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摩多的兒子主動獻出領地和奴隸軍隊之後,秦東迅速派人接收,爲了快速消化羅摩多留下在普洛夫的軍隊,秦東迅速派人過去對那些軍隊進行重新整編,一方面對軍隊的幾個主官大加賞賜,同時又將他們調離原來的部隊重新任命,另一方面對軍隊重新整編和訓練,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消化那些軍隊的辦法。
於此同時,秦東又派人去接管領地,任命官員治理,現在秦東將防區和領地內的政事與軍事分開,地方官員負責治理地方,而軍事官員的責任在於守衛地方安全,兩者之間互不干涉。
其實在古代,很多地方官員本身就是軍事主官,這種體制有利於軍政統一,在非常時期的作用很大,但是在很多時候則是不利的,這容易造成軍閥割據的局面逐漸形成,因此秦東現階段就開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接收普羅夫地區的事情進展得很順利,秦東派遣馬立率兵鎮守普羅夫地區,由哲離爲副,哲離以前是偵騎隊的隊長,現在被秦東提升爲百夫長,作爲馬立的副手,他主要統帥兩百弓騎兵部隊,這些人是重新從匈奴牧民中招募的,其他鎮守普羅地區的是馬立的三百重步兵,另外還有從帕納地區而來的八百步兵,這些人全部由秦東新任命的總訓練官多音負責訓練,指揮權在馬立的手上,原先屬於羅摩多的軍隊全部調離普羅夫地區,轉而在帕札爾駐紮,就在秦東的眼皮子底下,在進行重新整編之後,迅速對這些軍隊進行訓練。
按照匈奴人的軍制規定,千夫長只能指揮一個千人隊,這些是正式軍隊編制,不過在邊疆地區,千夫長這一級別的軍事主官的手下可不會只有一個千人騎兵隊,秦東將一千人的騎兵名額報上去之後,將其他的軍隊作爲輔兵,這些輔兵是沒有正式軍隊編制的,不過在秦東這裡,他們的待遇與正式軍隊編制的軍官和士兵的待遇一樣,有些兵種比正式編制的待遇還要好。
秦東報上去的正式軍隊編制的一個千人隊都是弓騎兵部隊,原本他手下的弓騎兵部隊只有四百人,不過秦東在得到了瓦圖爾和羅摩多的軍隊之後手下的騎兵就多了起來,從這些軍隊中挑選馬上功夫和騎術都精湛的士兵加入弓騎兵部隊,一共湊足了一千人。
爲了便於指揮,秦東採取了三三制的原則,將這一千人分成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每支部隊三百多人,分別由蘇合、牧仁、託隆統帥,他們都是騎兵將領,又經過秦東的培訓和指點,對弓騎兵的訓練和作戰戰術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將弓騎兵交給這三個人統帥他很放心,巴圖的護衛隊同樣擴編成三百人,一百人爲弓騎兵,第二個百人隊爲戰鬥力強悍的輕騎兵,這兩支百人騎兵隊的裝備最爲齊全,不論是單兵戰鬥力還是集體作戰能力都是全軍之中最強大的,另外一個百人隊是步兵,這支百人隊主要負責日常的站崗和巡邏,在秦東在營地辦公的時候負責護衛在身邊站崗、警戒、巡邏,如果秦東出行外出,近身護衛任務則由輕騎兵百人隊負責,周邊巡邏和警戒任務則交給弓騎兵百人隊。
秦東現在手下的總兵力大約有三千六百多人,他原來就有一千人左右,接收了瓦圖爾的直屬部隊四百騎兵,八百步兵和兩百奴隸騎兵,巴塔卡湖一戰之後他又接收了羅摩多的一千一百人,因此現在的總兵力有三千六百多人。
蘇合、牧仁、託隆各統領一個營的精銳弓騎兵,共一千人,巴圖統領三百護衛隊,馬立統領一千一百人的步兵,而阿法爾德則統領三百重騎兵,最後還有九百人,其中六百人被秦東整編成輕騎兵,他自己親自任統帥,將這六百輕騎兵分成兩個營,每個營三百人,這兩個營的輕騎兵戰鬥力主要體現在近身戰鬥,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重騎兵衝散敵軍軍陣,弓騎兵對敵軍進行大量殺傷之後進行近身掩殺,追擊任務也由他們負責,最後還有三百人被整編成輜重營,如果有戰事,這個輜重營可以徵招一些牧民或者農民幫助運輸輜重補給,輜重營的士兵負責保護軍需補給,主要運輸工具有馬匹和馬車。
領地的安全在其他軍隊還沒有完成徹底的整編和訓練之前由一千精銳弓騎兵負責巡防,實際上這一千弓騎兵的訓練也沒有完成,只是這三個營比其他的部隊訓練進度要早很多,他們可以一邊訓練一邊巡防。
現在帕札爾和普羅夫一半的地區是秦東的直屬領地,在這片地域內秦東可以管理屬地上的人民,而在普羅夫另一半土地和帕納地區以及提尼斯、桑昆多的領地雖然也是秦東的防區,但不是他的領地,他只能派兵駐防,卻不能管理這些地區的政務。
如果不是在自己的領地內,政務則由斯基爾人派出的官員管理,匈奴人只負責防務以及對防區內的斯基爾軍隊和歸附的日耳曼軍隊擁有指揮權,不過在秦東的防區內,斯基爾官員必須定期向秦東繳納金銀和牛羊馬匹還有糧食作爲軍需補給,這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
在秦東的領地內,所有軍政政令都必須要用正式的公文形式傳達,這是目前匈奴帝國其他地方都沒有的,因爲匈奴人和其他一些胡人都沒有文字,只有村莊部落而沒有城市,一些軍政政令都是由使者或者傳令兵口頭傳達,這很容易出問題或者造成混亂。
由於現在劉三的漢語普及工作纔剛剛開始,所以秦東下達命令,在未來兩年之內使用拉丁文作爲官方語言,兩年之後正式採用漢語作爲官方語言,劉三的工作量非常大,他不僅要處理情報組織的事情,而且還有花大量的時間給秦東治下的匈奴軍官、政務官等官員掃盲,爲了儘快普及漢語,秦東不得不下令所有在帕納爾的軍官和政務官每天晚上必須花費三個小時到劉三那裡學習漢語。
傳播文明這項工作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能辦成的事情,這是個長期而又艱苦的工作,秦東感覺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少了,特別是漢人太少,能夠幫手的人只有劉三、王六和馬立,現在暫時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想要在這歐洲找到更多的漢人,也不是沒有辦法,在君士坦丁堡就有不少漢人,那裡不僅有漢人奴隸,而且有漢人富商,更有爲了躲避災禍而從中原舉家遷徙而來的漢人家族。
再加上秦東的母親一直留在君士坦丁堡,秦東也不知道那個女人在他們父子倆被匈奴人擄走之後有沒有再嫁人,現在他在這裡有了安身之地,他也很想把那個女人接過來一起居住,這些事情湊合在一起,秦東認爲前往君士坦丁堡的事情必須提上日程了,一方面是爲了將母親接來,另一方面尋找更多的漢人加入他的團隊,只有有了其他有學識的漢人加入進來,他傳播華夏文明的進度才能加快,而且有學識的希臘人和羅馬人也是他很希望得到的,在這個時代的歐洲,秦東比較欣賞的就是西方的建築學藝術和醫學,西方的建築學確實是一絕,而這個時代羅馬醫生的外科手術確實能夠在戰場上拯救很多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