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震撼

元昊激怒宋朝後,又遣使送回執國書與宋朝,稱:“使者帶回的詔書與界首張懸敕旨不盡相同。

回執國書曰:“持命之使未還,南界之兵躁動,於鹿延、麟府、環慶、經原等九處入界。既先違誓約,又別降制命,誘導邊情,潛謀害主(指責宋朝誘導党項人民叛亂)。蕃漢各異,國土迥殊,幸非僭逆(指元昊稱帝不同於臣下叛逆),嫉妒何深?元昊爲衆所推,蓋北魏拓拔之遠裔,爲帝圖皇,有何不可?

“況元昊與契丹(遼國)聯親通使,積有歲年(借遼國對宋朝施加外交壓力),炎宋亦與契丹玉帛交弛,倘契丹聞中朝(中原朝廷)違信示賞(指懸賞元昊人頭一事),妄亂蕃族,諒爲不可。伏冀再覽菲言,深詳微懇,回賜通和之禮,衍行結好之恩。”

西夏以七7萬兵馬守黃河以北御遼國,5萬兵馬守黃河以南防宋朝,以3萬兵馬守甘州備土蕃、回鶻。另於賀蘭山駐兵馬5萬,靈州駐兵馬5萬,興州駐兵馬7萬,與上述各處相互呼應。正軍總數五十餘萬左右。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權三司使事王堯臣作過統計:元昊侵邊前,陝西年支出錢帛糧草一千五百五十萬。侵邊以來,年支出三千三百六十萬。河東原年支出八百五十九萬,而戰爭後增至一千三百零三萬。

而賦稅、徭役、壯丁、弓手的徵調,旱災、水災、蝗災等天災導致百姓中有“父子夫婦攜手投井而死者“。

党項建國

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羌族的一支党項所建的國家。党項又稱党項羌,原居於今青海及四川西北部,八、九世紀時受吐蕃壓迫,逐漸徙居至今寧夏、甘肅和陝北地區。早期党項分爲八部,以拓跋部最強。唐代,拓跋部又分爲東山、平夏兩部。東山部居住慶州(今甘肅慶陽),平夏部分佈在夏州(今陝西靖邊)、銀州(今陝西綏德北)。唐末,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助唐平黃巢有功,被授以定難軍節度使,賜姓李,統轄夏、銀、綏(今陝西綏德)、靜(今陝西米脂西北)、宥(今陝西靖邊西)等五州之地。是爲西夏之始祖。

шωш⊕тt kǎn⊕¢O

北宋建立後,拓跋思恭之後李繼捧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入朝,以所領夏、綏、銀、宥(治今陝西靖邊西)、靜(治今寧夏永寧東北)五州之地歸宋。而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卻逃往夏州東北的地斤澤(在今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反宋自立。宋雍熙二年(985年),李繼遷襲據銀州(今陝西米脂),殺死守將曹光實。並向遼國稱臣,被封爲夏國王。以後,屢與宋爭奪西北之地,先後攻府州(今陝西府谷)、清遠軍(今甘肅環縣北)、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等地,並擊敗宋五路大軍。至道二年(997年),與宋議和,被任爲夏州刺史等職。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年),又反宋,攻佔靈州,改爲西平府,定爲都城。次年,領兵攻西涼府,遭吐蕃族六穀部突襲,負傷而死。

李繼遷死後,其長子李德明嗣夏王位。對外採取依遼和宋方針,同時向遼、宋稱臣,接受兩國封號,並伺機向西發展。數年間,西攻吐蕃和回鶻,奪取西涼府(今甘肅武威)、甘州(今甘肅張掖北)、瓜州(今甘肅安西東)、沙州(今甘肅敦煌東)等地。其勢力範圍擴展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對內重視發展經濟,使轄區內農業有較大的發展。又利用有利時機,積極進行稱帝建國的各項準備。

天禧四年(1020年),統治機構由西平府遷懷遠鎮(原屬靈州,今寧夏銀川),改名興州,正式建都。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死,其長子李元昊嗣夏王位,宋朝使其襲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元昊襲位後繼續向河西用兵,先後佔領瓜州(甘肅安西)、沙州(甘肅敦煌)、肅州(甘肅酒泉)。從此西夏國境“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倚賀蘭山爲固”。

元昊改唐、宋所賜姓氏,以嵬名爲姓。自稱兀卒(青天子)。李元昊深受漢族儒家文化薰陶,依照宋朝官制設立中央政府機構,訂定官制、軍制、法律,體現了漢族文化對西北民族的深刻影響。西夏文字是李元昊命令大臣野利仁榮仿照漢文主持創制的詞符文字。總共有六千創制字,編纂成書,分十二卷,稱作國書。其創制受漢文的影響很深,從形體上看與漢字十分相像,但亦獨具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創新。西夏文字的創立推行,對西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爲今人研究西夏的歷史與文化提供重要資料。

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號爲大夏,以興州亦即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爲都,改元曰天授禮法延祚,以表脫離宋朝。自此,一個與宋遼鼎立的西夏便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西夏建國後,先與宋發生戰爭,在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寧夏隆德東)及定川砦(今甘肅固原西北)等戰中獲勝。後又與遼交兵,在賀蘭山之戰中擊敗遼興宗耶律宗真統領的遼軍。

三川口之戰又稱延州之戰,北宋與西夏之間的一次重大戰役。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景宗(元昊)統十萬大軍攻宋延州(今陝西延安)。夏軍先佯攻保安軍(今陝西志丹),引延州軍出援保安軍,趁機攻佔延州北面的金明寨,進圍延州。宋延州知州範雍四處調兵,援救州城。宋將劉平、石元孫等領兵萬餘人,忙還救延州。夏軍伏兵於三川口(今陝西安塞東),將宋援軍包圍。夏軍四面合擊,宋軍全線崩潰。夏軍俘獲劉平、石元孫等多名宋將,大獲全勝,乘勢圍攻延州。夏軍連攻延州七日,恰逢天降大雪,景宗只好撤軍解圍。回師途中又連克塞門、安遠兩寨,攻掠涇原路,於三川寨(今寧夏固原縣城西北)等地,斬殺宋將楊保吉等。此戰爲西夏的生存與發展奠定了軍事基礎。

好水川之戰是北宋慶曆元年(1041年),西夏景宗(元昊)發動的第二次對宋戰爭。西夏軍攻渭州(今甘肅平涼),進逼懷遠(今寧夏隆德東南)。宋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命大將任福領兵一萬八千人,並令鎮戎軍(今寧夏固原)守將常鼎率部配合,前去迎敵。宋軍在懷遠南與夏軍相遇,景宗佯敗,棄輜重北撤,任福率軍追擊,進入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被西夏十萬軍兵包圍。宋軍只顧輕裝追擊,已絕糧三日,在夏軍四面合擊之下,突圍不成。經過激戰,任福與一萬餘名宋軍將士戰死,僅有一千餘人逃脫。好水川之戰對宋震動很大,從此採取守勢,不敢輕易與西夏交兵。

北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西夏景宗採納大臣張元的建議,集十萬大軍於天都山,分兵兩路攻宋鎮戎軍(今寧夏固原)。宋涇原副都部署葛懷敏奉命領兵抵禦。葛懷敏分兵四路,與夏軍作戰。景宗仍採用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策略,引宋軍至定川砦(今寧夏固原西北),隨後以重兵包圍,斷宋軍歸路。葛懷敏見中計,遂領兵向鎮戎軍突圍。但爲時已晚,被困於長城壕(固原西北與隆德接界處)。夏軍四面合攻,葛懷敏及部下十餘員將領戰死,士兵被俘近萬人。夏軍乘勝長驅攻渭州(今甘肅平涼),大掠而歸。宋夏交兵,宋敗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與夏議和。

西夏雖獲勝,但戰爭損耗及宋夏間榷場貿易停止,經濟受損,民怨四起。夏景宗遂尋求與宋議和。北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宋夏雙方達成和議。因和議發生在宋慶曆年間,亦稱“慶曆和議”。宋夏和議後,雙方維持有二十餘年的和平相處。以後雙方曾有過幾次戰爭與和議,但和平時期超過對抗時期。和議有利於雙方經濟文化的交往和發展。

和議內容是:“西夏向宋稱臣,宋冊封元昊爲夏國主,元昊以夏國主名義稱臣,改所賜□書爲詔而不名。宋每年給予“歲賜”銀、絹、茶、二十五萬五千兩、匹、斤;節日再另行賞賜。兩國重開沿邊榷場貿易,恢復民間商販往來。許夏國自置官屬;置榷場於保安軍(今陝西志丹)及鎮戎軍高平寨(今寧夏固原),唯不許青鹽入宋境。”

第945章 星際時代玩具第1703章 黯然失色第33章 新的計劃第149章 餘波第1586章 卓爾第2347章 唯一能動的地方第2302章 晉見第12章 穿越初始站第619章 第二個願望第942章 造就奇蹟第284章 任務委託區第1820章 月球漫步第834章 今晚行動第96章 天師道第1411章 這下發達了第779章 美妙的前景第2580章 緣在此山中第2556章 小豐收第1883章 拯救地球第2110章 求援第1993章 亮相第2152章 火種第221章 離開之前第653章 意外驚喜第1331章 兩種殺戮第980章 一日千里第1728章 勝念第1750章 神秘災難第920章 遠方的客人第598章 百魅香第379章 前生來世因緣結第2548章 弱點第1220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2269章 索賠第135章 自立門戶第2147章 大計劃和新任務第2503章 收心第1007章 進軍銀夏市第412章 魔音灌耳第205章 新想法第1985章 什麼地方第1636章 密議第171章 成功的預演第1426章 海權論第699章 向中國前進第2487章 幽暗花第1888章 最新發現第564章 離開亞姆立札第1680章 朝貢第664章 恐怖血災第347章 審判者第2574章 相會第800章 屋漏偏逢夜雨天第2365章 忽悠第110章 考驗期後的變化第424章 宰相肚量第1087章 被俘第117章 忙碌的奔波第1977章 湮滅光束第255章 終極目標第1443章 根由第1796章 特效藥風潮第555章 無路可逃第1388章 入彀第2183章 打不完第1635章 命運的預言第767章 西方文明的末日第176章 熱映西遊記第380章 衣不如新第1385章 變第1410章 換大腿第2464章 忽冷忽熱第1939章 糾結第2364章 你們去吧!第1343章 開會第2381章 地底甬道第152章 初識第149章 餘波第1955章 嚇唬人第1900章 阿曼丹羣島第2288章 羅琳在行動第285章 有情敵?第1703章 黯然失色第1691章 火爆第2511章 喝酒的角馬第388章 僞裝之曙光第1582章 本初兄第1660章 驚恐的西方第1326章 長遠發展基礎第1266章 意外的衝突第2144章 主神的方案第1273章 抓起來第2450章 擺脫第1571章 返回東京都第684章 來自主神的信息第1811章 大收入第638章 末世驚變第1942章 外星人展示第1096章 對不起第2465章 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