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得志的可能要屬於那位被嘲笑爲玻璃心將軍的唐薩拉,因爲他想離開外勤工作,卻被告知他可能要被朝廷委以重任,擔任援越軍團司令。
越南,大清國屬,甚至連國名都是嘉慶帝定下的。當時爲1802年,越南也像中原一樣不斷地朝代更迭,到此時,阮福映滅西山朝,改年號爲嘉隆,建立阮朝。向時任大清皇帝嘉慶帝請封爲南越國王,可能因爲古南越國原是包括大部分廣西、廣東和小部分福建的原因,所以嘉慶帝認爲不妥,改稱爲“越南”。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因法國與大清國開戰爭,沒有了顧忌的法國人放手進攻越南南部的南圻(首府爲西貢),得手之後與阮朝簽訂了《西貢條約》,越南被迫割讓邊和、定祥、嘉定等地。
曾留法的改革志士阮長祚向越南國王嗣德提出學習西方技術、改善政府素質等方案,雖得嗣德帝注意,但遭朝中官員反對。大清國銳意改革的消息傳開之後,越南的朝臣開始春心萌動,連老大都改革了,咱也不好閒着吧?乘大清國與法國再次開戰的良機,越南任命阮長祚爲特使,前往北京會見大清輔政大臣郭嵩濤,請求大清軍事援助侵略舉動越來越猖狂的法國殖民軍。
越南南端與馬來亞相隔僅有一個暹羅灣,千把公里,以東印度公司海軍的速度,24小時左右就能趕到,問題是沒有多餘的陸軍去佔領,而且沒必要。既然越南主動求援,那可以考慮考慮,把法國人趕出南洋對戰略安全也有利。
此時的法國正沉浸在一片喜悅和自信當中,因爲經過法國科學家克洛德·貝爾納的潛心研究,青黴素這種軍醫院大殺器竟然被他成功地量產,雖然其成本、純度方面比溫莎藥廠出品的要差很多,但畢竟已經打破了溫莎財團的壟斷,整個北約都開心起來,因爲但凡有點眼光的軍事家都知道治療輸出角色在戰爭中的可怕作用,偉大的法國人居然突破了溫莎藥廠的技術封鎖,真是一場久旱逢甘雨的及時雨啊。
林肯總統、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都給拿破崙三世發去賀電,稱讚法國人取得的偉大成就,給北約反擊科技霸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
法國人在越南國都順化的間諜對朝廷向宗主國救援的消息也略有耳聞,趁此天賜良機,法國人再次向荷蘭人拋出媚眼,勸說荷蘭加入北約以便攜手抗敵。
法屬印度支那(位於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地區,包括越南、暹羅、高棉、老撾、緬甸、馬來亞等)離溫莎財團科技中心之一的馬來亞自然是不遠,而荷蘭殖民地印尼更是離與馬來亞直接接壤。在新幾內亞,溫莎帝國已經顯露出狼子野心,恐怕整個印尼被覬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更不用說本應屬於印尼的婆羅洲北部的油田被貪婪的溫莎財團霸佔,荷蘭人民難道不覺得被侵犯了嗎?荷蘭應當早做準備。
法國人拉攏荷蘭那是熱情洋溢,因爲馬六甲海峽的通道已經不安全,印尼那邊的廖內海峽和巽他海峽等戰略要地要是再被封鎖,那法屬印度支那就被包了餃子了。路透社記者受命勘探越南南部被當局逮捕,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近海巡洋艦時不時出現在暹羅灣北部,南洋局勢越來越緊張。
荷蘭這個國家,曾經是商業文明的典範,擁有海上馬車伕的綽號,但他們有兩大劣勢,第一、它是低地國家,複雜的水道縱橫交錯,以鐵路橋樑爲重要條件的工業發展不起來;第二、它擁有傳統的風車作業系統,所以沒有那麼必要使用蒸汽機,使它錯失了發展工業的第二個良機。
在海上,他們不敵英格蘭皇家海軍,在歐陸,他們又被法國、普魯士兩大強國包夾,悲催的荷蘭人在整個19世界中葉都處於疲軟狀態。當荷蘭人的又一個強鄰普魯士也力勸它加入北約時,荷蘭人被這兩個傳統列強的威勢所攝,終於派出外交大臣到巴黎去跟法國、普魯士談判。
反溫莎財團陣線對此消息都彈冠相慶,認爲這又是北約和溫莎財團此消彼長的一個標誌。看,曾經參加意大利皇帝羅馬加冕的友好國家都加入北約了,在外交上將進一步孤立世貿組織國家。
當荷蘭正式成爲北約觀察員的時候,唐寧建議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解散,友好分錢,從此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話說這些年來荷蘭eic還是發展得不錯的,股東們真的是友好分手,以後再大打出手那是以後的事。溫莎財團要面子,講究信譽,連大清給法國的戰爭賠款也都沒有因爲再次開戰而不支付。那也是因爲溫莎財團有自信,等這一仗打完了,連本帶利一塊兒算。
在bbc宣佈東印度公司解散的當天,法屬印度支那開始與宗主國失去電報聯繫。拿破崙三世滿腔怒火地向唐寧發去質問的電報,對方則輕描淡寫地稱“那邊正在發生變故,您瞧好吧。”
堂堂歐陸第一強國(法國人民自認爲)豈能容鼠輩如此猖狂?經過跟高級將領們商議,法國海軍準備向即將完工的另一個世界奇觀——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端的新興城市溫莎港發起進攻。
法國作爲比英國稍晚的工業國家,最喜歡用創新的技術,第一艘鐵甲艦就是法國的創舉。當然,英國憑藉期優勢的造艦技術,很快就造出了更優質的鐵甲艦,現在更是在以唐寧提供的乙炔焊接技術來造更先進的戰艦。
如果說英國的造艦技術是一流,那麼法國就是二流,美國北方是三流,南方是四流。人人都認爲溫莎財團的造艦技術是超一流,但畢竟是個公司而不是個大國,所以在水兵方面有所欠缺,真的幹起仗來未必有優勢,這也是爲什麼北約四國的國家財力都不如溫莎財團的情況下北約還敢對溫莎財團採取強硬態度。
事實上東印度公司海軍確實似乎沒有大規模擴張,戰艦的數量並不多,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機械計算機帶來的自動化極大地彌補了這個劣勢,同樣噸位的戰艦,別人需要200個水兵,eic只需要50個,而且操縱得更完美。
帶着地中海第二強大海軍的驕傲,法國海軍一次就出動了80艘各級戰艦,浩浩蕩蕩地朝溫莎港進發,其中還有令美國南北軍都垂涎的全球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
克里米亞戰爭中,這些鐵甲艦可光榮了,除了它們,沒有別的戰艦敢衝進俄國要塞炮的射程去自尋死路,光榮號可謂戰功赫赫。從那時起,海軍標準教程裡就有一條:不要用艦炮打要塞炮,除非你是鐵甲艦。
這個時候,正巧唐寧從新幾內亞度蜜月回來,途經溫莎港,有幸目睹這場大海戰,現在在溫莎港坐鎮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馬克思是負責戰略規劃,恩格斯負責戰術指揮,如果兩人決定不了,才交給老大裁決。唐寧從飛艇上下來之後,親切慰問鎮守這個戰略要地的各級官兵,跟他們一一握手。
唐寧真的是恰巧路過的,他跟林肯的戰略思想是一致的,真的不關心某一種具體戰鬥的勝負,反正他的整個帝國是由高科技和資本史前巨獸搭建起來的超級力量,在他看來,絕對沒有失敗的可能性。
他是從飛艇上走出來了,但是從空軍一號下來的,茜茜已經有身孕,不宜受驚,直接乘坐蜜月號回她孃家去了,華萊士等人則直接回倫敦遠離是非之地了。
溫莎港作爲戰略要地,是有飛艇協防的,所以那80艘法國海軍的戰艦還在老遠的地方就被發現。這是第二次發現,第一次則是唐寧秘密成立的電報監聽團隊,叫“風語者”。唐寧恰巧停留在溫莎港,就是因爲風語者知悉了法國海軍的行動計劃。
很遺憾,立志打破溫莎財團科技霸權的法國人採購的也是瑞士電報公司的產品,加密算法故意被做得不高,只需三天,風語者專用的液晶計算機就能破譯,法軍的一切行動都在監視之下。
法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直抵溫莎港,沒有看到一艘戰艦出來迎戰,法艦隊司令認爲這是溫莎港疏於防範。他找準了要塞的方向,準備繼續深入,給狂妄不知死活的eic海軍一個驚喜。
要塞炮對於艦炮取得優勢,當然是因爲其作業空間大,可以盡情地安裝大口徑重炮。戰艦是昂貴的,大炮則便宜得多,溫莎港的岸防炮數量之多,足以抵擋400艘鐵甲艦的衝擊。這就是溫莎港防禦工事的建造標準。而現在來犯的80艘戰艦當中僅有2艘鐵甲艦,其餘都是不堪一擊的木構戰艦。
唐寧在旁聽兩位戰略大師的作戰計劃,他們的主題思想就是要一次性重創法國地中海艦隊,讓法國人永久性的退出地中海勢力。要打退這80艘戰艦那當然很容易,恐怕給一個小孩來指揮都可以辦到,但要圍殲,那就得使用誘敵深入的手段了。
法國艦隊試探性的進攻開始了,他們派出了五艘小型戰艦輕快地趨近軍港,來到了5公里的極近距離,對方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3公里!開路先鋒開始列陣,側舷的40磅炮對準了疑似岸防炮炮塔。
再不出手那就示弱得太過分了,於是,幾門岸防炮果然先開火,是榴彈,非常兇猛的爆炸,這個實在是僞裝不過來,總不可能12英寸巨炮可以降級到6英寸吧?
當然了,可以故意打偏,以麻痹敵人,讓他們以爲己方的重炮只是威力大,準頭不夠。
只放了兩三炮,那五艘先鋒艦就被嚇着了,巨大的爆炸之後產生的浪濤讓他們所有的船員都得找個地方扶穩。“還好”,對方的火力似乎不足,還可一戰。
經過雙方多次對轟,故意打偏的岸防炮還是打中了一艘敵艦,強大的力量將木質戰艦炸開一個大窟窿,慘叫聲直接傳到了法軍旗艦司令那裡。一炮就是粉碎性骨折的感覺,太可怕了!
雖然受到了小小的挫折,但法軍信心十足,匹夫技止於此爾!下一波將是真正的進攻。40艘包括鐵甲艦在內的主力戰艦接到命令,衝擊已經暴露的岸炮。
副官提醒法軍司令,對方的重炮威力和射程嚴重不符,有可能是誘敵深入的策略。
司令把這話記在心上,但自己判斷正是由於威力太大,所以要趨近才能射擊,所以他的命令是進攻繼續。
40艘主力艦近千門炮轟擊10門岸防炮,經過半小時的對攻,零星反擊的10門岸炮全部啞火,正當法軍認爲初戰告捷的時候,敵後突然又暴露了10門大炮,打得法軍措手不及,匆忙變陣。
蘇伊士運河的防線是縱深型,隨後的每一次隱藏式岸炮加入戰鬥,都將戰線向運河裡後退幾公里,好像是擁有無窮無盡的縱深。岸炮雖然準頭不行,但架不住威力大,還是不斷地有法軍戰艦被擊沉,甚至被爆炸激起的巨浪打翻。
兩個小時的激戰下來,法軍碩果累累,但損失也不少,受傷的戰艦有8艘,其中3艘被擊沉。
這個時候,法軍艦隊已經不知不覺地整個兒排成一條長蛇陣,全面進入了運河。這時,岸防炮已經全部啞火了,法軍司令認爲勝券在握,好奇地派了兩艘戰艦沿運河搜索,看看這運河到底挖到哪兒了。
法軍嘗試派陸戰隊登陸,不過溫莎港岸防一般,岸上的兵力卻可觀,憑藉要塞多次打退了法軍登陸,使其未得寸進。