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武輕語和嫣然一起離開了鄭浩的宿舍小院。而鄭浩稍微指點了一下艾莎三人的修煉後,也離開了宿舍。這次出去的時間加上教導嫣然的時間有點久了,鄭浩需要再次測試一下自己的實力,畢竟這一個月斷斷續續的在三國世界裡度過了兩年,鄭浩的實力也已經達到了真武境界的巔峰。
在地下基地,鄭浩仔細測試了一下,最後統計出來的的數據是,身體密度13g/cm3,全力奔跑速度達到10馬赫,輕功加持速度爲28馬赫,力量21噸,不過最新的數據中鄭浩還加持了一項,漂浮時間爲15分鐘,經過計算,鄭浩的最長飛行距離—,這要取決於空氣密度和重力因素,不過既然有了這項數據測試,鄭浩以後也會進行更準確的數據計算。
不過,新的數據給了鄭浩極大的信心,他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進入冰火秘窟的第五層。離開地下基地後,鄭浩便徑直前往了冰火秘窟,在第五層的入口前,鄭浩深吸了一口氣。
上次進去的遭遇還是讓鄭浩有點後怕,鄭浩一腳踏了進去,鄭浩頓時感覺腳下一沉,“還好,能夠承受了。”鄭浩心裡暗想。鄭浩走了進去,腳步每走一次,就發出一聲沉悶的“嗡!”鄭浩頭上留下一絲熱汗,嘴角泛起一絲微翹,拖着沉重的腳步,鄭浩走到石壁前。
石壁上刻着歷代長老的感悟,在開頭,還刻着《真武秘典》的第五句,“三才之內,萬類咸亨。大樸即散,仁義乃興。”鄭浩看着這第五句,忽然覺得有些怪異,‘三才’好理解,既可以理解爲道家的天、地、人三道,同樣也可以理解成涌泉、璇璣、百會三個穴位,更可以理解成爲人的精、氣、神。
百會在頭頂,代表天道,主宰人的元神;涌泉在雙足,代表大地,主宰人的精元;璇璣在胸口,主宰真元的運行。不管怎麼說,這三者都和武道能夠聯繫在一起,中間兩句也可以理解,但是最後的“仁義乃興”讓鄭浩有些無法理解。
仁義是儒家的道理,而鄭浩師從真武大帝,說起來也算是道家的傳承,這時,鄭浩忽然想起在記憶中有些網絡的理論,儒釋道三教合一,但是鄭浩卻立即對此嗤之以鼻,儒、釋、道三教文化各有特色,融合在一起反而不倫不類。
比如,儒家文化的核心爲“仁”,之後還衍生出義、禮、智、信,以‘齊家治國’爲方式,以達到‘平天下’的最終目標。這樣的儒道理論體系已經很完美,添加了佛教文化後,反而搞出了一堆的腐儒。
而佛教文化,其理論核心是“善”,以“佛”爲目標,以“慈悲”爲念,以佛門戒律爲控制,律己修持,在進入中國後,爲了能夠能夠在民間廣爲流傳,引入了道家神話中的地府體系,構造了十八層地獄,還聲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此之後,佛教雖然得到大興,但是佛教中能夠真正做到心中有佛的人卻消失殆盡,也不知這算是得到還是失去。
道家,主張“清靜無爲”,“上善若水”,某種意義上來說,道家的理論體系是最爲完善的,以太極陰陽爲理論,教導人們事物總是具備了兩面性和相反性,主張人們以辯證的目光來看待世間萬物。
最初的道教事實上並沒有系統的神話體系,除了一些真正古神,比如,盤古,女媧,三清等神仙之外,各個地區的人們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神話,比如在鄭浩記憶中歷史上的楚國一代,就存在着九歌神系,以東皇太一爲尊,下屬,雲中君,湘君,湘夫人等,還有洛水神系,中原神系,古蜀神系等。
在佛教傳播到中國後,中國的道教爲了對抗佛教,這才建立了以天庭玉皇大帝爲核心的東方神系。在建立的同時,不免也引入了一些佛教的優秀的理論,但是更多的卻是引入了儒教的理論體系,不然也就不會建立名爲天庭的神話機構,天庭,擺明了就是天上的朝廷。
但是,這也破壞了道家的“清靜無爲”的處世理論,於是,在之後但凡農民起義,總喜歡打着道教的旗號,比如黃巾起義,白蓮教之類的。不過話說回來,真武大帝本命玄武大帝,卻是因爲犯了一個引導時代的人皇名諱,這才改爲真武大帝,這說明,真武大帝曾經至少也接受過儒教的教導。
鄭浩忽然又覺得不對,真武大帝出世的時候儒教還沒建立,他到哪裡去接受儒教的教導。鄭浩忽然覺得有些頭疼,這種頭疼卻不是因爲研究理論走火入魔,似乎是來自世界的意志,卻又比一般的世界意志更加強大,讓鄭浩有一種再深入一步就會立即被當成螻蟻一般被碾死。
鄭浩趕緊停下了自己的理論研究,無奈之下,只能按照自己所想“真武大帝接受過儒家的教導這一理論,開始了修煉。”現在,要把新的口訣融入到之前的口訣中,鄭浩盤膝做好,口中默唸:“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威攝萬靈。太初太易,無象無形。莫知重濁,孰辯輕清。吾於混沌,分其昏明。天得以健,地得以寧。天地交泰,水火併行。三才之內,萬類咸亨。大樸即散,仁義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