還是廟堂,這種尋個理由就趁機攀附的行爲比比皆是。

目視着焦彝離去,他倏然想起個事來,便出聲道,“焦屯長暫且留步。我有一事不明,你方纔自稱,今爲郡兵屯長?”

此問看似有些突兀,但焦彝並沒有動氣。

因爲他知道夏侯惠的疑惑所在:像屯長這種極低級別的人,是不可能有機會被委以督領七百兵卒之任的。

“慚愧。”

他復回首,略帶赧然而道,“在下先前乃郡兵的軍司馬,只是迎賊子孫布時喪兵近三百之數,故而被貶爲屯長。”

呃~

明白了。

王凌這事做得可真不地道。

廟堂都沒有問責他呢,他竟然遷怒於麾下,當真有失氣度!

心中瞭然的夏侯惠不復作言,只是含笑拱手作別。

而他的行禮,也讓焦彝再次愕然了下,片刻後,才露出笑容拱手大步離去。

此小插曲過後,夏侯惠又繼續百無聊賴的熬着枯燥日子。

時日一久,他竟是覺得蔣班陳定或其他斥候營騎卒偶爾過來閒談,倒成了他在淮南壽春的唯一樂趣了。

歲月奔流不息,不捨晝夜。

不知覺中,仲冬十一月已然過了一半。

而對於斬殺孫布之事,廟堂也終於錄功獎賞了。

乃是將夏侯惠遷爲偏將軍,蔣班轉爲牙門將,陳定爲軍司馬,其餘隨出的斥候營騎卒各有賞賜。

對此,張騎督還趁機會,慫恿騎卒去鼓譟夏侯惠拿出了兩個月的俸祿去買酒同樂

因爲此番有了王凌失策的襯托,廟堂對夏侯惠等人的獎賞也稍微提升了些。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夏侯惠還被告誡了。

就在升遷文書到來之際,李長史還私下轉給了他一封來自天子曹叡的書信。

書信字數寥寥。

曰:“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爲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是的,這是當年武帝曹操告誡夏侯淵的原話。

而經李長史得悉夏侯惠是如何斬殺孫布的天子曹叡,倏然想起了已故大司馬曹真聲稱他性情頗剛、類其父夏侯淵的斷言。

便以這種方式告誡了他一番。

讓他莫要一味逞強鬥狠、步入夏侯淵臨陣死難的後塵,而是應該戒驕戒躁、潛心向學,好生觀摩滿寵督領淮南的舉措,以期他日能爲國裨益。

而夏侯惠看罷書信,則是滿臉無奈,苦笑連連。

天地可鑑!

他也不想每每刀頭舔血博得戰功啊,只不過擔憂心中所期時不我待,屆時徒嘆奈何罷了!

不過,數日後,天子詔令復來,令他看到了無需再弄險的希望。

(本章完)

96.第96章 小婢女第290章 授權第14章 臣無罪73.第73章 篤定第227章 求貶惠第221章 黃雀是也93.第93章 言外意55.第55章 詔來第202章 賊兵退第202章 賊兵退第41章 當黜之115.第115章 私心59.第59章 難改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71章 重術第4章 休沐75.第75章 取輕第27章 動怒第167章 同行第142章 全赴73.第73章 篤定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183章 或有詐第147章 爭權第165章 鷙鳥73.第73章 篤定第198章 旌旗猶魏133.第133章 私心第157章 且試第165章 鷙鳥96.第96章 小婢女69.第69章 副職第22章 殊矣第140章 蹙眉第252章 有兒子了70.第70章 詔來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40章 蹙眉第6章 求教第233章 默契第153章 乃我66.第66章 有變第139章 當慎第274章 薦才第42章 遂願第43章 士家130.第130章 當百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117.第117章 來見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217章 惠求教第195章 不取60.第60章 不覆轍第32章 上疏第29章 居不易第203章 好甜第225章 御駕來第176章 不武77.第77章 視爲人124.第124章 惱意57.第57章 以何戰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281章 強人所難第183章 或有詐第141章 發狠117.第117章 來見第176章 不武第194章 不歸第29章 居不易第270章 喜怒126.第126章 挑釁第199章 利令智昏180.第80章 臨風第167章 同行104.第104章 結髮128.第128章 拔刃第159章 鴻鵠志第237章 變幻92.第92章 偶遇77.第77章 視爲人63.第63章 死別第5章 欺以方第214章 觸類旁通55.第55章 詔來第145章 失勢60.第60章 不覆轍76.第76章 新軍79.第79章 主次第34章 門戶計125.第125章 負氣第287章 校事第210章 分權第211章 自作死第188章 無遺恨114.第114章 雁北第272章 小兒49.第49章 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