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爲君 116| 1.11

九月十四日。

儘管大局已定,以崔景深爲首的王府智囊團卻並不敢放鬆。聰明人都知道,只要大楚一日沒有立新王,野心家就一日不會消停。所以擺在智囊團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勸殿下即楚帝大位?

明月樓裡,盧恆,林軒,方子安,崔景深,王宗嗣,甚至還有新加入的鐘紹京等人經過仔細商議,由鍾紹京這個老牌才子和盧恆這個新一代才子共同起草了一份奏摺,準備在第二□□會時請楚昭登基。

盧家此時卻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靜。一切似乎和往日沒有什麼差別。然而盧恆卻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幼龍已經長成,即將一飛沖天,改天換日。

要命的是,盧家卻站錯了隊,押錯了寶。

當皇帝的哪個不是“天子一怒,浮屍千里”。即便據說是溫和的楚哀帝,也不知道殺掉了多少官兒,而且想一出是一處。

盧三顧這一晚上都睡得不踏實,生怕睡着睡着突然闖進來一隊抄家的士兵。好容易熬到了天亮,就聽妻子在外面低聲吩咐僕人:“這幾日少上街,自家緊守着門戶過日子,家裡先緊着大公子和老爺幾個使。如今正在風口浪尖上,全家齊心協力方可共渡難關。”

盧三顧聞言,欣慰地笑了,然而笑到一半又轉了愁容。他的原配夫人在盧恆兩歲的時候就過世了,便將一位生了一子一女的姨娘扶正。這位姨娘卻是徐家的一位庶女,和盧三顧爲中表親。

轉眼十幾過去了,徐氏生的兒女都十分出息,反顯得盧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你們大公子呢?”盧三顧被妻子提醒了一句,方纔記起好幾日都沒見大兒子的蹤影。

奴僕答道:“大公子去明月樓沒有回來。”

黑騎軍四出的時候,和藍田王有了些交往的人家真是人心惶惶,全都閉門不出,家裡不敢有絲毫引人注目之處。

偏生盧恆還不着家,依往常的習慣,盧三顧非生氣不可,今日卻只是嘆了口氣:“罷了,沒出息也好,起碼不惹事。”

徐氏聽了臉色一白,淚珠滾滾而落。她唯一的兒子昨日在楚旦府上吃酒,也被圍在了裡面,如今生死不知。

盧三顧嘆了口氣,本待不理,可是看着徐氏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到底是自己真心喜歡的女子,盧三顧還是狠不下心,只道:“罷了,拼着老臉不要,我再去找姑姑想想辦法吧。”

姑姑指的是謝家老夫人。上回因爲珠孃的事,盧三顧對謝家很有意見,倒是阿嵐與姑姑一直走得很近,方未使兩家漸漸少了來往。

這一回,不只是爲了最疼愛的二兒子,同時也是爲了保全家族,盧三顧打算前去謝家負荊請罪。盧家人已經知道了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他們站在門口默默地爲這位一家之主送行,悲泣之情溢於言表。這是一個家族的黃昏。

就在這悲傷而肅穆的時刻,就聽盧恆吊兒郎當的聲音響了起來:“爹,你去找祖姑姑有什麼用,先問問徐姨娘都幹了些什麼吧?”

“怎麼和你娘說話的?快過來,我還有話要交代你。”盧三顧雖然不喜大兒子,卻依舊打定主意要將盧家交給這個大兒子。因爲盧恆和楚昭自小玩得好,只有交給這個自己看不上的大兒子,才能保全盧家。就算他更喜歡喝徐氏生的一子一女,卻也沒有辦法不顧家族安危。

“我娘早被你們氣死了,我哪來的娘?”盧恆冷笑一聲,將一疊信箋和一個賊眉鼠眼的男人推到盧三顧面前:“爹,爲了盧家,勸你還是和這個女人劃清關係纔好。揹着男人謀奪安王殿下的家財,真好大膽子。”

當盧三顧聽說徐氏居然和嫁去謝家的盧氏合夥將謝家的財產轉移了大半出來的時候,終於忍不住被氣暈在地。醒來後徹底放棄營救二兒子,並打算在第一次上朝時奉表請罪。

第二日朝會。

崔景深他們驚訝的發現,不用自己上書,公卿百官們勸進的熱情已經很高了。大家幾乎是羣情洶涌一致地要求楚昭即位稱帝,不可再推辭。

按照慣例,楚昭推辭了三遍之後,就下達最高指示:挑個好日子祭太廟吧。

太史令是一個叫蔡芝的人。這個人的女兒嫁給了謝晉的庶子,和楚昭有點拐彎抹角的關係,所以對楚昭上位這件事十分熱心。他一聽趕忙說:“巧了!經過微臣夜觀天象,用天演之術精確的計算,四天之後就是好日子!”

於是大事就這樣簡單的定了下來。

根據行政管理學原理來講,行政權威是在反覆使用過程中樹立起來的。任何一名行政首長只要離開原單位兩年,就難以再度順暢行使原有的權力。俗稱人走茶涼。然而,儘管這一年來楚昭一直在外領兵作戰,但他今天重新出山居然沒有遭遇任何的阻力。

這種違背常理之事有兩個原因。

第一,僅管李太后一系動手將楚昭的人排擠出了朝廷,但實權反落在方子安手裡,而方子安對楚昭愛逾性命,忠誠已極,等於一直沒有脫離楚昭的控制。而且楚昭一直很注意在系統的指引下積極結納朝中有潛力的大臣和少壯派新人,這些人因爲楚昭而官復原職後,對楚昭的忠誠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第二,雖然很難相信,但私下有些暈暈乎乎的小王爺的確有某種被稱爲人格魅力的東西。正是這種足以征服一切的人格魅力讓年輕的殿下時隔一年回到都城,立馬得到底層軍民的熱烈擁戴。

朝堂之上的羣臣,都已經完全站到了楚昭一邊,各自領命而去,只剩下盧三顧與崔彧兩位代表世家的重臣。

楚昭踱到盧三顧面前,用信任的目光鄭重地望着盧三顧,和聲說道:“謝盧兩家是世交,縱然之前有一些齟齬,但是情分還在,希望愛卿不要放在心上,天下和本王都需要您。”

盧三顧真是吃了一驚,他原以爲憑藉盧家的所作所爲,以及倒向隴西世家的行爲,足以讓這位羽翼已豐的殿下趁機對他的家族進行血腥的清洗,他已經打算好要在朝堂上一力承當下所有罪責,儘量保全盧家,沒想到楚昭會說出這樣的話。

盧三顧不敢當真,叩首道:“臣年邁,妻不賢子不孝,肯請乞骸骨回祖籍,此後唯閉門讀書而已。”

然而楚昭似乎毫不在意,他親自扶起盧三顧,表示盧恆要重用,但老先生也得再幹幾年,

還請盧三顧做自己冠禮的主持人。

“微臣……微臣……”盧三顧雖然感動,但終究還是說:“微臣二子雖不忠不肖,但臣願以官職贖之。”

楚昭撇撇嘴,心裡替盧小胖不值,難怪逗逼長成了憂鬱文青,於是楚昭表示二公子的事還要再查,他名下有個莊園還是我娘留給我的呢。

不知誰哧笑了一聲,把盧三顧臊得恨不得鑽地洞,只怨自己有眼無珠,沒有早日休離徐卉這個喪門星。

楚昭又反過來安慰盧三顧,若是二公子真的只是捎帶,交代清楚事情就放人。

盧三顧的年紀比楚昭大很多,一生見慣了大場面,現在卻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熱淚縱橫。

楚昭淡淡笑了笑,是表演也好,是真情流露也罷,盧三顧肯識相就最好了,看在盧恆的情面上,他也不想對盧家動手,起碼現在不想。期望盧家是真的知進退吧。

崔彧欣賞着楚昭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和他周身散發出的淡淡光華。他很久以前就在暗中觀察這個孩子,看着他一點點長大,成熟。有時候,崔彧也會有和鄧成同樣的疑惑——究竟是大奸似僞,還是絕世明君?

然而不論是哪種,楚昭都註定是聖教成大業的宿敵。

天下,已經不屬於老傢伙們,也不屬於世家,而是我與你的戰場,崔彧頗爲自負地想着。

然而大部分世家子弟似乎都不同意他的觀點。

儘管相比起楚昭殿下這肆意噴薄輝煌的朝陽來,世家就像一抹殘月,唯有靜靜站着,旁觀楚昭行雲流水般調兵遣將。

然而楚昭殿下似乎並不排斥世家,謝閥自不待言,盧家有盧恆,崔家有崔景深,此外還有鍾家,甚至是徐家的後起之秀,不論老頭子們怎麼樣得罪過楚昭,他們的門第都不會沒落,接下來,不過是各憑本事罷了。

世家也不是沒有遇到過能幹強勢的君王,但是最後他們也都將傳承延續了下來,這是屬於世家的智慧。世家對此並不擔心。

經過一個沒有皇帝的朝會,朝臣們已經或多或少放心了一些。

雖然黑騎軍迅速控制了都城情勢,但看得出來楚昭殿下並沒有想大清洗,不過只抄了藍田王的家下,又圍了安樂郡王府而已。李太后還好端端在宮裡養病,甚至連安樂郡王妃因動了胎氣而申請讓外面的大夫進府,楚昭也準了。

帝位更替之際,新皇帝的爲人和作風當然是全天下關注的焦點。令大家欣喜的是,新皇帝的性格溫文爾雅,寬嚴有度,與他殘暴糊塗的前任和前前任明顯不同。

慶正時期的君臣關係,是典型的貓鼠關係。慶帝總是以惡意去忖度自己的臣子,對他們一舉一動都苛刻明察,一絲錯誤也不放過。在他治下,不論是寒門還是世家,都生活得戰戰兢兢,不得不奮起以求自保。

而安靖時期則是寬之無度,導致貪污*,外戚專權,黨爭嚴重。爲君者壓制不了下屬,所以朝政便亂成了一鍋粥,你方唱罷我登場。

昭殿下雖尚未加冠,卻讓人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因爲強大的能力,反倒使這位殿下的年齡和出衆的外貌,漸漸沒有人敢掛在嘴邊了。

朝會之後,黑騎軍後便突然消失,就像他們閃電一般出現那樣,大臣們都試探着走出家門,互致問候,互通有無。

祭祀天地祖宗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給殿下加冠。不論如何,也得把皇位交給一個成年人手裡,老楚家的列祖列宗才能放心啊。雖然楚昭十四上還沒有成年。

因此,在九月十五日這天,年僅十六歲的楚昭提前加冠,冠禮由名滿天下的大學者鍾紹京和盧家家主盧三顧以及崔家家主崔階主持。冠禮上宣讀了楚旭當年寫下的傳位詔書。

一日後,被封爲安國親王的喻王世子楚昭登基爲帝,改元“元嘉”。這一切都在大臣的操縱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身爲其間的掌事者,其實也沒有多少事情可做。

大概真是因爲楚昭放權放得太過爽快,不久便有大臣寫了奏摺,提議給新皇選妃,最好是把皇后也定下來。還提出了不少人選。這也是世家對於新皇的第一個試探。

殿下既然加冠,也算是成人,於公於私,都需要擁有自己的女人,繼而擁有自己的皇后。然後,由新皇后延伸出新一代外戚,繼而接管前外戚手中的大權。這是大楚王朝的慣例。

天家無私事,選擇什麼樣的皇后,其本質是選擇什麼樣的外戚,因此,從新皇對後宮的選擇裡,很容易就能看出皇帝本人的傾向。

當然,因爲楚昭本人長相和氣度都很好,據正史記載,“若披雲霧,如對珠玉,舉止蘊藉,風神凝遠”,如此高富帥中的高富帥,在婚姻市場上自然十分吃香,各家女兒一聽是少年天子要選妃,沒有不開心的,甚至還有人因爲落選而尋死覓活。其他朝代爲了躲避選秀而到處花錢的事情幾乎沒有。

然而對於這些各懷目的,提議大婚的奏摺,楚昭全部留中不發。什麼反應也沒有。

大楚元嘉元年九月十八日,建業城郊。

少年天子楚昭正在大將軍韓起陪同下,乘坐着三十六人的步攆去拜謁祭掃太廟。

這次太廟祭祖,是崔景深安排的,而且崔景深特意關照太常,不妨搞得隆重一點。因爲楚昭須要用這一隆重而奢華的儀式,向廟中的先祖,向普天之下的子民發出一個莊重的宣言。

——宣告舊世界的終結,新時代的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