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冷遇

西夏最早雛形是活躍於青藏高原上的党項羌,所謂的党項族,實際上是羌族的一支。

隨着吐蕃的興起,党項各部逐漸被吐蕃帝國給趕下了青藏高原親附內地。唐帝國將之先安置於慶州,安史之亂後擔心異族叛亂,又遷置到了銀州一帶。

拓跋由此開始了起步,一度在黃巢起兵後因爲收復長安的軍功被封爲夏國公。被賜姓李唐國姓,後稱爲定難軍節度使,以銀、夏、綏、宥四州作爲拓跋部的領地。

五代十國年間,中原混戰不休。短短半個世紀中,更換了五個中原王朝交替。

可無論是哪個王朝興起,定難軍全都臣服。以此鞏固了四州的統治外,還收穫了大量的賞賜。甚至連遼國建立,拓跋部也表示了一定的友好。

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而建立大宋,定難軍照常表示臣服。但這種臣服的意義,僅僅只是態度和名義上的歸屬,實際上依舊保持着藩鎮割據。

不過拓跋部此時的野心倒也不大,只想始終能保持住藩鎮割據的狀態,做個草頭王。

而從唐末以來,經過了差不多2oo多年的時間,銀夏地區的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展和進步。糧食、牛馬羊、青鹽,非但可以保證自給自足,還能對外交易。

太平興國七年,西元982年,趙光義藉着定難軍內部高層失和,正式動削藩鎮的行動,將當時的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全家接入東京城。給錢不給權,算是趁機收回了銀夏四州之地。

可不想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未曾上京,而是潛逃地芹澤,開始了厲兵秣馬。

先是藉助拓跋部數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威勢招兵買馬,同時又接連利用姻親關係聯絡當地的各方豪族,勢力逐漸強盛起來。

三年後李繼遷就乘勢起兵,先是用計誘殺了銀州大將曹光實,佔據了銀州。其後又正式出兵,攻破了大宋會州,正式擁有了根基之地。

趁着宋遼之間的敵對關係,李繼遷又向遼國表示臣服,被冊封爲了夏國王。

期間在大宋東京的李繼捧也多方暗中相助,爲了恢復拓跋部的昔日地位而不斷努力。

當時大宋的強敵始終都是契丹,對於僅僅只是割據了兩州之地的李繼遷沒有太過於放在心上。而李繼遷又不斷朝貢,以恢復祖宗之地的名義麻痹了趙光義。

畢竟宋太宗奪走了人家四州之地,僅僅被搶走了銀州和會州。據說也是爲了祭奠祖宗,保證祖宗的陵寢之地掌在手中。

卻不想這根本就是李繼遷的緩兵之計,用意恢復實力再圖擴大根基。

此時的李繼遷雖然佔據兩州,可實際上的實力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上來說,都根本無法對大宋構成任何威脅。

但等到又過了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李繼遷終於感覺有了足夠的資本,決定再度用兵。先是率軍奪去了大宋糧草四十萬,其後又出兵圍攻西北重鎮靈州。

趙光義終於怒,調集5路大軍討伐李繼遷。可這次出兵,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等到趙光義駕崩後宋真宗繼位,畏戰膽小的宋真宗直接將趙光義手中好不容易奪過來的銀、夏、綏、宥四州,全部割讓還給了李繼遷,還額外搭上了靜州。

李繼遷恢復祖宗之地的“願望”終於正式達成,宋真宗和一幫大臣們都認爲這下終於可以恢復西北邊疆的和平了,定難軍應該不會再接着鬧下去了。

可僅僅只過了幾年時間而已,李繼遷就出大軍偷襲,攻克了西北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

不久後,又攻取涼州,徹底截斷了大宋和西域的交通渠道。由此大宋失去了河套地區的平原和養馬地,又斷絕了西域買馬的渠道。

表面上看大宋並沒有失去太多土地和人口,可是卻在戰略層面上損失極大。

本來就因爲燕雲之地的喪失,沒有了重要的養馬之地,結果現在河套地區的失守,讓大宋喪失了最後一個養馬之地的同時還失去了西域買馬的商業渠道。

自此以後,大宋在戰略層面上就始終處於絕對的劣勢下風。

沒有足夠的戰馬,就無法大規模組建農耕時代的戰略兵種騎兵。終宋一代,都只能以步兵作爲實戰主力,而就此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而李繼遷此後與吐蕃會盟時遭到暗算,中箭身亡,終年42歲。基本打下了後來西夏立國的根基所在,而其子李德明繼位後又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全力穩固河西走廊,並正式改懷遠鎮爲興州建都。

雖然名義上還向遼國和大宋稱臣,但內部卻已經是帝王氣派。

等到西元1o32年李元昊繼位,開始準備立國。改年號、更換姓氏、建宮殿、立文武、定兵制、立軍名、創建西夏文,同時更改禮儀文法下達禿令。

在連續攻佔吐蕃瓜州、沙洲和肅州三個戰略要地後,終於坐擁二十餘州之地的李元昊正式於西元1o38年立國,改興州爲興慶府,立爲都城,國號大夏。因地處西北,史稱西夏。

西夏立國時的疆域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兩萬餘里。東北部與遼國西京道相鄰,東部和東南部與大宋鄰接,南部和西部則與吐蕃諸部、黃頭回鶻和西州回鶻接壤,可謂四戰之地,戰略意味十分突出。

雖然國內大半領地都是沙漠地形,可河套平原卻又掌控在手中。正所謂黃河百害,唯利一套,位於河套平原中心的興慶府河溝縱橫,湖泊上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因此就糧食產量而言,基本也能滿足國內需求。

西有賀蘭山作爲屏障可以屏蔽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侵襲,還能作爲戰略要地抵禦外患;動有黃河灌溉的河套平原,又有養馬和放牧的草原,兼有青鹽的產出。

西夏的立國,可謂準備十分周全。而李元昊精於兵事,從做太子時期就東征西討,素有百戰百勝的威名而享譽內外。

立國後更是先後和宋大宋交手十數次,關鍵的四次戰略性決戰全部獲勝,折損大宋十多萬精兵良將。後來又與遼國交惡,契丹皇帝親率十萬精兵御駕親征。

結果李元昊再度大獲全勝,徹底奠定了西夏的地位,使得遼宋兩國均不敢小看。

不過西夏到底還是地小民寡缺乏底蘊,連年的征戰消耗了大量國力。

雖然逼迫大宋和遼國承認了西夏的正式立國,可是卻也沒有了繼續作戰下去的資本。

此後西夏繼續向大宋和遼國稱臣,但這就徹底成爲了名義上的虛銜。

從趙光義削藩鎮收取定難軍開始算起,大概過去了半個世紀。最終結果非但是定難軍的藩鎮未削平,反倒擴大了勢力範圍,使得大宋本身損失慘重。

西夏立國後連年入侵,導致整個大宋西北糜爛,幾乎是年年都在生戰爭。

原本漢唐時期的腹心之地變成了邊疆,連年烽火不斷讓大宋持續性失血。

丁陽很清楚現在想要改變大宋,那先就需要平定西夏,將整個西北再度從邊疆恢復成內地才能繼續下一步動作。

這次離開遼國而直奔西夏,先就是爲了親眼看一看此時西夏的國內形勢,另外則是爲了滿足自身的願望。

說起來,西夏的都興慶府可是千年後他的家鄉所在,穿越一趟不去瞧瞧,實在不甘心。

從遼國離開後,丁陽並沒有大張旗鼓,甚至拒絕了遼國官方的護送。輕車簡從,只帶了些許護衛就上路出了。

除過林教頭作爲貼身護衛外,另外就是耶律乙辛派遣了蕭達護送八妙仙長西行。

實際上誰都清楚,以丁陽的實力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護送。只是面子上無論如何,就算耶律乙辛再不願意留下丁陽也還是要送一送的。

反正蕭達和丁陽也合作過,之前護送前往黃龍府就是蕭達出馬。

此番再次出動,也讓蕭達喜出望外——畢竟他是耶律洪基的親近屬下,留在上京城就難免被耶律乙辛不待見。乾脆藉着護送的機會,跟丁陽離開大遼。

儘管沒有給西夏任何官方通知,可是等到丁陽從遼國進入西夏境內的時候,依舊受到了非常熱烈的歡迎。

西夏邊陲鎮守的大將,全都對八妙仙長聞名已久,各滿是敬畏之色。

別說丁陽一路上沒有受到任何虧待,就連蕭達都好生享受了一番前所未有的款待。

甭管是什麼人,見到丁陽一行全都敬畏莫名。尤其是百姓們,對丁陽的態度就跟看活神仙沒有任何區別——遼國境內的消息很多都傳了過來。

但是等到一行人進入西夏國都興慶府的時候,終於情況生了改變。

原先滿是熱烈的態度,忽然之間就冷卻了下來不說,更是產生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敵意。

這種境況,登時就引起了丁陽的不滿,更是讓他心生疑惑起來。

雖說他並沒有想着此行收穫很多,但西夏國內的異常態度明顯事出有因。

經過蕭達的多方打探,終於得到了一個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

第239章 見面了第210章 重組紅色警戒第242章 扶桑專業第130章 主動第36章 夜光第236章 死黨的煩惱第31章 掌心雷第282章 議定第108章 相思寂寞第326章 火焰巫祭第100章 又回來了第297章 所謂災變第68章 殺第313章 在路上第220章 老中醫第11章 死黨和閨蜜第126章 故人第158章 暗襲第83章 關撲第303章 煩惱第29章 巧舌如簧第197章 兌換貢獻度第118章 心聲第334章 骷髏頭第153章 添仇第237章 在泰國第213章 最後的瘋狂第41章 開光條件第83章 關撲第321章 不夜之城第361章 皇宮殺戮第285章 水晶牆第30章 世人欺我謗我辱我第359章 瘋了嗎第13章 古寶齋第243章 第二個目標第342章 下雨了第243章 第二個目標第312章 辦法第125章 雷雨轟鳴第66章 閃光第291章 大理段氏第215章 大成功第151章 三樣新法寶第323章 皇帝回來了第349章 詛咒的解決辦法第277章 急轉直下第337章 冷火第86章 初戰告捷第362章 公開第321章 不夜之城第279章 花奴第223章 神化三國殺第241章 去扶桑第152章 情況不對第191章 破局準備第111章 《越女劍》第117章 暗流潮涌第299章 代理人第327章 鉅變第37章 腰上黃第357章 宮亂第183章 素簡的條件第1章 迴天寂滅丹第181章 一波方平第39章 東京熱第193章 化身第30章 世人欺我謗我辱我第179章 算計第88章 狗第332章 飛過去第222章 三千世界集團第71章 花香夜總會第44章 臨別贈禮第300章 暗夜殺氣第371章 真相公佈第259章 着魔第188章 不雅照第372章 上路第19章 救人一命第359章 瘋了嗎第348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57章 新動作第293章 且慢第272章 誓言第276章 步兵第43章 入宮行第271章 病重第289章 久違了第17章 第2次穿越第203章 驚世駭俗第210章 重組紅色警戒第182章 啓動星空之門第180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49章 迴歸第159章 瘋狂的導員第288章 野望第104章 女人和狗第75章 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