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敏銳

榆關(後世山海關),現今還不是一個關隘,而是臨榆縣的俗稱。

因爲前朝爲了安置內附的烏桓部落,分遼西、遼東之地設置了“遼東屬國”,故而設置了臨榆縣作爲扼守伴海道(遼西走廊)的駐軍點,避免烏桓滋事而斷了遼西與遼東的連通。

但後來,魏武曹操爲斷絕袁氏復起的後患、遠征柳城蹋頓,將絕大部分烏桓內遷之後,便取銷了“遼東屬國”這個烏桓安置地,臨榆縣也隨之荒廢了。

如今天子曹叡謫貶夏侯惠前去戍守榆關,不說是論罪徙邊,也相當是變相的流放三千里之外。

畢竟,如今的臨榆縣是荒無人煙啊~

莫說編戶的黎庶了,就連遊牧部落都沒有,有什麼好戍守的!

其實曹叡是想過這點的。

在夏侯惠沒有上疏之前,他就私下尋來護軍將軍蔣濟問過,以夏侯惠兼領遼西太守合適與否。

蔣濟以爲不合適。

因爲如果授予夏侯惠遼西太守的話,就得將鎮護將軍之職給去了,不然會引起遼東公孫淵的警覺——以洛陽中軍的督率來任職遼西太守,公孫淵再傻都能猜到,廟堂是要對自己動手了;而將夏侯惠隻身流放過去,公孫淵得悉了,至多隻是會遣人來看笑話~

另一個緣由,則是公孫淵想拿下臨榆縣十分容易。且他一旦控制了臨榆縣修築關隘,那麼魏國想討伐遼東,伴海道就走不通了;走無終道就更不要提了,糧秣輜重的轉運比蜀地出雍涼還要難。

現今臨榆縣之所以被荒廢,是因爲公孫三世都臣服於中原王朝,故而不能越過這條意味着自立的紅線。

因而,曹叡讓夏侯惠過去榆關的意圖就很好理解了。

他是擔心毌丘儉在幽州整頓兵馬的動作太大、引起了公孫淵的警惕,進而遣兵進入臨榆縣修築防禦工事,讓伐遼難度成倍增加。

而只要夏侯惠到了榆關後,張虎與牽弘兩部騎兵就自動歸入他麾下。

如此,公孫淵哪怕扯起反旗了,也不可能在兩部騎兵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覺的修築關隘以及構築防禦工事。

當然了,這樣做的壞處也是有的。

算算時間,夏侯惠趕到榆關的時候,也差不多入冬了,肯定會被凍得夠嗆。

曹叡雖然心有不忍,但回頭一想這是夏侯惠自請的,且還膽敢上疏指摘自己荒廢朝政云云,頓時就覺得讓他歷經一番“苦其心志”也好。

魏郡鄴城,鎮護部軍營。

接到天子詔令的夏侯惠,大致收拾了些細軟,帶着丁謐、路蕃與魏舒以及四十部曲,在衆兵將的目視下出營而去。

將近半歲的相處,讓他在鎮護部頗有威望。

不管怎麼說,以譙沛元勳子弟的身份與士卒同甘共苦、且還斷事公允,在如今的魏國中不多了。尤其是夏侯惠是實打實的功績在身,從牙門將一步步爬上高位的,並非是依仗貴戚身份得位的紈絝。

在諸多兵將之中,樓直是最爲感傷的一個。

被擢爲五百人督的他,在得悉消息後,不顧夏侯惠最後一道“各將士歸帳、不得鼓譟”的將令約束、背上被杖責二十的懲罰來大帳前求見。

他懇請隨着夏侯惠前去遼西。

以他的說法是夏侯惠仍舊是鎮護將軍,現今雖然被謫貶去遼西了,但仍有權利帶領一些士卒前去;剛好,最早隸屬他麾下的百人都願意隨行。

夏侯惠回絕了。

只是走來他跟前,輕輕的拍了拍他的小臂,語氣殷殷謂之,“子正轉遷,乃是多年累功使然,非我之功。子正若是感激,戮力報效社稷即可。還有,方纔我有令,兵將不得擅自離帳,子正犯了,自去領二十杖責罷。”

言罷,便越衆而過,牽着戰馬往營外而去。

樂良、許儀、傅嘏與陳騫沒有多言,只是默默的將他送到營門處,隨後拱手作別,“將軍,遼西道遠且苦寒,望愛身保重。”

因爲夏侯惠在收拾雜物的時候,就已然叮囑過他們了。

讓他們各司其職、約束軍紀以及督促士卒演武不輟,其他事務決斷,待天子曹叡再遣人來主事或者指定他們其一代勞即可。

也回絕了他們想送出十里八里的好意。

“軍中男兒,不做兒女態。”

走出了軍營的夏侯惠,給各人拱手還禮,笑顏潺潺的說道,“我今遠行,諸多事務賴各位勞之。但望諸君莫要懈怠,嚴加督促士卒,以待他日我等鎮護部一戰揚威天下!”

“唯!”

在衆人的應聲中,夏侯惠轉身跨上戰馬,揚長而去。

原本與他並肩而行的丁謐,則是繼續牽着戰馬,帶着部曲們緩緩北上。

理由是天子詔令甫一至軍營後夏侯霸便嘆息着歸自營了,連他們收拾好行囊離營時都沒有出現。丁謐無需多想,便知道彼定是提前出營在外等候夏侯惠了。

畢竟是骨肉至親嘛。

不管對自家六弟怎麼怒其不爭,夏侯霸都會出來送一程的。

且有些兄弟之間的叮囑不適合在軍中說、有些真情也不適合在衆人面前流露。

丁謐自是懂的。

故而也帶部曲們走得慢,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先行一步的夏侯惠,最先遇上的是李禎。

他也迎來調令了。

官職不變,但要在秋收之前趕去渤海郡任職。

緣由,是先前天子曹叡三次遣來使者視看鎮護部演武狀況,實則是讓人來與夏侯惠計議伐遼東的細枝末節。

其中有一項,就是關乎戰時的糧秣轉運事宜。

因爲走伴海道運糧秣輜重難度太大了,鎮護部與幽州兵馬合計四萬人所需,對於民寡的幽州而言壓力太大了。

有過昔日宛城因爲徭役過重而兵將黎庶同起叛亂的例子,廟堂並不打算從幽州轉運大軍所需。

但從青州走海路也不妥。

出於慣性思維,遼東水師必然會盯着東萊的動靜,且魏國水師的戰力當真拿不出手。

故而,曹叡是打算從冀州轉運。

以海船沿着伴海道的海岸線航行,直至遼水入海口。

爲此,他還用人不疑的起用了吳降人,昔日廣陵之戰被俘、後來被夏侯惠勸降的譙人鄭胄爲橫海校尉,遣去冀州渤海郡造大海船且訓練水手。

嗯,鄭胄如今已經改名了。

爲了避免在江東的父兄受自己降魏牽連,他將名與字互換,改爲鄭貴字子胄。猶如早年涼州羌亂中被裹挾的郡從事韓約韓文遂,爲避免從賊有辱門楣,便改爲名遂字文約一樣。

夏侯惠便是因此,不吝稱讚李禎統籌規劃才能,向天子表請他前去渤海郡督伐遼東戰事的糧秣輜重。

無需過多思慮或問計公卿,曹叡當即就允了。

畢竟,不管他再怎麼信任吳降人,都不會以鄭貴爲伐遼的後督。

讓在冀州任職多年的李禎過去節制鄭貴,不僅能令他安心,更能讓督運諸事變得更順利些。

也正是因爲如此,李禎專程從鄴城趕來給夏侯惠送行。

雖然廟堂將他調任前去渤海郡,並沒有言及伐遼之事,但他能猜得出來啊!在渤海郡囤積糧秣造海船,除了伐遼還能做什麼?當今天子春秋正富,遠遠沒有到效仿秦皇漢武尋仙求藥的地步。

當然了,說是來送行,其實李禎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彼此之間本就不算熟稔。

他無非也就是表個態度,示意自己將夏侯惠的表舉之情記在心裡了而已。

了了客套幾句,他便送上幾聲保重與讚詞作別自去。

因爲他已然看到了不遠處牽馬而候的夏侯霸了,若是再客套下去,恐就討人嫌了.

“仲兄。”

牽着戰馬走過來的夏侯惠,輕聲喚了句。

“嗯。”

夏侯霸應了聲,目光很是複雜的默默看了他好一會兒,最終還是嘆息了聲,開始了細細叮囑着前去遼西后要保重身體、無需擔憂家中之類的話語。

夏侯惠也默默的聽着。

他這位仲兄雖然性情魯莽了些,但年紀與長兄夏侯衡差不多,自小對他也沒少照顧。

現今感受着血濃於水的愛護,也讓他心中倏然生出些許過意不去來,便在夏侯霸話語稍停時,擦縫問了句,“仲兄,你怪我嗎?”

卻是不料,夏侯霸聞言,當即兩眼一瞪,反問道,“事已至此,怪你還有用嗎?”

呃~

好像沒有。

夏侯惠一愣,不由失聲笑了起來。

但夏侯霸緊着的一句話,卻是讓他收起了笑意。

“你也沒有錯。”

他是這樣說的,還伸手拍了拍夏侯惠的肩膀,殷殷謂之,“身爲譙沛子弟、深受陛下器異,效忠貞之節,勸諫陛下乃是本分。稚權切記,你沒有過錯,更莫要自責,若阿父泉下有知,定會爲你勸諫之舉深感欣慰。”

如此寬慰之言,饒是夏侯惠早就殺人如麻,都難免鼻子微微發酸。

“呼~”

深深吐出一口濁氣,夏侯惠緩過情緒,輕聲發問道,“仲兄,你信我不?”

信啥?

話鋒驟變,令夏侯霸略略發怔。

待回過神來後,便本性暴露的揮手朝着夏侯惠的肩膀抽過去,口中罵咧道,“說的甚話?兄弟之間有甚信不信的!你若是再敢胡言亂語,我現今就代阿父好好管教你!”

吃痛的夏侯惠當即就呲牙咧嘴的。

心裡盪漾起了久違的暖意之餘,嘴上卻是叫囂着,“什麼叫胡言亂語?我就是想與仲兄作個賭約而已。”

“什麼賭約?且先說說。”

“兩歲之內,我若是能使仲兄沙場建功,仲兄日後便聽我的,遇事莫要再質疑。若是不能,今後仲兄無論什麼吩咐我都照做、絕不二話。如何,仲兄敢與我作賭否?”

“有甚不”

聽罷,夏侯霸不假思索便脫口而出,但言半而止,且還再次橫眉怒目的舉起手抽過來,“豎子!安敢誆我!”

他沒有抽到。

夏侯惠在他擡起手的時候,就瞬間側身閃開了,“我有何誆仲兄的?我知仲兄心中有氣想尋機打我,莫要如此遮遮掩掩的,一點男兒磊落都無!”

“豎子!討打!”

一番話語將夏侯霸擠兌得怒髮衝冠,當即箭步向前來追打,沒有如願後,便橫眉罵道,“長幼有序,你猶敢不聽我吩咐?如此賭約,與我有何好處?”

你確定我會聽你話?

閃得老遠的夏侯惠,笑得很暢快,“陛下可沒讓我改任他職。不說笑了,仲兄願與我作賭約與否?”

對哦!

雖被遣去遼西,但官職沒變啊!

這次,夏侯霸揚了揚眉,將怒意給收斂了。

他倏然想起了,早年自家六弟就曾經被謫貶出京師,然後短短數年間便深受天子器異、升遷神速。

莫非此番被謫貶也是如此?

帶着這樣的想法,夏侯霸狐疑的盯了六弟片刻,最終便露出個笑容來,“好,就依你。”

“君子一言?”

“豎子,竟兄長之言猶不信邪!”

無獨有偶。

在京師洛陽的舞陽侯府邸前,同樣有一對兄弟在話別。

不同的是,面對其兄司馬師的叮囑,司馬昭恭敬乖巧的傾聽着,半點質疑之念都無有。

“子上,我現今前去長安拜見阿父,你留在京師,近些時日切不可出門,更不能與曹長思、何潁考有交集。若實在推辭不掉,便對外聲稱身體有恙或者歸去溫縣桑梓罷。”

“唯。阿兄寬心,我翌日便稱病。”

“如此最好。我至多個把月就歸來,若是你有難決之事,自尋從父請教就好。”

“唯。”

“還有,好生伺奉阿母。”

“唯。此事阿兄無需叮囑。”

“無事了,你歸府罷,我自去了。”

“唯。”

一番叮囑過後,司馬師登上馬車,示意御者驅馬前行。

他有些事情需要向他阿父司馬懿請教。

又或者說,是他需要司馬懿作書信問蔣濟一些情況,來證實心中的猜測。

因爲他也很敏銳的發現,天子曹叡將夏侯惠謫貶去遼西但沒有奪職、收兵權的細節了;再加上今歲才組建的鎮護部移去冀州鄴城駐紮,讓他覺得或許遼東戰事即將拉開序幕。

當然了,他不是關切伐遼。

而是需要重新評估夏侯惠的潛在實力。

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82章 入甕第31章 收桑榆114.第114章 雁北第1章 楔子109.第109章 請纓第143章 晚矣第37章 私召第138章 不語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84章 初春寒第40章 新歲第261章 卻之不恭第198章 旌旗猶魏106.第106章 恩出上53.第53章 染徵袍125.第125章 負氣70.第70章 詔來92.第92章 偶遇125.第125章 負氣73.第73章 篤定第167章 同行第269章 出鞘第153章 乃我第170章 失計否50.第50章 順遂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7章 動怒第241章 誠意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22章 殊矣第36章 社稷計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90章 可堪否第173章 示警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164章 非莽夫第36章 社稷計第43章 士家71.第71章 扈從第154章 似懂了第137章 禍伏97.第97章 自擇之第241章 誠意第8章 面君119.第119章 不爭第196章 瞞天第138章 不語第248章 勘察110.第110章 見策第41章 當黜之第263章 狡詐90.第90章 引蛇第273章 夜談第152章 莫求財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82章 感以誠第43章 士家73.第73章 篤定62.第62章 厚顏第271章 重術第289章 冗官第19章 將伐第233章 默契第22章 殊矣第152章 莫求財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80章 求歸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18章 恨晚第19章 將伐56.第56章 猶可否第134章 罷歸第263章 狡詐58.第58章 恨遲也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49章 肺腑否第291章 洛陽典農部107.第107章 靜好第4章 休沐107.第107章 靜好87.第87章 質問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64章 非莽夫第43章 士家第264章 覆滅85.第85章 識趣第244章 觀滄海第233章 默契第273章 夜談48.第48章 無畏第250章 還年輕第266章 事了第10章 狡詐乎第242章 有三敗第180章 放權第223章 觀兵65.第65章 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