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雛鷹展翅
在實戰中練兵,雖然要承受傷亡大一些的代價,但效果絕對是槓槓的。而李響的目的是練兵,而不是真的要靠這些士兵打退蒙古人。所以在目的達到後,就趁這支蒙古軍隊的指揮官大意靠近城牆的機會,突然從城牆上一躍而下,當着兩軍數萬將士的面,遠遠的將一支長矛擲了過去,一舉將其擊殺。
蒙古人早已不是打天下的時候,指揮官被殺,手下的士兵全都得陪葬,所以若是上司被殺,下屬反正都要死,會拼了命的報仇。現在這一條早就不執行了,雖然沒明文廢除,卻也早就被遺忘了。所以最高軍官一死,其餘的蒙古官軍頓時士氣大落,立即退兵了。
暫時擊退了蒙古人的圍剿,雖然只是小勝,城中的百姓也歡天喜地的慶祝起來。能打退蒙古人一次,就能打退他們第二次、第三次這說明蒙古人並非不可戰勝,他們還是很有希望的。
當天晚上,外出擴展地盤的朱元璋等人匆匆趕了回來。本來他們以爲自己是奇兵,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可沒想到不等他們回來,李響就把蒙古人打退了。這讓朱元璋有些失落之餘,又獻策夜襲。徐達等人也都覺得白天的時候蒙古人剛剛失去指揮官,這個時候夜襲,定能一舉破敵。
大家都這麼說,李響也從善如流,在三更時分,帶領大軍出城。可是蒙古人能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自然不是白給的,早就預料到可能遭到夜襲,防備的非常嚴密,李響他們遠在三裡之外就被發現了。
既然已經被發現了,李響當機立斷的改偷襲爲強攻。將原本分爲四路突襲的軍隊合成兩隊,從左右兩邊一起進攻。李響自己騎着一匹青鬃馬,手持一杆丈二大槍,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接近蒙古軍的營寨時,更是直接一槍將寨牆挑飛。一下子就衝開一個缺口。衝進了蒙古軍營,他更是大開殺戒,一條槍舞出無數槍影,所到之處盡皆人仰馬翻。無人能擋他片刻
有李響在前面開路,跟在他身後的義軍立即蜂擁而入,將蒙古軍營攪成一團糟。不得已,蒙古人只好從其他地方調來軍隊。可軍隊都集中在李響周圍,從另一邊進攻的朱元璋等人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很快也突破了寨牆,殺入大營之中。兩路兵馬的人數雖然遠不及蒙古人多,但在黑暗中到處亂竄,卻讓蒙古人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敵人,再加上最高指揮官剛死,沒有統一的指揮,就更亂了。
早就鬥志低迷的蒙古大軍在廝殺了半個時辰後,不知是誰第一個逃跑了。有一個帶頭的,其他人也隨即跟上。看到有同伴跑了,對正在奮戰的官兵的士氣是極爲沉重的打擊。很快就發生了連鎖反應,從小潰變成大潰,如雪崩般一發不可收拾。
到了這個時候,剩下的就只是追殺了。李響止住了腳步,看着手下人從身邊風一樣掠過,都興奮的嗷嗷直叫,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雖然這點場面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比這更大的場面他見的多了,但感受卻是不一樣的。以前他都是旁觀者,最多也就是輔助者。唯一統帥大軍的一次是穿越成洛基,還只是亂戰而已,根本不用他指揮。
這一次卻實實在在的由他策劃、指揮、執行的一場戰鬥,那種數萬人的性命都在他掌握中的感覺。讓他既迷醉又惶恐。雖然大權在握感覺不錯,可只要他有一絲失誤,就會導致很多人喪命的責任感,也讓他有種沉甸甸的感覺,讓他時刻如履薄冰。
蒙古人雖然潰敗了,但由於他們大多是騎兵。所以逃跑的也很快,朱元璋等人雖然盡力追殺,卻也沒獲得太多的戰果。但這畢竟是一場大勝,當他們回城後,百姓自發的夾道歡迎,慶祝他們的子弟兵打贏了戰爭。
勝利是勝利了,但死在這場戰鬥中的人也不少,死者上千,傷殘的也有四百多,還有兩千多受傷的。若是不即使救治,只怕這些受傷的人還會死掉一大半。因此李響回城之後,沒有開什麼慶祝會,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病救人當中。他跟着胡青牛學了這麼久的醫術,此時派上了大用場,和其他大夫們一起,給傷員上藥、包紮。這讓視他爲神仙下凡的義軍士兵們極爲感動,有的甚至嚎啕大哭,發誓要跟隨他到底,九死不悔。
還有陣亡的士兵,李響也沒虧待了他們,從劫掠大戶得來的財物中調出一大部分作爲撫卹金,挨個送到他們家裡,讓陣亡將士的家人不至因爲失去一個壯勞力而生活陷入困境。
這兩招下來,軍心、民心盡皆收攏,再加上之前李響仿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定下的軍規,讓整個鳳陽府的百姓都對他交口稱讚。隨着時間的流逝,甚至傳到了外地,讓不少人心嚮往之,前來投奔的好漢絡繹不絕。
等好不容易忙過了這一陣,朱元璋提議要給他們這股義軍起個名號,不說什麼王什麼帥的,起碼也得是個大將軍吧不然別人一說他們,連怎麼稱呼都不知道。
有個名號是好事,但李響卻提出讓他們去想,自己也送紀曉芙她們去光明頂了。
這個決定讓其他人都大吃一驚,紛紛出言挽留,連朱元璋都非常誠心的想讓他留下。一下子折騰起這麼大的攤子,朱元璋即使野心勃勃,也知道自己此時還擔不起這麼重的擔子。最重要的是,現在老百姓和軍隊都只服膺李響一人,其他人取而代之,指揮就是個大問題。若是因爲指揮不靈而導致失敗,身家性命可就搭進去了。
可李響心意已決,光明頂他是必須要去一趟的,給將來爭奪教主之位做鋪墊。雖說撇開明教自己單幹也不行,但能借助明教的力量爲何不用呢能早一天將蒙古人趕出中原就早一天的好。
當然,他去光明頂不是去了就不回來了,現在還不是爭取明教教主之位的時候,六大派不圍攻光明頂,不把明教進山窮水盡的地步,楊逍、殷天正、韋一笑、五散人、五行旗這些人,能服他一個小p孩
所以他打算將紀曉芙和楊不悔送去之後就回來,繼續經營自己的勢力。等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楊逍必然召集所有明教教衆回援,到時候再奪教主之位不遲。
聽李響這麼說,朱元璋等人才放心了些。本想再勸說李響讓別人替他去送紀曉芙母女,可李響主意已定,他們也只好服從。
可是沒想到在紀曉芙這裡,李響又碰了釘子。本來紀曉芙叛離師門,帶着個孩子無處可去,日子過的棲棲遑遑,再被李響一勸,說滅絕師太要清理門戶,也只能去投奔楊逍。可現在李響折騰出了一塊地盤,事業蒸蒸日上,紀曉芙覺得在這裡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就不必去投奔楊逍了。
最關鍵的是,紀曉芙雖然愛上了楊逍,但也因爲他而背棄了師門,背棄了殷梨亭,難免對他也有種怨恨的情緒,所以之前從沒想過去投奔他。即使被李響勸動了,心裡也還是有些不甘願。現在有別的選擇,就更不願意去了。
李響沒想到自己心血來潮折騰了一下,竟然是給自己找了個麻煩。無奈之下,李響只好改變主意,讓紀曉芙給楊逍寫了封信,告訴他她們母女目前的狀況,請他給這邊的義軍一些支援。要知道李響現在手下除去戰死殘廢的,還有四五千人馬,用的武器只是一根g子前端鑲個鐵尖的長矛而已。還有糧食問題,雖然打大戶得到不少,可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旱災還在繼續,要養活所轄之地的百姓,必須從外部購糧。從哪能買到糧,還得明教幫忙。因此,交好楊逍是必須的。
給紀曉芙講了好半天的道理,她才答應給楊逍寫這封信。寫好之後,李響就找朱元璋派人送去光明頂。
既然他不走了,給他們這支義軍起個名號的問題又被提了出來。衆人商量了好久,最終確定要做“定世軍”,就是安定世間的意思。而李響這個大頭領,則自成爲“定世大將軍”。
有了名號,組織架構如何設計也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他們大多沒讀過多少書,更不清楚官府該是什麼樣子的,索性都由李響決定。
政體什麼的還不着急,着急的是軍隊的編制。之前李響在訓練新兵的時候,就將軍隊參照古代的編制改良了一下。十人爲一火,設一火長;五火爲一隊,設正副隊長;五隊爲一連,設正副連長;兩隊爲一營,設正副營長。一營就是五百人,平時就以營爲單位活動、訓練。戰時則五營爲一團,兩團爲一旅,兩旅爲一師。一師剛好一萬人,由臨時指派的將軍指揮。
現在該是設置上層結構了,李響又在將軍府中設總參謀部、總後勤部、軍情處等。朱元璋等人都被編進了這些部門,並不直接領兵。如此一來,就大大減少了手下將領擁兵自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