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戰略構想,也是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當下、謀劃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構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是參與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主動作爲,是助力實現“中國夢”的重大舉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
絲綢之路,古已有之。作爲古代強盛帝國的象徵,絲綢之路在西漢時得以開闢,並在其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裡成爲東西方貿易的主要通道。然而,由於明清兩朝的自我封閉以及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着內憂外患的戰亂局面,絲綢之路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近百年來,爲重新“鑿通”“絲綢之路”我國作出了不懈努力。從1905年,古絲綢之路上,中國境內的第一條鐵路(汴洛鐵路)的修建;到“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再到“歐亞經濟論壇”的召開,一系列舉措爲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9月,習近
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爲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同時,他還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具體建議,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正式向友鄰國家發起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號召。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正式向周邊國家發起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號召。“一帶一路”戰略,至此初步成型。
就在一個月後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正式提出:“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戰略正式成爲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戰略。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國APEC峰會上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
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12月,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2015年有個良好開局。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重大原則性問題,及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和中國積極行動,標誌着這一發起於中國、惠及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戰略進入加快推進新階段。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特別指出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企業爲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大通道建設,共同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共建境外產業集聚區,推動建立當地產業體系,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衛生、環保等領域合作,造福當地民衆。加強同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吸引國際資金共建開放多元共贏的金融合作平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